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羽毛就发狂的人们绕着树转悠了半天,最后决定砍树抓鸟(这是哪个天才想的方法呢)。别看砍树抓鸟的方法笨,却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原来树上筑巢的鹤鸟刚孵出了幼鸟,树倒了,大鸟可以飞,可幼鸟怎么办呢?
高智商的鹤鸟想出了一个办法,自己拔羽毛!
鹤鸟把自己的羽毛拔一些扔到地上,一直扔到下面的人满意地走了,幼鸟就保住了,也不知道拔了羽毛的大鸟还能不能飞。后来这个事情被文人们知道了,他们迅速上报祥瑞,“皇上英明神武,鸟兽自动贡献羽毛”。这马屁拍的!舒坦!
仪仗只是一部分,陆地上保护皇帝的军队更不能少。大业三年,杨广从榆林郡经过云中溯金河而上,当时负责保护皇帝的军队有五十多万人,战马十万匹,辎重绵延一千里。
尽管是出巡,可再苦也不能苦皇帝,得让皇帝出巡得舒适一点。在杨广的指挥下,很快就建造出活动的宫殿。这个宫殿既可以挡风遮雨、欣赏风景,又可以移动,而且上面还能容纳侍卫数百人,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个宫殿既能拆开,又能组合,下边用轴轮承载,由人力推动,前后左右、随意前进、后退、转动(不知道这算不算世界上最早的房车)。
这还不算完,杨广还指挥造出了可以移动的城堡,周围长两千步,用木板当城墙,布包木板,上画彩图,城楼和瞭望台全都具备。这个东西不仅能耍酷,还能加强民族团结,胡人一看见这城堡都以为是神仙下凡,该下跪的下跪,该下马的下马,看来高科技也是民族融合的催化剂。
这也没算完,神奇的还在后头。
每到杨广休息的时候,部下就得紧急搭建临时行宫。这行宫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帐篷就能解决的,而是搭建一个临时的宫殿,用的材料叫六合板。六合板什么样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打麻将用的骰子,骰子六个面,六合板也六个面,每个面一平方尺,不过六合板只有两面有板,根据需要可以迅速组合,跟搭积木一样,很短时间内就能为皇帝搭建六合殿、千人帐,还有城墙和瞭望楼。
临时行宫搭建成之后,六合城外环绕一圈枪车,车辕对外,一字排开(估计是起到《说岳全传》里铁滑车的阻挡作用)。车阵之内,散布有铁蒺藜、铁菱角,扎死人不偿命;再往里是强弓阵地,尖钢锥插地,锥尖朝外,作为拒马;强弓还有连发装置,用绳连接机关,有人偷袭的时候,只要碰动绳子,机关旋转,立即发射。当然,远程的警戒也是少不了的,在六合城更远的外围,用箭插地,用绳相连,上面挂着铜铃,一有人碰到,立即发出声音示警。(全是高科技!)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皇帝杨广的出巡是在完美的设计和严密的保护下进行的,生活质量从来没有因为出巡而下降。终其一生,他将出巡进行到底,或许在他的血液里,一半是皇帝,一半是驴友(旅游发烧友)。
顶峰!烈火烹油!
驴友杨广巡游着大隋的天下,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在自己的任内怀柔四方,万国来朝,他的目标是超越西汉的汉武帝。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实现这个远大理想光杨广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吏部侍郎裴矩站了出来,这个人可以称为隋朝的外交家,在老皇帝杨坚的任内他就从事外交事务,来往于大隋与突厥之间,对突厥采用拉拢与恐吓并用,腐蚀和分化并举,极大地瓦解了突厥的战斗力。他本人可以说是聪明绝顶、才思敏捷,现在给杨广打工,简直就是杨广肚子里的蛔虫,在他面前,杨广就是个透明人。
既然透明人杨广准备怀柔四方,裴矩自然不能闲着,趁着皇帝杨广派他到甘肃张掖管理国际贸易的机会,他开始了解西域风情,绘制西域地图。
西域就是今天新疆的区域以及新疆往西的一些区域,现在裴矩根据西域各国商人的描述,撰写了《西域图记》三卷,里面包括了四十四个国家,另外还绘制了西域的山河险要地图。
这两份东西到了杨广的面前,大隋皇帝杨广再也坐不住了,眼前这些东西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大业吗?
当然杨广很清楚,想在这些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和垂直管理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里离中原太远,路线过长,以当时的交通工具,实行垂直管理,鞭长莫及。对于西域,杨广想要的不是直接的领土,而是这些领土上国家的臣服,只要臣服就足够了。
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臣服,那么凭什么西域诸国要臣服于大隋呢?一个字,钱!
负责经营西域事务的裴矩明白杨广的心迹,他知道皇帝杨广要的只是面子,而不是钱,他更知道西域诸国要的只是钱,而不是面子,双方各取所需,裴矩就是一个中介。
在裴矩的舌头和金钱的润滑下,当然主要是金钱的刺激,西域诸国纷纷派使团前往大隋,那劲头有麦加朝圣的感觉,不同的是麦加朝圣是因为信仰,而西域诸国前往大隋主要是因为贸易的利润和皇帝的赏赐,而且在沿途吃住玩都是免单。西域通往大兴的各郡县都有接待任务,迎来送往不计成本,皇帝赚足了面子,大隋损耗了里子(国库损耗很大)。
在西域与大兴热烈交往的同时,西突厥和吐谷浑却影响着西域与大隋的交通,因为这两个国家正好阻挡了西域与大隋的交通线。西突厥在现在新疆的北部及中亚东部,而吐谷浑则是在现在的青海省,他们就是西域与大隋交往的拦路虎,这样的虎不打自然是不成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吐谷浑,因为他们离大隋太近了。
吐谷浑其实早期是个人名,全名叫慕容吐谷浑,此人是鲜卑慕容部单于慕容涉归的庶长子,就是说虽然排行老大,但因为不是嫡子,所以并不受重视。慕容涉归去世之后,嫡子慕容洛环继位,嫡子与庶长子之间的矛盾从此就产生了。有一次两人名下的几匹马撕咬了起来,慕容洛环借题发挥训斥了慕容吐谷浑,慕容吐谷浑一气之下带领自己的属下和分户出走,老弟慕容洛环生怕老哥回头,派人传话:“走了就别回来!”
这句话彻底断了慕容吐谷浑的后路,没有办法,只能彻底出走了,一行人一直走到了现在的甘肃和青海的边境处。安居下来之后,慕容吐谷浑经营部落,死后传位给儿子慕容吐延,不久慕容吐延被刺杀,吐延的儿子叶延继位,建立总部,以吐谷浑为族名,逐渐形成了吐谷浑汗国。
这个吐谷浑汗国对中原政权一直采取着磨磨唧唧的方法,他们的战略就是:“你不打我我就蚕食你,你要打我我就跑。”在这种战略的指引下,吐谷浑的领导者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逃跑本事,一有事就跑,你一走他就回(吐谷浑十六任可汗还娶了隋朝的公主,不过对隋依然是磨磨唧唧,死缠烂打)。
现在裴矩想要拔掉吐谷浑这个钉子,如果直接动用军队那就无法显示他裴矩的本事,他的方法很简单,扔一块骨头,让狗咬狗。
裴矩驱使的是铁勒汗国,这个国家在现在新疆的东北部和蒙古国的北部,当时他们与大隋的外交状态也是又打又和。公元607年年底,铁勒汗国前来归降,意思是想跟隋朝建立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裴矩思考了几秒钟,就想出了“狗咬狗”的妙招:“既然想归降大隋,那就拿吐谷浑当你们的投名状吧!”这下吐谷浑惨了!
想要赢得大隋信任的铁勒汗国打起仗来真不含糊,三下五除二就打得吐谷浑大败,十七任可汗慕容伏允向东逃亡,并派使者向大隋请求投降。皇帝杨广一听乐不可支,当时就下令自己的死党,当年的夺嫡功臣宇文述前往边境迎接。
本来故事到这就该结束了,怪只怪十七任可汗慕容伏允的心理素质太差了。宇文述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前来迎接慕容伏允,慕容伏允却被宇文述的大军给吓着了,他不能确定这支大军到底是来接他的还是来杀他的,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慕容伏允又拿出了惯用的法宝——撒丫子跑!这一跑不要紧,倒激怒了带队的宇文述,宇文述也是个暴脾气:“你还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追之!杀之!本来应该是相见甚欢,现在变成了追杀。
宇文述以恶狼追羊以及狗撵兔子的态势连克吐谷浑曼头、赤水两城,杀三千余人,俘虏高级官员二百多人,俘虏男女百姓四千多人,大军班师。原本就是一接待任务,结果变成了一场大胜,一切都因为慕容伏允的心理素质太差。
慕容伏允没有办法,只能调转方向向南逃亡。公元609年五月二十日,皇帝杨广指挥四员大将率军对逃亡中的慕容伏允实行四面包围,结果又一次让慕容伏允证明了自己的逃跑能力,他老人家居然带领几十名骑兵从缝隙中逃走了,看来逃跑的本事真不是盖的。
自此吐谷浑国土全空,东西长四千里,南北长两千里,全部并入大隋版图。皇帝杨广在这里设立西海、河源等四郡,集中全国的罪犯到这四个军屯垦戍边(跟早期开发美国大陆有点像)。
到这一年的六月十八日,隋帝国共有一百九十个郡,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县,八百九十万户,四千六百零一万人口,大隋之鼎盛达到顶峰,花团锦簇,烈火烹油!
公元610年正月十五日,为了营造良好的节日气氛,同时也为了向西域诸国国王以及各地的蛮夷酋长展现大隋的物华天宝,皇帝杨广命令在东都洛阳举行盛大的庆典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