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生活 算命太准,我端上了铁饭碗
算命太准,我端上了铁饭碗
连载

算命太准,我端上了铁饭碗

逗仁没人 著
4万  字
4  人气
10  章
0  评论
免费阅读 加入书架 下载
APP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10章) 作品评论区

本书作者

逗仁没人
作品数 2
粉丝数 0
收藏数 0

《算命太准,我端上了铁饭碗》是由逗仁没人所著的一部都市职业,转载网络,本站提供的算命太准,我端上了铁饭碗txt全集仅供预览及交流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之内删除,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简介:【现代+玄学+直播+抓鬼】七月十四出生的人乃是天胎,而小道士安玖便是。

    还是鬼魂所生的鬼崽,注定一生波折,吃阴饭。为让她活着,从小便生长在道观,但也因安老太太失踪而下山,并加入

    “鬼见愁”玄学公司。从此开始了社畜生涯。白天出任务,晚上直播算命,简直不要太忙。

    网友一:“安大师,我近期感觉自己很倒霉,这是怎么回事?”安玖:“不要慌,买张我专门开光的符,能驱散你的霉运。”网友二:“大师,我前女友找我复合,我要不要同意。”安玖:“拒绝恋爱脑,从我做起!”……因在平台太火,顶流明星上综艺直播连麦,却没想到被耿直的安大师摁着猛扒料。

    安玖:“外表长得奶狗纯情,其实私下玩儿的特别花,每拍一部戏就会和里面的女主角因戏生情,甚至劈腿好几次,还是个PUA大师,历届前任都以为是自己的过错……”某顶流明星:“安大师,我错了,求放过!”不仅人争抢着要她算命,就连鬼都半夜偷偷摸摸的爬上她的床,泪眼婆娑的求她。

    “安大师,请问您会算阴卦吗?我在下面实在是太难受了!”安玖直接毫不客气地将某只鬼踹了下去,

    “想让我损阴德消寿命?赶紧滚开!”阴阳两卦,阳卦只为活人算。阴卦为鬼魂算,每算一卦便会损耗自身寿命。

最新章节
第10章 2024-12-13
第9章 2024-12-13
第8章 2024-12-13
第7章 2024-12-13
第6章 2024-12-13
第5章 2024-12-13
查看全部章节

第1章

声明:本书由来奇网电子书(www.laiqi.net)网友分享,仅供预览,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内删除,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细说两晋南北朝》内容简介
 作者:沈起炜
 页数:507
 字数:375,000
 开本:850×1168 1/32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27.5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以讲史形式阐述了自西晋建立至隋文帝统一南北朝之间的历史。作者系著名通俗历史读物作家,熟谙史实,文笔优美,全书沿袭了黎东方“讲史”笔法,可读性极强。台北大学历史系主任马先醒教授评说“细说体”是让读者以看《三国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的却是胜于《三国志》的历史知识。已出五种“细说“已受到读者欢迎,如今一次将自秦汉至民国的九册“细说”整套推出,估计影响会更大。
 目录:
 自序
 开场白
 一、不及格的开国君臣
 二、魏晋之际的才人名士
 三、《徙戎论》
 四、白痴皇帝和黑丑的矮皇后
 五、皇族大混战
 六、成汉李氏
 七、匈奴刘渊的汉朝(前赵)
 八、怀、愍二帝与西晋灭亡
 九、陈敏和杜弢,长江流域的动乱
 十、“王与马,共天下”
 十一、 刘琨之死
 十二、 北方的两个安定地区-河西和辽东
 十三、 石勒建立后赵
 十四、 王敦
 十五、 苏峻、祖约的叛乱
 十六、 庾氏弟兄收复中原的尝试
 十七、 桓温灭成汉
 十八、 石虎父子、冉闵
 十九、 殷浩、桓温北伐的失败
 二十、 苻坚和王猛,北方的短期统一
 二十一、 淝水之战
 二十二、 北方的重新分裂
 二十三、 拓跋氏建立北魏
 二十四、 后燕的残局
 二十五、 桓玄、孙恩
 二十六、 刘裕北伐
 二十七、 西秦和四个凉国
 二十八、 赫连勃勃和统万城
 二十九、 东晋的文化名人
 三十、 刘裕做皇帝
 三十一、 元嘉之治
 三十二、 北魏统一北方
 三十三、 崔浩之死
 三十四、 元嘉北伐 胡马窥江-宋魏势力的消长
 三十五、 自相残杀的刘宋帝室
 三十六、 提倡节俭的齐高帝
 三十七、 北朝的女政治家-文明冯太后
 三十八、 魏孝文帝改革旧俗
 三十九、 齐、梁的更迭
 四十、 北魏宣武帝和高肇
 四十一、 梁初与魏争夺淮南的战斗
 四十二、 北魏胡太后临朝
 四十三、 高欢在魏末大乱中崛起
 四十四、 魏分为二、东西恶战
 四十五、 高欢父子的虐政
 四十六、 “五十年中,江表无事”
 四十七、 侯景乱梁
 四十八、 侯景的末日
 四十九、 江陵的陷落
 五十、 陈霸先
 五十一、 恣意作乐的北齐高湛父子
 五十二、 宇文氏的霸业
 五十三、 北方的统一
 五十四、 金陵王气黯然收
 五十五、 岭南女杰洗夫人-一个深明大义的政治家
 五十六、 士族
 五十七、 南北朝的文艺学术
 五十八、 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细说两晋南北朝》序言(沈渭滨)
 《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序言
 沈渭滨
 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征得旅美史学前辈黎东方教授同意,以《细说中国历史丛书》为题,将原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黎先生大著《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四书,在大陆出版发行。
 书出之后,众口交誉,大量加印,不胫而走,黎先生闻之欣喜。为完成“细说中国全史”夙愿,以老骥伏橱之壮心,再应责编崔君美明约请,续写《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四种,并将已经成书之《细说三国》先行交付出版。不料,执笔至1998年最后一天,夜睡不起,猝然仙去。大愿未竟,良可哀痛。
 出版社为竞黎先生遗愿,亦为众多爱读“细说体”史书之读者计,乃多方筹划,约请黎先生高足及京、沪两地素有研究之学者,分担撰著。经数年努力,新撰四种“细说”之书,终于面世。至此,《细说中国历史丛书》集两代史学家之心智,大功告成。黎先生九泉有知,当可欣慰也乎!
 “细说体”是黎先生开创的一种新的叙史体裁,底成于早年在重庆之讲史盛举。
 讲史古已有之。古之讲史者,诚如邓广铭先生所论,都不是读过史书,更遑论有所研究的民间艺人。所讲内容,只是以某一朝历史或人物为由头,加以演义和穿插逸闻传奇,增添一些故为热闹的场面,与真实历史相距甚远。由此形成的文本,历代相传,几经润色,成为“演义”、“平话”一类文学作品而入于古典小说之林。
 黎东方先生在重庆讲史,则以历史学家的睿智讲真实历史。既不虚构情节,又不增添传奇,完全依史实本身的曲折复杂,凭藉精熟的会通和高度识见,以逸趣横生之辞锋,勾起听众兴味,引发历史与现实的联想共鸣,倾倒四座,轰动山城。由此形成的著作,不仅独辟历史通俗化的蹊径,而且开创了不同于古代之纪传体及现代之讲义体通史、断代史一类著作的新体裁。这种体裁,黎先生自己称之为“细说体”。
 由讲史发为著述,“细说体”史书的撰写自有其要领可循。
 一是融会贯通。黎东方先生不仅对已逝的历史过程,有上下、前后、左右的纵横融通,而且对各家研究得失了然于胸,尤其精熟于职官、典制、地理、文化、学术之嬗蜕演变。故而开讲中能统而贯之,信手拈来;著书时能信而有征,言之成理。分之,各为一朝信史,合之,则成中国通史,前后赓续,上下一体。虽然,会通本是治史者必具的要求,但如黎先生之对数千年历史及相关学问精熟融通、备知种切,臻于太史公所言“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者,何其难得。所以,作“细说体”史书之难,窃以为首先就难在必须对中国历史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才能写好一朝之信史。
 二是取精用宏。会通既是讲史的功底,著史的基础,又是睿智之所养成,卓识之所由来。黎先生即是因会通而悟得历史发展之关键,历史人物之功过,学术流变之精髓,典章制度之张弛,在在皆有独识精到之论。凡关乎全局者,详为论说而不厌其烦,细为阐述而不吝篇幅;无关宏旨者,则一般交代,点到为止。既具大体,犹见要领,取精用宏,洞其底蕴。所以,“细说体”史书,不像讲义体断代通史那样举其大略、面面俱到,而是人事相依,突出重点,谋篇布局,主次分明;设题自如而不受章节拘束,各题详略不强求平衡,全依重要与否为转移,显得活泼而富有个性。读其书,真可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是深入浅出。“细说体”史书既从讲辞而来,讲史要吸引听众又不失历史真实,深入浅出、顺畅达意自是题中之义。黎先生所著《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等书之所以备受欢迎、洛阳纸贵,就在于叙事明白晓畅而不诘屈聱牙,立论通俗易懂而不故作深奥;考镜源流时条缕清晰、精要毕具,辨章学术则见微知著、要言不烦。既可使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得历史知识,又能给治史者以启迪。好读耐看,雅俗共赏。虽然,黎先生著书的本意在使历史知识普及化,所著诸书被邓广铭先生评为“标准的深入浅出的历史读物”,但其考求前人研究得失而定其取舍从违,校订“正史”之误而于不疑处有疑,未尝不能使治史者受益。所以,凡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的史书,必定是可以雅俗共赏的作品。
 新撰四种“细说”的作者,都能追摄前贤,深知要领。他们虽然不像黎先生那样由讲史而发为著述,但因为都在大学中教授中国历史而又有深入研究,对黎先生已出各书多所心悟,所以在体例上自可接续。其中,《细说秦汉》,黎先生原有部分遗稿约15万字,由黎夫人嘱托先生高足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陈文豪先生整理。因内容不齐,崔美明女士又约请中央党校教授、中国秦汉史学会副会长王子今先生补写15万字左右,合成完整的《细说秦汉》一书。则其体例、风格,当可与黎先生相合。
 《细说两晋南北朝》,由原上海教育学院现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沈起炜教授撰著。沈教授著述丰硕,长年在教学第一线。听过他讲课的人,都为他熟谙史事、幽默风趣所折服。他追慕黎先生细说体裁,深得三昧。我拜读过他写的这部著作的校样,觉得无论在文风上、论析上都堪称一流。
 《细说隋唐》,由上海大学赵剑敏副教授承担。赵先生对“细说体”钻研亦深,观其《自序》即可概见。《细说宋朝》由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虞云国教授撰写。虞教授系上海已故十大史学家之一程应镠教授的嫡传弟子,治宋史逾20年,论著颇丰,心得良多。 

同类作品推荐

作品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