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一滴泪珠掰两瓣

作者:黄春华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19章

书名:一滴泪珠掰两瓣 作者:黄春华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27

我觉得不安是因为他不停地向上捅他的眼镜,几乎每说一句就要停顿一下,然后用手指把那该死的镜架向上捅一下。他是用右手食指顺着鼻子向上捅的,我很担心他一不注意会把手指插入鼻孔中。

如果他真的当着我的面把手指插入鼻孔中,那可太尴尬了。我是说我会觉得很尴尬,看见别人做错事,我总是会觉得自己很尴尬。我就是这样一种人,如果是我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我就会立即把头低下来,不去看别人的脸色。因为我认为别人那时一定会觉得尴尬。

谢天谢地,吉老师始终没有把手指插入鼻孔中,我相信他一辈子也不会做那样的错事,他永远是对的,哪怕离错误只一步之遥,这一步他不会跨错。

在走出老远之后,我才有那么一点后悔,我刚才就注意他的动作去了,为什么不到书架上找找,说不定能找到《麦田里的守望者》。他不是说让我自己挑吗?我应该让他送我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可当时我脑袋一片混乱,就跟短路了似的,只想逃跑,根本不想别的问题。

我这才想起来把他塞给我的书正眼瞧一眼,名字叫《老人与海》,也是个美国人写的。这个书名我以前似乎听说过,但我并不喜欢看什么老人,他为什么要送一个老人给我看呢?我好奇地翻开封面,看见他刚才给我写的一句话――收获在得失之间――我皱着眉想了想,觉得这句话还挺有意思。但没容我多想,忽然,一张纸从书页间飘落下来。

我连忙弯腰捡起来,是一张打印稿,是面是吉老师的一篇文章。我早就听说他写文章,可从来没见过,今天总算可以开开眼了。于是,我站在一棵大树下,一字一句地读着那篇文章:海明威的永恒

吉力

“如果他是一个够好的作家,他必须每天面对着永恒,或者面对缺少永恒性的事物。”――海明威在1954年致诺贝尔文学奖答辞中这样写道。

然而,什么是永恒?无边无际的空间吗?无始无终的时间吗?试想有一天人类终将消逝,那么,之后的时间和空间到底还有多大意义呢?就如一个垂而将死的巨贾面对他的万贯家产,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我们不得而知。至少他可以将财产留给自己的亲人或者捐献给社会,以求得心理上的最后一丝慰藉。但是我们人类呢?我们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留给谁?所以,时间是指人类存在的时间,空间是指人类涉及的空间,如若超出这个范围,生命、死亡、战争、爱情等等所谓永恒的话题都将不再存在。

但这种相对的永恒仍然是博大而浩渺的。在它的笼罩之下,人类靠什么抓住永恒?这是个越来越值得怀疑的问题。

“不过,人不是为挫败而生的,”他说:“人可以毁灭,却不能挫败。”――《老人与海》

“他”是谁?是那个孤独而倔犟的捕渔老头桑蒂亚哥吗?是因绝望而走向毁灭的海明威吗?或许都不确切,一个真正的作家和一个经典的主人公代表的决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所以,老人发自海上的声音震撼了美利坚,打动了瑞典文学院,并且波及世界各地。这个声音足以证明,不屈的意志作为人类生命的精华依然存在。

但是,老人的话不是说给人听的,他的听众是大自然,只有他心里最清楚,他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大自然。不管人类自以为多么发达多么藐视大自然,自然界的危机永远以不变的姿势与人类对峙。这是一场卓绝而持久的战斗,也许人类的一切繁荣都是暂时的,也许自然界从来就没有真正败给人类,也许最终的胜利者并不是目前操纵地球的人类……太多的也许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想起桑地亚哥,他是多么优秀,人类所有的苦难和精髓都由他一人承担,他驾着小船在远海险恶的环境中和鱼类搏斗,和风暴搏斗,他义无反顾地用“人可以毁灭,却不能挫败”的声音唤起人类的斗志。事实上,他并不是胜者,经过激烈的搏斗,他最终捕获的大鱼只剩下一幅骨架。这空空如也的骨架除了成为人类不屈意志的见证之外,并不能如海明威所愿,成为永恒。

海明威的永恒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对他一生最确切的描述。或许人类本来就不存在真正的永恒,除了追求永恒的意志。

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读完之后,我有一种窒息的感觉。他想的可真多,多得我有点佩服,又有点想笑。总的来说,我觉得他一定很累,一天到晚脑袋里装着什么精神意志生呀死的,好像不探讨一个长命百岁的办法就不肯罢休。我是说我不太喜欢这些不着边际的话,它们对我来说,太深奥,而在我看来,深奥只会让我觉得枯燥。

我回家以后,就把那本书丢进了抽屉里,没准备再去翻它。这样,多少有点对不住吉老师,所以,我在一天早上试探着问了问妈妈。

妈妈刚刚吃完早点,正忙着收拾碗筷,当然是她自己的那一份。我还在不慌不忙地吃着手里的馒头,不时低头喝一口稀饭。我往嘴里塞馒头的样子就像是在接受世界上最残忍的酷刑――这是妈妈对我吃相的描述。而我总是辩解说我在思考问题,我痛苦的表情完全是因为我的头脑找不到答案。

现在我确实在思考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样把吉老师对我做的告诉妈妈。妈妈认识吉老师,他们在学校见过面,但她并不知道吉老师会送书给我。其实我也没想到吉老师会这样做,说出来也许难以让人相信,反而把问题搞复杂了。于是,我决定开头简单点。

我趁妈妈还没走进厨房,就连忙咽下口里的馒头,问,妈,你看过《老人与海》吗?

妈妈端着空碗一下愣住了,问,你说什么?

那样子好像我说的不是中国话,或者她根本就是个耳背的人。

我怕是我口里的食物没吞干净,影响了我的发音,于是,我连忙又咽了一口,确定口里再没有食物能影响我说话了,才重重地说,《老人与海》!

你是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吗?她用奇怪的眼神盯着我,好像我是一个陌生人,她说,你是什么时候对这些书感兴趣的?

我没感兴趣,同学们谈到过这本书,所以,我顺便问问你。我尽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妈妈转身进了厨房,打开水龙头洗起碗筷,不过她并没有忘记我的问题,她在厨房里大声说,这是一本好书,你知道我是很难被书打动的,但这本书是个例外,你懂吗?有机会你可以自己去试试。

我索性起身走到厨门口,这样一来,说话就不用大喊大叫了,我倚在门框上,说,写的什么?很动人的故事吗?

不不不,完全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妈妈把碗筷放到位,边往外走边说,故事很简单,写一位老人独自在海上与鲨鱼和风暴搏斗了七天七夜,最后,老人拖着个鱼骨架回到了岸上。是个英雄式的悲剧。

------------

逃跑的心情(2)

------------

妈妈和我擦肩而过,我发现她的脸因激动有点发红,看来她是真的喜欢这本书。遗憾的是我一点也激动不起来,甚至有那么一丁点失望。我站在原地没动,怔怔地想:一个老头弄回一个空骨架,有什么好激动的?大人们也许就喜欢这种故事――把所有的失败都加在一个老头身上,然后,再把他说成个倔老头,不肯认输,让所有的事都来折磨他……

可恶!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是说大人们的心肠是不是有点残忍,甚至有点幸灾乐祸。这样想着,我倒是有点激动。不过,还没等我完全激动起来,就被一阵咚咚咚的声音惊醒了。

妈妈正敲着桌子,手指着半碗稀饭说,快点吃,吃完了自己洗碗,我来不及了。

说完,她就背着包出门了。

望着她的背影,我脑子里突然闪现出一道灵感――尽管我还是不喜欢这本书,但我有另外的收获,妈妈和吉老师都喜欢这本书。

他们有共同语言。我敢肯定爸爸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从来没有能够为一本书谈到一块去。吉老师却不同,他喜欢的书,我妈妈也喜欢。

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是的,我有一个让自己感到发狂的计划,我想给妈妈重新找到幸福。以前,我一直以为爸爸还会回到我们身边,可现在已经不可能了。我不能让妈妈再这样一个人过下去,那会毁了她。我知道她一直在偷偷喝酒,只不过比较能够控制自己,没有烂醉如泥。她怕伤害我,可又需要借酒消愁,我能明白她心里有多苦。

我是从周庄那里学会上网聊天的,并且我知道他的网名叫“风中浪子”。那天晚上,我实在忍不住,想和人聊聊,就偷偷去了网吧。我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风随心动”,进入聊天室,很快就找到了风中浪子。

他正和好几个人聊得欢,看得出他网缘不错。

我主动和他打了招呼,并故作不知地说从名字上看,我们好像上天生的一对。管它呢,反正他也不知道我是谁,瞎说两句真开心。

我的话显然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一本正经地说,你好像是个新来的,有不懂的可以大胆问我。

你看过老人与海吗?

你是第一个和我聊书的,实不相瞒,我没看过。不过我倒愿意和你单独聊聊。

忽然,一个悄悄话框出现在屏幕上,我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我似乎觉得他已经知道我是谁了,脸不禁有点发红。但这是不可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