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战争教父李靖(2部全)

作者:怀旧船长 | 分类:奇幻 | 字数:6.2万字

第14章

书名:战争教父李靖(2部全) 作者:怀旧船长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42

第二部 南平半壁 第三十五章 战略缺口,宜都

萧铣同文士弘、岑文本下城检视李孝恭被冲到下游的粮船后,松了口气,准备等各路大军抵江陵后再行反攻,以图巴蜀。有了这四百多艘“从天上掉下来”的辅船,待修补好后,可满载粮草,供梁国水、陆两军深入千里之用。

为谨慎起见,萧铣命文士弘即刻回清江水军大营,并派探子分批从陆路绕道入唐境侦伺。

然而萧月仙更是着急。她派杨普义(即当年陪她到巫山抢夺《玉女心诀》的那位将军)前去峡州刺探军情。

也许是女人的直觉,萧月仙总觉得不大对劲,因为以前的秘探总是十天一报。现在过了半个多月,峡江军情再无消息,肯定出了问题。她决定亲自出马,率领数十密探,冒雨出了江陵城,向当阳进发——清江有文士弘把守,她是放心的。但万一敌人从当阳而来,江陵就麻烦了。

萧月仙快马赶到当阳,正碰到杨普义飞马赶来:“公主,大事不好!唐军竟然冒雨东下,臣刚才就碰到了唐军前哨,正往荆门杀来!”

萧月仙大吃一惊:“有多少人马?”

“大概有一万多人马。领军将军是老对头许绍。”

萧月仙思忖片刻,决定防守荆门为要。宜都有一万守军,由郑文秀把守,再加上与文士弘六万水军精锐形成犄角,守住宜都不在话下。为今之计,应斩杀许绍,挫其锐气,再实施反攻。

主意一定,萧月仙对杨普义道:“杨将军,你速去联络咱们的人,赶到荆门城下集会。我先领人前去作好安排,只待许绍一到,将其斩杀,让贼军有如无头之鸟。”

杨普义领命而去。

文士弘辞别萧铣后,率百骑赶到宜都,见来郑文秀。

郑文秀先前还有些不服。后来,亲见文士弘领军有方,不由心折,甘愿听从调遣。

文士弘入城,屁股还没坐稳,就有探子来报:唐军舰队已过峡州,大军正向宜都杀来!

文士弘端茶碗的手剧烈抖动了一下。果不出岑文本所料,李靖不按常规,涉险而来!幸好,自己已在宜都。

“郑文秀。”

“末将在!”

“本帅命你调集全城兵力,死守宜都!若宜都有失,你提头来见!”

“遵命!”郑文秀嘴上应着,心头却想:让我死守宜都,你干嘛?

文士弘自然从郑文秀的神色中看出端倪,一声冷笑:“楚王,你道文某不敢迎敌?”

郑文秀赶紧道:“大将军,末将已非昔日楚王……能在大将军麾下效力,末将已深感荣宠……”

文士弘扬手打断他的话:“文秀将军,实话告诉你,你身上担着大梁的安危!本帅即刻前往水军大营,调大军前来与李靖会战。你的任务,是坚守宜都一天。一天,明白吗?最不济,也得撑到明日辰时,行不行?”

“末将誓死守到辰时!”郑文秀有些慌。但他想,就算是天兵,这宜都三面环水,也不是那么好攻的。

文士弘走了几步,又回头说道:“文秀,绝不能让李靖攻下宜都。否则,你我将成千古罪人!”

看着文士弘刀子一样的目光,郑文秀打了个寒战。

三更天,唐军舰队将至宜都。李靖报请李孝恭,急召将士到帅船上商议。

李孝恭深知,此战若败,他就算不被擒获,也回不去长安了,苦心经营几年的功绩,也将随之化为泡影。等众将校聚齐,李孝恭把李靖往帅案前一引,避让一旁,道:“诸位,我军将与文士弘大战。能否平定伪梁,在此一役。靖公是我大唐名将,现在,我将军权交予靖公,由靖公全权指挥。”说罢,捧起龙泉宝剑,递给李靖。

李靖双手接剑,往帅案后一站,目光掠过众将士的脸。刹那间,众人感到一股寒意袭来。新军之中,不少军官是巴蜀酋长子弟,平时当惯了地头蛇,不受管束。此时他们被李靖的气势所慑,都站得笔直,听候发令。

李靖沉声道:“大帅把军权授予我,我必不负大帅期许。诸位,闲话不说。本将既手握此剑,即有斩杀之权。凡违军令者,斩!”

众人齐声应道:“愿听将军调遣!”

“诸位知道,我军粮船已被江水尽数冲走,船上余粮只够三日。若三日之内不能战胜文士弘,我数万兄弟只有死路一条。眼下,我军将至宜都,宜都一破,文士弘清江所屯水军即被阻断。因此,宜都是此次南征的战略缺口,缺口不打开,我们都死无葬身之地!现宜都有萧铣守军一万,由郑文秀把守,谁打这个头阵?”

司马冲腾抱拳,往前一步:“将军,卑职愿率军拿下宜都。”

李靖道:“冲腾,你精于马战,但宜都据水而守,不易攻取。”

虎京出列抱拳道:“大人,卑职愿往。”

李靖点点头:“虎京,你准备如何打宜都?”

虎京道:“拂晓之时,天色不明,卑职愿与副旅帅张素怀率一百骁锐兄弟,攀城而上,入城后直取郑文秀首级,余部自然降服。”

李靖又点点头:“擒贼擒王,很好!不过,此行十分凶险,你二人要万加小心。薛宗胜,我令你率十艘战舰、两千弓弩手,屯于宜都水门,待虎京等攀城而上后,以硬弓径射城上守军。现在是大雾天气,又下着雨,你可有把握?”

薛宗胜抱拳道:“将军,卑职这两年练兵,经常在夜间进行。峡江多雾,但只要在卯时前后发起进攻,即能大致分辨人形,射中敌人不难。”

李靖道:“好!顾水生,你引十艘快舰、两千精兵,在薛宗胜射退敌军后冲击水门;司马冲腾,你登陆后从西门攻入。你们四人务必密切配合,以雷霆之势,不给敌军任何喘息之机!”

四人领命。

“待攻下宜都城后,由张宝相率军护卫大帅入城歇息,并拨三千军士守城。其余四万人全部上船,随我旗舰进击文士弘清江水军大营。”

“靖公,将士们都在用命,你让我躲进城里,恐怕不妥吧?据说文士弘水战厉害,本帅倒想见识一下。”李孝恭突然插嘴。他虽将兵权交给李靖,但此等大战若是不在阵前,将士们也会看他不起。

李靖心头镜明,知道李孝恭虽交出指挥权,但作为皇上的亲侄子,不能让部下认为他怯阵。于是道:“也好。那就请大帅安坐帅船,静观此战吧。”

商议已定,正待发军,行军司马刘虎云突然问:“李将军,卑职有何差遣?”

“刘司马,你的任务是护卫大帅执掌中军。”李靖道,“赵郡王是一军之魂,只要帅旗在,水军就不会散。”

“卑职领命。”刘虎云曾数次力劝李孝恭亲自指挥此役,但李孝恭思来想去,心头没有把握。再者,朝廷诏令中明确让李靖指挥,若是自己独揽军权,胜还好说,要是败了,李渊可不会因为他是皇侄就会网开一面。

待李靖率众人走出舱门后,刘虎云对李孝恭道:“大帅,我看这李靖,是想贪功啊。”

“虎云何出此言?”李孝恭一愣。

“大帅,这么多能征善战的将校他不用,专用他的旧部,摆明了是要贪功嘛。”

“虎云,不要乱说!”李孝恭沉下脸,“你道这骨头好啃啊?那么高的城墙,下头是江水,你部下的兄弟们上得去?就算上得去,区区一百人,恐怕还未攻下,就被剁成肉泥了!再说,靖公打胜了,功劳是大家的嘛。”

“大帅,你就是处处让着李靖。兄弟们都在背后议论:这仗到底是大王在打,还是他李靖在打?”

“我们都在打!”李孝恭拉下脸,“虎云,你要再乱说,我治你乱军之罪!争什么争,输赢还未定,说这些有用吗?下去吧!”

刘虎云见李孝恭发了脾气,赶紧告罪,出舱去了。

李孝恭独立于舱中,听江水拍打船舷,心头忐忑。

船舱里突然传来铮铮琴音,李孝恭大为恼火,心想这紧要当口,谁还有心抚琴?随即脑袋一清醒,才想起是盲女张素弦。

李孝恭跨进舱门,见张素弦端坐琴后,一脸肃穆。对这位盲女,李孝恭有一种说不出的尊敬,她就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在夔州时从未提过任何要求,就像根本没有她这个人一样。

“原来是张姑娘。”

“民女打搅赵郡王,罪该万死。”张素弦停止抚琴,向李孝恭行礼。

李孝恭本来想数落她两句,见她如此,就说:“张姑娘不必如此。只因当下军情紧急,无心欣赏妙曲。待我军获胜,再请姑娘抚琴如何?”

“民女以琴音引赵郡王前来,是有要事禀报。”

李孝恭耐着性子道:“张姑娘请讲。”

“请问大帅,目下这帅船之上,可有人护卫大帅?”

“靖公已派兵出去了,只有行军司马刘虎云护卫。”

“适才靖公点将,民女虽隔了一个舱室,但仍然听到了,深为大帅的安全焦急,故而以琴声示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