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毛泽东与中国作家

作者:武在平 | 分类:奇幻 | 字数:6.8万字

第16章

书名:毛泽东与中国作家 作者:武在平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13

后来,组织上减少了他的一些行政工作,使他有较多的时间从事创作,经过3年辛勤耕耘,他撰写出《刘志丹》长诗初稿。

1953年,党内出现了“高饶问题”,柯仲平日夜呕心沥血所写的长诗的一部分受到株连,书稿全部报废。有人劝他不要再写了,何必去冒这个风险?但他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他下受真人真事的局限,重新开始创作。

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上,康生别有用心地把《刘志丹》小说打成反党小说,正在创作长诗《刘志丹》的柯仲平又一次受到审查,审查他的15本笔记本和刘志丹诗稿,要他交待创作过程,查他与“反党集团”的关系。他想到毛泽东和党中央对他的鼓励和支持,仍不畏艰险,不怕受到株连,狠下心要为陕北人民斗争写出一部长篇叙事诗!他把全部精力用于创作。

1964年秋,长篇叙事诗《刘志丹》终于完成了五分之四。但是,就在这年10月24日晚上,柯仲平在支部大会上发言,突然倒在沙发背上,终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穿孔,不幸与世长辞。遗憾的是诗人为之奋斗20多年的长篇叙事诗《刘志丹》未能完稿,这是中国文坛的一大损失。

“文化大革命”中,长篇叙事诗《刘志丹》被作为罪证提出来。连贺尤送给他的那件羊皮大衣也当做罪证展出,已经安放在烈士陵园里的骨灰也被驱逐出来。柯仲平的英灵再次受到践踏。

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9月20日,中央陕西省委在西安举行了柯仲平骨灰安放仪式。

1985年元月25日,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为纪念柯仲平召开了座谈会,称赞他是革命的大诗人,人民的大诗人,中国无产阶级诗歌的先驱者,为革命奋斗终身的光荣的共产党员。柯仲平的一生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

〇九 读书也是重要的工作——毛泽东与刘白羽

1939年2月,正是严寒冬天,刘白羽踏过黄河断裂的冰层,攀上西北高原,来到延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毛泽东正在为抗日战争日夜操劳。刘白羽没有期望能够很快见到毛泽东,事情却出乎意料。在刘白羽他们到延安的第三天,毛泽东就亲自到招待所看望他们。

这是刘白羽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戴着灰布八角帽,穿着灰布军衣,踏着粗布鞋,沿着挤满行人的、延安中心的石板路,迈着大步走过来。由于拘束、紧张,刘白羽缩在后面,还是丁玲一把把他拉到前面来,介绍给毛泽东。当毛泽东和刘白羽握手时,刘白羽想到这是指挥铁流两万五千里、完成震惊世界的长征的巨手时,他心情非常激动。可是面前的毛泽东却是那样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和大家坐在窄窄的白木板凳上亲切地谈话。毛泽东问刘白羽想做什么工作?并且说:“你到陕北公学教书好不好?”刘白羽非常想去敌后打游击,于是向毛泽东提出了这个愿望。毛洋东没说什么,只深深点了点头,就转而和别人说话去了。

5月的一个傍晚,毛泽东派一个警卫员提了一盏马灯来找刘白羽,告诉刘白羽说,毛泽尔请他去。刘白羽走进毛泽东住的窑洞时,毛泽东正在灯下奋笔直书。他招呼刘白羽坐下后,对刘白羽说:“你不是想去敌后吗?现在有一个机会。”刘白羽一听,蓦然一惊。毛泽东日理万机.但他还把一个青年人的要求牢牢记在心间,在夜里抽出时间。亲自安排,实现这个青年人的愿望,这使刘白羽万分感动。毛泽东接着说:“现在有一个美国人,名字叫卡尔逊,他要到华北各游击区去看看,你陪他一同去转一转,好不好?”刘白羽立即高兴他说:“主席!我非常愿意去。”毛泽东又说:“你组织几个人,里面要有一个能讲英文的,给他作翻译。你们的任务,就是陪他完成华北之行。”

刘白羽和边区文协领导研究了一个5人名单,有刘白羽、欧阳山尊、汪洋、全肇野、林山。第三天,刘白羽就带着这个5人名单去见毛泽东。毛泽东仔细地审阅了名单,问了每个人的情况,而后取出一张印有红线的宣纸信笺,写了一封介绍信,信的大致内容是,“兹由抗战文工团的刘白羽等一行,陪美人卡尔逊人后方工作,望准予通行,并提供一切方便。”然后毛泽东又在信封上写下“八路军各级将领”一行大字。这样由毛泽东命名的“抗战文艺工作团”的组织便诞生了。不久,边区文协与八路军总政治部,根据毛泽东的意见,联合研究了“抗战文艺工作团”的组织、领导及工作、安排等具体问题,决定统一领导并不断发展这个组织,当时确定抗战文艺工作团的任务是:搜集战地材料,反映前线生活;推动文艺运动,建立文艺组织。曾先后派出六组,刘白羽他们是第一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抗战文艺工作团第一组便于1938年5月15日告别延安,到敌后去工作。临行,边区文协、八路军总政治部于5月11日晚为他们举行了热烈的聚餐会,以示饯行。几位日本朋友也参加了这次盛会,为他们歌唱了送行曲,场面十分感人。他们出发后不久,延安的《新中华报》编者写道:“不要忘记,‘抗战文艺工作团’这个光荣的名字。这名字是毛泽东同志赠送给你们的!”从5月到8月,刘白羽他们由延安北上,经榆林到了绥、蒙边境,又过黄河到晋西北,再穿过同蒲路到了晋察冀边区,再穿过陇海线,经西安,于8月中旬回延安。3个月,芽过了两条封锁线(同蒲、汉),突过豫北一带敌我犬牙交错的地区,在战区行程7000乡里。沿途受到各地军政机关热情而周到的支持和关怀,获得极丰富的材料。

刘白羽前去向毛泽东汇报华北敌后游击根据地的情况,那一天毛泽东心情格外高兴,特别是刘白羽他们把沿途拍摄的照片拿出来给他看时,他伏在案上一张一张地仔细观看,有时凝眸沉思,有时开怀大笑。毛泽东看着一张照片说:“这是聂荣臻同志。他身体好吗?”刘白羽说:“很好,他还亲自骑马带我们上了五台山呢!”毛泽东说:“我也有一些照片给你们看!”说着,他拉开左手抽斗,从中取出一个大纸袋,把里面装的照片一下倒在桌上,他说:“你们看这是叶挺同志!这是陈毅同志!他们干得很好呀!”

刘白羽他们把从敌后带回的丰富资料加以整理,举办了一个展览会。1938年8月底,《新中华报》对这次展览进行了报道:抗战文艺工作团第一组,“带回了许多宝贵的材料,把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及人民抗敌情绪及艰苦斗争等等,均摄入照片中,并有游击区域的各种书籍、报纸、刊物带来延安,于21日起,在文协正式展览,每天前往参观者不下四五百人。”这次展览一连展出7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毛泽东参观后题词:“发展抗战文艺,振奋军民,争取最后胜利。”此外,刘白羽在报纸上发表了《我们在沙漠里》,描写他们此行中一个片断情景。

1941年,革命又濒于危难之中。德国法西斯军队攻到斯大林格勒,国内,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一次又一次反共高潮。一时间,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当时,刘白羽所在单位有些人思想混乱,刘白羽是党支部书记,工作难做,他感到有许多委屈,于是去向毛泽东倾诉。那是一个深夜,刘白羽来到杨家岭毛泽东的窑洞前面,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见毛泽东在挂满军用地图的墙壁前,仔细地看着,然后背着双手,微皱眉头,踱着步,深沉地思索着。刘白羽后悔极了!当时正是“皖南事变”之后,日蒋疯狂向我夹击,毛泽东正在力挽狂澜,部署战局,怎么能为个人的一点小事打犹毛泽东呢?可是,领他来的警卫战士已经报告了,刘白羽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

毛泽东让刘白羽坐在办公桌一头的木椅上,他自己坐在中间的木椅上,从容自在地问:“你有什么事那样急呀!”刘白羽滔滔不绝地向毛泽东谈起他的遭遇,最后竟然提出那样尖锐的问题:“为了党,我遭受来自党外的攻击,我可以忍耐,但是来自党内的不理解,我却无法忍受,我是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我要求党派我到白区去做地下工作,来考验我吧!”毛泽东一直在倾听着,然后站到刘白羽的面前对他说:“党内不仅有时不理解,甚至还会有误解呢!一个共产党员遇到这种情况又怎么样呢?还是要革命奋斗呀!你知道有个陆定一吧?你知道有个肖劲光吧?他们在中央苏区给戴上‘反革命’的帽子,斗得好凶哟!他们毫无怨言,作为普通一卒,还是一步一步跟着党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还十分俏皮地对刘白羽说:“你不是说要考验吗?何必兴师动众去那遥远的地方,你的支部书记岗位,不就是对你的考验吗?”毛译东的话像一把火驱散了刘白羽心中的迷雾,使他感到万分激动和惭愧。毛泽东靠近刘白羽坐下,非常关心地问到刘白羽的工作情况。刘白羽报告说:“主席!我把每一点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只有休息的时候看看书”。毛泽东笑了,立刻纠正说,”这不对呀!读书也是重要的工作!”至此,刘白羽的心境豁然开朗了。从毛泽东住处告别出来,刘白羽望着西北高原美丽的夜空,满天星斗好像离他们很近很近。几十年间,每当遇到困难,刘白羽总是想起毛泽东的教导。刘白羽深知,毛泽东不仅教导他怎样工作,怎样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革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