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甘为人下[樊歆2015]

作者:樊歆2015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16章

书名:甘为人下[樊歆2015] 作者:樊歆2015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1:14

这些人不疑有他,庄而重之地沐浴更衣后,随传旨的太监进宫。

得知宴席摆在长乐大殿,岑德举以为群臣都会在列,那便是皇帝要当众为他平反并严惩奸臣了,念及此,他一阵欣喜。但进得殿中,却见仅安泰帝一人端坐上首,莫说臣子,连宫女、太监也不见一个,德举心知有异,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入内跪拜。安泰帝倒是自如得很,微笑着指他入座,又不顾他有伤在身,连连叫他饮酒,他哪敢推辞,几杯下肚,只觉昏昏沉沉,竟一头栽倒在几案上。不知过了多久,忽听得安泰帝高喊:“来人呐!有刺客!护驾!护驾!”

德举强撑着要起身,却动弹不得,只勉强睁开眼环视。一直奉旨侯在殿外的德举卫队自是不知殿内之事,听得叫喊,又见无人前来,便自作主张,急急冲将进去意图救驾。德举一见他们,便知大事不好,一时又出不了声,于是这十数人呆愣愣地立着,四下环顾想找出刺客所在。约莫过了半柱香的功夫,也无他人前来,安泰帝面上显出疑虑惊慌之色。德举终是勉力提起一口气,对自己手下喝道:“大胆!见了皇上还不下跪!”

他们这才如梦初醒,纷纷拜倒。忽然殿门大开,一队侍卫冲入,二话不说举刀便砍。可怜德举卫士手无寸铁,还跪在地上,不明就里地便尽数被诛。德举早已明白这是皇帝设下的局,但他浑身无力,动也不能动,竟眼睁睁看着这些跟随自己多年、亲如家人的弟兄们死在眼前,他急火攻心,一口鲜血喷出,立时昏厥。那众卫士中领头的正是岑家灭门时的“阁领”,他翻身跪地,对安泰帝道:“臣等救驾来迟,望陛下恕罪!”说罢,其余人等也跪了下来。

安泰帝审视这一干人,忽见其中一副官抬了抬头,似有话要说,但眨眼间又将头埋了下去。安泰帝蹙眉,摆手对那阁领道:“罢了,你们也算来得及时,朕不会怪罪。江六郎,这差事办得不错,你带他们下去领赏吧。”

“谢陛下!”

次日一早,德举醒来。不等他坐起,几个军士便架了他,拖着往外走。他被拖到大殿掼倒,见昨夜被杀的、自己的卫兵们还陈尸堂上,只是被人挪动,换了姿势,有几人手里竟还攥着匕首等物。而众臣分立两侧,神色各异,且对他指指点点。他虽知此彀阴狠,他百口莫辩,仍忍不住想陈述几句,但几次张口却发不出声。

安泰帝怒气冲冲道:“岑德举!朝廷待你不薄,你本该感恩戴德,却鬼迷心窍,做出行刺朕这般大逆不道之事,实在天理难容!”

户部侍郎李成玉闻言,忙忙慌慌地出列拱手:“陛下,岑大将军历来忠心,有目共睹。微臣以为,此事蹊跷,必有内情,万望陛下明察!”

“哦?”安泰帝冷笑:“传江六郎进殿!”

江六郎入内跪拜,安泰帝对群臣道:“宫内侍卫阁领,江六郎。你们可都认识?”

群臣答是。

“好。江六郎,你将昨晚的情形与众臣说上一遍。”

“是”,江六郎道:“昨晚皇上说要宴请大将军及随从,我等原本在外护卫,忽闻刺客来袭,便急忙进殿护驾。只见大将军领着一帮歹人,手持利器,要行刺皇上。我等便赶上前去,将歹人砍杀。”

“你们听清楚了?”安泰帝斜睨众臣:“若不是江阁领救驾有功,朕便要命丧在岑德举等人之手了!岑德举,朕来问你,这些尸首可是你卫队中人?”

德举深知大势已去,双目紧闭,默然点头。

车骖出列道:“岑德举,皇上于你有天高地厚之恩,你竟恩将仇报,行弑君之举,枉为人臣!”说着他又对皇帝拱手:“陛下,岑德举十恶不赦,定当重处!”

事已至此,李成玉不敢再多言,群臣虽仍觉诡异,但人证物证俱在,也无人敢为德举出头。安泰帝见此道:“岑德举犯下弥天大罪,刑部尚书何在?”

“臣在。”

“押他下去,细细审问,看他是否还有同谋。”

“是。”

“朕限你三日内判清,再来奏报给朕。”

“是!”

车骖见状,连忙举笏进言:“陛下,弑君之罪,当诛九族。如今证据确凿,无需交刑部审理,这……”

“国有国法,朕也概莫能外”,安泰帝打断他,摆手道:“朕乏了,你们跪安吧。”

“是!”

下了朝,车轩、车辕撵上父亲,道:“爹,按事前布置,皇上当在朝堂便下令将岑德举推出午门腰斩,再下诏使岑云仁、岑云义等伏法,为何又生出这番事端?”

“恐怕有变”,车骖低声道:“你二人速去联络我们在皇帝身边的眼线,命他们严密监视,皇帝召见何人、所言何事,务必要据实报来。”

“是!”

☆、急转直下

作者有话要说: 安泰帝不是昏君,只是到了自己病重的时候,必须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大臣。他之所以在车岑两家之间选择车家,是因为岑家手握兵权,威望太高,怕太子压不住。而且前面也提过,虽然岑家忠心耿耿,却也难保他们手下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怂恿他们□□。说到底掌兵的武将总是比文官的威胁更大,因此从古至今,为巩固皇权,皇帝都会拿武将开刀。安泰帝并非嫉恨岑家,必须要除他们而后快,仅仅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灭了岑家来确保太子的安全。所以说是皇帝,临终前也和其他父亲一样,不顾一切要保住自己的傻儿子。只是他看人的角度有点问题,不该看谁的威胁小,而应该更多地考量谁的人品好。照此说来,古代选拔人才时把德放在才之上,其实是有道理的。

第二十二章

这边厢车离也得知了内情,全盘告知云智后叹道:“不愧是我叔父,真是好毒的计策。”

“幸而元深不日内便可抵达关外,对计划无甚影响。但我有一事不明。”

“哦?说来听听,看与我所想是否一致。”

“若说行刺当场斩杀那些军中卫士,留我父亲一条性命,是为朝堂对质,堵百官之口,那么人证物证俱实、他也算认了罪了,为何却不立即问斩?还要交刑部再审,难道想捏造些同党?皇帝想速速灭掉岑家,如今坐实了弑君之罪,本就要株连九族,哪儿还能有别的同党?”

“不错,此事我也甚是疑惑。且据说上朝时我叔父曾力劝皇上将岑大将军腰斩,皇上却驳回了他所请……”

“看来皇帝与车骖就如何处置我爹起了分歧,真是怪得很。皇帝为何会在这节骨眼上改变初衷?”

“想来只有一种可能。”

“嗯。应是发生了某事让皇帝对车骖不再全盘信任。你这叔父,你最是了解,你猜他会怎么做?”

“为保住权力地位,他什么都做得出。若皇上真对他起疑且这疑心被查证,势必会改立遗诏,这是他绝不愿看到的。因此,他极可能铤而走险。云智,你既是道行极深,可否算上一卦,看情势究竟会怎样变化?”

“车太医对修道一事着实外行”,云智笑道:“我们不过比寻常人多些本事,却也并非手眼通天。道家行事,讲究顺应天意,各人命数,岂敢乱算。即便算了,也不能明说,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当日那位高人说岑家天大的灾祸和富贵,怕是得了天启,特来传信。至于满街的江湖术士,任意说人前世今生,都是胡言乱语,唯图人钱财而已。卜卦这玩意儿,听来神奇,实则忌讳颇多--位高者不算,亲近者不算,同是修行者不算,否则算者折损阳寿,甚至反噬自身,一命呜呼。我可不想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

“那我们就只能静观其变,做不得事?”

“道家讲究无为即为,无论车骖有何阴谋、是否施行,此刻他必然都已控制了内廷,若想去警示皇帝,无异于自投罗网。而一旦皇帝出事,车骖想独揽大权,下一个要除掉的就是遗诏中同为辅政的你。车太医,我观你视府内仆从如同亲人,为万全策,你还是尽早将他们遣散吧,我会助你骗过车骖埋在府外的眼线。至于你我,也当早作打算,以图后计。”

“敢问有何后计?”

“我们怕是终要走一趟阳城。”

车离低头盘算,少顷,道:“好。”

掌灯时分,一太监进殿,安泰帝叫他近前,耳语几句后,道:“带他来见朕。”

来人便是“行刺”那晚跪后略微抬头的、江六郎副官钱忠,岑家灭门一案他亦有参与,还曾失口喊过“阁领”,被江六郎训斥。初次独自面圣,他跪在龙榻之下,甚是拘谨。安泰帝屏退左右,和颜悦色道:“你叫钱忠?”

“回陛下,末将正是钱忠。”

“好。抬起头来回话。”

“是。”

“那天剿杀刺客,你也在场?”

“是。”

“朕看你似有些难言之隐啊……”

“末将……末将没有。”

“诶,今日朕召你前来,便是想听你说说那日所为何事,你如实道来,朕免你的罪。”

“这……”

“朕知你怕得罪上司,但欺君,乃是更大的罪过。”

“末将……”钱忠汗湿衣衫,权衡良久后叩首道:“陛下,末将确有事挂怀,只不知当不当讲。”

“讲。”

“前日深夜,有一穿黑衣、戴斗笠的男子潜入侍卫帐下,径自往江阁领下处走,末将以为他心怀不轨,便悄悄跟上,却见那人到了门口,卸下斗笠,阁领立即放他进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