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战争教父李靖(2部全)

作者:怀旧船长 | 分类:奇幻 | 字数:6.2万字

第18章

书名:战争教父李靖(2部全) 作者:怀旧船长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42

眼见文士弘就要从容率队脱身,不料水中飞起一把铁爪,扣住文士弘的船弦,随后水柱冲天,其上飞起一条大汉,左手擎剑,直取文士弘。薛宗胜一看,振臂大呼:“虎京!虎京!”唐军都识得这位冷面校尉,见他率队凿沉斗舰后又孤身追击敌军主帅,都群情激昂。

“虎京!虎京!虎京!”

在唐军的大喊声中,文士弘已从容还了五剑。第五剑,居然将虎京逼退半步。

虎京大骇。自出道以来,虎京只佩服过两个人:李靖和张素弦。没料到这文士弘力大剑沉,一套剑法施展开来,丝毫不见破绽。虎京赶紧排除杂念,专心施展“七步杀”,既不管敌军船上伺机围袭过来的水勇,也不管唐军的呼喝。渐渐地,他略微占了上风。

文士弘对自己的武功本来极其自负。但当此危难之际,他是一军主帅,决不会逞个人之勇,因此卖个破绽,飞身抓起一根绳索。虎京哪里肯让他逃脱,急奔过去。然而此时文士弘手下兵勇野蜂般直扑过来,围击虎京。文士弘振力一荡,飘身到了另一船上。虎京斩杀数人,见势不妙,只得跳入水中。

文士弘换了舰船,从容指挥。梁军舰队仍然保持队形,无数梁军舰船拼死护卫主帅,唐军屡攻不破。转眼间,文士弘舰队已在唐军舰阵中撕开了口子,且战且走。李靖令传令兵打旗语追赶,但文士弘已率精锐突破最后防线,船如飞鸥,向下游驶去。

李靖叹道:“文士弘水军果然厉害!我不如也。”

此言看似谦虚,实则道出了李靖的心里话。自他出道以来,还没有哪一战如此激烈,也没有哪一战死伤这么多兄弟。在李靖的心中,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才是为将的境界。

于是,他命部下高声喊话,文士弘既已逃走,兄弟们不必作无谓牺牲,凡降者概不追究,视同唐军兄弟。

梁军左翼舰队将士见主帅率队突围,又无法靠近李靖、李孝恭的旗舰,若再苦撑下去只有送命,只得打出降旗。一时间,唐军欢声雷动。

这一战,清江口浮尸万具,沉船千艘,鲜血把浑浊的江水染成褚色。梁国六万大军,死伤两万余人,投降近两万人,只有文士弘所率一万八千余人逃脱,舟舰物器,尽归唐军;唐军死伤八千余人,战舰沉没六百余艘。

清江口之役完胜,李靖将投降的梁军分插在唐军阵营中,以防哗变;又命顾水生负责善后,在岸边建营,妥善医治敌我伤者,打捞沉船,收拾财物,出榜安民。

李孝恭心有余悸,但毕竟胜了,就道:“靖公,我军经如此大战,士卒疲惫,是否需要休整?”

李靖道:“文士弘新败,不宜给敌军以喘息之机。若萧铣的岭南援军赶至江陵,今日战果必将化为泡影。我军孤军悬入,只能以奇制胜,片刻必争。”

于是整队离开清江口,沿江直下,一路追杀,挺进江陵以西的百里洲。

百里洲是一个岛屿,因大江冲积的泥沙绵延百余里,故名百里洲。

文士弘率败军到了百里洲,心中忐忑,不知如何向萧铣交代。

有兵士来报:郑文秀在船下,求见大将军。

文士弘心头火起,心想:郑文秀弄丢了宜都,致清江水军失去屏障;让其当先锋,却率先逃走。但转念一想,自己不也败了么?于是让郑文秀来见。

郑文秀上了舰船,磕头请罪:“大将军,末将罪该万死,本想自刎,但江陵城最后一道屏障,就是百里洲了……北边的门户荆门也失守了。”

文士弘大惊:“怎么连荆门也失了?杨君茂呢?”

“杨将军战败,现自缚于船下,等候大将军发落。”郑文秀小心地说。

文士弘长叹一声,万念俱灰:“也怪不得你们二位……天不佑我大梁,岂是人力所能为!”于是命杨君茂上船商议。

杨君茂上船,告知文士弘许绍被公主刺杀的消息,文士弘叹道:“我等枉为男儿,不如公主一人之功。许绍被杀,唐军必然报复,已无回旋余地,二位要做好心理准备。”

“愿听大将军差遣。”二人齐声道。

文士弘道:“你们现在还有多少兵?”

郑文秀道:“末将从清江口走脱后,以最快的速度召集被冲散的旧部,聚得精兵五千人,屯于七星台,随时恭候大将军调遣。”

杨君茂道:“回大将军,末将尚有三千军马,现驻扎在江陵城北的十里铺,恭听大将军调遣。”

“二位将军,江陵城只有几千军马守卫,援兵未到,情势危急!本帅手头尚有近两万水军,皆是敢死之士,容我整军设伏,在这百里洲与李靖决一雌雄。你们二位的军马,我一个也不动,请二位尽快率军回卫江陵吧。”文士弘声音愈发悲怆,“见到皇上,请告知:皇上知遇之恩,士弘以死相报,决不相负!”

郑杨二人不禁落泪:“大将军,保重啊!”

“去吧!”文士弘无力地挥挥手,转身进了舱中。

杨郑二人挥泪下船,引兵回江陵去了。

第二部 南平半壁 第三十七章 他败不可怕,自败最可悲

天色将晚,李靖率舰队至百里洲,令全军停航。忽有兵士来报:许智仁攻克荆门,安陆公许绍遇刺;文士弘召集败军一万五千余人,在七星台聚集,企图反攻。

李靖在清江口与文士弘激战前,听李孝恭讲了刺客之事,已料定许绍会有麻烦。然而噩耗传来,李靖仍觉得天旋地转,双手扶定船桅,方才站稳;李孝恭闻之,则忍不住大放悲声。

李靖年过五旬,早已修炼得不露声色,但许绍对他有大恩。恩公遇刺,感同身受。一股怒火从心底升起:一定要踏平江陵,为许绍报仇!

然而这个念头像火花一闪,随即熄灭。想起清晨清江口一战,虽获全胜,但血染大江,敌我双方死者甚众,李靖不禁心中难过。隋末天下大乱以来,多少百姓死于战事,导致人口骤减。若岭南之地再这样打下去,就算拿下南方,谁来支撑国家税赋?

想到这些,李靖觉得应减少杀伤,尽量争取和平。他将这个想法向李孝恭讲了。

李孝恭还沉浸在悲痛之中,闻言道:“靖公就是心善。萧铣雄霸南方,要是讲和,必提条件。你我受命征讨萧铣以来,食不甘味,现在快杀到江陵了,眼看胜利在望,你却心软起来。”

“大帅,安陆公对我有恩,我心中亦是悲痛。但安陆公之死,系萧铣女儿所为,与百姓无关。皇上诏命大帅平定南方,并未言明一定要多有杀伤。皇上以仁德治天下,萧铣所辖之地,一旦被我军平定,皆为大唐子民。前番与文士弘血战,是万不得已。今文士弘已败,我军将抵江陵,依末将浅见,还是应按‘平梁十策’中的谋划,遣人到江陵城中,游说萧铣亲信,使萧铣献城投降,以免百姓受刀兵之苦。”

不提“平梁十策”还好,一提到这个,李孝恭心头就不舒服。他冷声道:“靖公啊,你真以为萧铣会降吗?就算苏秦在世,仅凭三寸之舌,万难平定江陵。若只是游说就能打下江山,咱们还用得着花几年时间苦心经营么?”

“此一时,彼一时。若清江口之战不胜,自然游说无功。然而现在不同了,萧铣并不昏聩,料想能看清情势,断不至因一己之私陷百姓于水火之中。”

“靖公执意如此,我不便多说什么。”李孝恭只想尽快拿下江陵,建不世之功。此时见一战而败文士弘水军的李靖反而犹犹豫豫,觉得李靖妇人之仁,有点后悔将兵权交给他了——同样的兵力,同样的战法,难道我李孝恭就不能取胜吗?

李靖见李孝恭的脸色阴晴不定,暗叹一声,退出船舱。

李靖走后,刘虎云进了船舱,对李孝恭小声道:“大帅,适才卑职上船,见李将军面有自得之色,是不是大帅夸奖他了?”

李孝恭心想,李靖在乎我的夸奖吗?他打了胜仗,当然得意了。不过这种话,是不宜对部下讲的,只是淡淡地道:“虎云不要乱说。靖公老成持重,不会如此轻薄。”

刘虎云察看李孝恭神色,已明白这位郡王的心思,又道:“李将军打了胜仗,高兴一下也没什么。但卑职担心,若任凭李将军如此独断下去,不待敌军来攻,将士们恐怕就会在窝里打起来。”

“虎云何出此言?”李孝恭听出了弦外之音,“你在军中听到什么了?快告诉我。”

“这事,卑职想半天才敢说,怕大帅责怪。”

“你怎么忸忸怩怩的,快说!”

“是……是这样。”刘虎云迟疑片刻才说道,“清江一战,我军斩获敌军钱财甚多。顾水生、张宝相、虎京、薛宗胜、司马冲腾等人,竟不上报大帅,私下就让那些北边来的老兄弟们瓜分完了。巴蜀的兄弟们来找卑职,认为大家都出了力,不能厚此薄彼。可是这些老军大骂出口,认为新军只是壮壮胆,无权分财……”

李孝恭听了,无名怒火在胸中燃烧。“这事,靖公知道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