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唐史并不如烟(5部)

作者:曲昌春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6章

书名:唐史并不如烟(5部) 作者:曲昌春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2:56

这场夺嫡斗争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五个表兄弟谁当皇帝都没有关系,他的身份无非是从当朝外甥变成当朝表哥。对于天下而言,杨家是一个集体符号,而对于杨家的五兄弟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个体符号,谁都想当皇帝,谁都想自己一统天下,可惜千古难题就在这里:僧多粥少,狼多肉少。

其实“僧多粥少”,“狼多肉少”还有解决的余地,大不了大家吃大锅饭,分大锅肉,二一添作五,平均分配也就完了,可惜皇位这个东西恰恰不能分,要能分杨坚先生早就分了。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杨氏五兄弟的争夺其实是杨坚先生一手造成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对封建制还有一丝留恋,这跟他自身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杨坚夺取北周政权的时候其实没有遇到多大抵抗,因为北周实现的是郡县制,北周皇族尽管地位崇高,但大多数皇族根本没有独立的兵权和领地,杨坚夺得中央大权之后,北周的宇文皇族全都成了赤裸羔羊。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杨坚就一直对封建制耿耿于怀,要是国家有个灾难,连个管用的自己人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

所以终其一生,他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在他的治下,一直都留有封建的痕迹,太子留守中央,其余四个儿子分别镇守几个重点地区,而这些地区一律为总管体制,相当于大军区的建制,相当于历史上的割据诸侯。直到杨广上台才彻底废除了几个地区的总管体制,这才算彻底消灭了封建制,不过也消灭了在危机关头挽救自己的稻草。试想,如果在李渊占领长安以后,还有几个管用的杨姓总管(大军区司令),那么隋朝的国运是否还能延续呢?这是一个天问。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没等李渊起事,几个杨总管已经跟杨广打得跟乌眼鸡一样,西晋的八王之乱就是证明。

杨氏五兄弟的继承权之争主要集中在长子杨勇和次子杨广身上,其他的杨俊、杨秀、杨谅因为年龄太小,两位大哥根本不带他们玩,他们三个只有在旁边鼓掌加油的份。

杨勇与杨广的继承权之争开始的准确时间点已经无法可考了,总之是随着杨广的成长和功绩的突出开始的。这一点其实跟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样,初期相安无事,中期矛盾渐起,后期你死我活。

开皇元年到开皇八年(581—588)这一时期应该是杨勇和杨广的平静期,这个时期杨勇安心做他的太子,而杨广则在父亲的安排下当亲王、总管、尚书令,两个人井水不犯河水。而从开皇八年冬灭陈开始,两个人的矛盾出现了,杨勇作为储君尽管安稳,而杨广作为亲王已经迅速地积累了功绩,南下灭陈,北上防范突厥,这些功绩如果安在大将身上已经快到“功高不赏”,而安在亲王身上那就是“功高震太子”了。

风起,老二也能当皇帝

杨广的战功震动的不仅是太子,同时震动的还有自己的内心。

开皇九年(589年)四月,杨广率领平陈大军威风凛凛地进入大兴城,他此行的目的是展示平陈的战果,在他前面走的是南陈亡国君臣,他们是作为战俘献给太庙的。陈氏亡国君臣低着头走完这条路之后,晋王杨广高昂着头,享受着围观者的山呼海啸,就在这一瞬间,他的心中起了波澜:“我是应该拥有这大场面的人!”

也许就是从此时起,杨广的心里开始不平衡了,凭什么早出生几年就可以当太子,做储君,晚出生几年难道就要晚一辈子吗?所谓“立长”就是亘古不破的吗?非长子难道就没有机会吗?

机会总是有的,就看你能不能把握。杨广暗暗下了决心,并且以行动为自己未来的女婿李世民做了榜样:“小子,看好了,咱做次子的一样能当皇帝!”

说机会,机会就来了,杨广的战功是靠平定陈国取得的,而他获得争取皇位的机会其实也跟陈国有关系,因为在平定陈国的第二年,原来陈国的那片地区又出事了。

开皇十年(590年)十一月,原陈国地区的苏州、婺州、会稽州都反了,这下杨广的机会来了。眼看着这些地区不安稳,不弄个管用的皇子过去镇着是不行了,派谁去呢?当然还得是杨广,陈国就是他平的,那么稳定陈国还得靠他。

从这个月起,杨广从并州总管改任扬州总管,从此拉开了他长达十年的扬州总管生涯,也正式拉开了杨氏五子夺嫡的序幕,当然主角还是杨勇和杨广。

杨广长得帅,聪明,这在《隋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帝王本纪》中说的很清楚:“上美姿仪,少敏慧。”

其实说起来,杨勇也差不到哪去,一样的父母,一样的教育,而且还按照国之储君的模式培养,杨广和杨勇其实就是美国大选,“戈尔和小布什压根差不了几票!”

后世把杨勇说得顽劣不堪,把杨广说得荒淫无道,其实都不太可靠,主要原因是隋朝太短了,一般短的王朝都会给人感觉:“没几个好人!”另外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则是书写历史的笔掌握在唐朝统治者的手中,不把前朝写的一塌糊涂,焉能树立本朝光辉形象。

可惜历史永远是一条单行线,容不得我们假设。如果隋朝再长一点,如果杨广的子孙将国运延续得久一点,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隋炀帝绝不是现在这个模样,现在的隋炀帝显然是被唐王朝精心打扮过的,免费化妆师就是他的表哥李渊,还有他的女婿之一李世民。

叹息,那个被冷落的女子

开皇十一年正月,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太子妃离世了,我们只知道她的父亲是隋朝大臣元孝矩,所以这个可怜的太子妃姓元。

太子妃元氏是杨坚夫妇为杨勇选定的,只可惜这段包办的婚姻并不幸福。在太子众多的女人中,元氏尽管是正妃,但并不得宠,甚至没有为杨家留下一男半女,而她本人也是郁郁寡欢,在这一年的正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不用问,多半是憋屈的。

元氏的离去对太子杨勇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只不过死了个正妻而已,再从其他人中立一个不就完了。杨勇想得很简单,然而别人却想得很复杂,这其中就包括他的老妈,疯狂的女权卫道士独孤皇后。

在独孤皇后看来,杨勇对父母为他选定的正妻不用心这本身就是一种罪,而不好好对待正妻还去宠幸其他小老婆,这可就更犯了独孤皇后的大忌。连皇帝幽会小老婆都得皇后点头,更何况是这个不争气的太子呢?独孤皇后嫉妒的种子早已在心中生根,现在芽已经嫩绿嫩绿了。

都说“小处不可随便”,一些大街小巷也写着“不可随处小便”,无论这六个字怎么组合,对于太子杨勇来说都是要引以为戒的,这一点,他弟弟杨广比他做得好很多。

其实并不是晋王杨广做得好,而是他善于经营,长于掩饰。同时他还有两个优势,一是用心,二是扬州与首都大兴有很长的距离。

杨广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这让皇帝父母挑不出毛病;再者他的总管府远在扬州,那个年月又没有远程监控录像,所以只要做好面上的功夫,他的成绩就比哥哥杨勇好得多。太子的东宫离皇帝寝宫实在太近了,冬至时奏个乐曲都被杨坚先生听得一清二楚。

近,近得让人窒息。

从开皇十一年到开皇二十年,杨广和哥哥杨勇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夺嫡赛跑。在这十年里,杨广一直在加分,杨勇则一直在减分,直到减到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杨广超越他冲过了终点。

杨广的策略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父母面前的真情打动之,在父母的随从面前以礼待人,以情待人,树立自己的嫡系,瓦解别人的嫡系,此消彼长,最后胜利就是自己的。

杨广每次从大兴返回扬州都要深情地与父母辞行,在朝中是君臣,下了朝则是父子,这个时候不谈国事,不谈工作,就得以情动人,三国时曹丕就对曹操玩过。给曹操远征送行,曹植作诗,曹丕流泪,结果流泪是父子,作诗是君臣。所以说好的经验要代代相传,这一点杨勇怎么不长记性呢?不过也委屈他了,他天天在父母跟前,哪有杨广那么多的深情辞别的机会呢?

再者,杨广每逢父母或者父母的随从到府,马上紧急疏散府中美女,代以老弱妇女,乐器也经过做旧,这就向父母表明自己从不沉溺于声色犬马。杨勇则不同了,父母都知道他好美女,那个姓云的美女一个人就给他生了仨,最关键的据说姓云的美女本身还是个私生女,这个身份又犯了独孤皇后的大忌,将来有一天让这个私生女当我朝的皇后,那老杨家和独孤家的脸往哪搁呢?

有道是,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得罪领导身边的人,这一点杨广和杨勇又是高下立见。杨勇对父母的奴才也就当他们是奴才,公事公办,爱搭不理。而杨广呢,每逢听说有父母的下人受命到扬州,必定亲自到扬州边界迎接,亲王屈尊迎接奴才,效果自然是“当场受宠若惊,回去广为传播”。遇上皇后的婢女探访,杨广的正妻萧妃则是与钦差婢女同吃同住,同榻而眠,这是什么待遇啊?这样做下来,效果也非常不错,感动得钦差婢女“热泪盈眶,肝脑涂地”。

三项指标比较下来,尽管没有大是大非,但细节已经决定成败,三个指标综合杨广完胜,杨勇惨败,此时的天平已经悄悄地向杨广倾斜,只要再加上一点砝码,杨广就将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