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国家阴谋4:维也纳死亡事件

作者:丹尼尔·席尔瓦 | 分类:奇幻 | 字数:6.5万字

第20章

书名:国家阴谋4:维也纳死亡事件 作者:丹尼尔·席尔瓦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31

她去世快二十年了,在此期间,他发觉自己想到她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她年轻时的那张面孔对他越来越遥远。模糊成了一片磨损的色块,犹如时光侵蚀过的油画。他能想到的唯有她死后的面貌:在癌症的摧残下,她的五官憔悴,变成了一副僵板静寂的表情,似乎是在摆好姿势请人画像。她似乎很欢迎死亡。她终于可以解脱了,记忆所带来的煎熬也可以就此从体内释放。

她是否爱他?爱的,他现在是这么认为。然而她从前一直被重重高墙包围着,他永远也没法揣度她的心思。她很容易伤感,暴躁的情绪反复发作。她半夜里总睡不踏实,节庆的场合总是开心不起来,油腻的饮食也吃不进去。她的左手总是缠着绷带,遮盖着已经褪了色的文身数字。她对他们解释说,这是她的犹太标记,犹太人耻辱的象征。

为了接近她,加百列开始学习绘画。她很快产生了反感,认为这是对她隐私的一种侵犯。后来,他的天才越发成熟,而且开始向她挑战。对于他难以掩盖的天才,她表现出嫉妒。加百列促使她达到了新的高度。她的痛苦在生活中无处藏匿,于是表现在了她的作品中。噩梦般的画面不断从她的记忆中涌现出来,呈现在她的画布上。加百列为此十分迷惑,他开始探究根源。

在学校里,他了解到有个地方叫作比克瑙。他问她,左臂习惯缠着绷带是怎么回事;问她为何总穿着长袖的衬衫,即使在炎炎夏日;他问她战争期间发生了什么事,外公外婆又遭遇过些什么。她先是拒绝回答,然而最终,在他不厌其烦的追问下,她的口气松动了。她的叙述既简短又不情愿。加百列虽然年幼,却能够体味出其中的逃避闪烁和罪恶的痕迹。的确,她曾经身陷在比克瑙,她的父母刚到达的那一天就遭了毒手。她做苦工才活了下来。就讲了这些。加百列依然渴望了解更多具体的情形,于是自己在心里编造演绎出各种虎口脱险的故事。后来,连他也产生了耻辱和负罪的感觉。她的煎熬,犹如遗传疾病,已经感染到了下一代身上。

这个问题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讨论过。就像一扇钢铁的大门怦然闭合,好像那场大屠杀从来不曾发生过。她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抑郁,而且许多天卧床不起。后来她终于起床了,却又缩在画室里,开始作画。她不知疲倦地工作,没日没夜。有一次加百列顺着虚掩的门偷窥,他发现她双腿叉开瘫坐在地上,双手沾满颜料,在画布前颤抖着。他之所以到采法特来见吉奥娜,就是因为那画布。

夕阳坠落,露台上冷起来。吉奥娜在自己肩头披上披肩,又问加百列是不是有意回来定居。加百列支吾着说自己要工作,就像她的朋友们得去美国一样。

“那你如今在哪儿工作呀?”

他没有回避。如实说道:“我修复古代名画。我需要在画作所在的地方工作。在威尼斯。”

“威尼斯,”她哂笑着说,“威尼斯是座博物馆。”她朝着加利利的方向举了举酒杯,“这里才是真实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呢。别修什么画了,你应该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画你自己的作品。”

“我哪里有什么自己的作品可画,很久以前它就和我无缘了。我是世界上最好的修画师之一。这对我来说就够好的了。”

吉奥娜扬起了双手,手上的镯子像风铃般响起来:“撒谎,你这是在撒谎。你是个艺术家,加百列。到采法特来吧,找回你的艺术,找回你自己。”

她的刺激令他不舒服。他本想告诉她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女人,然而那样就会又牵涉出一个他力图回避的话题。于是,他只是默然不语,填补沉默的是一阵阵抚慰人心的晚祷告声。

“你来采法特做什么?”最后,她问道,“我知道你大老远赶来不是来听你吉奥娜大姐给你上一课的。”

他问吉奥娜是否还保留着他母亲的绘画和素描。

“当然,这么多年我一直留着,就等着你来要回去。”

“我没打算从你手上要走,我只是想看看它们。”

她举起一支蜡烛照着他的脸:“你有事儿瞒着我,加百列。这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能看得出来你藏着秘密。从来如此,尤其是你小的时候。”

加百列又给自己倒了杯葡萄酒,然后向吉奥娜讲述了维也纳发生的事情。

她拉开了储藏间的门,猛地拉下了灯绳。小隔间里从地板到天花板堆满了油画和素描。加百列开始翻找起来。在此之前,他几乎忘记了母亲的天分是多么的高。他能从作品中看到贝克曼、毕加索、埃贡·希勒等人的影响,当然还有她的父亲一一维克多·弗兰克尔。其中还有许多主题,甚至是取自加百列当时的作品。他的母亲把它们拓展了,或者说,有些情况下是彻底颠覆了。她的天才令人窒息。

吉奥娜把他推到一边,自己又找出一堆画布和两个装满素描的大信封。加百列蹲在石头地板上,察看着一件件作品。吉奥娜在他的身后探望着。

有一些集中营的画面:儿童挤在上下铺的床上;妇女在工厂里充当苦役;尸体如积木般堆放着,等待着被丢进火里焚化;一个家庭,全家人挤在一起,毒气在他们周围蒸腾起来。

最后一张画布上呈现的是一个孤单单的人物:一名党卫军军官,从头到脚一身黑色衣冠。当年他在母亲画室里见过的,就是这张画。相比之下,其他作品又黑暗又抽象。然而这一张,她使用了现实主义的还原画法。她的技法无懈可击,加百列由衷地赞叹着。就是这张面孔,此刻它终于清晰地呈现在他的眼前了。画中人正是埃瑞克·拉德克。

吉奥娜为加百列在客厅的沙发上铺好了床铺,又给他讲了《圣经注释》里的故事。

“在创造世界之前,上帝自己是唯一的存在。上帝决定创造世界,于是退了一步为世界留下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形成了宇宙。但是现在,在这个空间里没有上帝了。上帝创造了神圣的火种,火光,在新创世界里填满光明。上帝造光的时候,他为了把光放进世界,就准备了一些特殊的容器盛光。然而出了事故,容器都打破了。上帝的圣火和容器的碎片充满了整个宇宙。”

“这故事挺可爱,”加百列说着,帮着吉奥娜把毯子边角塞进了沙发垫子的下面,“可是这和我母亲有何关系?”

“犹太《圣经》释文教导我们,上帝的圣火和火种必须全部集中起来,否则创造新世界的任务就没有完成。作为犹太人,这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称它作Tikkun Olam,也就是修复世界。”

“我可以修复很多东西,吉奥娜,但世界可是一张太大太大的画布,它受的损害也太多了。”

“所以从小事做起。”

“怎么做?”

“把你母亲的那份‘火种’找回来,惩罚那个打破容器的人。”

第二天早晨,加百列没有叫醒吉奥娜,径直从她的公寓里溜了出去。他走下鹅卵石阶梯,走进了朝阳中的小巷,胳膊下面还夹着那张拉德克的肖像画。一名犹太东正教教徒正在去早礼拜的路上。他认为加百列是个疯子,于是愤怒地朝他挥拳头。加百列将画装进汽车后备厢,然后驶出了采法特。血红的太阳打破了山脉的脊梁,在它的下面,加利利海燃烧成了一片火。

他在阿弗拉停下吃早餐,又在摩西·里弗林的录音电话里留言,提醒他自己还要来大屠杀纪念馆。他抵达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里弗林正在等着他。加百列给他看了那幅画。

“谁画的?”

“我母亲。”

“她叫什么名字?”

“艾琳·艾隆,不过她的德国姓氏是弗兰克尔。”

“她当时在哪里?”

“集中营的女子营,在比克瑙,从1943年1月到战争结束。”

“就是死亡之旅的那个地方?”

加百列点点头。里弗林抓住加百列的手臂,说道:“跟我来。”

里弗林将加百列带到档案馆主阅览室的一张桌前,自己也在一台电脑终端前坐下。他向数据库输入了词条“艾琳·艾隆”,一边等着搜索结果,一边用短粗的手指不耐烦地敲打着键盘。数秒钟后,他在一张草稿纸上匆忙写下五个数字,随后,一个字也没对加百列说,他就穿过一道通往档案库的走廊,消失了。二十分钟后,他回来了,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透过透明的塑料封皮,可以看到英文和希伯来文的“大屠杀纪念馆馆藏档案”的标记,以及档案的编号:03/812。加百列小心地打开塑料封面,翻到第一页。看了标题,他突然间感到一阵寒意:艾琳·艾隆见证录,记录于1957年3月19日。里弗林伸出手按了按他的肩头,然后悄然溜出了房间。加百列略一犹豫,随即低头开始阅读。

16 艾琳·艾隆见证录:1957年3月19日

我无法讲出我所看到的全部。我不能。那是对死者的亏欠。在那些所谓优等种族手里,我们受了什么样残酷的虐待,为了多活一天,我们当中有些人又做出了什么样的事情,这些我也不会全都讲出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