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唐史并不如烟(5部)

作者:曲昌春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8章

书名:唐史并不如烟(5部) 作者:曲昌春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2:56

夺嫡功臣宇文述,个人忠心耿耿,儿子三心二意。杨广看在宇文述的分上最终解除了宇文述儿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的监禁,结果这两个活宝在一年后就谋杀了杨广。

还有那个肱骨之臣,本朝外甥兼表哥李渊先生,本来没把他当回事,结果他起兵造反彻底摧毁了隋朝。

所以说,找合作伙伴还是要找合适的,可千万不能找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搭档。

杨素加入了晋王的团队,形势就不是小好了,而是大好,从此关于杨勇的小道消息、大道消息、老道消息都源源不断地进入了杨坚的耳朵里,而杨坚的耳朵空间是有限的,注定有爆炸的那一天。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杨勇的过错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因为他这个人小处过于随便,而这些小事积累起来就渐渐地变成了大事。

说起来,杨勇的罪过实在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鸡毛蒜皮。

比如不知道节约,热衷于复杂的装饰,连铠甲都要精心装饰一番,这跟老皇帝杨坚先生的节约治国理论相违背,作为储君怎么能失去勤俭节约的美德呢?

比如逢冬至的日子,群臣居然成群结队地到太子府拜见,这要是三个两个去也就罢了,成群结队的算怎么回事呢?而且还有正规的仪式和音乐伴奏,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比如,总之太子府上到国家大事,下到鸡毛蒜皮,各种八卦猛料都飞进了杨坚先生的耳朵里。

一个人喷口水擦擦也就可以了,可是晋王带领的团队加班加点地向太子喷口水,光擦是擦不掉了,只能套救生圈了。然而救生圈也不会起太大作用,因为口水的温度太低,冷得让太子无法抵御。

太子,天下最难当的儿子

如果你爱一个儿子,那就让他当太子,因为从那个位置可以上天堂;

如果你恨一个儿子,那也让他当太子,因为从那个位置可以下地狱。

太子,古往今来,一只脚在天堂,一只脚在地狱。

皇帝和太子,看起来关系很简单,实际上却是天下最复杂的关系。从血缘上说是父子,从朝堂上说是君臣,从国家资源设置上说则是一线和二线的关系,要命就要命在这一线和二线的关系上。

父子关系,这很简单,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有正常的伦理道德管着;君臣关系更简单,皇帝一瞪眼,大臣抖三抖;而一线和二线的关系就微妙了,既不能是纯粹的父子关系,也不能是纯粹的君臣关系,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关系。一方面老皇帝希望太子尽快成长,能有能力接自己的班;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太子过早成熟,过早接班,因为中国的皇帝都是终身制,儿子接了班,老子干什么去呢?所以说一线希望二线做好准备,同时又不希望二线干扰自己的生活;而二线呢,一方面积极准备,一方面心里打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这个替补呢?”

有着一线和二线的关系,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就好不了,毕竟谁不想当一线啊,但问题是谁又愿意一直当二线呢,而且这个二线还朝不保夕。

一线的杨坚,二线的杨勇,再加上三线的杨广,这三者的关系根本就和谐不了,不仅他们和谐不了,历朝历代都和谐不了。即便英明如康熙,神武如李世民,他们都解不开这道死结,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道死结的一个绳头,所以这就注定是个死结。

在一线的挑剔下,三线的挤压下,处于二线的杨勇有些坐不住了,怎么办呢?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避邪!

避邪这个玩意自古以来非常流行,尤其是皇宫之内,有玩诅咒的,就有玩避邪的。杨勇既无法向老爹解释(老爹本身就多疑,越解释越多疑),又无法向老妈告状(老妈讨厌自己生那么多庶出的儿子),更无法拉大臣帮自己(那样就是拉帮结派),最后没办法只能求助神仙姐姐。

杨勇在自己的府中建了一个平民村,房屋非常简陋,而他则经常穿着布衣,铺着草褥在里面睡觉,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抵御外来的诅咒。另外府中他还设计了一些避邪的物件,这些东西对杨勇最终没有起作用,而对杨坚却起了大作用,“你避了邪,老子怎么办?”

神仙不知,小鬼不觉,太子杨勇已经触上了高压线,这条高压线就是“占卜避邪”,历代太子只要触上了这条高压线,后果……

压垮杨勇的最后一根稻草

爹不高兴了,娘不高兴了,大臣也站到对立面,此时的杨勇已经成为孤家寡人,他的手已经碰到了高压线,废立也只是时间问题,等待的就是最后一根稻草压下来。

从心理上说,杨坚是不想废太子的,毕竟杨勇是他平民时期所生,而且近二十年来一直作为储君培养,再说培养了二十年再废掉,那不是向全天下宣告你杨坚的眼睛长斜了吗?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杨坚是不愿意亲手废掉自己辛苦培养二十年的储君,只可惜,独孤皇后不这么想,杨广不这么想,杨素同样也不这么想。

此时住在仁寿宫(离长安一百多公里的行宫)的杨坚想了解一下杨勇的动态,因此就让杨素回长安探听一下,结果这次探听让杨勇雪上加霜的日子又加了一层霜。

杨素到了东宫门口,故意在外面磨蹭了半天,而里面的杨勇穿戴整齐一直在做耐心的等待。等待着,好几杯热茶都变成了凉茶,杨勇的耐心也随着茶的凉去磨没了,烦躁的表情溢于言表。

磨磨蹭蹭的杨素进来拜见的时候,杨勇已经烦到了极点:“这些人怎么这么不着四六,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呢?”

其实人家杨素不是没有时间观念,而只是故意磨蹭激怒杨勇,进而造成杨勇愤怒的事实。果不其然,杨素回去报告杨坚:“太子面有怒色,似乎很不满!”

什么是小报告,这就是小报告,省略了前因,直接描述过程,最后夸大后果。“太子面有怒色”这个不假,但原因是杨素磨蹭耽误时间,“太子很不满”那是对你杨素狗眼看人低不满,而不是对皇帝不满。不过这些已经解释不清楚了,在杨坚看来,“太子面有怒色”就是对自己不满,现在的结果已经不是“太子很生气了”,已经转化成“皇上很生气”,后果嘛,等着看。

虽说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独孤皇后是主张废的,但拿大主意的还是杨坚自己,独孤皇后的喜欢与否只是废立的一个指标,而杨坚的安全感则是废立的根本。杨坚最终有了废立之意,最根本的还是没有了安全感。一个皇帝没有了安全感,那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了。

实际上,在专制社会里,皇帝是最有安全感的,同时也是最没有安全感的。作为皇帝你可以动用上百万人护驾,这上百万人增加了你的安全感,但同时也增加了你的不安全感,因为上百万人增加的只是表面的安全,而不安全感却始终在你的内心深处。

在不安全感的支配下,杨坚开始行动。首先在皇宫附近、东宫左右安插了很多眼线,这些眼线不是来旅游观光的,而是密切监视太子的行动。接着太子宫中军官以上的兵籍全部回归十二禁军府管理,这就意味着这些军官以后不再归太子直属管理,而只是作为禁军派驻,这下就等于解除了太子府的武装。

这还不算完,即使作为禁军派驻,杨坚还把精壮的士兵全部抽走,留下来守卫太子府的全都是老弱病残。将来有一天如果太子准备起事,就只能用这些老弱病残了,到那时候,明白人知道“这是太子在造反”,不明白的还以为是“太子组织的老弱病残运动会呢”。

即便解除了太子府的武装,杨坚还是不想废太子,急得杨广一方直挠墙。在快挠破一堵墙之后,他们又想了一招:“无间道”。

何谓“无间道”呢?就是策反东宫的官员。只要东宫的官员出来指证杨勇谋反,那么你杨勇还往哪里逃呢?

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适当的恐吓加上适当的威逼利诱之下,总有一小撮要钱不要脸的人存在,太子府里的一个叫做姬威的人就这样成了无间道,他的上书让杨勇与杨坚的矛盾不再是父子矛盾,而上升成国家矛盾。他的上书内容很简单:“太子谋反。”看到这几个字,地球人都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了。

崩塌,以废立之名!

“太子谋反”触动了杨坚本就脆弱的神经,从公元581年开国以来他就一直生活在忐忑不安中,二十年的紧张已经让他有些紧张过度了,这时候的他已经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

一个没有了安全感的皇帝其实是最可悲的,普通人生存在世界上的第一要素就是生存的安全感,而富有四海的杨坚先生恰恰没有。

即便如此,杨坚还是不想废太子,因为废太子实在成本太高,风险太大了,废太子不是简单的一纸诏书,其重要程度不亚于订立一条基本国策。翻看前朝的历史,杨坚有些战战兢兢,历史上废太子的朝代不少,而因为废太子而亡国的也不在少数。比如秦朝,为了胡亥继位矫诏杀太子扶苏,东吴废太子孙和,西晋废太子司马僪,这些王朝都是因为废太子最后导致亡国。当然也有废了太子不亡国的,比如东汉,比如北魏,他们的亡国不是因为废立太子。

正在杨坚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小人物走了进来,这个小人物太小了,平常根本没有多少机会跟杨坚说话,这个小人物品级也比较低,从七品下,然而小人物研究的项目很宏大:天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