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对蒋介石武力解决东北大为不满,但又束手无策。
周恩来觉察到马歇尔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决定“逼美压蒋”缓解国内局势。
6月3日,周恩来与马歇尔会谈。他坦率地告诉马歇尔,现实使他不能不认识到美国政府对中国有两重政策:一个是好的方面,是罗斯福总统留下的民主合作精神;另一个是比较黯淡的一面,就是把中国实现民主化抛在一边,积极帮助国民党继续独裁统治。周恩来列举了美国政府援蒋的大量事实,指明美国政府对中国内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周恩来肯定马歇尔代表了美国政策中好的一面。他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马歇尔有办法制止中国内战。他说:美国政府援蒋好比自来水管放水,已经放出来的自然收不回去,但不应该再放了。把水龙头关上,美国政府有这个权力。
周恩来敏锐的洞察力和无懈可击的谈判技巧,令马歇尔十分钦佩。他与各种人物打过交道,包括伦敦一些非常狡猾的英国人,但没有一个比周恩来更聪明。正因如此,他在与蒋介石打交道遇到困难时,常常请教周恩来如何才能说服蒋介石。
周恩来的话击中了马歇尔的痛处。
马歇尔来华之前,就担心蒋介石不一定会接受在他看来是合理的让步。为此,他曾向杜鲁门总统要了一张底牌,那就是如果蒋介石不愿让步而使国共之间无法达成协议时,美国是否还支援蒋介石,杜鲁门十分明确地加以肯定。而这一点很快被蒋介石心领神会了。
美国政府的两面政策,注定马歇尔使华调解必然失败。但马歇尔是个不甘失败的人,他虽然不可能改变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但他从周恩来的话语中得到启示。他狠下决心,对蒋介石马歇尔的这番话并不意味着他支持国民党政府的立场有所动摇。作为一个高明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预感到武力不仅不能消灭共产党,反而会加速国民党垮台。这正是他常常劝蒋介石不要搞军事冒险的根本动机。
蒋介石对马歇尔和平调处也不高兴,但又不能当面得罪这位“钦差大臣”,只好在日记本里发泄怨恨:“马歇尔不断对我施加压力,始终坚持不用武力之主张,置我国存亡绝续于不顾。至可痛惜也!”
国民党被迫与中共继续谈判。
6月6日,蒋介石发表停战15天的声明。之后,又将停战日期推延至6月30日中午12时。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方针不会改变。所谓停战声明,只不过是缓兵之计。一方面借停战谈判向中共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一方面积极部署,等待时日。
内战烽火首先在中原地区点燃。
6月18日,蒋介石将围攻中原军区部队的南北两个前线指挥所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统一指挥。6月23日,蒋介石密令刘峙7月1日发起总攻,48小时内一举包围歼灭李先念部。
蒋介石的战略方针是强占中原、苏北,沿平汉、津浦两条铁路动脉北进,夺取平、津等华北战略要地,然后南北夹击,控制全国。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陈诚扬言: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即能整个解决中共问题。
国民党方面终于张开血盆大口。
就在蒋介石下达密令的这一天,李先念电告中共中央:国民党军队频频调动,如等顽军部署完毕,正式向我全面进攻时,不仅战略上,而且在战术上亦处于被动,建议月底开始实施突围计划。中共中央收到电报,毛泽东亲拟回电:“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6月26日,部署在中原的国民党军队开始向各进攻地点集结。他们估计中原军区部队必向东北方向突围,因此将大部兵力集中在东线和北线。
也就是在这天夜晚,中原军区部队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和周恩来在宣化店确定的突围路线,在一部向东佯动掩护下,南北两路主力分成数十小股,从敌军防御区域空隙秘密穿行,悄然西进。
中原突围,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
周恩来得知中原军区部队被迫突围的消息,义愤填膺。6月28日,他又一次会晤马歇尔,建议紧急处理中原事件。他说,如国民党有和谈诚意,应即电鄂豫政府军停止进攻。
这时的马歇尔,已失去了来华时的风光。他知道蒋介石主意已定,难以挽回,显得无可奈何。他将桌上的香烟递给周恩来,以此缓和会谈气氛。
周恩来平时并不吸烟,这时却点上一支,吸上几口,借此排遣心中的义愤。
马歇尔表示愿作最后的努力。
6月29日,国民党军队攻占中原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宣化店。当他们发现中原军区主力向西突围而重新组织进攻时,中原解放军已经过一场血战,突越平汉铁路,跳出了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包围圈。
7月2日,周恩来和董必武一同会见蒋介石。这是他在全面内战爆发后第一次会见蒋介石。
周恩来尽力克制心中的悲愤,开诚布公地向蒋介石指出:中原问题,令人担忧。希望政府军停止追击被迫突围的中原军区部队。蒋介石对中原问题避而不谈,反复提出要中共让出苏北、安东、胶济线等地,并说“这个问题解决了,全国就和平了”。
“苏北地方并不大,让出来并不算什么。你们在苏北,对南京、上海威胁大。”蒋介石尤其急切地要中共让出苏北。
周恩来意识到蒋介石不仅无意解决中原问题,反而还要把战火引向苏北等地,再谈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他提醒蒋介石: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双方不欢而散。
局势急转直下,周恩来坚定而沉着地继续同对手周旋。
军调部第九执行小组、第三十二执行小组及中原军区驻汉办事处主任郑绍文一行,千里迢迢赶往南京。
7月13日,周恩来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请郑绍文公布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挑起内战的真相。
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郑重指出:国民党军队26日开始围攻,29日占领中原军区司令部,中共主力7月1日才越过平汉铁路。政府军队进攻在先,中共军队突围在后。
周恩来希望爱好和平的人们行动起来,遏制国民党政府挑起全面内战,并再次呼吁“重开谈判,争取和平”。
一位美国记者听了周恩来和郑绍文的介绍,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终于明白,谁真正维护和平,谁是战争狂人。
周恩来绝不放弃谈判斗争,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国民党挑起内战的真相。国民党这时也表示愿意继续谈判,一方面利用谈判掩盖内战的扩大,一方面利用和谈麻痹中原军区部队,以便在鄂豫陕交界的险要山区,将中原部队一网打尽。
谈判表面上仍在进行。
7月14日,第九执行小组、第三十二执行小组三方代表怀揣不同的动机,飞抵湖北老河口。
执行小组先后四次用飞机投函李先念部,声称奉军事三人小组之命,请中原军区派全权高级官员前来协商。还说,如贵司令能亲自前来,更觉光荣。
此时,中原军区主力部队被国民党十几万大军围在崇山峻岭之中,根本无法与执行小组取得联系。国民党控制的报纸借此大作文章,反诬中共拒绝调处。
周恩来对此发表声明,中原军区部队被政府军四面包围,无法派出代表。政府军队如不停止围、追、堵、截,调处无异于纸上谈兵。他表示,他将设法与中原部队取得联系。
7月25日,执行小组到达古城西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处长周子健受周恩来电示,奉命代表中原军区与执行小组会面接洽。国民党方面以谈判为名,阻滞中原军区部队停止突围的阴谋破产后,凶相毕露,丑态百出。
8月6日,执行小组讨论中原部队给养问题。国民党代表提出李先念部必须集中,经点验人数后方解决给养,而且只发款,不发粮。
国民党方面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
按照整军方案的有关条文,所有军队应平等相待。中共代表据理力争,坚持李先念部应享受政府军同等待遇,所有军队应一视同仁。
国民党代表借机发难,大骂任士舜,殴辱周子健。周子健在返回途中,被预伏的20多名武装特务包围,百般刁难。
西安谈判陷入僵局。
中原军区得知在西安继续和谈的消息,派干部旅旅长、原第九执行小组上校参谋张文津为和谈代表。中原军区向执行小组通知了代表人数、姓名、出发时间、行走路线。张文津带着译员吴祖贻、警卫员毛楚雄,携带证件前往西安,却下落不明。
中原军区谈判代表失踪一案,引起中国共产党和全社会的震惊。原来,8月10日晚,张文津等三人经过国民党军队控制的防区时,被胡宗南部扣押,当晚被秘密杀害。
周恩来联想到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相继出现的中共谈判代表屡遭刁难、逮捕、失踪、暗杀事件,深感此事决非偶然。他致函马歇尔、徐永昌等人,提出强烈抗议:“执行部中共代表和美方、政府代表一样,系为和平调处而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