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唐史并不如烟(5部)

作者:曲昌春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13章

书名:唐史并不如烟(5部) 作者:曲昌春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9:31

想来想去,还是先处置杨勇要紧。屈指算来杨广已经被他折磨了四年,从公元600年以来,杨广就经常做噩梦,在梦中经常梦到太子复位,而自己又被废黜。这样的梦做得太多了,不能让这样的梦再继续下去了。

人到顺的时候想什么来什么,正当杨广为派谁去执行秘密任务而苦恼的时候,杨素的弟弟杨约来了。当年正是杨约接受了杨广的贿赂后,杨素才加入了杨广的夺嫡团队。现在老队员杨约又因为出差来到了仁寿宫,他不正是执行秘密任务的最佳人选吗?

此时的杨勇就是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不销毁也得销毁了,谁让你是前太子呢?销毁前太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数百年前秦朝的赵高就用过,矫诏呗。反正老皇帝已经死了,杨勇还能跟老皇帝当面对质不成。

杨约带着杨广的密令,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赶回了大兴。仁寿宫跟大兴城只有一百二十公里的距离,几个小时后,杀手杨约就到了前太子杨勇的软禁地。

朝也盼,暮也盼,朝暮苦盼,杨勇一直在等待父皇赦免的诏书,然而在苦苦等待四年之后,等来的却是一纸杀自己的诏书。

面对这纸诏书,杨勇的判断与秦太子扶苏截然不同。秦太子扶苏服从诏书当即自杀,而杨勇还准备抗争。只可惜一切都晚了,在父亲的手里还有活路,在弟弟的手里没有活路,只有死路。

杨勇苦苦挣扎,拼命躲避那杯弟弟赐予的毒酒,那是前朝末代皇帝喝过的毒酒,自己千万不能喝。

不喝就不喝吧,杨约说,别勉强太子了。

杨勇刚松了一口气,杨约接着说了一句:“那就缢死吧。”

不知道被缢死的杨勇是不是下了诅咒,十四年后,当杨广向宇文化及苦求一杯毒酒时,他居然得不到,他的结局居然也跟兄长一样——缢死。

连死法都一样,真是亲兄弟。

扶上马送一程

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句话送给夺嫡功臣杨素一点也不为过。事实证明,这位老兄不仅煽风点火有一套,打仗平叛更有一套(有点像安全套广告了)。

杨广处理完杨勇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处理杨谅。不管杨谅反还是不反,等待他的只有软禁,哥哥杨广已经给他烧好了洗澡水,准备好了房间。

此时的杨谅任职并州总管,辖区包括山西和河北的大部分区域,总计五十二个州,兵力数十万,如果运用得当,席卷大兴并非没有可能,只可惜杨家兄弟都有一个优良传统:眼高手低,不堪大用。

当父亲的死讯传到并州时,杨谅就陷入了痛苦抉择之中。从太子被废黜之后,他就一直闷闷不乐,为什么呢?因为杨广夺嫡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本来太子是太子,亲王是亲王,大家各过各的日子,现在太子被废了,原来的亲王二哥当了太子,这就让杨谅不平衡了,凭什么老二能当太子,老五难道就不能?现在老二不是太子了,而是皇帝了,那么老五又该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还是反了吧,老四杨秀不是被关起来当了政治犯吗?自己可不能跟他去做伴。

要说杨谅这个亲王政治素质真是不高,这个时候起事当然得找个合适点的理由,结果他老人家找来找去总算找到了一个,“杨素谋反”,这不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吗?如果杨素谋反,皇帝杨广自会收拾,还用等着远在并州的杨谅吗?其实此时有一个理由最为合适,也最能蛊惑人心,这个理由就是“杨广弑父”,“弑父”的帽子一扣,影响力就不一般了。

首先,“弑父”帽子一扣,就会给天下造成杨广皇位来路不正的印象,先让他皇位坐不稳;再者,亮出为先皇复仇的旗号,这就是告诉天下,此次起兵是我们杨家的家务事,你不参与可以,但别阻挡我为先皇复仇的脚步。就算这个口号不足以一呼百应,但至少也能让很多人靠边站,看他们兄弟俩死磕,总之“杨广弑父”比“杨素谋反”强太多。

听到杨谅打出“杨素谋反”的旗号,杨广在心中暗笑:“老五啊,老五,这么多年怎么光长肉不长脑子呢?”杨广随即召来杨素,一见杨素他就笑了:“杨谅说你谋反了,赶紧带兵去辟谣吧,不然明天就有人拿你的人头找我请赏了!”

对于打仗,杨素从来不含糊,对付杨谅这个毛头小子就更不在话下了。

杨素已经悄然出发,杨谅还在痛苦抉择,这次抉择的不是“反还是不反”,而是抉择到底是割据自立,还是席卷大兴。“割据自立”就尽量采取守势,“席卷大兴”就得出奇兵,渡过黄河挺进大兴。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杨谅站起身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大丈夫当如是也!”

大丈夫当如是也?这么说要“席卷大兴”了?

杨谅摇摇头:“不,还是扩大地盘,割据自立吧!”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既然做不了鹰,那就做一条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吧!

然而,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一味的死守是断然守不住的。没有光靠挨打就能获得金牌的拳击冠军,同样也没有光靠防守就能夺得天下的帝王。想要割据自立,也要站稳脚跟,只可惜杨谅并不懂这个简单的道理。

初期的杨谅倒有几分席卷大兴的模样,他派出五路大军从并州本部出发,前四路负责在河南、河北等地攻城略地,第五路直扑蒲津关,渡过黄河直逼大兴。然而就在大军攻下蒲州城,离蒲津关只有一百余里的时候,杨谅变卦了,这一变卦就已造成了杨谅的败局。杨谅命令就地破坏黄河大桥,坚守蒲州,防区内严防死守,严防杨广的军队进攻。从这个时刻起,杨谅就收起了拳头,心中默念着乌龟王八拳的口诀,挺起自己的龟壳,等待着杨广的进攻!

就在杨谅下令全线防守的同时,杨素率领的五千轻骑兵已经挺进到了黄河岸边。当夜,杨素征集当地几百条商船,全军化整为零,事先在船上铺上稻草,人马踩在上面一点噪声也没有。借着夜色的掩护,靠着稻草这个天然消音器,五千轻骑兵连夜渡河登陆成功。拂晓时分,蒲州城的守军还没起床,杨素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了。慌乱之下,杨谅的守军跑的跑,降的降,蒲州城在杨谅手里还没有捂热,就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小胜并不足以麻痹杨素,杨素的目标是杨谅的大本营并州。经过各路援军增援之后,杨素的部队已经有了几万人的规模,兵多了,将广了,可是怎么灵活运用这几万人呢?杨素对着地图指点了几下,随即做出了部署,在沿途仍效忠杨谅的晋州、绛州、吕州,各留下两千人做象征性的包围,剩下的人全速挺进,目标并州。

然而,杨素马上又遇到了新问题:无路可走。杨谅的部队已经切断了并州周围所有的交通线,据守在山西高壁,连营五十里,阵势浩大。

没有路怎么办,难道杨素能插翅飞过去不成?是的,他还真能飞过去,不过不是靠他的翅膀,而是靠他的双脚。

杨素命令手下将领继续向前挺进,牵制杨谅的主力,而他自己带领一支奇袭部队,从霍山山谷的悬崖峭壁绕到杨谅大营的背后,这一招与三国时期邓艾越过悬崖峭壁奇袭成都有一拼。看来杨素也知道不少三国故事,同时也知道那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绕到敌人背后的杨素立即扎营,转身命令自己的参谋长进大营挑选三百人留营守护,剩下的人马全体集合向杨谅大营冲锋。

留营,冲锋,哪个安全系数高呢?傻子都知道。结果大营中谁都想争取那三百个留守名额,争取成功的庆幸祖上积德,没成功的都哭丧着脸痛恨祖坟没冒青烟。就这样,你争我夺,恶劣竞争,三百个留守的名额终于分配完了,然而选拔的时间太长,全军竟然错过了原定的出发时间!

杨素愤怒了,为国平叛拖拖拉拉像什么样子,靠这些人怎么能打仗,不刺激一下怎么行。

杨素冲军令官一招手:“刚才那三百个争取留下看营的全部斩首!”

三百人一会就砍完了,杨素再发问:“还有谁愿意留下?请举手!”

一个没有,出发!

刚才还贪生怕死的士兵转眼间变成了贪死怕生,反正是个死,那就死得轰轰烈烈点吧。以这么一群不怕死的人冲击还在打着小算盘的叛军大营,士气已是天壤之别。这一仗下来,杨谅的叛军死伤几万人,叛军的元气已经大伤,胜负的砝码已经掌握在杨素的手中。

听到前线崩溃的消息,杨谅准备硬挺一把,带领十万大军列阵准备迎战杨素,结果秋天里的一场雨坏了杨谅的好事。本来杨素的人马是孤军深入,已经人困马乏,看着杨谅的十万大军也是倒吸凉气。不料一场秋雨从天而降,浇得杨谅睁不开眼,从小到大他就没受过这个罪,怎么造个反这么难呢?

雨一直下,没有停的意思,两军也在僵持着,但也都不肯先进攻,连眼都睁不开,还打什么仗呢?现在比的不是别的,就是双方的挨浇能力,谁先扛不住先移营,谁就输了。

事实证明,娇生惯养的就是比不过久经沙场的,杨素被雨越浇越精神,杨谅却越来越蔫。雨越下越大,杨谅越来越冷,算了,撤退吧,反不造了,也不能遭这罪。旁边的大将一个劲提醒:“大王,千万不能回军,一回军什么都完了!”

杨谅确实不是造反的材料,他没有听从大将的劝阻,毅然决然地拨马而去,在他拨马离去的一瞬间,杨素笑了,这场雨没白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