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为政治协商会议的前前后后的斗争,民主同盟及许多第三方面的人士才与中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反内战、反独裁 ,成立联合政府,成为中共与第三方面合作的政治基础。
信中,周恩来情真意切地指出:政府当局,决心内战,不惜以全国人民之命运,作孤注一掷。当前局势十分严重,为奔走和平,极盼民盟方面速派代表来京,共同努力①。
这段时间,民盟的领导人多数已回到上海,并就时局发展分别在上海或外地发表了看法。
5月9日,民盟秘书长梁漱溟、中国民主建国会常委施复亮,在上海分别代表民盟和民主建国会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主张无条件停止东北内战和各地冲突。民盟政协代表张君劢、黄炎培、章伯钧等在上海也对记者发表谈话,重申争取和平 民主主张,呼吁制止内战。
东北政治建设协会负责人阎宝航在沪也发表谈话,呼吁停止东北内战,主张以政治方式合理解决东北问题。
民盟政协代表还分别致函国民党政协代表张群、邵力子和中共政协代表周恩来,赴沪商谈。【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接到周恩来5月16日的来信后,张君励、黄炎培、沈钧儒、章伯钧、梁漱溟在张君励家中紧急磋商,达成了关于东北停战的三条办法,并决定分别致电毛泽东、蒋介石,呼吁东北停战。三条办法为:
一、中共军队撤出长春;二、国民党不再进兵长春;三、东北政务委员会驻长春主持政务,委员由各方协商。
对民主同盟关于东北停战的建议,毛泽东表示完全赞成,他从延安给张君劢、黄炎培等复电说:“原则上极表赞同,一切由恩来面商。”
张群代表国民党方面向民盟人士表示“乐于考虑接受”所提解决办法。
●四、蒋介石拒绝访苏邀请
5月,饱经沧桑的中华大地,“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正在逐步扩大。
国共双方军队围绕争夺四平展开的战斗已进入白炽化状态。
在四平外围广漠的黑土地上,身着蓝色、黄色的新四军军服、八路军军服以及五颜六色老百姓服装的几支部队不约而同地向南开去。一边行军,一边用南腔北调地互相打趣问:
“你是哪的?”
“俺是山东的,你打哪来?”
“我是江西老表,他是四川娃子,从江苏来。”“兄弟,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这下够狗娘养的国民党反动派瞧的了!”
“松花江,千年流淌,松花江,我可爱的故乡……”一阵优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东北这片热土,成为国共两党争夺和停战谈判的焦点。
这里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粮食充足,重工业发达,战略地位重要。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在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联红军作战的同时,八路军在冀热辽边和山东人民武装抓住有利战机迅速深入辽南09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由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9月19日,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发展东北 和热、察两省为中心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并立即决定调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率领山东部队5个主力师、18个基层干部团及山东分局和军区领导机关,约9万人马进入东北;同时,调已到达 冀鲁豫平原的八路军林彪、萧劲光部转向东北;又调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率主力3.7万余人进入东北。调进东北的中共部队达13万余人。尔后,又从各解放区调集2万名干部,急进东北。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 、张闻天以及李富春等中央委员10名(含4名政治局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10名进入东北。10月,陆续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与东北抗日联军合编,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次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司令员,彭真为 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为第二政治委员。
与此同时,国民党军队为了深入华北,打开进军东北的通道,分三路沿平绥路、津浦路、同蒲、正太和平汉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在控制平津以后,随即向东北发动进攻,攻占了由中共武装驻守的山海关和锦州等地。1946年2月间,美国 第七舰队用运输舰将国民党精锐部队新一军、新六军等5个军运抵秦皇岛,转赴东北。这样,国民党在东北的军队猛增至28万多人。
正在这个时候,美、英两国单方面公布了苏、美、英三国于1945年2月4日在雅尔塔达成的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议。这个秘约,实际上是美、英、苏三国关于战后势力划分的约定。约定在欧洲,美英承认苏联对东欧的控制;远东、朝鲜 和印支实行托管,而后独立;中国为美国势力范围。约定还包括:外蒙古保持独立的现状,苏联拥有大连、旅顺港控制权,中东铁路由中、苏两国共组公司经营等。消息传出后,国民党借机在重庆、上海、南京等地发动大规模的反苏运 动。苏方极为愤怒,苏联政府对国、共两党和美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以前,斯大林对中共是存有严重偏见的,他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反对派的力量,不相信中共有力量与国民党抗衡。他极力主张国共两党政治解决 分歧,并主张中共承认蒋介石的领导,解散自己的军队,参加到国民党政府中去。在雅尔塔会议时,斯大林就曾对罗斯福总统说:“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指国共两党)不能搞到一块来……为了这目的,蒋介石应担任领导。”
但是,现实主义的斯大林从苏联利益出发,也不愿意一贯反苏反共的蒋介石政府成为他的邻居,或是不友好的邻居。因而,苏联红军在她所占领的东北地区还是对中共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帮助,配合中共入关部队,迟滞了运输国民党部队 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空军运输机在大连、营口等海、空港的登陆,使中共部队凭借两条腿抢占了一些苏军撤退后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苏军撤退前,仅第一、第二两个方面军就移交给中共3700门火炮、迫击炮,600辆坦克,861架飞 机,1200挺机枪,680座军用仓库以及松花江舰队。另有日本关东军在沈阳的武器仓库一座,其中步枪2万多支,轻重机枪1000挺.150门各种口径迫击炮和山炮,以及子弹、炮弹500多万发,足以装备几十万人。
3月初,苏联按照中苏协议开始从东北抚顺、吉林撤退,地方政权没有移交国民党而交中共接收。3月9日,驻沈阳的苏军派出代表到中共中央东北局,告诉彭真、高岗等人:过去苏方十分顾虑世界和平,在态度上比较软。现在情况变化了 ,对沈阳以南,苏军将不再向国民党交接,苏军撤走的地区中共可以自由处理。目前,不是主动让步的时候,不能对美国客气,更不应该容许国民党派5个军到东北来。他强调指出,长春以北,如哈尔滨等地,应坚持控制,不让国民党进 兵。请中共调集更多的主力到东北来,与国民党争夺东北。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3月18日在苏军撤出四平后,林彪立即命令东北民主联军迅速进入该城,从而阻断了国民党军沿长春铁路大举北进的通路。
蒋介石对中共占领四平十分恼火。为此,他一面指令杜聿明指挥新一军和七十一军从沈阳地区北进,占领四平后,再向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推进。
震惊全国的四平保卫战就这样开始了。
杜聿明指挥新一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向东北民主联军保安第1旅、第7纵队、第3师和第7师各一部守卫的四平街外围展开猛烈进攻。
5月上旬,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的第7和第8旅由南满北上,第359旅长由哈尔滨南下,参加四平保卫战。在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民主联军顽强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国民党军为尽快夺取四平,先后将第52军第195师、新编第6军和第71军第58师北调增援,以10个师的兵力编成左、中、右三个兵团准备重新发起对四平的进攻。
国民党还都不久,蒋介石在紫金山下那幢中西合璧、舒适幽雅的官邸里会晤了马歇尔。
“欢迎!欢迎您!”蒋介石和宋美龄异常热情地把马歇尔夫妇迎进他那间古色古香的客厅。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马将军走后,我们十分想念。”蒋介石今天穿了一身藏青色缎面马褂,显得平易和谦恭。而他的夫人又总是把他的话翻译得恰到好处,这些无疑都有助于他与客人的沟通。
这是马歇尔在南京第一次走进蒋介石官邸,他好奇地打量了一下这个令外界神秘的官邸内部。
孙中山遗像挂在客厅正中墙上,两边像其他办公场所一样照旧挂着中华民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只是两侧增加了几幅名人字画和一组书橱。
“这是从美国刚到的咖啡,请坐。”宋美龄知道马歇尔不爱喝茶殷勤地说。
“这两日,周恩来找你谈的如何?”
马歇尔知道蒋介石十分重视东北问题,也知道蒋介石要想解决东北问题离不开美国政府的支持。去年8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虽然蒋被迫牺牲了一些涉及到主权的利益,但却使他取得了接收东北的法定身份,立即下令将东北三 省划分为辽宁、辽西、安东、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兴安9省和哈尔滨、大连2市,任命熊式辉为东北行辕主任,并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收编了伪满军及日军共20余万人及大批土匪武装,要他们“保持武器,为 自身安全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