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甘为人下[樊歆2015]

作者:樊歆2015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11章

书名:甘为人下[樊歆2015] 作者:樊歆2015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1:14

“妙啊!”云仁拍手叫好,却又忧道:“若契丹不愿和解呢?”

“和必先战,这就是云兄你们这类军士要操心的了。一战也好,十战也罢,总之要将契丹打得无还手之力,要叫他们记住,靠打仗占不到大齐一分一厘的便宜,唯有讲和才是正道。那时,可就轮到他们求着和解了。”

云仁站起身,朝秦离长作一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云某受教了!”

“云兄多礼”,秦离忙起来扶他,“些许拙见,你不见笑就好。”

“恕我冒昧”,云仁重又坐下,直视秦离:“我观你谈吐、举止、见识,似乎并不像寻常布衣……我出身行伍,说话不知轻重,有冒犯之处你别见怪——你家里可有人做官?”

“这个么”,秦离淡淡答道:“许是有吧。我父亲过世前仿佛是有官职的,但我已记不得了。”

这显然是托词,但云仁也明白了他必有苦衷,便不再追问,还暗自懊悔自己唐突。他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见天色已晚才作别。云仁得知秦离还会在函关待些时日,立即同他约定要多往来。

当晚,秦离回客栈,刚走进院子老板就迎上来问:“客官先前说明日就要离开,请问是现在结账还是明早结?”

秦离摸出一锭银子交给他:“我暂时不走了,这钱你先收着。”

☆、往事(下)

 第十五章

事后回想,那半月是云仁在函关最舒心的时日,因军务清闲,他几乎每日都去找秦离叙谈。两人谈古说今,纵论时政,发觉诸多想法不谋而合,遂相互引为知己。云仁虽比秦离年长七岁,却深感这少年谈吐非凡,且格局宏大,时时令他钦佩不已。多年后,云仁才明白,当时秦离所说,并非寻常书生之见,而是真正的帝王之术,他终身受益。

云仁出身于武将之家,父亲对他关爱、信任有加,云义、云礼等也颇为尊重他,但他仍时常有孤寂之感,皆因家中众人全部心思都放在与外敌作战、战而胜之以保住岑家在朝中的地位上,他“以战促和”的念头便显得格格不入。德举还常略带讥讽地说他这“仁”字取得名副其实,他也知道,论及性格,云义反倒比他更像父亲。但他无法做到为讨长辈欢心而违背自己的心意说话做事,这才有了在阳城的那次争执。其实真打起仗来,他并无妇人之仁,论勇猛、论智谋,他不比谁差,只是他在“为何而战”这事上,与德举、云义等人意见相左,最终矛盾爆发,他被赶往函关反省。如前所言,他过得极为苦闷。直到遇见秦离。他生平首次碰上与自己毫无罅隙之人,两人各自隐去身份后,交谈间更是没了顾忌。云仁自忖绝非孤陋寡闻,却独独认定秦离有状元之才,对他不肯再考科举也颇多遗憾。

一晚,云仁作别秦离后回到军中,军士将一封书信交给他,他接过细看,原来是岑德举手书,说契丹军似乎在关外调集,叫他速回阳城,军令不日下达,他可先做准备。看罢信,云仁喜忧参半,默想了大半个时辰后,他有了主意。

次日一早,他便赶到秦离所住的客栈,也顾不上去茶寮,二人索性就在房中叙话。云仁道:“边塞有些异动,我恐怕这就要启程回阳城了。”

“哦。”秦离淡淡答道,语气中却难掩失望。

“临行前,我有一事相告,也有一事相求。”云仁起身拱手行礼。

“云兄不必如此,有话尽管直说。”

“我……我并不姓云,而是姓岑,你我初次见面时,素昧平生,我出于谨慎,对你有所隐瞒,还望你见谅。”他说罢看看秦离,见他只静静听着,不想插话,才又说道:“我是兵部尚书、镇夷大将军岑德举的长子”,秦离闻言挑眉,却仍不言语,云仁只好继续道:“你年纪尚轻,却才高八斗,既不愿再投考恩科,能否先随我同往阳城,做个幕僚、参谋?”

秦离低头皱眉,不发一言。

云仁忙说:“你不必为难,我这本是不情之请,你若拒绝,我也……”他话虽如此,语调中却极是叹惋。

“多谢云……岑兄抬爱”,秦离抬起头来,下定决心般地说:“既然岑兄坦诚相告,我也不该再欺瞒于你。秦是我母亲的娘家姓,而我,实则姓车。我叔父便是当朝宰相,车骖。”

“啊!”云仁大惊之后百感交集,一方面是终于明白了秦离,该说是车离了,他见识从何而来,岂止是家里有人做官,他分明是国之栋梁的家族出身。另一方面,想起初见那晚他醉酒后说出的家事,也不难理清他的处境和顾虑,思及这小小少年身上竟背负着这样沉重的恩怨,云仁不由得心生怜惜,也更钦佩他才智与心境。

车离道:“我之前说的句句属实,我父亲确是被我叔父所害。叔父本也是不想放过我的,但多亏我父亲……他比起别家的高门大姓颇为不同,早年间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一名江湖女子,并与她倾心相爱,后来还力排众议,娶她为正妻,其后也不再纳妾。那女子就是我母亲。父亲遇害、办完丧事后,母亲瞅着空子带我逃出车府,沿路数战,她虽身负武功,却也受了重伤。她将我带到我外祖父处后,便撒手人寰。我外祖父在武林中极有名望,建了门派,广纳徒弟,他将我安置在他山庄中,那地方易守难攻,且庄内高手云集,除非派大军剿杀,否则很难攻破。我叔父不敢大张旗鼓,派来的几股追兵轻易便被剿灭,此后也就消停了。十六岁前,外祖父从不让我出庄,读书、习字、学医等都是找了师父进庄来教我,因我母亲的武学天赋一丁点也没传给我,我幼时连扎个马步都歪歪斜斜。我是五岁时遭遇的家变,那时懵懵懂懂,等到了十六岁多,外祖父才将事情始末详细告知于我,让我自己决定今后何去何从。我告诉他一定要为父母报仇,不能在山庄里躲一辈子……”

“因此你就离家了?”云仁感怀于车离的勇气和决断,但也深深为他忧心:“你孤身一人,要对抗朝廷重臣,谈何容易?何况你叔父杀你之心不死,你在外云游,也是危机四伏,对此,你又作何打算?”

“我秘密出庄,扮成百姓,一路也未被识破。事前我想过,自己没有武功,要报仇只能也去做官,因此才会来函关考科举……”

“这倒不失为一条路子,只是这次落选,你又得再躲三年。”

“岑兄”,车离笑道:“你既说我才高八斗,又怎会认为我落榜呢?难道你对自己看人的眼光还有怀疑?”

“你高中了?!可你那天……”

“我确是中了,还是州试头名,自然用了化名考的。但发榜时我得知省试的主考官正是我叔父——我才彻底醒悟,只要我想入朝为官,就绕不开他。他必然会赶在我入朝前,就先将我除之而后快。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云仁这才明白车离当日是何等的愤懑和绝望,他急切地想要开解他,便说:“那你更该和我去阳城!在军中能保你安全,对你报仇也更为有利!”

“岑兄这番好意,小弟不胜感激”,车离说着起身,对云仁长作一揖,语带哽咽:“我深知岑兄一心为国,此刻却为着我的安危,将社稷存亡都抛在了脑后,这份情谊,我定当铭刻于心。但我却不能与你一道。岑家与车家是朝廷的两大支柱,一旦你们起了乱子,大齐危矣。我叔父连我父亲和我都容不下,想必对岑家更是心怀怨恨,只是找不到由头发作。我不能再在其中裹乱。若他得知我投靠了你们,必会对你们恨之入骨,挟私报复,到时后果不堪设想……”

听了这些话,云仁才猛然醒悟,但之前他竟全没顾上,只想着要保车离平安。他甚是赧然,也由衷佩服车离思虑周全,且毫无私心。他才华出众,德行还更在才华之上,着实令人倾心,更扼腕于他所处的困境。云仁惶惑无助,喃喃道:“眼看你走投无路,我竟一点忙也帮不上,真是愧对你一声岑兄。”

“不必如此,我并非走投无路”,车离倒反过来安慰他:“我叔父贵为宰相,能降住他的,就只有皇上而已。我要接近皇上,也不止为官一条路。我说自己会继续研习医术,求得精专,这没半点虚假。日后太医院也会有考试,这就不是我叔父能一手遮天的了。”

“这法子好是好,但皇上会让你当太医么?哪里有叔叔当宰相,侄子当太医的?皇上的身家性命岂不全攥在了你们车家的手上?”

“无妨,我化名去考,考上了总有机会面圣,皇上对我家的那些往事也必定有所耳闻,我有十足的把握说服他用我。”

“这我信!”云仁连连点头:“那就先预祝你马到功成!”

“岑兄要回阳城,别再耽误了,我们这就道别吧。”

云仁甚为难过:“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岑兄切勿感伤,你我虽各走各路,但走得好了,便终会重逢。岑兄的情谊,我眼下无能为力,今后却必会回报。”

“可我并没有帮你什么。”

“有这份心就够了。如我所言,人情往来,我也会有要仰仗岑家的时候。”

“到时我必鼎力相助!”

“先谢过了。岑兄,你我二人在这函关的经历,请勿对旁人提及。”

“我明白。”

“祝岑兄一路顺风!”

“好!”

云仁与车离自此作别,但彼此记挂,也知对方动向。数年后,岑德举接到宫中的密信,又见了传信人。当晚,他将信给云仁看,云仁一见那字就险些忍不住两手发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