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战争教父李靖(2部全)

作者:怀旧船长 | 分类:奇幻 | 字数:6.2万字

第13章

书名:战争教父李靖(2部全) 作者:怀旧船长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42

不过,臣虽不知兵,但认为只因江水暴涨就断定李靖不敢东下,未免过于武断,还请陛下三思。”

“都打了一辈子仗了,这点道行还没有,配当大将军么?”今日文士弘突闻公主下嫁之事,信心倍增,在岑文本面前摆起了谱,“文本,要不咱俩打赌,赌一千金如何?”

“大将军,赌人头又何妨?”岑文本赔笑道,“只要大梁能战胜来犯之敌,文本就算死了,也含笑九泉。”

萧铣一摆手:“两位爱卿都是朕的心腹之臣,就别赌了。文本,朕跟你直说了吧:自李靖到峡江之后,就一直有斥候密切关注唐军动向。李靖五万大军要行动,断难不走漏消息。据半月前的秘报,李靖正训习水军,尚无出兵迹象。因此朕以为,就算大将军在二十日内能将大军调至江陵,也能从容应对。”

岑文本当然清楚萧月仙的手段,但他是个精细人,又问道:“陛下,这半月以来,就再无秘报了吗?”

文士弘嫌岑文本啰唆,笑道:“文本忒也多疑。这半月天天下大雨,道途难行,如何会有秘报?”

正说着话,禁卫来报:城下江中,发现数百艘被江水冲来的船只。

文士弘一听,对萧铣道:“臣请旨调军沿江打捞船只,并请陛下移驾察看。”

萧铣准奏。于是文士弘先行,下令打捞船只。岑文本陪驾,冒雨出城,到江边察看。

文士弘精于水战,检视船只后,向萧铣禀报:“陛下,这些船只是李靖预备用以装配粮草辎重的辅船,约四百五十余艘,接近臣探得的唐军辅船数量。今上游江水暴涨,唐军辅船尽数被毁,无法运送粮草,一时不会东下。而唐军想再造船只,最快也得半年以上,陛下可高枕无忧了!”

萧铣胸中的石头顿时落下,拍了拍文士弘的肩膀,大声道:“朕有文大将军,十个李靖又有何妨!”

默默立于一旁的岑文本皱起了眉头:这个李靖在搞什么鬼?看样子,这些辅船真的是被江水顺流冲下,现已半数破损。细验其钉榫材质,果为新造船只——只有疯子才会将辛苦打造的数百新船扔在江中!

峡江之水像一条巨龙,沿高山峡谷奔腾而下。

这些主要配载兵员、兵器、马匹的舰船行于巨浪之上,稳如泰山。李孝恭虽屡次到造船之处视察,但直到这时才深知这批战舰之坚固,当世罕见。于是找来李靖和顾水生,详问情由。

顾水生展开图纸,对李孝恭道:“卑职奉大帅之命后,即行按原有图纸造船。然而靖公屡次找到卑职,谈及峡江滩险水急,船只极易翻沉,要卑职想出办法,增强舰船的稳性。卑职遍查典籍,均无此法,于是只好依据多年的造船经验,大胆尝试。首先,卑职对船舱做了革新,船底舱用厚木板隔开,并于隔板与船舷接合处拼接板材、钉锔加固,再用捻料填塞,予以密封,卑职称之为‘水密舱’。”

李孝恭来了兴致:“这水密舱有何好处?”

顾水生道:“以前的船只,若舱室破损,必然进水。有了水密舱后,若一舱不幸破损,他舱不致受到连累,既能保证船只安全,又便于修复。最主要的是,水密舱隔板横向支撑船舷,大增船体抗御侧向水压、风浪之能,故此船即使行于大浪之上,亦如履平地。”

李孝恭点头道:“本帅正好奇,以前也乘过舟楫,总觉得摇摇晃晃,没料到在此险江之上,我军战舰如此安稳。顾参军,除了这水密舱,你还有何创举?”

“有。”顾水生躬身道,“前人造船,虽有成就,然而在榫接上仍有欠缺,易使船体裂变,抗御风浪的性能不足。卑职在榫接舰船之时,船体纵向木料均由三段榫接而成,两舷则以长木上下叠合,再用两排铁钉交错钉联,船底则以铁钉按人字形排列钉牢。对于板材缝隙,则用石灰、桐油调成的捻料充塞,铁钉钉入木板后,表面亦用油灰抹盖,防止锈蚀,板材严密坚固,虽刀斧不能分离。此外,卑职还首次将山漆涂抹在船底,能减少阻力、防止腐蚀,使舰船历久而无损伤。”

李孝恭听罢,叹道:“顾参军,怪不得你忙得吃住均在江边,熬得形销骨立,原来全是为了打造举世无匹的战舰!先前本帅差点将你误杀,现在想来,真是歉愧。等此战功成,本帅一定上奏朝廷,为你请功。”

顾水生道:“大帅这话让卑职惶恐。卑职在洛水恩遇靖公,后得秦王赏识,再得赵郡王器重,是卑职一生的造化。日夜赶造舰船,是卑职的本分;而因疏忽导致数百辅船尽毁江中,卑职确有大罪。大帅饶卑职不死,已是容恕,卑职不敢邀功。”

李靖趁机道:“大帅,我看这顾水生不仅精通造船,还对航运之法多有研习。待平定萧铣后,南方水网之地,需要得力干才经略水上舟船,还请赵郡王择机向皇上举荐。”

“靖公放心,为国家举荐贤才,是臣子们的本分,更何况顾参军立有大功?若非靖公早有绸缪,顾参军日夜赶造,挥师东下断无可能。”

天色渐晚,他们正在舱中说着话,忽闻兵士来报:险滩已过,先头船只打来旗语,已至峡州。

李靖传下命令:沿岸行船,到峡州先行停靠。

许绍闻得李孝恭率师东下,早已率部在城下迎接。

自担任峡州刺史后,许绍两鬓染霜,明显老了许多。见了李孝恭和李靖,许绍朝前一步,施礼道:“下官恭迎大帅,请大帅和药师将军入城,许绍略备薄酒,以壮行色。”

李孝恭和李靖连忙还礼。

“安陆公,要论起来,你是孝恭的长辈,就不必客气了。孝恭路过峡州,特来拜望安陆公。然而兵贵神速,恐不宜久留,就不入城了,还请安陆公原宥。”

“赵郡王所谋者大,许绍安敢耽误大帅行程?请大帅看看,我身后是什么?”

李孝恭一看,许绍身后已整齐挺立着身披重甲的将士,一个个精神抖擞,虎虎有威。

“这是……”李孝恭一时不明。朝廷的诏书中,也没特意指明要许绍出兵相助啊。

“许绍蒙皇上厚恩,当此用兵之际,岂能后退?我身后的八千勇士,个个都有报效朝廷之心。既然大帅不进城饮酒,就把许绍带上吧!我兵马不多,这八千人是我数年心血,现在全部献给大帅,任由大帅驱策。”

“孝恭代皇上忱谢安陆公雪中送炭!萧铣雄踞荆湘,亦是一代雄主,我军兵力有限,安陆公此举,必能振奋士气,何愁萧铣不破!靖公,这就请安陆公所率将士上船吧。”李孝恭精神振奋,觉得这大帅当得实在过瘾。

李靖领命,让顾水生和司马冲腾尽快腾出舰船,引许绍部上船。安顿完毕后,李孝恭请许绍上了帅船。大军随即开船,乘夜而下。

舰队出险江后,许绍惊叹唐军战舰如此平稳,但又担心夜间行船,易触岩搁浅。李靖道:“安陆公勿忧,此次东下,有参军顾水生负责开航。这帅船前后,均有战舰护卫。前船探明航道,后船随行,可保万无一失。”

许绍叹道:“药师是北方人,但远比南方人更通水性。老夫在峡江多年,对舟舰之事,亦是一知半解,没想到你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练成了如此精锐的水军,老夫佩服!”

李靖道:“安陆公夸奖,实不敢当。非是李靖有功,而是皇上信任、赵郡王提携、将士们用命,才堪堪练成水师。此次出峡江,又有安陆公鼎力相助,定可成大功。”

李孝恭也道:“安陆公,你数度与萧铣部下交手,情势了解得多,还请不吝指点。”

“大帅客气了。说来惭愧,荆门曾被老夫攻克,但萧铣骁将文士弘以十倍敌军,又强行夺了回去。”

“这个怪不得安陆公。荆门乃江陵门户,萧铣自会派大军抢夺。胜败寻常事,安陆公不必自责。此次,我水师五万之众,加上安陆公的八千精锐,足以震慑萧铣。”

许绍道:“江陵之战,最关键的是两个环节:第一是宜都,此处系峡江与清江交汇之所,水面宽阔,易于泊船,所以文士弘屯六万水军在此据守;第二是荆门,此处扼江陵咽喉,只要攻破,大军可长驱直入,从陆路包抄江陵。所以宜都、荆门一破,江陵水、陆受敌,破城只在旦夕之间。”

李靖命人取来地图,摊开案上,对李孝恭和许绍道:“安陆公所言有理,不廓清外围,江陵不可破。请看,江陵西侧有一镇名百里洲,攻占至这里,则江陵必破!因此,还请安陆公辛苦一趟,率兵再袭荆门,铲除江陵外援,并从侧翼包围江陵陆路;我协助大帅与文士弘正面交锋,挫其水军,再直插百里洲,包抄江陵水路。到了那时,萧铣插翅难逃。”

李孝恭道:“靖公之策,思虑周全。我看就请安陆公再辛苦一趟。我再给你七千人马,在下游江边靠岸后,奇袭荆门。”

李靖道:“这样最好。据探报,目前荆门有守兵一万人,安陆公有一万五千人马,定能攻克。”

许绍领命,准备在地势平缓处下船,率军突袭荆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