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香港教父

作者:钟连城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18章

书名:香港教父 作者:钟连城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42

两位一合计,再跟何南、文贵商量,便一拍即合特别是文贵,早就希望香港能有这样一个堂口,并马上献计:“既要成立这样一个组织,必须拿出点东西让人信服,比如当年陈胜、吴广起兵在鱼肚里塞字条,上书‘陈胜王’,又比如太平天国起兵,洪秀全得益拜上帝会。”

陈余祥点头:“文贵叔说的很对。不过,我们可以饶过这一道。不瞒各位,我和阿威在来香港之前已在大陆入过洪门组织,并且还有辈份。”

文贵眼睛为之一亮:“你们真的入过‘洪门堂’?”

陈余祥点头:“是的,我们的组织叫‘洪胜堂’,堂口设在广州,堂主万云飞。”

文贵惊讶道:“是不是‘飞镖万云飞’?”

陈余祥:“正是敝人的师傅。”

文贵击掌:“这就好办了,洪门会本身就是一个很有号召力的组织,只是两位要拿得出凭证最好。”

陈余祥从怀里拿出一面真丝“委任状”,上书的职位是“洪门堂”红旗五哥。

原来加入洪门组织,等级制度十分森严,除“龙头大爷”、副龙头、护印大爷、护剑大爷这几位核心人物外,还分为内外八堂。

内八堂:香长,又称“军师”。

坐堂:又称“左相”。

盟证:又称“中堂”。

陪堂:又称“右相”。

管堂:又称“总阁”。

执堂:又称“尚书”。

礼堂:又称“东阁”。

刑堂:又称“西阁”。

外八堂:心腹,又称“堂内军师”或“心腹大爷”。

圣贤:又称“堂外军师”或“圣贤二爷”。

当家:又称“当家三爷”或“桓侯”。

管事:又称“红旗五爷”。

花管:又称“巡风”。

贤牌:又称“守山”。

江口:又称“检口”。

么满:又称“老么”、“铜章老么”、“铁印老么”等。

陈余祥“红旗五哥”的级别属于“外八堂”的第四位,按大陆参加洪门组织的规矩,凡红旗以上的高层人物,都有山主的委任状。

陈百威的级别是外堂的花官,又称巡风,没有“委任状”。

文贵是位见多识广的老江湖,对洪门组织有所了解,接着又和陈余祥谈及什么“前五祖”、“后五祖”洪门典故、入会规矩,陈余祥对各种暗语、诗词都记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文贵一时兴奋,竟手舞足蹈起来:“踏破铁脚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只要阿祥到时把这些条条框框、立法搬弄出来,保证全香港都会轰动,纷纷加入我们的组织!”

陈余祥道:“这一点我也有信心,但还得做一些前期工作。比如前五祖万云龙、陈近南在红花亭大结义之前,先放出风声,说某日在河畔发现一具重五十二斤十二两的白石香炉,炉底刻有‘反×复明’四字,以暗示‘反清复明’之举是天意的安排,五十二斤又十三两的解释则为‘五湖’、‘二京’、‘十三省’。此外,又特意设置一名来路不明的少年,朱唇方口,仪表非凡,经陈近南、万云飞查询证实之后,认定是崇祯皇帝的孙子,太子妃李氏之子,让与会之人更觉得这是天意所归。”

文贵点头:“这实际上也是洪秀全那一套拜上帝会的做法,不过也很重要,现在有了阿祥的红旗五哥委任伏,我便在这基础之上设一个计,由阿南、香珠、阿威分头去行动,对所有熟悉的人灌输洪门在江湖上讲义气、劫富济贫的思想,然后又说大陆洪门组织非常同情香港同胞受尽英国政府及本土恶势力的双重欺压,特派遣武功高深、刀枪不入能飞檐走壁的红旗五哥及师弟前来拯救。”

众人一致赞同文贵的题议,文贵得意道:“还有一点也重要,为了便于大家记住这位洪门大侠的名字,阿祥必须有一个上口的绰号,就起名叫‘卖鱼祥’怎么样?就说这段时间卖鱼祥要深入到各处市场,传经讲道。”

南叔道:“这绰号好,我们和彭昆争斗,大家对阿祥都有神秘感,这样一宣传,相信的人肯定多。”

于是大家分头行动,菜市场、码头、茶楼,到处传颂着大陆洪门派“卖鱼祥”前来香港拯救港民的消息,又说卖鱼祥武艺超群,刀枪不入,与梁再堂斗法,以一当百……这些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十天传遍了铜锣湾、湾仔码头、中上环、塘西及皇后大道各处,到处沸沸扬扬,越说越神乎。

预期效果达到了,文贵按原定计划放出风声,说“卖鱼祥马上开堂收徒”,传武艺和洪门教义。

不到三五天,不少年青人按捺不住,四处打探“卖鱼祥”的下落,有人听说“卖鱼祥”经常在春园街市场出没,便亲自跑来寻找……至此,陈余祥,文贵认为条件已经成熟,便请来工匠、木工将筲箕湾何南、文贵的住宅按“堂口”的布局装饰一新,放出风声,说“卖鱼祥”将于9月初1在宵箕湾华人住宅区开堂收徒……消息一经传开,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陈余祥预计的人数远远超过想像,两栋平房不够开堂立坛,于是又把前后四栋房屋租下来,用红砖砌了围墙,围墙正北开一扇大门,门内是一块空地,这空地是原来的宅主傅灵华拆了一栋旧木屋准备重新兴建砖房的宅地,现在被陈余祥租用,恰好可以做演武之地。傅灵华祖籍福建,祖上早在1840前来港,香港成为英占区后,便和一些外乡人一起从英国人手中购下筲箕湾大片地皮,准备做菜地耕种,当时的筲箕湾一片荒芜,杂草丛生,蛇虫出没,地价相当便宜。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也是傅家命该发财,这片地皮烧了杂草种上菜疏不久,由于这里紧邻湾仔码头,维多利亚港逐步成了世界最繁荣的黄金港,这样招至大批码头搬运工的涌入,他们大多来自大陆,居无定所,傅家祖先灵机一动,便在此处筑起了简易工棚租给码头工人。随着天然良港的不断开发,房屋出租业越来越繁荣,慢慢有了钱。傅家鸟枪换大炮,开始大造房屋,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便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傅灵华做为业主,因房屋太多,常为收房租的事苦恼,今听得大陆“洪门”来此开堂立台,便有心加入,加上文贵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立即赶走几家房客,愿意“无偿借用”。

陈余祥既然要重出江湖,当然是以义气、信用为重,许诺只是“租用”,待堂口兴旺之后,房租一一归还。

堂口正北围墙内是一片空地,空地过去是两栋砖房,可做堂口常用人员的聚会休息地,再向前是以前南叔、文贵的住屋,里头折去隔墙,使之变成几个大间,文贵那边做堂口办事处;何南这边做为会场,正中央设神坛,神坛上方由文贵贴着一张大红纸,写着“洪家祠”三个大字。两旁则写有陈近南、万云龙等前后五祖等洪门历代人物。

后面两栋房子是陈余祥、陈百威、文贵、何南等人的住处,由于开堂后以后不会再做鱼生意,房内布置得十分整洁。

接下来又向傅灵华借了一笔款,做为开堂经费,另外还购置了一批大刀、长矛,专等9月1日正式开堂。

话说“卖鱼祥”在香港开堂授徒的消息一经传开,很快就传到了彭昆、梁再堂耳朵里。当时彭昆还不知道“卖鱼祥”为何人,只是这消息给他带来了震动和窃喜——他向梁再堂鼓噪,说如今又有人欲称霸香港,必须招兵买马,扩充势力,梁再堂身为富人,此时已手忙脚乱,不再像从前那样吝啬小气,放任彭昆去搞。

彭昆在风声四起中冷静下来,派人打探,得知所谓“卖鱼祥”其实就是陈余祥,于是冷笑道:“我以为大陆洪门高手真要来香港开堂立坛呢,原来是东莞仔的把戏,骗骗别人还可以,骗我?哼,拾人慧牙的伎俩,从陈胜、吴广到洪秀全早就玩过了!”

对于“洪门”,彭昆早有所闻并十分惧怕,至于陈余祥,他觉得没必要放在眼里,他向梁再堂禀告事实真相,说这是陈余祥蓄谋已久的,仍少不得添盐加醋说他们要来打劫梁府。

梁再堂虚惊一场,但也不敢怠慢,令彭昆想办法对付。

彭昆向梁再堂拍胸保证,说小小陈余祥不足为惧,只是在没搞到军火之前还得小心谨慎,特别是要做好侦探工作。

没多久,彭昆又探知陈余祥定在9月1日开堂立坛,并已经着手布置“堂口”。

彭昆不大相信一个穷小子开堂能收下多少弟子,决定先不打草惊蛇,暗地里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单等9月1日给他一个下马威,叫他夹着尾巴滚出香港。

单说9月1日这天一早,彭昆纠集大批人员,并特意从旺发赌馆叫来了向科武、曾英勇,以防不测,队伍集齐后,浩浩荡荡开往筲箕湾华人居地。沿旧路走了没有多远,突然被围墙阻住去路,以为走错了地方,爬上墙头一看,才知道没有走错,只是多了一圈围墙,恰在这时,一个腰束红带、手持红缨枪的岗哨喝令:“干什么的?!”

彭昆道:“来入洪门会的,不知门口在哪里。”

岗哨放下红缨枪:“这里没有门,到处都有岗哨守卫,来投洪门,请走正门——正北面。”

彭昆等人绕道去了北门,果见好一个热闹去处,大门口齐整地排列了两队一身短打扮腰束红带的精壮青年,一个个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怀里抱着亮闪闪的马刀,中间空出一条道直抵堂内,见彭昆等人来,立即拉开步,举起马刀,与对面的交叉成若干个“×”字,封住去路,并一齐喝问:“什么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