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代表团迁南京后,为保持重庆开展公开工作的需要,中共代表团成员吴玉章留在重庆,成立了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处,负责同国民党当局联系,领导《新华日报》的工作。4月22日,又正式成立了中共四川省委,统一领导四川、云 南、贵州地下党的工作。为争取四川省委公开合法活动,4月30日,周恩来在重庆召开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公开宣布了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处和四川省委的成立,并介绍书记吴玉章、副书记王维舟、《新华日报》代社长傅钟与记者见面 。
“这就是梅园新村,好美的名称!”周恩来走下汽车,使劲舒展了一下双臂,用目光打量着周围环境。苍劲挺拔的翠柏墨绿葱郁的葡萄藤蔓,在暮春的阳光里闪烁摇动。
负责打前站的龙飞虎、邱南章等迎上前去说:“这里的17号、30号都是我们的。”
周恩来点点头,敏锐的目光在旁边的楼房上扫来扫去。
“那幢两层的小楼是31号,”龙飞虎指着左手悄悄对周恩来说:“可能是国民党特务的监视站,29号住的是国民党首都警察厅厅长、军统局副局长陈焯,紧挨旁边还有中统军统联合指挥所、青年党办事处等国民党特务的据点。”
正说着,一名呆在墙角的鞋匠端着破茶杯走进了31号。“肯定也是特务,”龙飞虎说:“他天天都在这里。”
“这是可以想象的,整天和魔鬼打交道就不用担心了!”周恩来不屑一顾地说:“记者招待会安排在哪儿开,中外记者通知到了吗?”
“昨天接到电报,我们就通知了南京的各大报馆和外国记者联络处,地点准备设在17号的会议厅,只是简陋了一点。”邱南章答道。“走,先去看一看。”周恩来虽然相信他们的办事能力,但他还是要亲自去看一看才放心。这毕竟是代 表团到南京举行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
梅园新村17号是一幢二层坐西朝东的占地约100多平米的小楼,为代表团驻地。楼下的顶间为代表团的小会议室,旁边为办事处处长钱之光的办公室兼卧室,代表团新闻组和新华社南京分社的抄报室一字排开。楼上是外事组、军事组、党 派组、妇女组的办公室和电讯室。邱南章介绍说,17号楼南边小二楼,原是一块空地,先遣人员到南京后估计代表团抵宁后住不开,雇人自建的。楼上做工作人员的宿舍,楼下做饭厅兼大会议室,也可以做代表团举行较大规模记者招待 会的会场。“好,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周恩来仔细察看了南楼的建筑,在饭厅打量了一番赞许地说。
接着,龙飞虎、邱南章又陪周恩来来到梅园新村17号楼对面,马路西侧的30号:“您和邓大姐就住在这里,机要人员住在假二层。”
30楼与17号楼一样,都是灰墙、红瓦、尖顶、悬空木地板,具有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30号是一个富有江南特色的小庭院,一幢假二层平房面对着大门,紧挨着传达室旁边,有一个小车库。周恩来和邓颖超住在正房的小套间内,卧室摆 不下两张大床,只好放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外加一个床头柜和一个五斗橱,连走路的空间都很有限。外面一小间靠窗面对面放两张办公桌,一个小书架和一张长沙发。这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办公室兼小会议室。当周恩来和邓颖超坐下 办公时他们的椅子恰好分别靠到东墙和西墙。房间一条窄窄的通道,不到1米宽。机要人员住的假二层就更狭窄了,20多平米的两个小间内要住6个人,既睡觉又办公。屋顶开了一个老虎窗,不仅不通风,而且为了保密还在窗上加了两层 窗帘。【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邱南章见周恩来皱起眉头四处打量,知道他在关心董必武和廖承志两对夫妇的住处,连忙解释说:“这里太窄,我们已经与隔壁35号房东交涉,准备顶下后安排给董老和承志夫妇住。手续大约这两天能办好。”
在重庆时周恩来就要求先遣人员给廖承志和董必武安排在朝阳、光照充足一点的房间办公住宿。
董老是代表团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是出席中共一大的创始人之一,年龄在代表团中最大,夫妇二人还带有3个孩子。
廖承志也是1928年入党的著名革命家,国民党元老、孙中山的挚友、左派领袖廖仲恺和何香凝的独子。1928年时曾被中共中央派往德国柏林,并任德国国际海员工会执行委员。1930年又被国际海员工会派到荷兰鹿特丹,领导中国海员工 作,建立中国海员总工会西欧分会,先后领导了荷兰、德国中国海员的罢工斗争。1932年回国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全国海员工会中央党团书记。1933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万里长征。抗战爆发后,随周恩来来八路 军驻京办事处工作,后又被派到香港主持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由于他长期在海外和国统区工作,先后两次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关入集中营,经多方营救方获得自由。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在他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时曾也被张 国焘逮捕关押,并“开除党籍”。由于他参加革命至1946年的十几年里,颠沛流离,约1/3的日子在监狱里渡过,因而体质虚弱。1946年1月,经中共中央营救出狱后,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工委副书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发言人。
“是呵,这里太拥挤了一点,35号能顶下来最好,”周恩来转过身来对廖承志说:“这几天你和普椿同志先克服一下困难吧。挤一点,睡的安稳。”说完这话,他先笑了起来。
“总比住集中营强多了!”廖承志笑着说。
当这一切检查安排妥当之后,周恩来才进到他的办公室,细细思考马上要办的几件事情。
晚上7时许,记者招待会在17号院南楼一层的会议厅举行。
国共双方的停战谈判,是全国各界乃至全世界所关注的大事,当然也是记者们追逐的新闻热点。听说刚到南京的中共代表团有记者招待会,驻南京的中外记者不但很快就来了,而且到的格外多,把会议厅挤得满满当当。周恩来看了看, 有的是熟人,有的则是第一次见面,不论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他都一一握手,表示热情欢迎。
“各位女士、记者先生们!”周恩来开门见山的说:我首先要告诉诸位的是,中原地区的我军,正在被政府军四面围困。包围我中原军区的11个军中,仅有1个军驻在较远的地方,即河南的西南部,其它的10个军都驻在中原军区的周围。 这就是这个地区总的形势。
周恩来一面在地图上比划,一面解释说:政府军在这些地区频繁的集结、调动,例如,第72军集中2个师在麻城附近,第80军集中部队在河口附近,并已发生了一些冲突。这在美方代表的报告中,已得到证实。我们知道,驻守北边一点是 政府军第72师第50师,这些部队也在集中。至于铁路沿线的其它地区,我们也发现有部队在集中,如第71军第6师正在向汉口调动。
周恩来在这里强调“发现确有部队在调动、集中”,是因为停战协定明确规定:“除另有规定者外,所有中国境内军事调动一律停止,惟对复员换防、给养、行政及地方安全必要之军事调动例外。”
周恩来又把他在重庆会晤三人会议国民政府代表徐永昌将军,并致电三人会议主席马歇尔将军,要求立即制止对停战协定的破坏,提议与徐将军、马歇尔将军前往宣化店监督停战的情况作了介绍。周恩来提高声音说:最近局势更有所恶 化,到4月底为止,据我所得到的情报,政府军已决定发起攻击,时间是5月4日至9日之间。现在首先应立即停止中原内战,以免蔓延到全国!
有记者问:“东北战事如何?”
周恩来说:临来南京前,我曾在重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专门讲了东北停战谈判的情况和共产党解决东北问题的基本主张。他告诉记者:为东北内战问题,中共及第三方面的民主同盟,与马歇尔将军多日以来奔走商谈,曾作各种努力,但 时至今日,此种努力仍未能达到目的,而东北内战仍在政府当局坚持非先拿下长春不能停战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实使人焦急万分。
围绕东北问题,周恩来再次阐述了中共的基本主张:第一,东北的政治,应当在和平的基础上,实行民主,地方政权应由国、共及东北民主人士共同参加,而绝不能一党独霸或包办;第二,外交上应求国际合作,既不能把东北造成反苏 基地,也不应是排外的;第三,军事方面,必需实行整军复员,以维持东北治安,并减轻人民负担;第四,一切交通必须恢复;第五,发展经济,增加生产,以求国营、省营与民营的各种经济能共同发展。
“中共的这些目标能否实现?”
周恩来答道:我们提出的这些原则,东北民主人士都是赞成的。我们希望立即停止东北内战,实现这些原则。谈到大家关心的东北的前途,他说:一、大打下去。这不仅糜烂东北,而且极可能延及关内,变成全国性内战。这是人们绝对 不许可的。二、立即停战。这是惟一好的前途,但绝不能拖下去。现在每天都有几千几万人的生命在丧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