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说论语

作者:贾志刚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4章

书名:说论语 作者:贾志刚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1:34

因为家族的地位,南宫敬叔还说服鲁国国君出人出车出钱,资助孔子前往周朝伟大首都洛邑参观学习,这让孔子感念了一辈子。从历史记载看,南宫敬叔很可能早夭。

那么,对于南宫适的这个问题,孔子为什么不回答呢?为什么要在南宫适走之后赞扬南宫适呢?大致的分析,孔子是一个讲周礼又讲面子的人,从社会地位讲,南宫适是上大夫,自己不过是个士,地位相差悬殊;但是,在学校里,自己是老师,南宫适是学生。因此,孔子可能觉得这个时候措辞比较困难,居高临下不好,太谦卑了也不好,当面表扬又容易被理解为奉承。因此,索性不说话。

类似这样不好回答干脆就不回答的情况,还有其他好几例。

【现实解说】乱世之中,炫耀武力接近于自取灭亡。相反,韬光养晦,低调发展往往能够笑到最后。

1.7(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解析】南容,就是南宫适,南宫适字子容,因此又叫南容。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宫适这个钻石王老五,当然是再好不过。那么有两个问题,南宫适这样的钻石王老五,为什么能看上孔子的侄女?孔子又怎么可以做侄女的主?

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作孟皮,天生腿有残疾。孔子和哥哥岁数相差较大,并且在孔子成年之前没有见过哥哥,两人之间的关系按理应该比较疏远。可是,两人的关系事实上不错,猜测可能是孟皮在孔子的身份认证上很关照弟弟。

孔子的侄女就是孟皮的女儿,出身一般,大概是长相出众,因此被南宫适看中。而按照周礼,如果家中长子有残疾,就不能担当家长。孟皮天生腿有残疾,因此孔子应该是孔家的家长,从这个角度说,孔子有权力替侄女做主。也有可能当时孟皮已经去世,孔子因此替侄女做主。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样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姻缘,孟皮全家除了欢天喜地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孔子评价南容的话,不是已经发生过的,而是按照南容的性格推算出来的。

【现实解说】现在我们知道,出身豪门,身家万贯,而能克勤克俭,保守家业,不容易;根正苗红,仕途顺利,而能不骄不躁,免于刑戮,也未必容易。富贵子弟,而能保持平常之心,不容易。

1.8(11.6)★★★★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南容三次执圭求婚,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注:传统所有译法,都把“三复白圭”说成三次诵读“白圭”之诗。)

【解析】白圭之诗指《诗经·大雅·抑之》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兰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这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

但是,这样的解释未免牵强了一点。圭,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春秋时期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春秋时期,求婚时要送礼的,叫做纳彩。诸侯一级送圭,士一级送雁。孔子时期的鲁国已经礼崩乐坏,三桓的礼数都按照诸侯的级别。因此,南宫敬叔三复白圭不是三次念诗,而应当是三次执圭求婚,孔子婉拒两次之后,第三次接受,这样以显示南宫敬叔的诚意。而且,婉拒两次之后才答应,这也是当时的规则。

为什么历来的译法都要把圭玉说成“白圭”之诗呢?因为南宫敬叔执圭求婚是不符合周礼的,孔子竟然接受,岂不是有违孔子的一贯信念?岂不是给孔子脸上抹黑?所以,为圣人讳,历朝历代篡改了这句话的原意。

【现实解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好礼送给丈母娘;拒绝一次不要紧,说明送礼不够勤。

1.9(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析】女儿嫁掉了,嫁得有点匆忙啊。为什么匆忙把女儿嫁给一个罪犯?看看背景吧。

公冶长是谁?有说是孔子的学生。不过,先来看看公冶这个姓氏。

公冶,出自姬姓,为季孙氏的后代。季友有后人叫季孙冶,字公冶,季氏的始祖便是季孙冶。所以,公冶长是季孙家族的人。有记载公冶长是齐国人,这很正常,鲁国人移民齐国的非常多,就像今天移民美国一样。所以,孔子除了欣赏公冶长这个人之外,恐怕还看重他的季孙家族的背景。

侄女嫁给了孟孙家,女儿嫁给了季孙家的疏族,在攀高枝傍大款这一点上,孔子与常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公冶长没有什么成就,他的家族背景也并没有能够帮上老丈人。可以说,孔子嫁女不太成功。

关于公冶长,有一段明显是后人杜撰的小故事。说是公冶长通鸟语,一天,他听到鸟叫:“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个虎驮羊,你吃肉,我吃肠。”于是公冶长认为是老虎咬死了一只羊,就赶到南山去看个究竟。谁知到了南山,竟是一个人在那里被杀。这时,恰巧官府的人赶到,把他当做杀人疑犯抓了起来。公冶长说他受了鸟骗,官府的人就命人把米用盐煮了喂给笼中的鸟吃,然后把鸟提到公冶长面前。小鸟边吃边叫,官府的人问:“这小鸟叫的是什么?”公冶长说:“小鸟说米里有盐。”官府的人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就释放了他。这段故事,就是为公冶长入狱找个好听的理由。至于公冶长究竟为了什么入狱,不详。

【现实解说】看过一个人,然后在他处于低谷的时候去攀亲,这相当于股市上的逢低吸纳。但是一定要看清楚,如果把垃圾股看成了潜力股,那就一辈子高度套牢了。

1.10(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样的事都能容忍的话,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

【解析】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鲁庄公、庆父、叔牙和季友,鲁庄公死之后,庆父和叔牙想要篡位,结果季友先后杀死了两个哥哥,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出于这里。但是季友出于对两个哥哥的歉意,因此决定自己三兄弟的后人世代继承职位,世袭司徒(季孙)、司马(孟孙)、司空(叔孙),共同执掌鲁国国政,因为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人,被称为“三桓”。三家团结一致,因此实力越来越强,国君反而成了摆设。原本鲁国是六卿制,三桓之后,逐渐取消了另外三个卿,只有三桓具有卿的级别。此外,三桓基本瓜分了鲁国的土地,军事和经济实力远超国君以及其他家族,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实力和地位,他们不把国君放在眼里,公然违背周礼。

古时一佾(音义)为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孙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当时的情况是鲁昭公祭祀鲁襄公,同时季平子祭祀季友。按照规定,鲁国可以使用天子规格的礼仪,因此祭祀鲁襄公用祭祀天子的标准。于是,鲁襄公的庙里上演祭祀舞蹈,舞蹈名称为《万舞》,一共需要六十四名演员,组成八八演出方阵,称为八佾。与此同时,季孙家的祭祀竟然也采用天子规格,也上演《万舞》。

当时三桓基本上瓜分了鲁国的地盘,鲁国国君的地盘已经非常小,国库收入越来越少,已经无力支撑国家歌舞团等机构,因此不得不解散,原本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艺人们只能自谋出路。国家有祭祀的时候,就花钱请他们来表演。这次祭祀,因为两家撞车,艺人们就必须做出选择了。一来畏于季孙家的权势,二来见钱眼开,谁出价高,就去谁家表演。结果,大家纷纷去了季孙家,于是季孙家上演正宗《万舞》,而鲁襄公的庙里只有两个上了年纪的艺人在跳《万舞》。

孔子认为季孙家做得太过分,国君不应该再容忍下去,应该采取行动了。这是典型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好那时没有文字狱,否则因为这句话被抓起来,岂不是冤大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成语,出于这里。

【现实解说】2001年,张治安升任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党委书记后,建造“阜阳白宫”,外形酷似美国白宫的政府办公大楼让张治安有了另外一个名字“白宫书记”。2010年2月8日,张治安因受贿罪、报复陷害罪一审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张治安就属于“八佾舞于庭”,以为这还是春秋时期的鲁国?

1.11(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诗句,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解析】《雍》这篇诗是天子祭祀的时候唱的,结果三桓竟然拿来用了,孔子对此非常气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