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国家阴谋4:维也纳死亡事件

作者:丹尼尔·席尔瓦 | 分类:奇幻 | 字数:6.5万字

第14章

书名:国家阴谋4:维也纳死亡事件 作者:丹尼尔·席尔瓦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30

他翻过手表,查看背面:赠与埃瑞克,敬慕你的莫妮卡。他拿起一枚戒指,沉重的黄金印章上镌着一只鹰。上面还刻着字,是贴着戒指内圈的一行很小的字:1005,干得漂亮,海因里希。加百列将戒指和手表都滑入了自己的口袋。

他离开了卧室,在小厅处逗留了一阵子,向窗外一瞥,车道上没有动静。他又进了第二间卧室。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玫瑰和薰衣草精油的香气。地上铺着一张浅色的软地毡,一袭印花丝绒被盖在床上。爱德华衣橱同另外一间的一模一样,只是在门上多了面镜子。在橱里,加百列发现了女人的衣物。雷娜特·霍夫曼曾告诉他,沃格尔一生单身。那么这些衣物是谁的呢?

加百列来到床头柜前。一大部真皮封面的《圣经》摆在蕾丝桌布上。他抓起书脊,用力地翻动书页。一张照片弹落在地上。加百列用手电一照,仔细地察看。照片上是夏日的山间草地,有一名妇女,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和一名中年男子,都坐在一块毯子上。他们都在对着镜头微笑,妇人的胳膊搂住了男子的肩头。尽管照片是三四十年前拍的,依然可以清清楚楚地认出来——其中的男子就是路德维格·沃格尔。女的是谁呢?“赠与埃瑞克,敬慕你的莫妮卡”?那少年很英俊,穿戴得整齐干净。奇异的是,他看起来颇为面熟。

他听见外面有动静。那是一种含糊低沉的隆隆声。他拉开窗帘,只见一对车头灯正缓缓穿过树丛。

加百列将照片滑入口袋,快步下楼。大厅里已经被车头灯光照亮了。他沿着原路返回——穿过厨房,穿过餐具室,走下背面的楼梯——一直回到来时经过的储物间。他能够听见脚步声在头顶响起——不错,已经有人进入室内了。他悄然把门打开,又无声地回手把它合上。

他绕到房子的正面,紧贴着屋檐下走着。那辆车就停在正门前几米远的地方,是一辆四轮驱动运动型跑车,一侧的车门敞开着。加百列能够听到电子警报器的低鸣声,显然是钥匙依然插在车上。他矮身抢到车前,拔出钥匙,将它拋进了暗夜之中。

他穿过草地,走下山坡。雪积得厚,靴子沉重,让他十分着恼。寒气扼住了他的咽喉。等他终于走过最后一个弯道,却看见木质大门已经敞开,有个男人就站在他的汽车旁边,用手电探照着车内。

加百列完全不怕一对一的对抗。不过如果是以一敌二,那就另当别论了。他决定继续前进,正面出击,在另一个人下山之前解决问题。于是他用德语吼道:“说你呢!你干吗动我的车?”

那男子转过身,用手电照着加百列。从他的姿态看,并没有要伸手拔枪的意思。加百列继续往前奔,假装出一副因为别人侵犯了他的车而怒不可遏的样子。接着,他从外套口袋里抽出手电筒,挥手向那男子砸去。

男子举手隔挡,厚重的外套消解了这一砸的力道。加百列甩掉了电筒,一脚狠狠踢在了男子膝盖的内侧。他痛得呻吟出声,奋力还了一拳。加百列脚步移动,轻易就避开了,又稳稳立定,不让自己在雪地里失去重心。他的对手是个大块头,大约比加百列高六英寸,体重至少超出五十磅。如果打斗变成了缠斗,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那男子又狠狠发出一拳,这是一记勾拳,从加百列的脸颊前面掠过。一拳落空后,他失去了平衡,身体左倾,右臂甩落下来。加百列抓住他的胳膊,向前迈步,又屈起手肘,对准男子的颧骨连续发出两记肘锤,同时精确地避开了耳朵前面致命的区域。男子瘫倒在雪地上,天旋地转。加百列又拿起电筒,给了他的脑袋精准的一击,男子失去了知觉。

加百列看了看身后,另一个人还没有返身回来。他拉开男子夹克的拉链,搜找着他的皮夹。在胸前内侧的口袋里,他找到了。夹子里有一块标明身份的名牌。他对姓名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那人的身份:昏厥在草地上的男人是一位联邦警察的警官。

加百列继续搜身,在胸前口袋里,他又找出了一本皮革封套的警员笔记本。就在第一页上,用孩子气的大写字母抄写了加百列的车牌号码。

10 维也纳

第二天早晨,加百列一回到维也纳就打了两通电话。第一通电话打给以色列大使馆的一个内线分机。他自称名叫克鲁吉,这是他众多电话化名中的一个。他还说,要确认与领事处鲁宾先生的一个预约。过了一阵子,电话另一端传来一个声音:“奥伯恩巷一一你认识吗?”

加百列有点恼火地说他认识。奥伯恩巷是卡尔广场下面的一条肮脏的人行通道。

“从北面走进去。”那声音道,“走到一半时,在你的右边可以看到一间帽店。十点整你要准时经过这家店。”

加百列掐断了电话,随即拨通了麦克斯·克莱恩在第二区的公寓的号码。无人接听。他把话筒放回座机,站着愣了一会儿,琢磨着克莱恩可能会去哪里。

同信差接头之前,他还有九十分钟时间。他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做件有实效的事情——抛弃租来的汽车。现在的局面必须小心应对。加百列已经拿走了联邦警官的笔记本。万一那警官醒来之后仍然记得车牌号,那他只要花几分钟就能找到维也纳的租车公司,然后就能查到这位名叫葛迪恩·阿戈夫的以色列人了。

加百列驱车穿过多瑙河,绕过联合国大楼,在街边找寻着停车位。他找到一处,距地铁站只有五分钟的步行距离。他停好车,掀开前盖,松开蓄电池电缆,然后回到方向盘前,试着转动车钥匙,没有动静,他这才合上车前盖,走开了。

在地铁站的一间电话亭里,他拨通了租车公司的电话,报告说他们的欧宝车出了故障,请他们派人取车。他装出愤怒的口气,另一端的接线员唯有连连道歉。从对方的语气判断,警察应该没有联系过租车公司,更没有征询过前一天晚上发生在萨尔茨卡默古特的抢劫案。

一列火车滚滚而来,驶进了车站。加百列挂了电话,登上了最后一节车厢。十五分钟后,他自北向南进入奥伯恩巷一一完全依照大使馆男子的指示。通道里挤满了从卡尔广场地铁站涌出来的乘客,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快餐和香烟恶臭。有个阿尔巴尼亚人瞪着一双用过毒品后的眼睛,向加百列要一欧元买吃的。加百列一语不发地走过去,直奔帽店。

加百列走近的时候,大使馆的人向他迎来。那人金发蓝眼,身穿橡胶雨衣,脖子上紧紧地围着一条围巾。他的右手拎着一只塑料袋,袋上印着帽店的名字。他们彼此认识,来人的名字是本·亚伯拉罕。

他们并肩朝通道另一端的出口走去。加百列递过去一枚信封,里面装着他来到奥地利以后收集的所有材料:雷娜特·霍夫曼给他的卷宗、从路德维格·沃格尔的衣柜里取来的手表和戒指、夹在《圣经》里的照片。本·亚伯拉罕将信封滑入了自己的塑料袋。

“把它送回家,”加百列说,“要快。”

本·亚伯拉罕简洁地点点头:“扫罗王大道的收件人是哪个部门的?”

“不是送到扫罗王大道的。”

本·亚伯拉罕诧异地扬起了一边的眉毛:“你懂规矩的。一切都要经过总部。”

“这件是例外。”加百列说着,朝着塑料袋一点头,“把它直接送给老头儿。”

他们走到了通道的一端。加百列转身朝相反方向走去,本·亚伯拉罕在后面跟着。加百列能看得出他在想什么:他要不要冒着惹恼勒夫的危险,破坏一下琐碎的机构章程?要知道勒夫这个人最热衷的莫过于捍卫琐碎的机构章程了;或者,换句话说,要不要做件好事,卖个小小的人情给加百列·艾隆和阿里·沙姆龙?本·亚伯拉罕的权衡没有延续太久的时间。勒夫不是那种有本事激发属下为之效忠的人。勒夫不过是匆匆过客,然而沙姆龙却是希伯来天使,天使当然是永恒的。

加百列眼珠一斜,算是目送了本·亚伯拉罕。他又花了十分钟在奥伯恩巷里踱步,察看自己是否遭人监视。接着,他又回到了大街上。在一台公用电话上,他又试着拨打了麦克斯·克莱恩的号码。依然没有人接听。

他登上一辆电车,在第二区的城区内转了一圈,又花了一番工夫,这才找到了克莱恩的住处。在门厅里,他按响了门铃,但依然无人应答。看门人是一位穿印花罩袍的中年妇人,她从自家公寓里探出脑袋,满脸狐疑地看了看加百列。

“你找谁?”

加百列据实以告。

“上午他总是要去犹太教堂的。你去那里找过吗?”

犹太区就在多瑙运河的另一侧,距此最多十分钟步行的路程。同往常一样,犹太教堂有门卫把守。加百列虽然出示了以色列护照,却依然要经过一道电磁检测的闸口才可以进入。他从篮子里拿起犹太无檐帽,戴在头上,然后走进神殿。有几名上了年纪的男士正在讲经台附近做祈祷。麦克斯·克莱恩却不在其中。他又到门厅向保安询问,而保安却摇头说没见过,建议加百列到别的社区中心试试。

加百列步行来到教堂的隔壁,一位名叫娜塔莉的俄罗斯犹太人接待了他。她告诉他,不错,麦克斯·克莱恩经常来这个社区中心,不过她今天还没见过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