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鸾翔楚天

作者:王性初 | 分类:奇幻 | 字数:6.1万字

第18章

书名:鸾翔楚天 作者:王性初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18

毕竟血浓于水。

3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经周恩来修改的《为新四军第五师呼吁》的社论和《反动派蓄意消灭有功部队,新四军第五师被困 粮绝》的报道。该报呼吁:全国同胞起来督促当局,立即停止对五师的进攻,要求各界同胞、盟国友人,要求政府,急救中原有功将士。《新华日报》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震惊与愤怒。九三学社、民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等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声明和讲话,给中原军民以道义上的援助和支持。

重庆一群女工得知中原军民忍饥挨饿的消息后,捐款一万元。她们在致《新华日报》的信中写道:我们知道政府不让人民军队生存’但我们要替自己的军队解危,愿朋友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我们的力量给洪水猛兽般的反动派看看。

带着各解放区的一片深情和人民热爱和平的一片厚意,董必武受周恩来委托,代表中共中央前往中原解放区慰问。

3月24日,董必武由重庆抵达汉口。他在汉口逗留了一个星期,在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为他的社会影响和崇高威望,国民党武汉行营不得不应允中原军区就地购粮。根据周恩来的意见,董必武还特意拜访了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署长周苍柏。周苍柏是一位爱国的金融专家,大革命时期就与共产党人有过交往。他的次子就是一名共产党员,被周恩来、邓颖超称为。模范青年”。抗战时期,周苍柏曾在经济上援助过共产党,得到周恩来、董必武的热情赞誉。周苍柏任湖北省救济分署署长后,邀请了一批共产党人参加分署的工作。他还根据“不分地域、不分政治、不分宗教”的救济原则,在中原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宣化店设立了办事机构。

3月30日,董必武携带一批资金、药物赴宣化店,代表中共中央慰问解放区军民,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时局和方针的指示。

4月8日,就在董必武离开中原军区的前一天,湖北救济分署冲破国民党设置的重重障碍,将14车面粉、4车罐头、2车衣物巧妙地运往中原解放区。此后,又将千吨面粉从上海运往郑州,再转运宣化店。全国解放后,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肯定湖北分署的救济功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终于战胜邪恶,蒋介石困死中原军民的阴谋被彻底粉碎。

周恩来遥望中原大地,轻轻地舒展了一下眉头。他知道蒋介石不会就此甘休,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

●一百五十公里山路,周恩来艰难地走了两天两夜

1946年5月初,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国共谈判的中心也从重庆转到了南京。

5月3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抵达南京。当天晚上在梅园新村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他就大声疾呼:在谈判重开时,应首先协议停止中原内战,以免牵动全局。

密切关注着国内局势的周恩来,此时已觉察到蒋介石集团正磨刀霍霍,加紧对中原解放军的围歼步伐。

事实正是这样。

4月底,国民党军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奔走于徐州、开封、郑州、新乡一线,与国民党前方高级将领共同策划了“一个以湖北战争为中心的大规模内战计划”。

5月2日,蒋介石借还都南京之机,特意“垂询”西安、武汉,召见当地党、政、军要员,面授机宜。

周恩来在重庆获悉国民党军队定于5月5日至9日围歼中原解放军的确切情报后,曾责问继张治中之后参加军事三人小组的国民党军令部长徐永昌,并严正指出:如果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 军,破坏停战协议,以致全国糜烂,全部责任由国民党方面承担。徐永昌虽矢口否认,但毕竟做贼心虚,表示愿将此情况向蒋介石反映。

周恩来来到南京后,为此多番奔走,多次呼吁,竭力扭转局势,延缓中原战事的爆发。

到南京后的第二天,周恩来即访晤马歇尔,要求军事三人小组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中原局势。周恩来表明,他已通知李先念将军,如果政府军发动进攻,只应自卫,而由军事三人小组设法阻拦,如阻止不住’再行还击。他还建议马歇尔,最好在政府军发动进攻之前,前去阻止。

周恩来言辞恳切,据理力争。马歇尔答应派北平军事调解执行部白鲁德为代表,并督促徐永昌一同前往。

周恩来又一次莅临武汉。

5月5日,周恩来、徐永昌、白鲁德飞抵汉口后,立即召集有关军事负责人举行会谈。【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双方同意在宣化店设立第三十二执行小组,但对中原解放军的转移问题难以取得一致意见。国民党方面事先没有心理准备,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办法,对周恩来的提议又支吾其词。

会议持续到午夜两点。周恩来建议先到中原解放军驻地了解情况,回来继续商谈。

徐永昌借口身体不适,指派武汉行营副参谋长王天鸣代表他前往视察。武汉行营秘书长鲁荡平也一同前往。

这一夜’周恩来窗前的灯光一直持续到天明。他整夜都在构想‘如何让中原地区化险为夷,如何让中原军民转危为安。

周恩来常常处于突击状态:中午从不午睡,晚上总是工作到翌日清晨四时左右才能休息,而早晨七时左右又立即开始一天的紧张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最近一段时间,他工作的时间更长了。

5月6日,天空阴沉,大雨滂沱。上午8时,以周恩来乘坐的吉普车为先导,三方代表、工作人员和新闻记者四十余人,冒雨向宣化店进发。

战后的公路坑坑洼洼,坎坷不平,吉普车颠簸着缓缓前行。窗外,荒芜的田野,饱经战祸的村庄,密集的碉堡群,不时从车旁掠过。周恩来双臂交叉胸前,背靠座椅,凝神地望着战火中的中原大地。

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滠水支流上涨的河水,冲毁了公路上的桥梁。吉普车一辆一辆地停了下来。

从1938年开始,到停战令发布之前,这一带一直是新四军第五师的游击活动区,现在却成了国民党军队的防地。

蒋方人员找来当地的乡长、保长,要他们想想办法。乡长、保长急得满头大汗,四处找人。然而,附近的农民一见到穿黄制服的国民党军人,早就四散跑开了。

王天鸣与白鲁德咕噜一阵,走到周恩来面前,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说道:“周先生,是否转回汉口,等水退了改日启程?”

周恩来知道王天鸣的此行迫于无奈,也十分清楚王天鸣的意图,转身问即将赴任的第三十二执行小组中共代表任士舜:“你原来是这一带的县委书记,有办法吗?”

任士舜跑进附近一个村子,放声呼喊:“乡亲们,共产党中央的周副主席去宣化店,现在被洪水阻拦,请大家帮帮忙!”

老百姓听到呼喊声,竞相传告,陆续赶往河边。

周恩来微笑着亲切问道:“我们要去宣化店同国民党代表谈判,你们有办法帮我们过河吗?”

人群中一位五十多岁的大爷,围着车辆打量一番,随声应道:“有办法。”

在一阵又一阵号子声中,一辆辆吉普车连同里面的白鲁德、王天鸣等人被抬过河去。

老百姓对共产党与国民党截然相反的态度,使在场的记者深受感动。美国《纽约邮报》一位记者竖起拇指,用不太流畅的中国话说道:“奇迹!真是奇迹!”

抬过了吉普车,乡亲们又争相要背周恩来过河。周恩来说:“我很感谢大家!跋山涉水,是共产党人的本领,我不能再麻烦大家。“我说着,挽起裤腿,由警卫员陪着,一步一步淌进水中。

白鲁德看见周恩来赤足涉水,十分惊讶,当即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

河水越涉越深。浑浊的波涛在周恩来胸前翻涌,他却面带微笑,处险不惊,镇定自若地涉过急流,到达彼岸。

车队缓缓前行,驶过一片丘陵。任士舜指着起伏的山头,对周恩来说:“那就是木兰山。”

周恩来十分感慨:“木兰山,黄麻起义军转战的地方,这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新四军第五师,一定压不垮,困不死,打不散!”

周恩来接着对任士舜说:“你原来在地方打游击,现在转移到谈判桌上,这也是战斗嘛。中央很关心五师和这一带的人民,我们要求和平转移,国民党方面始终阻挠,我们应当在谈判桌上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推迟内战全面爆发。”

一百五十多公里的山路,以吉普车正常速度计算,仅需六个小时,周恩来却艰难地走了两天两夜。

5月8日上午,一行人到达中原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宣化店。

宣化店是鄂豫边界的一座重镇,南望大别山主脉,四周青山环抱。雨过天晴,道道山梁抹上一层金辉,山峦更加葱郁。

这天清晨,宣化店镇上的军民早早汇集街头,翘首以待,欢迎的人群排成两里的长龙。

周恩来顾不上歇息。他安顿好美蒋代表后,洗了个脸,喝了杯茶,就在军区负责人的陪同下,直奔中原军区司令部,听取汇报,研究部署谈判事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