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细说两晋南北朝

作者:沈起炜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12章

书名:细说两晋南北朝 作者:沈起炜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0:08

皇太弟司马炽即位,是为晋怀帝。

绵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终于结束了。

六 成汉李氏

“八王之乱”的一个极重要的影响就是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八王之乱刚结束时,十六国中的两个已经建立,即巴氐的成汉李氏和匈奴族的汉(前赵)刘氏。还有两个建立时间较晚,而事实上已经存在,它们是汉人张氏所建的前凉和鲜卑慕容氏的前燕。

本篇单说成汉李氏的建国始末。

东汉末年,有一支原居巴西(治今四川阆中)、宕渠(治今四川渠县东北)的氐人迁移到了汉中。曹操攻占汉中,氐人首领李氏即率众归附。曹操封他们的首领为将军,把他们迁到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以北,从此就有了巴氐的名称。西晋元康年间(291~299年),关中连年饥荒,发生了以齐万年为首的起事(见第三篇)。略阳、天水(治今甘肃甘谷东)等郡各族百姓数万户又流人汉中。其中,巴氐李特、李庠、李流兄弟,都有英雄气概,善于骑马射箭,富有组织能力,流民在途中发生了疾病、贫乏等困难,李氏兄弟都帮助他们解决,因而深受爱戴,隐然成为流民的领袖。

元康八年(298年),流民因汉中地区狭小,不容易生活,就上书朝廷,希望让他们到蜀中“就食”。朝廷派来慰劳流民的一个御史认为可行,于是大量流民进入了蜀地,李特也在其中。到了剑阁,他仔细察看了地形,不禁叹道:“刘禅有如此之地,而束手就缚,真是庸才啊!”他不甘寂寞的心情在这话里完全泄漏出来了。

永康元年(300年)十一月,诏书召益州刺史赵廞入朝。赵廞是贾后的亲戚,其时贾后己于四月被废黜,他怕受牵连,不肯入朝,遂自称益州牧,意欲割据蜀地。赵廞是巴西人。李氏亦祖籍巴西,李特兄弟入蜀后,结识了许多巴西同乡,赵廞便想利用他们,李特等也借此机会,公开组织武装力量。李庠首先组织一支有四千骑兵的队伍,投到赵廞麾下。赵廞见他骁勇,赞他是“一时之关、张”(两晋南北朝时,称赞武勇之士,常以关羽、张飞作比),任命他做威寇将军,让他在流民中招募壮士,把部队扩充到一万多人,去防守从汉中入蜀的道路。

李庠训练兵士,不用旗帜,举矛为号,不听号令者立斩,阵容整肃,队列寂无声息。赵廞本希望李庠为他出力,但见李庠有治军的才干,便又不放心了。永宁元年(301年),赵廞借李庠劝他称帝的机会,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把他杀了。但赵廞又不能不用他手下的兵士,而要用这六郡流民中的壮士,就不得不借重李家的人,所以他又派人去安抚李特等,说李庠是为自己才说了大逆不道的话,与兄弟们无关,并把李庠的尸体交还他们,让他们安葬。同时,仍用李特兄弟做督将。可这些举动完全是在自欺欺人。赵廞很快就遭到了灭顶之灾。

李特、李流不愿意为赵廞所用,遂带兵移屯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不久,赵廞派费远等领兵一万多人去担任原由李库负责的防务。他们在绵竹附近宿营时,受到李特的奇袭,损失了十分之八九的兵力。李特乘势进攻成都,赵廞无法抵御,只得坐小船逃走,在路上被随从所杀。李特进了成都城,便听任兵士大肆掳掠,同时上表朝廷,申诉赵廞之罪。

这时晋廷对西南边远地区的动乱,事实上根本过问不了。恰好梁州刺史罗尚在赵廞反后有表到洛阳,说赵嵌并没有什么能力,不受蜀人拥戴,于是廷议就拜罗尚为平西将军、益州刺史,领兵入蜀。梁州的治所在汉中,辖境(今陕西南部和四川东部及重庆市各一部分)与蜀地(益州)是近水楼台。罗尚来得快。李特自然害怕,便派兄弟李骧带上贵重的礼物远出迎接。罗尚见了那些贵重的物品,非常高兴,马上任李骧做骑督。之后,李特、李流又备下酒肉,在绵竹慰劳罗尚带的人马。于是罗尚进了成都,罗、李之间暂时相安无事。晋廷因李氏兄弟征讨赵廞有功,即拜李特、李流做将军,封侯爵,还让他们为有军功人士开列名册,准备封官行赏。命令到了成都,罗尚左右的广汉太守辛冉要把灭赵廞的功劳据为己有,把命令搁下,不照实际情况报告朝廷,从此罗、李双方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这时,朝廷要在蜀中流民回乡。这道命令使矛盾很快激化起来。李特的长兄李辅又从略阳赶到蜀中,告诉李特等人,中原情形很乱,不宜还乡。李特便使天水人阎式去见罗尚,请求让流民仍留在蜀中,罗尚表示同意。但是没过多久,他又派人催督流民,限在七月里动身。流民都在梁、益二州各地帮佣耕种,听说要限期动身,都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们都没有积蓄,当时田里的粮食还没有收上来,一动身就要挨饿。为此李特再派阎式去见罗尚,请求宽限到冬季。辛冉和犍为太守李芯认为必须坚持原议,罗尚就拒绝了阎式的要求。

罗尚、辛冉都是贪官,尤其辛冉,竟想从遣返的流民身上发笔横财。他和李芯真告罗尚,说流民在赵廞乱时,曾抢到大量财物,遣返时可在路上设立关卡,一一搜括出来。这个主意正中罗尚下怀,至期他就命梓潼太守张演,在各个必经路口设卡,派人搜检流民的财物。梓潼在剑阁以南,是出蜀北归的必经之途。他们简直是惟恐流民不反,想方设法逼他们造反。

这正是拱手奉送给李特的机会。李特便以流民救星的姿态出现,他在绵竹扎下营盘,一面收容流民,一面要求辛冉对流民实行宽大政策。李特是明知辛冉不会同意,故意作此姿态,是要进一步激起流民反抗的怒火。果然,辛冉不仅拒绝了他的要求,而且到处张贴文告,悬赏捉拿李特、李流兄弟。李特见了,将计就计,把它取下,改成“能送六郡酋豪李、任、阎、赵、上官及氐、叟(汉魏六朝时居今甘肃东南部及川西、滇东、黔西的少数民族,在蜀的则称蜀叟)侯、王一首,赏百匹”,然后重新张贴出去。这一改,打击面扩大了许多,把巴氐几个大姓的首领和蜀叟的酋长也都包括了进去,流民见了更为恐慌,投奔到绵竹大营的人越来越多,个把月里就达两万多人。这时李流也纠集了好几千人,他们整编部队,收拾衣甲兵器,很快就作好了战斗准备。

官方是用两面派的手法对付李氏兄弟的。罗尚扮白脸,对李特的代表阎式,表示可以放宽期限,以作安抚;辛冉、李芯则积极准备,想用武力解决。史籍说辛、李二人认为“罗侯不足复问”,是擅自决定动武,这不见得可信。因史籍又说辛、李派兵出发后,罗尚知道了,也派兵前往增援,可见他二人绝不是背着罗尚行事的。

辛、李二人派曾元等将校,领兵三万,偷袭李特的绵竹大营。他们到了目的地,见对方并无戒备,便放胆冲进,不料李特早有准备,故意放他们进来,然后伏兵齐起,一举歼敌。他们领兵的四个将校,死了三个,罗尚所派的一个也在其内。罗尚得知败讯,无可奈何,只好怪罪辛冉过于轻敌,贸然动手,以致遭殃。

六郡流民起义由此正式爆发了。李特众望所归,被首领们推为行镇北大将军,李流也出任行镇东将军。之后李特又攻广汉(今射洪南),辛冉屡战屡败,只得弃城逃走。李特得了广汉。进而威慑成都。罗尚没有力量迎敌,只得死守城池,向邻近的梁州等地求救。

李特的声势大了。他自称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承制封拜一依窦融在河西故事(窦融据河西以拥护汉光武帝,光武给以自行封拜官吏的权力)。他封兄李辅,弟李骧,子李始、李荡、李雄为将军,阎式等为幕僚。蜀人恨罗尚贪污残暴,李特即与百性约法三章,赈济贫苦居民,优礼贤士,整肃军纪,因此大得人心。

这是永宁元年(301年)岁末时的形势。

次年(太安元年),河间王颙派兵自关中入蜀,朝廷也派张微入蜀任广汉太守。此时李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已以一方之主自居了。这年八月,张微进兵争夺广汉,相持了好多天后,侦察到李特营中兵力薄弱的机会,派步兵突然进攻,李特抵敌不过,形势十分危险。李荡得讯,引兵去救,因山路狭仄,只通得过一两个人,兵力无法展开。李荡发狠,披上重铠,挺着长矛,亲自当前,大声喊杀,一连刺死十多人,冲过狭路。部下见状也都跟着猛冲,终于把官军一举击溃。李特得胜后,本想让将士休整一下,但其部下多认为不能给张微获得养成气力卷土重来的可能,遂又乘胜追击,攻杀了张微。

李特与张微相持时,曾使李骧、李流兵分两路,以牵制成都方面的官军。李骧几次击败罗尚后,罗尚便派一名叫张兴的将官,假意投降李骧,去刺探他的虚实。其时李骧军只有两千人,罗尚得报,即挑选一万精兵,连夜偷袭李骧的营盘。李骧碎不及防,损失很大。幸而李流的营盘相去不远,他就率部向李流靠拢,再合力反击,竟又反败为胜,将罗尚军大部歼灭。李特两战告捷,成都的形势便日益紧张了。

太安二年(303年)正月,李特亲自领兵,从广汉西进,渡过郸水向成都推进。罗尚在郫水沿线本来有兵防守,无奈这些部队一遭攻击便溃散了。蜀郡太守徐俭见李特主力来到,不敢抵抗,即向他投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