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当即从重庆致电东北局:我们不如以消灭蒋军为主,守城为次,这样较易争取主动,打得蒋痛,以利谈判。又致电中共中央,建议:东北应准备大打,决勿幻想国方能让步。关内,国方重在蚕食封锁与破坏,我拟进一步揭穿之, 将关内问题与东北问题联起来解决。
东北境内的冲突在迅速蔓延。
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地位。4月23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各中央党政军机关陆续迁往南京,同时重庆成立联合办事处,负责办理在渝事宜。5月5日国民政府将还都南京。
国民政府还都使国共两党斗争的重心发生转移。
经中共中央批准,5月初,周恩来、董必武同志将率领中共代表团和南方局人员飞赴南京。
第01章 中原告急:宣化店调停
●一、新的战场
1946年5月3日,明故宫机场的停机坪,正在赶搭起着一个巨大的鲜花牌楼。机场工人介绍说,这是为迎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还都南京而准备的。
下午5时许,周恩来乘坐的专机,平稳地降落在停机坪。这是美国特使马歇尔提供的专机,正如周恩来在离开重庆时给延安中共中央的电报所说,中共代表团近日将随国民政府还都迁往南京,驻地在梅园新村,留吴玉章主持重庆中共代表 办事处工作,并分析说,“马歇尔尚为我们提供飞机,表明他仍在希望继续会谈并取得成功”。
周恩来身穿一套深灰色西服,结着一条灰白领带,神色凝重地走下飞机。与周恩来同机抵达的还有中共代表、他的夫人邓颖超,中共代表团秘书长齐燕铭,以及廖承志、钱瑛、王炳南、章汉夫、童陆生、宋平、章文晋等工作人员。
抗日战争结束刚刚过去8个月,胜利的喜悦从人们的脸上尚未完全褪去,内战的硝烟又开始在东北、华北弥漫。今天的南京,虽然春光明媚,花团锦簇,但是,昨天还在重庆与国民党代表交涉中原停战问题的周恩来怎么能高兴起来呢。
周恩来、邓颖超一行乘坐前来迎接他们的代表团先遣人员安排的汽车很快离开明故宫机场,驶入掩蔽在法国梧桐阴影下的中山路,向市区内急驰。
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几度来过南京这座历史名城了。抗日战争爆发前,周恩来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多次往返于西安、杭州、庐山、延安之间,与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及蒋介石本人会晤、商谈。1937年8月9日,周恩来又与朱德、叶剑英一 道从西安乘飞机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继续与国民党谈判。淞沪战役开始后,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红军遂即改编为国民政府八路军,后按战斗序列编为第十八集团军,辖三个师,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8月19日,朱德、周恩 来飞返延安,留叶剑英在南京组建了八路军南京办事处。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后,周恩来原来准备和博古一起来南京同国民党继续谈判,筹建长江沿岸委员会,路过西安时接到毛泽东急电,转去太原会晤阎锡山商谈八路军进入山西后的活 动地区及指挥关系等重大事项。邓颖超第一次来南京时还是天津达仁女校一位19岁的女教师。那是1923年,她来南京参加蔡元培、陶行知主持召开的全国平民教育会议。次年7月,作为天津女社员代表,她又来南京参加中华教育改进社第 三届教育年会。1937年,她已是一位久经锻炼的革命家和妇女运动领导人,又与周恩来同到南京、武汉、重庆等地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今天,她以中共代表团成员和政协代表的身份,再一次来到金陵古城。
周恩来和邓颖超坐在第一辆轿车内,背依靠垫。时而透过车窗玻璃,看看外面向后闪去的街道、楼房和行人;时而微微闭起双目,陷入深思,两道浓眉不时轻轻耸动。
从明故宫机场到城区的主要街道,“庆祝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普天同庆……”大幅标语贴满了装饰一新的建筑。挨他而坐的邓颖超知道周恩来正在思考问题,深情地看着,没有说话。
周恩来本来打算5月2日离开重庆飞往南京的,可是,5月1日晚,他得知了国民党军队5月4日至5月9日将对中原解放区和中原军区发起全面进攻的情报,便当即去找还在重庆的国民党政府“三人军事小组”的代表徐永昌,同时致电已到南 京的美国特使马歇尔,声明“如果进攻第五师即等于全国内战的开始”,要求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因此,行程推后了一天。“三人军事小组”,又称“三人小组”,成立于1945年9月。因解决国共双方重庆谈判中的军事问题而设立的 三人小组,是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和各地执行小组的领导和指挥机关。最初确定由国民党政府代表林蔚、刘斐,中共代表叶剑英组成。小组成立后,因国民党军队不断向解放区进攻,实际未能开展活动。1946年1月,国共达成停战协议后 ,中共方面改派周恩来、国民党政府改派张诚、张治中为小组代表,后决定仅派张治中为代表,马歇尔为主席。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调任新疆行辕任职后,由徐永昌继任。徐永昌1887年生,字次宸,山西崞县人(今原平)人,时任国 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长。
中原军区李先念部队的安危是中共代表团和周恩来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
中原军区位于武汉、九江以北的鄂豫皖三省边界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抗战时期,周恩来领导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就陆续输送了不少党员干部和知识青年到那里去参加武装斗争。中原军区的前身是皖南事变以后,中共中央统一整 编的新四军第5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该师组建后一直独立担负鄂豫皖地区抗战任务,积极发展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使中原解放区很快扩展到60余个县,并形成对日本侵略军战略要地武汉的包围。1942年,该师保留13个 主力旅,其余部队整编为5个军分区。1944年10月,成立鄂豫皖湘赣军区,第5师师部兼军区领导机关,统一领导中原地区的抗日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
1945年10月,第5师野战部队与八路军南下支队和河南军区部队组成中原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安排,为粉碎国民党利用国共谈判之机,向华北、东北大举进攻的战略企图,中原军区按照中央的要求,一直顽强地 在该地坚持斗争,6万多部队像钉子一样使国民党军动弹不得,牵制着国民党的大批部队。国民党陆续调集了10个整编师,约30万人,由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重重包围了中原解放区,妄图一举消灭我中原部队,制造第二个“皖南 事变”。在停战令颁布的3个月中,国民党军先后向中原军区发起了240多次进攻。如今,在国民党军的围攻蚕食下,中原解放区被缩小到只有罗山、光山、商城、经扶(今新县)、礼山之间,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狭小区域,面积不及原来 的1/10。中原军区在补给十分困难,缺衣少食严峻的情况下坚持斗争。
东北问题是停战谈判争论的又一焦点问题。
抗战胜利前,东北没有国民党的一兵一卒,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救国。杨靖宇、赵一曼等抗日英雄的悲壮事迹,是人们耳闻熟详的抗日故事。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中共领导的冀热辽军区部队击 溃拒不投降的日、伪军,迅速收复了山海关、锦州、承德等地。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中共中央将在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及抗日游击队北撤的同时,从各解放区抽调了11万人的部队和2万名的干部陆续进入东北,并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 、陈云等为委员的中共中央东北局,统一领导东北地区的工作。而国民党政府以“尚未接收主权”为名利用美国第七舰队将国民党精锐部队运抵东北,气势汹汹向解放区分路进攻。谈判桌上,国民党当局态度强硬,坚持“打下长春,再 谈停战”,马歇尔也提出由蒋军进入东北“接收主权”的意见,周恩来当然不能同意。“三人会议”形成僵持状态。
态度表明了,要求提出了,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全面内战可能随时爆发。因此,盘绕在周恩来脑海中的中原问题和东北问题,特别是中原军区6万将士处在国民党军队的重围之中,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攻击,甚至覆灭,太危险了!
汽车从中山路拐进汉府街,穿过国府路在梅园新村17号缓缓停下。周恩来打住思绪,意识到驻地到了。
在重庆,他就知道中共代表团在南京的住处是梅园新村17号、30号。为保证中共代表团工作的顺利开展,1945年底周恩来就从重庆派出人员前往上海和南京,加强文化宣传工作,落实代表团返回南京办公用房。4月,又派出龙飞虎、邱南 章、刘恕、祝华等人等到南京、上海,向国民党当局交涉中共代表团和《新华日报》办公用房。经与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秘书长邵力子和副秘书长雷震的反复交涉,国民党政府最后才拨付了梅园新村17号、30号两幢房子。代表团工作人员 又用现金买下了上海、南京《新华日报》办事处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