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甘为人下[樊歆2015]

作者:樊歆2015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9章

书名:甘为人下[樊歆2015] 作者:樊歆2015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3:46

大将军真是折杀我了。车太医也没有明说,不过他告诉我,成大事者,必有牺牲。我觉得他说的这牺牲,似乎并不止岑府里的那些人。”

“难道府外还要有人牺牲?!可府外就只剩下……”德举猛地住了口,一抱拳:“多谢先生。”

送走那书生后,德举急召樵大来见,细细问他:“樵二确实是跟你同时走的?”

“是啊”,樵大面露疑惑之色:“我按老夫人所说,避开官道,因此虽然日夜兼程,但还是多耽误了些时间。他们从钟山过来,按理要比我更快才对……该不会出了什么意外吧?”

“你这一路可曾遇到过追兵?”

“没有。进城时也没被过多盘查。”

“这样的话……”德举挥挥手:“你去吧。”

“是!”

德举在椅子上静坐了两个时辰,到掌灯时分,像忽然下定了决心似的,霍然站起,叫来属下,详细布置一番后,屏退左右,独自点了灯,开始写书信。

☆、牺牲

 第十二章

当晚,大齐的营帐中出了乱子,一队不知从哪儿闯进来的黑衣人,手持弯刀,四处砍杀,还冲到关押犯人的地方,将几名契丹将领和部分俘虏放出。齐军虽训练有素,但事发突然,竟未能及时阻止,让这拨人冲出大营,还杀死了阳城上百守军,并开了城门……

德举闻讯后勃然大怒,立即叫来众将,在帐前训话:“我大齐军帐竟被契丹人闯进闯出,还救走了大批俘虏!须知他们都已进了上报朝廷的战俘名录!我军号称天下无敌,却在自家后院里被杀个措手不及,实在是耻辱至极!连皇上派来传旨的钦差大臣也在乱军中惨遭杀害——岑家军上负天恩,颜面何存?!”

众人闻言群情激奋,请战声不绝于耳,德举顺势下令:“云仁、云义,我命你二人各率三千骑兵,速速出城,追上那些歹人,就地处决!”

云仁觉得事有蹊跷,且此时情势微妙,想出言劝谏,一抬头,却见父亲盯着自己,目光如炬,便知军令如山,不可违抗,只好与云义一同领命,随即点兵出发。

临走前,德举交代他兄弟俩:“事起仓促,来不及组织大军,你们一定要赶在天亮前折返。”

“是!”

那伙契丹人显然是分散逃窜,云仁、云义一路追击,沿途各自击杀了几群人。到天蒙蒙亮时,云仁依父亲所言,领军返回阳城。眼看要到城下,军中一人快马加鞭,赶上云仁,喊道:“将军且慢!”

云仁闻声勒马,才发现这竟是德举卫队里的人,没等他开口询问,那人便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双手呈上:“大将军将此信交给卑职,嘱咐卑职在回城前给将军。”

“哦?”云仁接过信,正要揣入怀里,那人又说:“大将军有言在先,请将军务必在城外将信读完,而后销毁。”

“有这回事?好吧。你传令下去,让众军原地休整片刻。”

那信才读了几句,云仁便开始两手发抖,眼泪直流。他以为德举让他单独看这信是怕以云义的性子,要冲动行事,但越看到后面,他越发现父亲此举另有深意,且这深意极为骇人,他几次惊出一身冷汗,都是强行忍住,不露声色。看完后,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火石,亲手把信烧成灰烬,又坐了一会儿,待心绪彻底平复后,才率军回城。

两支骑兵前后脚回到营帐,云仁叫住云义,低声说:“待会儿无论听到什么,都不许出声。事后到我帐中来,我给你解释。”

他话音刚落,就听得营中传出喊声:“大将军有令!众将速到大帐前听令!”

不多时,一众将领集合在帐前的空地上,却见面前站着的并非岑德举,而是他的卫队长,此人一身甲胄,手持将令,宣读道:“大将军令:昨日接皇上圣旨,岑家老夫人病重。皇上天恩浩荡,特许本将归家探母。本将虽忧心战事,然圣恩难拂,遂决定即刻启程。本将不在军中时,将兵权暂交于左将军岑云仁,大小事务,由他代为定夺。”

众军皆无异议,云仁便接过了帅印,随即在营内巡视一番,见军心稳定,才返回自己的帐子。云义已焦躁不安地等候他多时,一见他来,劈头便问:“大哥,爹明知朝廷要将我们斩草除根,为何还要回长安自投罗网?!你又为何不加拦阻?!你们为何要瞒着我?!”

“不要大吼大叫”,云仁轻斥道:“爹就是太清楚你这急脾气,怕我拉不住你,才特意把我俩都支开,好自己走。我也不比你先知道多久,是快回阳城前才得知。”

“你就眼睁睁看着爹去送死?!”云义又气又急,满脸是泪。

“蠢材!”云仁喝道:“你还不明白爹的深意么?我们不能抗旨不遵,否则皇上一道诏书下来,虢夺我岑家的带兵之权……”

“哼!那昏君听了小人谗言,要将我们赶尽杀绝,我们凭什么还要遵他的旨?!再说这些兵将都是我们的人,兵权岂是昏君想夺就能夺的!”

“你住口!张嘴昏君闭嘴昏君,小心隔墙有耳!你只看到岑家的安危,爹想的却是大齐百姓!皇上要收兵权自是不易,但诏令来了,军心必受动摇!到时契丹趁虚而入,阳城危矣!爹正是怕遭此变,才遵旨回京!”

“百姓百姓!你们就知道百姓!那爹的命怎么办?!”

“爹走前将帅印交给我,只要你我二人还在军中,他便是回了长安,皇上也不敢把他怎样。”

“皇帝扣住了爹,以此为凭下诏逼我们也回去,又当如何?!”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眼下契丹退却,爹没有理由抗旨,但若是战事再起,我们便有行事之权。你以为昨夜真是契丹人来劫营?那是爹的安排!他放走的都是契丹大贵族,而开城门更是调虎离山之计,那些人当时还藏在城内,爹派我们出去追击后,才又命人打扮成契丹兵士,护送他们离开。爹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我们有个出击的由头。我们率大军到关外作战,自然不必再理会什么圣旨。”

“所以那个钦差也是爹授意杀掉的?”云义此时才恍然大悟:“留得他在,必会到皇帝面前揭发我们,造出个契丹劫营的假象,趁势将他灭口……”

“正是!爹此去是要向皇上申诉冤情,表明我们忠心耿耿,求皇上别再错信奸人。待皇上明白了事情原委,将那伙奸人碎尸万段,也算是给死去的岑姓人报仇了。”

“大哥真当我是傻瓜么?”云义惨笑:“皇帝如果听得进去申诉,爹会留下我们独个儿回去?爹一辈子忠于朝廷,现在却做出私放契丹降将、杀钦差、矫诏等事,必定是对洗清冤屈毫无指望了!他孤身返回,分明是想牺牲自己、保住我俩!”

云仁默然无语。

“罢了”,云义擦干眼泪,站起身:“大哥,你我就按爹的意思,好好地出关打仗吧。那样或许还保得住爹的性命。”

“好。你先去休息,明日一早召集众将商议,尽快出兵。往后的事,我们再做打算。”

德举信里的内容,云仁只说出了不到三分之一。待云义走后,他坐在桌前,回想着那封信,陷入沉思。直到子时,他才猛地回过神来,只见自己无意识地蘸着茶水,竟在桌上写下了信中提到的“清君侧”三个字。他慌忙将其擦干,长叹一口气——正如德举叮嘱,此乃万不得已时才能考虑的对策,一旦实施,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能得手便是身败名裂、万劫不复。此刻他还下不了这个决心,也不知何时才算是“万不得已”,更不知怎样做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他不由得想,倘若那人在此,该有多好……

☆、往事(上)

 第十三章

七年前,岑云仁还不到25岁,原本在父亲德举麾下当副将。一次契丹散兵游勇到阳城滋扰,很快被齐军打退,还抓获了几十个俘虏,德举要将这些人尽数杀掉,以平民愤,云仁却在众人面前提出反对,并和父亲争执起来,德举一气之下,将他赶走,让他到另一边塞城市函关,在那里的驻军中作参将,一面守城一面反省过失。

那四五个月里,云仁过得很是苦闷,而相比阳城,函关的军务又清闲得多,于是他便时常流连酒馆。一天傍晚,他又独自喝了几碗烧酒,熏熏然正要招呼算账时,听见一阵争执声,他好奇之下凑上前去看,原来是个年轻人,只要了一壶酒、几个小菜,却摸出一锭十两的银子结账,小二说找不开,他回道“你们既然开店,就要做足准备,难道还让客人自己想法子么”,小二也气不过,讥讽道:“我们小本生意,招呼不起你这样的贵客”,那人又回:“我听过店大欺客,却不知小本生意也能对客人挑三拣四了”,小二怒道:“看你这样子,哪里像个贵客,怕不是就那么一锭银子在身上,故意找些小店好骗吃骗喝吧!”

彼时老板似乎是去了后厨,因此他们一来二去的吵闹也没人来管,云仁见状,叫那小二:“别争了,他的帐我来付。”

小二立即噤了声,那人却不领情,对着云仁说:“兄台的美意在下心领,但钱不用你出,这事情今天非说清楚不可”,他又瞪向小二:“叫你们老板来。”

与他对视时,云仁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年轻人”,看面相,岁数最多十七八,分明还是个少年。见他白白生生、面容俊秀,却非要瞪着眼跟小二斗狠,云仁不由得大笑,借着酒意拍拍他肩膀:“小兄弟,钱算我借你,我时常来这儿喝酒,你要是有心,下次碰上再还我便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