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作者:刘博/杨柳 | 分类:奇幻 | 字数:6.8万字

第13章

书名:99%的中国人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作者:刘博/杨柳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9:23

当时辽兵摆下天门阵,六郎无法攻破,有高人指点说,唯有寻来降龙木,才能破阵。这降龙木长在山大王穆柯寨内,寨主便是十八岁的女将穆桂英。杨延昭派部将孟良、焦赞前去借木,不想二人却变成偷木,被穆桂英打得落荒而逃。路上二人碰到元帅十七岁的儿子杨宗保,两人用激将法让杨宗保陪他们去会穆桂英,结果三人都被生擒。穆桂英对杨宗保很是倾慕,她说自己是忠良之后,愿献降龙木,并随军攻天门阵,但要杨宗保娶她为妻。杨宗保起初不同意,后被穆桂英一番言语所感动,答应结亲。第二天清晨,杨六郎见儿子三人未归,亲自来攻打山寨,结果被穆桂英生擒。幸亏孟良听到动静,才解除误会。杨六郎羞愧而归,杨宗保等人尴尬不已。

等杨宗保三人回到宋营,杨六郎准备处置儿子,正欲行刑时,穆桂英闯营,以献龙木,杀辽将,帮破天门阵为条件保杨宗保人头。几经周折,杨六郎终于认识到穆桂英的本领,不但答应了儿子的婚事,还保举她当攻打天门阵的大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穆桂英带领众人终于破了辽人的一百单八阵。当穆桂英射杀天门阵主帅时,因用力过猛,儿子杨文广降生了。

以后,穆桂英又曾多次领兵挂帅,充当大将,频频扭转战局。然而这个威风凛凛的穆桂英元帅在正史中却未有记载,加上杨宗保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压根就不存在,所以不少人认为穆桂英也不存在。也有人说穆桂英这个人虽然是虚构的,却可以从杨氏的眷属中找到原型。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有位堂兄叫杨琪,此人曾娶慕容氏为妻。慕容氏是当时鲜卑大族,也是世代习武。所以,这位慕容氏或许是穆桂英的原型,“穆”也许是“慕容”氏的转音。而“桂英”是民间通俗的名字,戏曲小说本就允许改编,于是就有了以慕容氏为原型的穆桂英。

当然,以上终归是猜测,尚没有真凭实据。

杨家将因何走红

杨家将故事流传了近千年,历久弥新。那么,杨家将故事是如何家喻户晓的?这其中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到了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广泛流传。这篇文章写于杨业去世后的第六十五年,篇名叫《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这位杨君是杨家的后人,名叫杨琪。北宋另一位大文豪苏辙也写过一首《过杨无敌庙》的诗,他的诗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杨家将故事在宋代的影响力。

到了南宋,民间艺人把杨家将故事编成了话本,在民间越传越盛。由于北宋最终为外敌所灭,面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政府,他们对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更加敬仰和怀念。南宋的民间艺人对杨家将的故事进行了大胆想象和艺术加工,不断加入了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南宋徐大焯所著的《烬余录》,书中根据与杨延昭同时代的将领杨嗣创造了七郎杨延嗣这个人物,又创造出了杨宗保,还构想了杨家将父子舍命救援宋太宗的情节。

到了元代,杨家将故事形式又有新拓展,出现了杂剧,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等。到了明代,杨家将故事进一步丰富,出现了《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杨家将故事以小说、评书的形式广泛流传。这些故事反映的时间跨度加大,从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一直写到宋神宗赵顼,约一百年的历史。

明朝中后期,朝廷积弱,外敌虎视,这种局面与宋朝相似,杨家将成了民间借古言今的最好武器。另一方面,明政府也非常推崇杨家将,希望借此宣扬忠君思想。在这样的氛围中,杨家将的故事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明代纪振伦的《杨家将通俗演义》和清代熊大木的《北宋志传》两部书,使得杨家将故事最终定型。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剧目有三百六十出之多。直到今天,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还经常上演《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等剧目。这些小说和戏曲与历史事实出入已经很大,成了英雄传奇。

经过漫长的发展,原本只有三代的杨家将被铺写成了五代;原本只是男儿的铁血沙场,又融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生动如花的女英雄。

秦少游娶苏小妹,纯属拉郎配

唐宋八大家有三位是一家人,即苏老泉(苏洵)和他的儿子苏东坡(大苏)、苏辙(小苏)。在民间传说中,苏家还有一位聪明绝世无双、资质过人数倍的人物——苏老泉的女儿、大小苏的妹妹苏小妹。因为她是女的,按当时的制度无法参加科举,因此在政坛上没留下足迹,但在民间的名气很大。

根据民间传说,苏小妹与当时的大才子秦少游喜结良缘,还演绎出许多有趣的故事。然而,与本书中其他故事一样,这一对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正史中也无迹可循,两人的夫妻关系纯属拉郎配。

妙趣横生的传说

苏小妹的父兄都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这已经很厉害了。但据说,苏小妹比起父兄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她的才情有多高呢?有民间传说为证。

传说一:与大哥斗诗。

据说苏小妹长得很俊俏,只是额头比较高,眼睛比较深。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是在讥笑苏轼那把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念完诗后,苏小妹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是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

传说二:堪破佛言。

苏东坡喜欢参禅,有许多和尚朋友,其中佛印是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两人经常斗法,苏东坡往往败北。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逶迤在地,就故意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和尚微笑而已。苏东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了一记闷亏,暗暗得意,回家禁不住将此事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说:“哥哥,你又输了。人心如何,看外物便为何,佛印看你似佛,只因他心中有佛。你见佛印似牛粪,那你心里装的是什么呢?”

苏轼算是才高八斗,苏小妹此等见地比苏轼要高许多了。

传说三:对诗选婿。

春日一天,苏老泉在家欣赏盛开的绿球花,看到高兴处提笔作“绿花球”诗,写了一半便写不下去了。正好朋友黄庭坚来访,苏小妹就提笔代父续写了后一半。全诗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如出一人之手,黄庭坚大加赞赏,便为大才子秦少游说亲。苏小妹续诗之事,传到高太后及丞相王安石耳里,他们对苏小妹也很感兴趣,高太后欲娶她为侄媳,王安石想为儿子求婚。太后娘家侄儿是无赖,王安石是自己的政敌,苏老泉对两门亲事都不愿意,但不知如何推辞。苏小妹知道后,挥毫写了一本卜卦的书,标明是“天书”,装在玉石匣里封好,让人深夜放到皇宫围墙内。第二天,巡夜官发现“天书”,将它交给皇帝。皇帝发现里面的内容非常神秘,似能为世人指点迷津。高太后听说了这件事,就来为侄儿的婚姻问题查阅天书。结果发现侄儿属鼠,小妹属虎,虎即是猫,这是犯忌的婚姻,于是不再提亲事。王安石的儿子人品文才确实不错,秦少游也是青年才俊,苏老泉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将秦、王二人的诗文放一起让女儿评点。小妹认为王才华横溢,但更喜欢秦少游的诗,苏老泉决定择秦少游为婿。

黄庭坚将苏小妹的情况告之秦少游。秦少游听说过苏东坡取笑苏小妹容貌的诗,以为苏小妹可能其貌不扬,至于才学,仅听传闻,未见其实。于是他决定先暗中调查一下,再决定是否去求这门婚。一天,苏小妹陪母亲入庙进香,秦少游装成道士,亲自考察。小妹出轿上殿,少游已看清其脸,虽不是国色天香,容貌却也不差,于是试验其才。少游问:“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小妹答:“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小妹说完便要上轿起程,秦少游又问:“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撤手宝山?”小妹随口答道:“疯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小妹一边说一边上轿,少游在一旁痴痴相望。小妹随行女仆打听跟随少游的书童,得知那道人是秦少游伪装的,回来将此事告诉苏小妹。小妹付之一笑,嘱咐丫环们不要多话。

秦少游经过此番考察,对苏小妹很是佩服,就择了吉日,带了财礼,亲往苏府求婚。苏东坡从旁赞成,苏老泉当即应允,但小妹不肯,提出要夫婿金榜题名后才可洞房花烛。少游只能依她,参加了礼部大试,中了进士。

结婚那天,亲朋好友齐聚苏老泉家,前来祝贺。是夜,月明如昼,前厅筵宴已毕,少游准备进婚房,只见婚房紧闭,庭院里放着一张小桌子,丫环守在桌边道:“奉新娘子命令,考你三道试题,全部答对,美酒三杯,请送婚房;二道答对一道答错,清茶解渴,直待来宵再试;一道答对二道答错,罚在外厢读书三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