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鸾翔楚天

作者:王性初 | 分类:奇幻 | 字数:6.1万字

第15章

书名:鸾翔楚天 作者:王性初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18

五、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内,即应建立一个能独立领导工作的工委,其主要任务为发展游击战争。江苏省委即应派一些得力干部去,并应从上海有系统地动员学生、工人、积极分子、革命分子、党员到那里去工作。

中央书记处

五月二十二日

电报的内容是中共中央根据徐州失守后战争形势发展确定的战略部署。

周恩来望着电报陷入沉思。

台儿庄战役后,国内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国民党上层人士头脑发热‘将一度不再提起的“速胜论”闹得满城风雨。谁知,日军集结重兵’与国民党军在徐州一线大战。在消极防御中,国民党大败,溃不成军。情急之中,蒋介石竟下令决开郑州附近花园口的黄河大堤,企图以洪水阻止日军向武汉进逼。不想,日军不但未被阻止,反而一路由东西上,一路从北南下,迅速形成夹击武汉的态势,数百万计的老百姓背井离乡,怨声载道。

武汉,已成为日军志在必得的囊中之物。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在半个月时间内,一连5封急电令长江局赶紧部署中原地区及江汉平原敌后游击战争的准备工作,其言辞已达到“武汉城市工作受到部分损失是不应顾惜的”激烈程度。

身为长江局书记的王明却不以为然。他相信国民党不会丢弃武汉,相信国民党有能力在民众的协助下,把武汉变成中国的马德里。中央书记处的电报,他压根儿就没有向有关省委传达。

周恩来却想的不一样。一来他认为中央的指示要无条件地执行,二来他也怀疑国民党能否保住武汉这个华中重镇。于是,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始做工作。

“周副主席,朱理治来了。”长江局秘书李克农在门口报告。

从火车上走下的人随声进到里屋。他就是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是来接受周恩来指示的。

门关上了。周恩来和朱理治在屋内小声长谈。据朱理治后来回忆,当时周恩来并未将中央的指示给他看,而是要求河南省委立即做几项工作。这就是将河南省委从开封迁移至豫西的确山县竹沟镇,将陇海铁路沿线城镇的党员和进步青年学生派往农村,开展组织、领导抗日武装的工作,准备发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朱理治后来说:王明不同意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确定的方针,“后来我到长江局开会,周恩来同志发言支持了中央的方针,所以我们没有理会王明那一套,我们仍然是根据毛主席指示的精神,开展我们的工作。1938年5月,中央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到后,周恩来召了我和雪枫去,传达了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第二天,朱理治就回河南了。他是悄悄地来,静静地走,带着周副主席的嘱托去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其实,朱理治来以前已有一个人到周恩来这里接受过指示,他就是新四军第四支队竹沟办事处主任彭雪枫。

彭雪枫是周恩来十分喜爱的一位助手。在山西太原的八路军办事处,彭雪枫与周恩来紧密配合,使党在山西农村迅速组织起群众抗日组织牺盟会,打开了山西的局面。到武汉后,周恩来从豫鄂边省委代表张青萍的汇报中,感到豫鄂边省委所在地竹沟是一个发展武装的好地方。在新四军改编的时候,他就提议豫鄂边的新四军第八团队在东进抗日以前,直接受长江局参谋处领导。为加强竹沟的力量,他向中央建议,将彭雪枫调至竹沟工作。1938年2月,周恩来主持的一次长江局与中共代表团的联席会议决定:黄河、长江间成立一个军区,其下分为四个军分区;彭雪枫加入河南省委及四支队军政委员会,并负责全军区军事工作。随后,彭雪枫便带着黄土高坡上的尘土,匆匆带着一个警卫排来到那个桐柏山中的小镇。几个月来,彭雪枫筹粮扩军,开办教导大队,使部队发展到几百人。

朱理治和彭雪枫带着周恩来的指示回到河南,黄河、长江两条炎黄子孙母亲河之间的辽阔大地,便掀起了抗日武装斗争的狂澜。5月下旬,中共河南省委从喧闹的开封搬到偏僻的竹沟。省委决定把准备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作为河南党的中心任务,提出“准备十万武装”、“全党军事化”、“党员军事化”的口号,开始着手准备干部和发展新四军的工作。

竹沟沸腾起来,招兵处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怀着一腔抗日救国的热血参加新四军。第二期教导大队、党训班培训了2000名军政骨干。

竹沟的作用开始显露。5月,竹沟留守处参谋陈康根据长江局的指示,率第一期教导大队学员开赴皖东与新四军主力会合,数千人的后备兵源继续在竹沟待命。

河南省委向长江局报告:

今天党的中心任务,是在于加紧准备与继续发动开展河南的游击战争。在这个总任务下,觉得河南党必须立刻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一、立刻创立千五百人到二千人的新四军,作为全军区的领导骨干。

二、加紧准备豫西山地游击战,立即准备与建立起游击战争的根据地。

三、支持豫东平地游击战,不过估计到平地游击战的总后方不易建立,故需要与山地密切配合。

………河南游击战争有胜利开展的前途,一直发展到由游击战转向正规军的前途,和冀察晋边一样变为华中抗战的有力根据地。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河南的游击战争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随着开封的沧陷,豫东地区形势紧迫。周恩来指示竹沟立即派部队到豫东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

然而,这里军事干部紧缺,周恩来立即向中央求援:

九江、太湖失陷,战局日紧,各方面向我们要求军事干部纷沓而至。豫皖鄂游击运动有发展为在我们领导之下大规模游击战争之前途,但至今没有一个军事干部派来,坐失时机,令人焦急。请无论如何抽调二百军事干部即来。估计江、淮、河、汉之间的发展将远过山东,而河北干部已向山东派了许多,并有主力在此间。在创造过程,必须有干部。因此不得已时,请抽调北方及山东干部,并盼能于十号前到汉。【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周恩来也知道中央有困难,形势发展太快,各地都缺干部。他没有等中央派人来,就从长江局参谋处抽调参谋肖望东急速赶往竹沟,并从国民党配发的武器中抽出6挺机枪拨给竹沟的部队。7月7日,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一周年的那一天,肖望东率100多人组成的新四军东征抗日先遣大队,开赴豫东,与河南省委领导的第三支队汇合,着手开辟游击根据地。

8月底,周恩来回到延安。行前,他指示罗炳辉、张爱萍到大别山地区准备发动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

周恩来抵达延安的时候,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亲自迎接。

周恩来回到延安,对中央的战略部署知道得更加清楚了,开辟豫东就是这一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正要对豫东工作进一步布置,武汉传来消息:日军已经进入湖北境内。

9月2日,周恩来和叶剑英联名给彭雪枫发出一封电报:

甲、把你们工作重心移向豫东,创造苏鲁皖边新局面,与八路军冀鲁豫活动部队(徐向前、陈再道)联系起来,对整个战局有重大意义。

乙、同意雪枫率必要武装到豫东部署工作。

丙、部队用何名义,竹沟留多少部队武装,另有电告。

新的情况不断从武汉报告给延安的周恩来:黄梅失守!田家镇失守!此时武汉外围的鄂南和鄂东两扇大门已经完全向日军敞开。周恩来明白,武汉守不住了,再不能对国民党有一点幻想,党要坚决地独立领导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9月29日,周恩来又向彭雪枫发去一份不容商量的电报:

情势紧急,你宜速去豫东发展游击队。所需技术人员,可派去数人。但原做报务员的同志不能调作他用,因中央补充困难,以后还需自给。

他在电文的最后郑重地签上“周恩来”3个字。

竹沟的彭雪枫收到周恩来的指示后,没有丝毫的犹豫,尽管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他还是毅然出征。

10月1日,彭雪枫率380人组成的新四军东征游击支队在竹沟广场上庄严誓师后,即踏上奔赴豫东敌后的征程。10天后,彭雪枫在豫东电告周恩来:

甲、今日十时与肖望东部会合。据肖及纯甫同志谈,敌占区域土匪武装大小各股异常复杂,群众痛苦不堪言状,遇见我军拦路大哭,渴望纪律良好军队在敌后方获得群众信仰。新四军则更受众人欢迎,每到一处纷纷慰劳,捐款送物比比皆是,给养问题容易解决。

乙、土匪及汉奸武装战斗力薄弱,若用军事、政治手段解决,我军必可得到群众拥护。睢杞太边成敌我不管的区域,民众要求我军委派区长、县长。

丙、若有较大部队及富有号召力量之八路军或新四军部队,极易完成上述各点。我们已用游击支队名义号召各处,取得人民信仰。拟于日内派人向杞县地域行动,附带整理各该地党的工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