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说论语

作者:贾志刚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7章

书名:说论语 作者:贾志刚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1:34

这样的说法,换了别的朝代,是要被判颠覆政府或者诽谤罪的,自己被杀还在次要,灭九族都有可能。由此,再次赞扬鲁国统治者的开明和豁达。

从鲁宣公开始,经历了鲁成公、鲁襄公、鲁昭公,到当时的鲁定公,鲁国国君已经有五代不能执掌国政了。而季孙家从季文子开始,经历了季武子、季平子,到现在是季桓子(季孙斯),已经四代执掌鲁国国政了。季桓子此时被家臣阳虎胁迫,反而成了阳虎的傀儡。因此,孔子大胆预言三桓家族将会衰微。

【现实解说】不要担心世袭,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1.19(17.25)★★★★★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译文】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抱怨。”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晰,就是孔子在说女人和小人不好养的。我们要弄清楚的是孔子怎样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有助于判断孔子是不是歧视妇女。孔子瞧不起小人是没问题的,因为小人都是下层阶级,不能把孔子怎么样。可是,女人并不是如此,至少国君的老娘你就惹不起,况且国君还有老婆和姐妹。从孔子的其他言论中,我们看不到他歧视妇女的迹象。那么,为什么孔子要说女子难养呢?

孔子接触到的小人比较多,很多学生就都是出身于小人,孔子尽管瞧不起他们,看在学费的分上,也还是招了他们并且努力把他们变成君子。不过,从这段话在原著中的位置来看,这里所说的小人,孔子很可能是指宰我。在孔子看来,宰我就是这样的人。

孔子说女子难养,我们首先就要弄清楚他养了几个女子。算一算很清楚,老娘没有让他养,他养的就是老婆丌官氏和女儿而已,女儿不存在无礼和抱怨的问题,因此孔子所说的这个女子,实际上就是特指自己的老婆了。孔子跟老婆之间的关系一向不好,大致就是老婆对孔子不满,嫌他挣钱少或者不够浪漫之类,总之,就是无礼和抱怨。最终,孔子一怒之下,把老婆休掉了,赶回了宋国老家,再也没有见她。

所以,这段话可以说是孔子因宰我而推及小人,由老婆而推及女人。

其实,孔子的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那时候女人不能出去工作,只能由男人养着,而有些女人确实挑三拣四,抱怨不断。

【现实解说】即便到了现在,仍然有些女人是难养的,哪些女人?二奶。二奶基本上符合孔子所说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特点。所以,孔子的话可以改成“唯二奶与二爷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1.20(17.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做好的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解析】阳货就是阳虎,本是孟孙家的疏族,在季孙家打工,结果混到了总管家的位置上,等到季平子死后,阳虎绑架了季康子,胁迫季康子听从自己指挥。从此,鲁国政权其实就在阳虎手中,孔子所说的“陪臣执国政”就是指阳虎。阳虎想对付三桓,知道孔子很有学问并且对三桓不满,因此想拉拢他来帮助自己。

孔子很想做官,可是如果投靠阳虎,有两个心理障碍;第一,自己公开批评和讽刺过阳虎,如果投靠他,很没面子,并且这与自己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第二,孔子和阳虎之间有过节。当初季孙家大宴曲阜所有的士,孔子也去混顿酒肉,那时候母亲刚去世,孔子穿着孝服就去了,结果被当时负责接待客人的阳虎给赶了出来,还说“我们请士吃饭,不是请你这样的人”。孔子的自尊心大受打击,对阳虎一直满怀怨恨。再后来,孔子在季孙家打工,阳虎则是他的上司,这个时候,阳虎倒没有刁难他。

正因为心底矛盾,孔子在接到礼物后,还是犹犹豫豫前去还礼,碰上阳虎,孔子习惯性地有些畏惧。被阳虎一通说,孔子实际上已经准备出仕了。遗憾的是,随后发生的巨变让孔子的当官梦破灭了。

孔子想当官,又要面子,怕别人说他是两面派。对阳货,既心有怨恨,又抱有期望。所以,行事说话难免自相矛盾。骨子里,还是想当官,不过想有面子地当官。后世很多腐儒就是这样,一边议论国事,可是请他当官又故意推阻,希望自己能像姜太公一样被礼请而去,像诸葛亮一样要三顾才肯出茅庐。整来整去,错过了时机,一辈子遗憾。许多所谓高士,就是这样。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仁”这个字,怎么解释“仁”?处世,做人。

【现实解说】又想当官,又要面子,这是不行的。看来,在脸皮上,孔子与徒子徒孙们相比差得太远。

1.21(17.5)★★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译文】公山弗扰据费邑反叛,来召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地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建设一个东方的西周。”

【解析】孔子等待阳虎来礼请自己做官,可是阳虎实在顾不过来了,因为他与三桓的斗争激烈化了。最终,双方刀兵相见,阳虎战败,逃亡齐国,之后又投奔了晋国的赵家。阳虎的同盟好友公山弗扰占据了季孙家的根据地费邑,对抗三桓,派人来招请孔子前去。孔子动摇了,他太想做官了。子路劝阻他,孔子还为自己辩解。不过,孔子的内心知道,这个官不能当。为了面子,孔子说了上面的话。实际上,孔子那时候已经决定不去了。

有的说法,孔子之所以拒绝阳虎而不拒绝公山弗扰,是因为阳虎对抗三桓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公山弗扰叛乱是为了驱逐三桓,恢复公室。这样的说法没有道理,不过是为了替孔子圆场。后来孔子隳三都,公山弗扰公然出兵攻打三桓和鲁定公,并且和叔孙辄商定消灭三桓之后,自己取代季孙家、叔孙辄取代叔孙家族,请在晋国流亡的阳虎来接替孟孙家。至于后来公山弗扰流亡到吴国之后劝阻吴国不要讨伐鲁国,并不足以说明他早年有志于恢复鲁国公室。

【现实解说】当一个人太想做某件事情或者实现某个理想的时候,往往在判断上出现错误。

1.22(17.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其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译文】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过这样的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解析】晋国六卿内战,赵魏韩智四家联手击垮了范家和中行家,中行家的家臣佛肸死守中牟,对抗赵简子的精兵。地球人都知道,佛肸是守不住的,赵简子拿下中牟只是时间问题。孔子虽然想做官,可是在子路的棒喝之下,还是悬崖勒马了。

上述两个地方,孔子去了其中任何一家的话,整个历史就要重写了。

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这句话,是说自己意志坚定,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即便去了佛肸那里,也会坚持自己的做人底线,不会做坏事。“吾其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则是说自己学了这么多本事,不能只用来说,不拿来用啊。

我们常说“要跟对人”,在这方面,孔子的判断力不是太好。从去齐国追随鲁昭公,到后来三次差点站错队,都反映出孔子在政治上不够成熟。

孔子实在还是太渴望当官了,明知不对,也想去,简直就是“朝当官而夕死可也”。不管怎么说,孔子应该庆幸自己有子路这样一个忠诚而直率的弟子。

对某种目标的迫切追求往往让人丧失判断力,陷入当局者迷的糟糕状况。虽然孔子这几次站错队都被子路阻止,可是孔子一生就没有站对过队,说明他压根不是玩政治这块料。

【现实解说】不仅是人,国家也存在站队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