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细说两晋南北朝

作者:沈起炜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11章

书名:细说两晋南北朝 作者:沈起炜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0:08

陆机幕府中的正直之士如王彰,就说得很清楚,“机,吴人,殿下用之太过,北土旧将皆疾之耳。”陆云被害前,蔡克向成都王叩头流血,说陆云是为孟玖所怨,人人都知道,求他免陆云一死。成都王的心思有点松动了,孟玖见了,马上一面把主子扶入内堂,一面催手下动手。成都王用陆机为大将,是一错;听谗言杀陆机,是再错;进而杀陆云,是三错。看他的行为,简单得像是受孟玖操纵的傀儡,这种昏王如何成得大事!只可惜陆氏兄弟不能效法张翰、顾荣,以致白白送了性命。陆机临死时说:“华亭鹤唳,可复闻乎!”但是他觉悟得太迟了。

张方很能打仗,但也有胜有败。九月,他一度攻入京城,大肆抢掠后退出。十月,长沙王乂带着惠帝,进行反击。专制时代,皇帝真有点威慑作用,张方部下的将士望见车驾,纷纷后退。张方打了个大败仗,退到城西的十三里桥。这时,部下还想后撤,张方却反其道而行之,乘敌人战胜后疏于防备的机会,在夜里寂静无声地推进到离城七里的地方,并筑起好几重壁垒。城里发觉后,发兵来攻,因工事坚团,不能得手。

战局陷入了相持状态。洛阳城里的人力物力都出现了问题。兵源缺乏,只得征发家奴;十三岁以上的男孩都要服劳役了,米价涨到了每石一万文钱。东晋初以击揖渡江闻名的祖逖,这时是长沙王乂的主簿,他献一条计:派人到西北去,命雍州刺史刘沈起兵袭击河间王颙的后方,使他不得不召回张方,以解京城之危。雍州的治所在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辖有七郡地方(在今陕西、甘肃、宁夏各一部)。这是一条好计,然而用得迟了,已经来不及挽救洛阳的危局。

太安三年(304年)正月二十五日,正在张方觉得打下去没有把握,考虑撤退的时候,洛阳发生内变。东海王司马越联络不愿意再战的宿卫将校,把长沙王乂扣留。次日,东海王越请惠帝下诏,罢免司马乂的官职,改元为永安元年,开城停战。这一次,打了半年多仗(从九月到正月,中间有个闰十二月),死的人不计其数。

张方入城,东海王越即把长沙王乂交给了他。张方这人极其残酷,竟把他放在火上,活活烤死。张方部下的军士看了,也觉得太惨,流下了眼泪。长沙王又是“八王之乱”中死掉的第五个王。

获得胜利果实的是成都王颖。他的军队战绩并不好,损失了六七万人,但是他俨然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洛阳,命部将石超等率兵五万,镇守洛阳十二座城门,他本人不留驻洛阳,仍回邺城。

河间王颙的后方一度吃紧,长安险些被刘沈的军队占领,为此他不得不赶紧召回张方。张方掳了洛阳的官私奴婢一万多人西回,途中缺粮,就杀人与牛马同煮,分而食之。到了关中,他派部将打败了刘沈军,又生擒刘沈。河间王颙将刘沈先用鞭打,然后处死。

三月,应河间王颙的要求,惠帝下诏立成都王颖为皇太弟,成都王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了。然而,他没有人君之度的真相早已被人看穿,所以局势又很快发生变化,爆发了以东海王越为主角的皇族大混战,这是混战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段落。

同年(这时还称永安元年)七月,东海王越宣布讨伐成都王颖,石超闻讯赶奔回邺。东海王越挟了惠帝,一同北征,兵到荡阴(今河南汤阴西南),被石超击败。混战时,可怜那个皇帝而部受伤,身中三箭,跌在乱草之中。这时文官嵇绍(嵇康的儿子)身穿朝服,跨上御辇,意欲护卫皇帝,结果被兵士所杀,鲜血溅到惠帝的袍上。惠帝虽则低能,还有点良心,以后一直保存这件袍子,不准洗濯,作为纪念。战后,惠帝被迎送到邺,把年号又改作建武。这是几个月里的第三个年号了。

东海王越逃回到封地东海(今山东郊城北),拒绝成都王颖提出和解的要求,联络各方,意欲再起。这时,洛阳已落到了张方的手中。原来,河间王颙得了东海王越北征的消息,就派张方去攻洛阳,牵制他的后方。洛阳留守的兵力薄弱,张方得手后,河间王颙就命他镇守洛阳。

东海王越要破成都、河间二王,原本极为困难,但都督幽州诸军事王浚的插手,给他提供了机会。

王浚是个心有图谋的小人。当年三王联合反赵王伦时,他看不准谁胜谁败,便禁止所部士民应三王招募,以坐观成败。他也想称霸割据,但苦于实力不足,便把一个女儿嫁给鲜卑段氏的首领段务勿尘,请朝廷封段务勿尘为辽西公;又把另一个女儿嫁给鲜卑宇文氏别部的首领素怒延。利用鲜卑部落的骑兵来参加内地的混战,是他早已打定的主意。他和成都王颖都有消灭对方的打算。这年七月,王浚联合鲜卑、乌桓的兵力,与东海王越的兄弟东赢公司马腾合作,南下攻邺。

成都王颖派石超等北上抵御。八月,石超等连战都败。邺中得讯,百官士卒纷纷逃走,全城陷入一片混乱。卢志劝成都王拥惠帝退回洛阳,成都王答应了,卢志并连夜做好了准备。不料成都王的母亲程太妃不肯离开邺中,成都王不能当机立断,耽误了时刻。将士们都想快逃,见出发号令迟延不发,便自行散去。原来一万五千人的队伍,一下子只剩几十个人。成都王没奈何,只带得几十名骑兵,与卢志护着惠帝坐的御用牛车(晋时多用牛车,有的很考究,牛也跑得很快),往洛阳而去。仓猝之间,他们忘了带钱,只有一名宦官身边有三千文钱。流亡途中,要吃饭非用钱去买不可,这几十个人只能半饥半饱抵过这几天工夫。渡过黄河以后,洛阳有兵来接,情况才有所改善。行近洛阳,张方出城来迎。他才下马要拜见皇帝,可惠帝先已下车,并要他免礼。这时,皇帝、亲王、太妃等人,都有了一种脱难的感觉,然而他们不能高兴得太早了,还有大灾大难在等着他们。他们把张方看作救星,其实张方却包藏着祸心。

洛阳的事情,一切都听张方作主,成都王颖的话,没有人肯听。在洛阳住了几个月,张方的兵士把城里的财富抢得差不多了,便都想回关中老家。十一月初一,张方带兵上殿。惠帝见他来意不善,逃到后园竹林中躲起来,仍被兵士拖出逼上牛车。惠帝无可奈何,只要求安排车辆,以装载宫人、宝物。宫里本来并未遭劫,这一回却被张方的将士把财物抢得精光,宫女也被掳去。张方还想放火烧毁宫室宗庙,幸而卢志劝他不要效学董卓的行为,百年以后,还被人唾骂(董卓曾烧毁洛阳全城房屋,时在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去此一百十四年),张方才打消这念头。

惠帝到了长安,把河间王的征西将军府作为行宫。十二月,下诏罢免成都王颖的皇太弟身份,另立豫章王炽做皇太弟,以河间王颙都督中外诸军事,又改元永兴。连“太安”在内,这是本年的第四个年号。这些举动当然都是河间王颙作的主。

可局势仍不稳定。张方“劫迁车驾”之举很不得人心。永兴二年(305年)七月,东海王越以“纠集义旅,奉迎天子,还复旧都”为由,号召四方,起兵征讨河间王颙和张方,王浚等响应者即推他做盟主。这时成都王颖的旧将公师藩也在河北起兵,攻城略地,声势不小。

河间王颙见公师藩起兵,即命成都王颖都督河北诸军事,令其招抚。十二月,成都王颖到了洛阳,因兵力薄弱,无法渡河北上,只得停止前进。其时,东海王越的军队已经进至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离洛阳已不满三百里路了。

永兴三年(306年)正月,河间王颙见形势险恶,便想与东海王越和解。张方知道自己罪大,恐怕和解以后,会追究他劫掠宫室劫迁车驾之罪,就竭力反对。于是河间王颙即遣张方的熟人那辅,以送信为名去见张方,乘他看信的时候,把他砍死。

河间王颙把张方的头颅送到东海王越军前,请求和解。东海王越不许,继续西进。此时成都王颖在洛阳立足不住,狼狈西走,到了华阴,才知有河间王求和之事,便不敢再回长安,只得暂时停下,观望形势。

五月,东海王越所派的祁弘等军进入关中,击败河间王军,占领长安。河间王颙匹马逃到太白山中,百官也都逃到山里,拾橡实充饥。祁弘是王浚部下,由王浚派去帮东海王越的。他带的鲜卑骑兵在长安城中烧杀掳掠,杀了两万多人。

六月,惠帝被祁弘挟持到洛阳,算是“还复旧都”,便又改元光熙。这几年多次变更年号,史籍上往往以最后改定者为正式年号,害得看书的人眼花缭乱,实在头疼极了。

八月,东海王越任太傅、录尚书事,掌握了朝政。他是“八王之乱”的最后胜利者。但是这胜利不能保持得长久,因为天下己乱,不可能再恢复承平的时势了。

还有一点余波。在祁弘入关之时,成都王颖东窜西逃,宛如丧家之犬,最后在投奔公师藩的途中,被人擒获,解到他的老基地邺中被杀,年仅二十八岁。之前,他的官属只有卢志始终跟着他不走,最后料理了他的后事。河间王颙于祁弘退兵后,即回到长安。十二月,他奉东海王越命赴洛阳,在半路上被南阳王司马模(越之弟)的部将所杀。这二王是“八王之乱”中死的第六、第七个王。

白痴皇帝也于十一月中死去,相传是被东海王越毒死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