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说论语

作者:贾志刚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15章

书名:说论语 作者:贾志刚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00

《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解析】孔子与子路祈祷的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历来的解说都无视这一点。

子路对老师的感情是不用说的,将老师当成自己的父亲一样爱戴。所以,孔子生病,子路希望祈祷神灵保佑。孔子对此有些纠结,因为他已经祈祷很久了,当然不是为了病,而是为了能够当官。可是,祈祷了这么久也没有作用,证明祈祷基本没用。所以,孔子的最后那句话中充满了无奈和自嘲的味道。

【现实解说】发誓没有意义,祈祷也是没有意义的。

3.14(11.15)★★★★★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的瑟,为什么在我门口呢?”弟子们认为子路对老师不敬。孔子便说:“仲由嘛,他不过到了客厅,没有进房间啊。”

【解析】这句话历来被乱解,传统的解释是这样的: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按照这样的解释,逻辑混乱,前后驴唇不对马嘴。

孔子的话如果是对学生们说的,他怎么可能自称“丘”呢?只有在面对比自己尊贵的人或者客人,才会自称其名。翻看整部《论语》,孔子自称丘的地方大致十处左右,有的也是在弟子面前说,但是都是特殊的情境下使用的。

再来说升堂和入室,在孔子之前,这两个词从来没有用以过比喻学问,孔子如果用这两个词作比喻,就应该予以说明,而不是直接使用。而且,后来的翻译者们又凭什么断定这是在指学问呢?

再来从情理上说,孔子尽管常常拿子路开玩笑,但是不会这么直接这么不给面子,更不会当着许多人;此外,子路是孔子的第一批弟子,也就是孔子学生们的大师兄兼半个老师,比大家岁数都大,人很正直而且脾气暴躁,大家对他都是敬畏三分。就我所知,还没见过谁不尊敬子路的。所以说,门人不敬子路说成是学生们因此不尊敬子路,在情理上说不过去。

这段话其实跟学习没有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想象一下场景,孔子看见子路的瑟在自己的门口,于是有个问题,孔子是怎么看见的?两种可能,一种是出门,另一种是回家。从整段话看,应该是回家。那么,为什么子路的瑟会放在孔子的门口,而不是放在客厅呢?子路这时候在哪里?于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合理的现场还原了。

子路带着自己的瑟去向孔子请教,守门的弟子说老师出去了,你等会再来。子路不高兴了,说我跟老师的关系这么铁,不行,我进去等。守门的弟子害怕子路,于是只得同意,但是提出条件:把你的瑟放在门口,不能拿进去。子路于是自己进去了。孔子回来,看见子路的瑟,自言自语:“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为什么说是自言自语?因为孔子不可能在学生的面前自称“丘”。之后,守门弟子急忙过来说了经过,并且投诉子路说非要进去,要是丢了东西怎么办?孔子的弟子们认为子路这样是对老师不敬。孔子看见子路在客厅里,于是对弟子们说:“其实没什么,人家子路就在客厅里待着,又没有进房间。”

这段话,其实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孔子和子路的关系非常亲密,就像家人一样,孔子就算不在家,也可以让子路进去。换了别人,要么回去,要么在门口等,不可能去客厅等。

门人不敬子路,实际上是“门人以子路为不敬”。

“登堂入室”后来成了比喻学习的成语,实在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倒也算是一个佳话。

【现实解说】“登堂入室”也可以用来比喻贿赂的层次。行贿的时候,一般不会让你在门口等,那样太招眼,一般是在客厅等,这就是“登堂”。如果让你进卧房了,那就是性贿赂了,这就是“入室”。

3.15(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解析】看上去,孔子在讲学习的重要性。实际上,孔子想强调的是,所有的优点,如果不懂得变通,都会变成伤害自己的弱点。

这是子路在卫国出任蒲地宰,出发之前孔子对他的忠告。平时,孔子教育学生们要仁德诚信等等,子路都深信不疑。可是到了子路要独力为官的时候,孔子知道,如果子路一味地仁德诚实等等,那就一定没有好下场。就像一个母亲平时在家里教育孩子要讲礼貌,要谦虚,不要打人骂人,挨打了来告诉妈妈一样,一旦孩子去学校住校了,母亲就会说别吃亏,别人打你,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告诉老师之类。毕竟,品德这东西固然是好东西,可是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死守品德,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这,就是孔子对子路的忠告。所以说,孔子是个很实际的人。

【现实解说】有人这样评价广东人:广东人的优点是务实,缺点是太务实。用同样的句式:现代人的优点是变通,缺点是太变通。

3.16(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这样才能使老百姓为你干活。”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解析】简单说就是“以德治国”的意思,要百姓怎样,自己带头去做。

这是子路任蒲地宰之前,向孔子请教,孔子就说以德治国就好了。子路还问,孔子就说你坚持这样不要懈怠就可以了。

【现实解说】这大概可以说成是“以德治国”的简单定义吧。

3.17(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解析】这段话紧接着上面一段,子路要去蒲地当官,向孔子求教,上一段孔子就说了先之劳之,子路觉得不够用,于是换个提法来请教。孔子连用三个修己,其实跟先之劳之的意思完全一样,还是以德治国的路数。但是三个“修己”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第一个是做好自己就行,第二个是做好自己带动旁人,跟先之劳之完全相同。可是子路还不满足,孔子就说了,“做好自己还能让百姓都好,那是尧舜都难做到的,你就别想了”。

其实孔子的意思很明白:做好自己就行了,如果能带动周围的人,那就很好了,至于更高的层次,你做不到,也不要想了。一个人的目标不要太高,对于你来说,先之劳之就够了,别再瞎操心别的了。

孔子说话,分寸拿捏得都恰到好处,条理也很清晰,针对性也非常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老师。

【现实解说】大凡把自己说得完美无比的人,都不要轻易信他的。

3.18(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译文】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属下去作孔子的家臣伺候。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解析】孔子生病,在蒲地做官的子路派手下来伺候孔子,行的是家臣的礼,孔子很受用。可是病好之后,孔子怕学生们暗中笑话他,于是说了这样一番话,意思是这都是子路搞的鬼,跟我没关系。孔子此时不过是借住于别人家的私立学校校长,是没有资格拥有家臣的。因此,使用家臣会被看作不恰当的攀比,同时也不符合周礼。所以,孔子的这番话是说给大家听的,表面上埋怨子路,心里想的是另一回事。

孔子,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人,特别是在学生们的面前。

【现实解说】按照级别,待遇不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