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年

作者:肖振才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16章

书名: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年 作者:肖振才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18

廖梦醒和廖承志是同胞姐弟,廖承志是廖仲恺的独生子,可以说廖家一门忠烈。在很多人的眼里,廖仲恺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作为孙中山的主要和最得力助手,他以超人的胆识和智慧改组国民党、确立三大革命政策、创办黄埔军校、推 动北伐大业,为此遭受国民党右派的暗杀。何香凝堪称女中豪杰,她由一个香港富商家的大小姐,成长为同盟会最早和惟一的女会员,继承孙中山、廖仲恺遗志,后参与创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团结民主人士追随共产党革命。廖承 志遵从孙中山和父母亲的教导,奋不顾身投人大革命洪流。而廖梦醒一直作为未公开的秘密党员陪伴在宋庆龄身边,作为中共的联络员既要照顾她的生活,还协助她处理一些工作,直到全国解放。

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齐燕铭、廖承志、廖梦醒、经普椿及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拜谒过中山陵后,一道来到廖仲恺陵墓。廖仲恺陵墓位于南京市区的东郊,背依钟山,面对前湖,居中山陵和明孝陵的左侧。

周恩来、董必武都与廖仲恺一起共过事。董必武和廖仲恺还都是同盟会的会员,参加辛亥革命,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都流亡日本,共同语言比较多,关系也较为密切。不过,后来一个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个成为国民党的元 老。廖仲恺一直追随孙中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伟人。孙中山病逝后,廖仲恺为实现和继承孙中山的革命遗志,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更加坚决的斗争,1925年在广州遇害,1935年9月从广州移葬于此。

走近陵墓甬道,周恩来、董必武一行就下了车,拾阶步行来到环抱在茂密树林中的墓地。

“老战友呵,我和恩来及你的儿女们来看你了。”董必武话未说完,自己先呜咽起来,廖梦醒、经普椿尚未走近陵园已是痛哭流涕。

工作人员抬上花圈,缎带上写着“献给革命先驱者廖仲恺”,落款是:中共中央代表团全体成员。

周恩来在悼念仪式上简要回顾了廖仲恺生前业绩,动情地说:廖仲恺先生一生追随孙中山,忠实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为推翻封建制度,解救人民奋不顾身。先生离别我们已经20多年过去了,遗志未酬,第二次国共合作 眼看又要破裂,兵刃相见,面对先生的在天之灵,我们痛心疾首呵。董必武、邓颖超、廖承志等听到这里,都感慨万分,对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政策,义愤填膺,更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悼念活动结束后,邓颖超提议再到雨花台去凭 吊一下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中被国民党杀害的死难者,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外约一公里处,这里本是一处名胜古迹。

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逐渐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天监六年梁武帝时,佛教盛行,传说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说法,僧侣500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 ,听得入神,数日而不散,虔诚所至,感动佛祖,天女散花,落花为石,遂称雨花石,土台亦称雨花台。北宋末年,雨花台始有建筑物,为雨花台遗址。

岁月沧桑,这里已是烟草迷漫的一片荒野。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这里屠杀了千千万万个革命志士。许多著名中国共产党人都长眠在雨花台下。

一到南京,邓颖超和周恩来就准备来雨花台凭吊,刚巧周恩来忙于中原调停,董必武尚未抵宁,直到今天方能成行。在当地老乡的指引下,周恩来一行沿着一条小路走了半天,才找到位于雨花台东岗坡下的烈士殉难处,这里已被参差不 齐杂树所包围,茂密的青草和树芽从土丘钻出,茁壮成长。墓前好像刚被打扫过,两束野花整齐地放在无名烈士墓前。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廖承志等肃立在无名烈士墓前,久久没有声响。

在他们的眼前浮现出一个个鲜活的志士形象:邓中夏、恽代英、罗登贤、黄励、侯绍裘、谢文锦、孙津川、李耘生、姚佐唐、史砚芬、齐国庆、王崇典、李济平、夏雨初、何宝珍……都在这里被国民党杀害,英勇献身。

被当地老百姓称作“髅上髅”的烈士殉难处还有一处在雨花台中岗西侧,也藏在一片低洼的密林之中。只有那不断加高的土丘,露出点点白骨和被人打扫过的痕迹,好像向后来人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一切。

“你们的血不会白流!人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姓名!”周恩来喃喃、坚定地说。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定会重新安葬你们的!”

“还要建一个大型烈士纪念馆,让人们从你们的身上汲取力量。”

“看,一颗红心!”不知谁惊奇地叫道。

顺着叫声,人们发现在烈士墓旁有一颗鲜红、鸡心形状的玛瑙石。

“这边还有!”人们散开在土丘周围仔细搜寻起来。“噢,这就是雨花石”周恩来从深思中清醒过来说。

“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雨花石。”邓颖超说:“捡些带回去,给未能来的同志们看一看,时刻不要忘了那些无数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烈士!”

“雨花石要养在水里,才有灵性,才更娇艳。”董必武说。回来的路上,周恩来一行还顺路来到二忠祠,明方孝儒墓和甘露井等遗址。

二忠祠原是褒忠祠,乃是祭祀南宋杨邦义之祠。建炎三年(1129年)9月,金兵侵入建康,时任建康府通判的杨邦义被执后坚贞不屈,义不降金,被剖腹掏心,殉难于雨花台。宋高宗赐谥号,命造墓、立碑、建祠。150年后,文天祥抗元 失败,被押南京。他在《怀忠襄》一诗中,不但表达自己的匡国之心、殉国之志,也表达了对杨邦义的钦佩之情。文天祥殉难后,人们在“褒忠祠”附祀文天祥,遂改名“二忠祠”。二忠祠主体建筑为九檩举架单檐歇山仿古寺院建筑。 祠宽15米,进深10米,屋面正脊高9.9米,歇山式大屋面,宝蓝色琉璃瓦。二忠祠内影壁上,正面线刻二公全身像,一侧篆刻着文天祥的《正气歌》。【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谁能记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呵!这可是千古绝句呵。”进二忠祠时,周恩来问。

“我会,”廖承志抢着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几句记不清了。”

董老补充说:“你只背了末尾两句,前面三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今,内战四起,同样需要这种精神 。”

明方孝儒墓位于雨花台东岗后山,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自立为帝,因慕文学博士,令其拟即位诏书,方孝儒不从,被灭十族,遭难者达873人。明万历年间,汤显祖为其修墓立碑、建祠。后毁于战火。

江南第二泉、甘露井,也有百年历史了。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在驻跸南京时,三到雨花台游览并题诗。

北麓山坡,1911年11月8日,江浙联军再次挥戈金陵。攻打雨花台要塞,与清军激战,牺牲惨重。革命军将是役牺牲的200多位烈士遗体及战马合葬于东岗的坡上,垒成两座土冢,树碑纪念。

回到梅园新村,邓颖超把带回的那些雨花石洗净后,用水养在瓷碗里。

从此,五彩晶莹仿佛浸透烈士鲜血的雨花石成了梅园新村周恩来和邓颖超会客室里的惟一的装饰品。她多次怀着沉痛的心情对代表团和来访的客人说:“每当我看到这些雨花石,就想起无数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同志们,历史的悲剧不会重 演,我们一定会争取到一个光明的中国!”

●三、开辟舆论阵地

当天晚上,在梅园新村30号周恩来的小会议室里,周恩来召集了负责人会议。

中共代表团在宁的全体成员和原中共中央重庆局的领导董必武、邓颖超、陆定一、李维汉,廖承志、王炳南、钱瑛、齐燕铭、童小鹏等出席了会议。

周恩来主持会议,他高兴地说:“今天,我们又在南京重逢了,又要开始老问题新工作了。我先宣布一下中央的指示,然后请董老和其他负责同志谈一下最近的工作和计划。”

中共代表团全称是中共出席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团,1945年12月9日,中共中央确定我党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为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邓颖超、叶剑英、陆定一、吴玉章等7位同志,王若飞在返回延安飞机失事后,增补了李维汉。 山东大学校长李澄之、延安大学法学系主任何思敬、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副参谋长王世英、中国解放区临时救济委员会常务委员沈其震、经济学家许涤新、中共代表团驻渝代表、四川省委书记张友渔、《新华日报》总编辑华岗、中共代表 团发言人王炳南等8人为顾问。

国民党政府公布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名单中,全部代表为38人,其中,国民党方面为8人,孙科、吴铁城、陈布雷、陈立夫、张厉生、王世杰、邵力子、张群;青年党方面5人,曾琦、陈启天、杨永浚、余家菊、常燕生;民主同盟9人,张 澜、罗隆基、张君劢、张东荪、沈钧儒、张申府、黄炎培、梁漱溟、章伯钧;无党派人士9人,莫德惠、邵从恩、王云五、傅斯年、胡霖、郭沫若、钱永铭、缪嘉铭、李烛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