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毛泽东与中国作家

作者:武在平 | 分类:奇幻 | 字数:6.8万字

第19章

书名:毛泽东与中国作家 作者:武在平 字数:3.5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13

在旧时代的北京,这是一条有名的臭沟,污水、垃圾、粪便,充斥于内,整日散发着极其恶浊、不堪人闻的腥臭。沟的两岸,杂居着五行八作的穷苦劳动者。在旧社会,龙须沟两岸的贫民在肮脏的环境中挣扎、喘息,日月更替,年复一年,除了反动当局的收捐搜税,有准去关心他们呢?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有关部门,倾听人民的呼声,在1950年上半年,对龙须沟进行了彻底地整治。在北京市的市政建设中,这也许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是,作家老舍为之感动了。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重大变化,给老舍提供了创作的素材,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政府的高度政治热情,又促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就有了话剧《尤须沟》。老舍采用新旧对比的写法,真实地描写了生活在龙须沟的劳动人民,在新旧两个社会的不同遭遇,有力地控诉了旧社会,热情地歌颂了新社会。该剧演出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周总理在百忙之中,几次到剧场看《龙须沟》的演出,并且安排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到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和其他中央负责同志演戏,胡絮青在回忆文章中讲道:“那是1951年春天的一个晚上,《龙须沟》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我们一家都被邀请去看这场戏。为了让毛主席看好戏,在演出的前一天,总理亲自到剧团又从头到尾把戏审查了一遍。那天晚上,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很早就来到怀仁堂。

毛泽东入场后,周总理拉着老舍到毛主席面前,向毛主席介绍,主席很高兴地和他握了手。”事后,老舍才知道这是建国以后毛泽东在北京观看的第一场大型话剧,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尤须沟》的创作和演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戏剧事业成长发展的里程碑,是新中国话剧创作所取得的第一个巨大的成功。因为《龙须沟》的成就,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艺木家”的荣誉奖状。

老舍先生是满族人,属正红旗,他父亲是一名护军,不识字,牺牲在和八国联军作战的炮火中。可是,直到老舍先生50岁,他从不在正式场合说他是满族人,或者旗人,他觉得自己是满族人“丢人”,因为清末的满族最高统治者丧权辱国,没干好事,很不光彩。一个有趣的文字现象是,老舍先生在自己前半生写的文学作品中,竟没有一处标明自己笔下的某个人物是满族人。解放后,情况大变,党的民族政策不仅把历史遗留下的种种顾虑和世俗偏见一扫而光,而且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提高各少数民族的权利,使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走上了平等与共同繁荣的道路。随着满族地位的根本变化,老舍对满族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他不仅作为文化界的代表,还常常作为满族的代表,参加一系列涉及国家命运的重大政治协商。

1960年4月,老舍作为人大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的亲切谈话,给老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大会中间休息,老舍先生由主席台上下来到旁边的休息室抽烟,坐在一个角落里。隔了一会儿,突然,他发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也走进了休息室,而且照直向老舍这个角落走来。老舍先生以为他们要找个角落商量什么事,便想起身躲开,可是,毛泽东却把他拉住说,“一起坐一坐,说说你们满族人。”于是,便都落坐,围成一个小圈圈,真的开始大聊满族人,而且兴致极高。毛泽东主讲,其他几位频频插话。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接下来,便大讲康熙。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全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臣都是如此。这样,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以一顶百的神奇效果。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第三个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有奖罚分明的用人制度。毛泽东讲了一些实际例子,说明即使皇子犯了错误,也一样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皇子打了败仗,回来不敢进德胜门,照样要蹲在城外,听候处罚。他的这套办法既能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奋勇向前,义无反顾,又能组织起一支有严明纪律的队伍,所向披靡。毛泽东特别夸奖康熙皇帝的学习精神,说他不光有雄才大略,而且勤奋好学。他除了会几种民族语言之外,还会好几种外语,包括希腊文。他既是军事家、政治家,又是大文人,精通诗词歌赋,会琴棋书画。毛泽东还说康熙皇帝是最早懂得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知识学习的开明君主。康熙喜欢研究自然科学。对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解剖学、农艺学和工程技术有浓厚兴趣,还亲自主持编辑科技书籍。【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毛泽东的这一番议论,还有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的插话,使老舍大为惊讶。他以前也知道一些康熙皇帝的功绩,但既不系统又不太具体,而且绝对没有这么高的评价。所以,回到家中,他便向家人做了详细的传达,并说他完全换了脑子,换了眼睛。从这以后老舍开始着手写表现满族人民的作品,如历史剧《神拳》、长篇小说《正红旗下》等。他的这些作品形象生动他说明了满族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的民族。老舍还想写《康熙大帝》,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毛泽东对满族和康熙皇帝的评价,始终装在老舍的脑子里,它成了老舍晚年主要思索的课题。

一二 两位伟人之间的相知相契——毛泽东与鲁迅

毛泽东和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位伟人,虽然他们生前未谋一面,也没有直接的书信往来,但是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深刻洞察方面,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的正确理解和指导革命实践时的创造性运用方面,都有许多可贵的共同点。毛泽东曾经说过:“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一、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光荣和幸福的未来

在中国革命处于最艰苦阶段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革命进行了残酷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鲁迅一方面同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一方面关心着毛泽东和他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情况。1937年,从江西苏区传来了中央红军一举粉碎蒋介石亲自指挥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的胜利消息,鲁迅喜出望外,他兴奋地对前来议事的冯雪峰说,“国民党在报纸上天天大喊朱毛如何如何,看来朱毛真把他们吓坏了!”言毕,转而问在场的茅眉:“未德、毛泽东你认识吗?我只知道南昌暴动有朱德,其他的很不了解。”茅盾回答说,“朱德我也未见过面,只知道他是四川人,军人出身,能打仗。毛泽东倒知道一点,‘五卅’运动前就认识了,1926年春在广州还与他共过事,他是我的顶头上司。”随后,茅盾就把自己在大革命期间与毛泽东共事的情况,向鲁迅作了详细介绍。介绍过后,茅盾见鲁迅听的出神,于是又说道:“毛泽东是共产党里的大学问家,博闻强记,谈笑风生;他的夫人杨开慧却相反,是个贤淑腼腆之人,整天不声不响,带着两个孩子。”鲁迅听后,感叹道:“过去只听说毛泽东是搞农民运动的,想不到还是个学者,而且己有了家眷。”接着又关切地问道:”不知他有多大岁数了?”茅盾笑道:“大约比我大两三岁。”接着茅盾又笑赞道:“在广州时,他给我的印象是个白面书生,谁料得到现在竟然指挥千军万马!”

1936年2月的一天早晨,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很兴奋地告诉鲁迅: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已经胜利结束了长征,到达陕北,正在病中的鲁迅闻讯,立即拟就了一封感情深沉、热情洋溢的贺电,托史沫特莱发往陕北。贺电说:“英勇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中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全中国民众正在努力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你们每一步前进,将遇到热烈的拥护和欢迎。”“对于你们,我们那最英勇的伟大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我们是抱着那样深刻的敬仰,那样热烈的爱护,那样深挚的期望,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光荣和幸福的未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