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作者:刘博/杨柳 | 分类:奇幻 | 字数:6.8万字

第14章

书名: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作者:刘博/杨柳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9:23

秦少游想这有何难,笑着接题。少游略一凝思,答出了前两题,到第三道试题时却为难了。该题是对联,上联为:闭门推出窗前月,要求续下联。秦少游起初觉得容易,仔细想来,实属不易。少游在院中左思右想,不得其对。正在慌乱之际,恰逢苏东坡前来打听妹夫的消息,他听少游在庭院中吟哦“闭门推出窗前月”七个字,右手做推窗之势,心想此必小妹以此对难之,少游为其所困,自己得帮帮他。正好少游走到庭院花缸旁边,花缸满贮一缸清水,东坡触动了灵机,想出了下联。他想过去将答案告诉少游,又怕妹妹发觉,连累妹夫失面子,于是在远处站着咳嗽一声,然后在地上捡了个小石子投向缸中。那水为石子所激,跃起几点,扑在少游面上。水中天光月影纷纷淆乱,少游当下领悟,遂提笔对曰:投石冲开水底天。丫环拿着第三道试卷进去后不久,只听“呀”的一声,房门大开,苏小妹手棒银壶,将美酒斟于玉杯之内,献给新郎。少游心花怒放,连饮三杯。而后,二人携手步入洞房。自此夫妻和美,白头偕老。

第十章 苏小妹子虚乌有

苏小妹的故事听起如此有趣动人,然而,历史上,苏老泉(即苏洵)、苏东坡(苏轼)、苏辙、王安石、秦观,即秦少游等人在《宋史》中均有传,却独独没有苏小妹其人。

根据史书记载,苏洵共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是苏轼、苏辙(即大苏小苏),大女儿八娘,是苏轼的姐姐,嫁给程子才为妻。二女儿是苏轼的妹妹,嫁给柳子玉为妻。三女儿既未留下名字,也不知其是否婚配。大概是这个三女儿排行最末,后人给她取名苏小妹。但这个苏小妹绝不可能遇到秦少游。

因为,苏洵死于治平三年(1066年),大文学家欧阳修为他写了墓志,墓志中说:“君女三人,皆早卒。”说明苏洵的三个女儿都比他早亡。当时秦少游才十七岁,那时与苏氏一家尚不认识,所以不存在黄庭坚向老苏提亲之事。秦少游与苏轼相识时已是熙宁十年(1077年),当时苏轼在徐州做官。秦少游写了篇《黄楼歌》,苏轼大为欣赏,认为他有屈原、宋玉之才,两人至此为莫逆之交。按照以上记载推算,秦少游与苏家结识时,苏洵已死十一年,他的三女儿死了还不止十一年,这两人是不可能婚配的。

另外,从苏轼、苏辙来往的信件中亦找不到有关苏小妹的任何记载,可见是民间杜撰的结果。

其实,在史书中,秦少游的妻子有明确记载且有名有姓,叫徐文美,岳父是徐主簿。秦少游,名观,号淮海居士,高邮人,有《淮海集》流传至今。他在《徐居主簿行状》中明确地谈到徐主簿将大女徐文美许配给他为妻。这也证明秦少游之妻是徐文美而不是苏小妹。

其实早在清朝时,就有人提出秦苏婚姻的传说与事实不符。清朝赵吉山曾引用《云谷卧余》说:“世传苏子瞻(苏轼)有小妹嫁为秦淮海(少游)之妻,而造为无稽之谈以实之,皆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今所传苏小妹之诗词对话……原属不根之论”,“今俗传为秦少游之妻,误矣!”

那么,民间传说为何津津乐道,肯定秦少游娶了苏小妹呢?一是秦苏两家关系不平常。秦少游、苏小妹均比苏东坡小,让二人喜结连理,才子佳人相配,是门当户对的上上婚姻。二是苏洵教子有方,大家断定他教女肯定也行。他自己是文学家,两个儿子也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小姑娘受父兄熏陶,必定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女应配才子,小妹的父兄择秦少游作她的郎君,符合推理。于是明朝天启年间,文学家冯梦龙把传说整理加工,写出了《苏小妹三难新郎》,随后的一些文人墨客又据此为蓝本,添枝加叶,编造了许多有关秦、苏之间的婚姻趣事,不明真相的人往往就将此传说当成了历史。

如此一个有才情的女子原来是杜撰的,让人听起来不觉可惜。

苏州四才子无周文宾此人

提起明代中后期的江南四大才子,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周文宾。因为自古以来小说、戏曲乃至现在的电视剧,都是这么说的。唐伯虎的风流、祝枝山的阴谑、文征明的憨厚、周文宾的俊美,随着“三笑点秋香”、“王老虎抢亲”之类精彩剧目的演绎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查过史书才发现,原来占戏份很多的周文宾又是一个“不存在”。

传说中的“王老虎抢亲”

据说周文宾在四大才子中年龄最小,长得最帅。他出身名门,文采飞扬,才思敏捷,少年便中进士。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夜,祝枝山在虎丘搞了场灯谜会,风度翩翩的新科进士周文宾猜谜得第一,获得第二名的是苏州大财主王大户的千金王小姐,那天她女扮男装,风流倜傥,自称王老弟。周、王二人一交谈,均为对方的学识才智所倾慕,于是相约在某日到寒山寺换帖结拜金兰。届时周文宾准时到了相约地点,发现来的是位绝色佳人,仔细一看,原来就是王老弟,爱慕之情顿生,王小姐也频送秋波。

周文宾回到家中,告诉父母自己对王小姐的爱慕,请父母去提亲。周父经过调查,发现王大户治财有方,老实本分,两家也是门当户对,于是决定促成此事,以成全儿子的心愿。但王大户脾气古怪,有许多官宦子弟欲与其女结为秦晋之好,均被谢绝,自己去提亲估计也不成。正在父子对此发愁的时候,唐伯虎给他们出了主意。他说,王小姐有一个哥哥叫王老虎,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而且好色,可以在这个人身上做文章。

这天,周文宾打扮成少女模样,款款细步,招摇过市,出现在王老虎必经之地。王老虎是个好色之徒,哪经得住这般挑逗,就约好了几位纨绔子弟,备了一副花轿,打算强抢。这天中午,王老虎及随从蓦然发现,这个猎物独自伫立在北门桥上,裙裾飘飘,宛如天女下凡。王老虎觉得机会难得,于是让手下人一拥而上,将其绑架到轿中。“少女”见众恶少前来,先是惊慌失措,一句话也说不出。后到轿中,莺啼燕语,自诉是大户人家出身,愿侍奉王老虎左右,但必须要举办婚礼,否则宁死不从。王老虎听了,心花怒放,决定把此女抬进王府,暂放妹妹房中,晚间邀约亲朋好友,举办婚宴,拜堂成亲。王大户听说此事,大为不悦,但又害怕如不举办婚礼,儿子会因抢亲之罪受到惩处,于是只好同意。

周文宾与苏州才女王小姐同处一室后就露出了真面目,并且把计划说与了王小姐。第二天一早,王小姐说男女授受不亲,自己无脸见人,闹着要上吊自尽。王大户夫妇急忙跑来,左劝右劝都不听。此时绸缎布店、木器行、小百货等陆续送来嫁妆。家里正在忙乱不堪、尴尬万分的时候,大才子文征明前来凑热闹,假意欲与王大户做书画生意。由于文征明与王小姐母亲沾点亲,王大户遂把家中丑事谈了一二。文征明听后哈哈大笑,说不如假戏真做,以错就错,将小姐嫁给周文宾,两家门当户对,佳人配才子,是上上婚姻。王小姐听了此话才破涕为笑,王母也无意见,但怕男方不允。文征明说:“周家父子的工作,包在我身上,你们尽管做好迎亲的准备。”王大户到了这时也别无良策,只好答应这桩婚事。不一会儿,文征明前来报喜,称周文宾父母同意即日成婚。这时王老虎也赶回家来,只待晚上拜堂,没想到标致的“少女”变成了英俊的小生。

当晚,周王两家在周家举办了婚宴,周文宾、王小姐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

周文宾查无此人

查《明史》及其他正史,明朝中后期,苏州确有“江南四杰”“吴中四才子”之说。但是据《明史文苑传》记载:苏州四才子是祝允明(枝山)、唐寅(伯虎)、文征明、徐祯卿,而传说中的周文宾在任何典籍中都查不到。所以,可以断定是后人把徐祯卿换成了周文宾。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江苏苏州)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国子监博士。徐祯卿出身贫寒,长相难看,但聪明好学,学识渊博。他在四才子中年龄最小,科举功名最高,官也做得最大。他与唐伯虎是邻居,也是“刎颈交”,与祝枝山是“忘年交”(年龄相差十九岁),与文征明是“文字交”。唐伯虎非常赏识徐祯卿的才能,曾将他推荐给画坛领袖沈石田,名士杨循吉等。徐祯卿以诗闻名,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合称“诗中四杰”,再加上王廷相、康海、王九恩,又称明代“前七子”,在当时及整个文学史上都有极大的影响,《明史》称他为“吴中诗人之冠”。

按理说,徐祯卿记忆力超群,“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还绝顶聪明,少年时代即已“工诗歌”,这些都很符合“才子”的特征,可为什么偏偏要把他逐出“四才子”之列呢?可能有四个原因。

其一,徐出身清贫,他的婚姻状况如何,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人们主观地认为,他的婚姻不会那么浪漫风流,相反更可能因贫困而出现家庭危机。

其二,徐是一位丑男。根据史料记载,徐祯卿生就一双三角眼,眼神犀利(“双瞳烛人”),且多眼白。这种长相很可怕,会让人先入为主地认为此人阴森狡诈。所以当他考取进士时,明孝宗本想将他留在身边,但召见之后,便因为他的长相放弃了重用的念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