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战争教父李靖(2部全)

作者:怀旧船长 | 分类:奇幻 | 字数:6.2万字

第12章

书名:战争教父李靖(2部全) 作者:怀旧船长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42

萧铣听了此言,皱眉道:“月仙,莫非你有更好的办法?”

萧月仙沉吟良久,说道:“父皇,孩儿听说伪唐已经平了中原,若是将来派大军南来,江陵就危险了。再说,就算伪唐不派大军,那个李靖也极难对付。女儿见过此人,十分狡诈,若他用计诱惑文士弘,请李渊这老儿许以高官厚禄,清江水军就会不战自溃。”

萧铣一惊。他深知李渊最会玩这一套。谁要是投降,马上就封官。这两年来,萧铣屡屡差人联合控制江南地区的义军首领杜伏威、辅公祏,但李渊动手更早,将二人拉拢过去,封杜伏威为吴王,总管江、淮诸军事;封辅公祏为舒国公、淮南道行台左仆射,暂不征税,对江淮地区实现了名义上的控制。杜、辅二人虽明确表示决不攻打梁国,但也决不反唐,处于中立。若是李渊派人拉拢文士弘,封他一个“岭南王”什么的,梁国就危险了!

萧铣见女儿的眼神中交织着怨愤、失望和坚毅,双手一摊:““好女儿,那你说怎么办好?父皇总不能把这帝位让给文士弘吧?”

“父皇可记得两年前文清渚之事?”萧月仙勇敢地抬起头,看着父亲的眼睛。

萧铣一怔,随即明白了爱女的意思,叹道:“怎么不记得?听说那文清渚未能娶你,病了一场,到现在都没有娶亲,文士弘也暗暗怨我,只是他没再提此事罢了。”

“现在,请父皇将我许给文清渚吧。”萧月仙咬了咬牙。

“这……这怎么可以?”萧铣伸手扶住女儿的肩膀,“孩子,你可是不情愿的呀!”

“为了父皇江山永固,为了大梁子民安居乐业,个人的得失算得了什么?”萧月仙肃容道,“况且那文清渚也不是傻子残废,女儿嫁到文家,是下嫁大梁国大将军的公子,总比亡国后做李唐的奴婢强!”

萧铣双目蕴泪,良久方道:“月仙,父皇无能,让你受委屈了!”

萧月仙正要安慰父亲,忽听门外禁卫报:大将军文士弘、中书侍郎岑文本觐见。

萧月仙轻轻拍了拍父亲的手臂,闪入后堂去了。

萧铣痴立当地,眼泪流出来也忘了去擦。

文士弘、岑文本进了御书房,下跪参拜:“臣奉诏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位爱卿平身!”萧铣趁二人叩首之机,赶紧从袖中抽出丝绢,把眼泪擦干。

“谢万岁。”二人起身。

“这里是朕的书房,就不必多礼了,坐下说话吧。”萧铣命太监搬来椅子,让二人坐下。

文士弘是个直肠子,见萧铣刚刚流过眼泪,便问:“陛下因何事伤心?”

“不是伤心,是高兴。”萧铣能成为一方雄主,机变自是远胜常人,“适才,公主前来禀奏,言自己已寻得心仪驸马。公主早到了婚嫁年龄,一直不忍离宫,怕朕这个做父亲的孤单。现在,她终于选定了驸马,前来说知,朕自是喜极而泣。”

文士弘早年丧妻,只有一儿一女,对独子一直钟爱。文清渚为公主如痴如狂,两年前被公主婉拒后,发誓非公主不娶,成了文士弘的心结。今日突闻公主已选定驸马,不由得吃了一惊,心想:我回去如何对儿子说?他料定,这公主选的驸马,一定是另外哪位王公大臣的公子,绝无可能回心转意。于是怯怯地问:“陛下,不知公主的慧眼……看中了哪位王公的公子?”

“此人姓文,名清渚。”萧铣展颜笑道,“不然,我请你们二位来做什么?文本嘛,当然是来做媒的了。”

文士弘只觉天旋地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良久,他才讷讷地说:“陛下……这个……以前公主不是不愿下嫁么?”

“大将军,公主不是不愿意,只是要考验一下清渚。”萧铣哈哈大笑,“这两年,公主未嫁,清渚也未娶,不就说明了一切?有道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你我在朝为君臣,在家为父亲,只要儿女们愿意,咱们操这个心干什么?”

身后的岑文本碰了文士弘一下,他才反应过来,赶紧跪下谢恩:“臣叩谢陛下天恩!文家世世代代,必披肝沥胆,以报皇恩!”

“起来吧。”萧铣心中隐痛,但脸上的笑容比春阳还要灿烂。

萧铣本来是叫文、岑二人商议如何应对唐军,不料让女儿一搅,变成了一桩皇亲。萧铣命岑文本“做媒”只是说辞,其实皇家公主下嫁,哪里需要什么“媒人”?但无论如何,这朝中最有能耐的文武大臣,被捆在一起了。

萧铣见前奏差不多了,便道:“公主大婚,由文本去操持,选个良辰吉日即可。现在,唐军正集兵峡江,欲图我大梁,二位是朕的股肱之臣,对此有何良策?”

文士弘抢道:“陛下勿忧。臣已令六万大军屯守清江,于宜都、荆门二门户各置精兵一万,令郑文秀、杨君茂二将坚守,另抽一万精锐守卫都城;又持陛下所授兵符,调岭南之兵,分水、陆两道,向京都驰援。不出十日,可调三十万兵马至都城。”

萧铣问道:“据半月以前的密报,李靖在峡江集兵五万,欲图东下,不知大将军那里可有最新情报?”

文士弘摇摇头:“回陛下,今年夏秋,沿江雨水奇多,山洪暴涨。李靖精通兵法,断不会贸然出兵。唐军不来还好,只要一来,定把他们赶入江中喂鱼。”

萧铣听了,点头称善,道:“文大将军晓畅兵机,朕有何忧!文本,你有何看法?”

岑文本性情沉厚,直到此时才说:“陛下明鉴,这将兵之道,大将军胜臣百倍。诚如大将军所言,论兵力,休说此次东下唐军,就是李唐起倾国之兵,最多也只能与大梁拼个平手。臣之所虑,不是兵力多寡,而是李靖这个人。”

萧铣嗯了一声,表示赞同:“这个李靖,当年在马邑以一千老弱残兵完胜突厥五千精骑,闻名天下;后来又辅助李世民在浅水原一战而定薛仁杲,在金州以两千人击破邓世洛几万蛮兵。前年朕封蛮首阇提为东平王,让其激蛮人猛将冉肇则攻陷开、通二州,眼看我军进伐巴蜀就要成功,却让李靖以八百精兵斩了冉肇则,随后又攻陷开、通二州和巴东。倘若没有这个李靖,峡江一带早就是我朝天下,巴蜀之地已尽入大梁版图,哪里还用得着商议如何应对唐军东下之事?”

文士弘心头不服,但不敢顶撞皇上,只好说:“陛下深谋远虑,非臣所及。不过,就算李靖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在这种狂风暴雨、山洪大涨的天气里挥师东下。这峡江天堑,别说这群北方佬,就是我们世代喝江水长大的人,都不敢涉险。”

岑文本皱起了眉头,道:“大将军之论,也属常理。但岭南州县,兵马极其分散,相距甚远,又多走水路,一时不易集聚。十日之期,还是有些仓促。”

“就算十日不能尽聚,十五日总可以吧?”文士弘有些不高兴。

“小心驶得万年船。”萧铣倒觉得岑文本之虑不无道理,“文本,你是担心李靖会突然率舟师而下?”

“有这种可能。若是李靖在十日内攻到江陵,大将军该如何应对?”

“开什么玩笑!”文士弘冷笑,指着屋外瓢泼大雨,“李靖是神仙吗?文本,我知你熟读经史,但将兵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峡江恐怕一百年都没涨过这么大的水了,别说李靖只懂马战、步战,就是周公瑾在世,都绝不敢动用水军。”

“若是襄州的李瑗出兵来犯呢?”对于不能用水军这一点,萧铣深信不疑。

“李靖都不敢出,其余的唐军更不消说。”文士弘道,“许绍与我军交过手,但从来不敢与清江水军交手;李瑗、田世康、周法明等,都是无名鼠辈,不足为虑。这样恶劣的天气,到处是泥石流,我们不打他们,老天爷也会把他们的人马吃掉一半!”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岑文本仍然坚持,“现在江水虽涨,然而仍可行船。不是文本要扫大将军的兴,而是我忧心大梁。依臣看,陛下还是应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加强防范,二是尽早迁都。”

“迁都?”文士弘哈哈大笑,“文本,不是老哥说你,你这是书生之见!想当年,关公坐镇荆州,遂成三足鼎立。后来,由于关公离开荆州,失了根本,蜀汉就此衰落,虽有诸葛孔明这等奇才,亦无力回天。以前,臣思虑不深,也曾劝陛下迁都。现在看来,江陵占尽天时地利,陛下建都于此,图的是长治久安,岂能说迁就迁?”

萧铣也道:“文本,我大梁人口数百万,精兵四十余万,足以同伪唐分庭抗礼。现在兵未交锋就迁都,会让天下英雄耻笑。再说,迁都劳民伤财,极易动摇我朝根本。杨广正是由于四处巡察,不主镇长安,才导致天下纷乱,刀兵四起。我大梁百姓安居乐业,现在不过是伪唐小股贼兵欲犯我境,不必如此惊慌。”

岑文本见萧铣决心已定,知道迁都之议,满朝文武,恐怕只有自己认同。于是道:“既然陛下和大将军都认为可战胜唐军,臣当尽心竭力,动员军民,共击敌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