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细说两晋南北朝

作者:沈起炜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8章

书名:细说两晋南北朝 作者:沈起炜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3:14

汝南王亮怕杨骏害他,在城外安营,要求过了武帝丧事,再到许昌就早已任命的督豫州诸军事的职务。有人却去报告杨骏,说汝南王要动武讨伐杨骏。杨骏害怕,就告诉杨太后(原武帝之杨后),要惠帝写一道诏书,命司空石鉴率领守卫武帝陵地的军队讨伐汝南王。这次,若非石鉴稳重,未曾轻易听命,可能就会闹出大乱子。但汝南王亮事先得到了这个消息,他和廷尉何勖商议,何勖说:“如今朝野都归心于公,哪有公不讨人,而怕人家讨伐的道理!”他劝汝南王亮主动夺权。可汝南王亮生性胆小,不仅不敢发动,还连夜赶赴许昌,事情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在此之前,杨骏之弟杨济不以兄长的意旨为然,曾劝他挽留汝南王亮,但杨骏不听。晋朝宗室强盛,外戚若能与宗室合作,天下就可能安宁。杨骏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杨济就估计到,以后杨家的门户是难以保全了。

杨、贾两家也有矛盾。杨芷(第二个杨后名)和贾南风在宫中已相处了十多年。杨芷每见贾南风有些过失,为爱护起见,常加劝告。贾南风下知她的好意,还怀疑她会在武帝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反而怀恨在心。杨骏则深知这个做了皇后的女人阴险毒辣,每次拟定了诏书命令,给惠帝看过后,就送到里面再给杨太后过目,然后随即施行,中间不让贾后有插手机会。贾后对此当然不满,也就更加嫉恨杨家。另外,贾后还有一块心病,她自己没有儿子,谢才人生的司马遹已经十三岁了。她不能不同意立这个孩子做皇太子,也就不能不同意把他的生母升做淑媛,而她目前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不让他们母子见面,以待将来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元康元年,贾后发动政变,杀死杨骏兄弟,废黜杨太后,逼她活活饿死。详情如下。

贾后知道,杨骏对宿卫将领孟观、李肇一向礼数不周,二人心怀怨恨,她便使宦官董猛,与二将密商,准备发动政变。同时让李肇联络汝南王亮,要他起兵反杨骏。汝南王不肯,李肇就转而联络都督荆州诸军事的楚王玮。楚王玮是惠帝的兄弟,年方二十,是个好勇斗狠,喜欢揽权的少年王子。他爽快地答应了,立即向朝廷要求入朝。杨骏了解他的性格,本来对他就不大放心,见他要求入朝,立即同意。他以为楚王玮到了京师,便于控制,却没有想到他是来造自己的反的。

元康元年二月,楚王玮到达洛阳。三月初八晚上,孟观、李肇向惠帝诬告杨骏谋反,贾后立即写好诏书,以此罢免了杨骏官职,同时宣布戒严,命东安公司马繇(司马郎之孙)领殿中兵四百人“讨伐”杨骏,楚王玮领兵守卫司马门(皇宫的外门)。杨骏的外甥段广官居散骑常侍,就在惠帝身旁,他跪下求道:“杨骏没有儿子,岂有谋反之理,请陛下明察!”惠帝听了,呆木木地一言不发。他扮演的是一个傀儡的角色,本来就做不了主。

杨骏在府里听到宫中发生变故,即召集众官到府商议。主簿朱振主张发动反击,火烧宫城的正门云龙门,造成声势,再打开宫城的东门万春门,拥护皇太子,引东宫卫兵和京城驻军进宫,责令殿内人员交出祸首。他说:“除此以外,别无办法。”可怜杨骏内心虚弱,哪里有应付非常事件的魄力。他不发一令,只说了几句无关紧要的话:“云龙门是魏明帝所造,工程费用很大,烧了可惜!”众官听了,知道无法挽救,纷纷散走,把杨骏丢在府里等死。

杨骏是有兵可用的。京师有前、后、左、右四军。左军将军刘豫是杨骏的党羽。杨骏不立即抓这支兵,事变时刘豫连杨骏在哪里也不知道。他遇见右军将军裴頠,就向他打听杨骏的去向。裴頠是贾家的近亲,骗他说杨骏已出城逃走。刘豫也是个没有主心骨的人,问:“那我该怎么办?”裴頠说:“该到廷尉(大法官)那儿去听候处分。”刘豫一听,就离开军队走了。不多一会,诏书下来,命裴頠领左军将军,守卫万春门。这时,东安公繇所领的兵还没有出宫城,可见杨骏若有决断,及早用这支兵,就有打进宫城争取主动权的可能。

杨太后得讯,写帛书射出,号召“救杨太傅者有赏!”贾后借此声称太后参与谋反,命东安公繇立即领兵出发。他到了杨府,不知虚实,就先放起火来,又命弓箭手从高处向府里乱箭射去。杨骏的卫兵被堵在里面,只能躲起来避箭,不敢抵抗。杨骏逃到马厩里,结果被兵士搜出、乱刀砍杀。孟观等也捉拿了杨珧、杨济么及段广、刘豫等人,都全族夷灭,一共杀了好几千人。

第二天,贾后矫诏,命太后移宫,太后母(杨骏妻)庞氏免死,并与太后同居。她一步紧一步,唆使臣下上奏,先是准请废太后为庶人;再准奏庞氏不得免死。可怜这个杨太后,当时抱住母亲,哭哭啼啼地向贾后称妾,哀求免其母一死:可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庞氏终于死在贾后的刀下。次年二月,杨太后活活被饿死在金墉城(洛阳西北角的小城)的冷宫里面。

这次政变,可以说是“八王之乱”的序幕。

接着,贾后又以惠帝诏书征汝南王亮入朝任太宰,与太保卫瓘共录尚书事,一同辅政。惠帝虽是个白痴,但贾后不能一下子就走到前台,也不便一下子让贾家人出任最高的官职,所以她搬出这两个人来过渡一下。他们两个,一个既是辈分最高的宗室成员(司马懿的儿子),又是杨骏的政敌;一个是晋廷资格最老的元老重臣。其实,贾后又何尝想让他俩一直干下去。卫瓘当年曾佯装酒醉,拍拍武帝的坐椅,说:“此座可惜!”武帝懂得他是说太子不堪重托,因面才有出题考核太子之事。贾充曾使人把此事情的起因通知女儿贾南风,说:“卫瓘老奴,几破汝家!”为此贾后怀恨已久,如今把他捧上高位,正是为以后好将他一跤掼杀。

楚王玮和东安公繇是在政变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前者被任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掌握一部分兵权,后者升为东安王。他们和贾后的族兄车骑司马贾模、堂房舅父右卫将军郭彰,妹子贾午之子贾谧(贾午的丈夫叫韩寿,贾充没有儿子,使外孙改姓贾)都参与国政。

这一伙人的相互之间很快就产生了裂痕。东安王繇只做得半个多月王,即以“谋废贾后”、“专行诛赏,欲擅朝政”的罪名,被罢官,远谪东北边地。他的罪状未必是实,大概是居功自傲,和贾后及汝南王亮都有点摩擦,所以先遭贬逐(此人后来还任尚书左仆射,后因劝成都王司马颖迎天子请罪,为颖所杀)。

楚王玮的为人前面已经提到,这时他有了点兵权,格外飞扬跋扈。汝南王亮和卫瓘都看不惯,想夺他的兵权,劝他还是回到封地去的好。楚王玮就竭力靠拢贾后。他的心腹岐盛通过积弩将军李肇,向贾后告密状,说汝南王亮和卫瓘要谋废立。贾后抓住这个机会,决定借楚王玮的手,来除掉这两个老头子(汝南王在司马懿的九个儿子中排行第四,司马懿在公元251年就死了,所以汝南王的年龄至少在六十以上。卫瓘这年七十二岁)。

六月,贾后使白痴皇帝亲手写道诏书,命楚王玮“免亮及瓘官”。楚王玮便连夜动手,除出动所领北军外,又假传诏书,令城内外各军一律听他指挥。

这几乎是重演了三个月前杨骏遇害的场面。

楚王玮派两队人马分别开往亮、瓘二人的府第。

汝南王府的帐下督(卫队长)李龙发觉情况异常,立即进内堂禀报,请求发令抵抗,汝南王亮还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不多一会,李肇等率领的兵士已经爬登墙上,大声叫喊,汝南王亮这才大惊失色,说:“我并无贰心,何至于此!”他令人问:“诏书何在?请拿来观看,究竟怎么讲法?”李肇等不予理会,只催兵士打进去。长史(秘书长)刘准见如此情况,说:“他们不肯出示诏书,必是奸谋,府中兵将不少,可以决一死战。”但汝南王亮不听,李肇等冲进内堂,汝南王亮和世子司马矩都被拿下,立即处死。司马亮临死叹道:“我的赤心可以破示天下!”我们在这里应该注意一点,诏书只说“免官”,没有说逮捕,更没有说“处死”。是不是楚王玮或李肇等做过头呢?不然,从贾后到李肇等,他们都是一致的。不过,贾后阴险,楚王玮粗疏,诏书不写明白,事后好一古脑儿推在楚王玮身上,借此把他一并除掉。这是一石二鸟的计策,史书上没有说穿,但明眼人一看,心里自然明白。

卫瓘家里发生的情况几乎完全相同,不过死人更多。卫瓘的左右也主张抵抗,同时上表核实,如确有处死命令,再束手就戮。但卫瓘也不肯听。他有个旧部荣晦,因有罪被他斥革,这次也前来参与抓捕。他知道卫瓘子孙的名字及人数,进去后指名搜捕,结果连卫瓘本人,共抓到九人,悉数杀死。幸其孙子卫璪、卫玠当时不在家里,不曾遇害。

一夜乱后,楚王玮的心腹岐盛就劝其主子,应乘兵权在手,将贾、郭两氏也一起除掉。这个粗莽的主子对此并没有思想准备,正在犹豫不决之际,形势突然发生变化,楚王玮顿时陷入了绝境。

原来,时任太子少傅闲职的张华,次日见天色已明,即去找贾后的亲信宦官董猛,要他转告贾后:“楚王杀了二公,天下威权将完全落到他的手中,可以用‘擅自杀人’的罪名把他杀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