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战争教父李靖(2部全)

作者:怀旧船长 | 分类:奇幻 | 字数:6.2万字

第16章

书名:战争教父李靖(2部全) 作者:怀旧船长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42

突然,绑在萧月仙手上的绳子松开了,眨眼之间,她如纸鸢般飞起。半空中,萧月仙反手拔下头上的簪子,往前一送,许绍顿觉左臂一凉,已被刺中。

这一击如电光石火,卫士们始料未及。

萧月仙一击得手,身边那几个“押”她的“唐军”突然挥刀,立时有几名唐军倒地。许绍身旁亦有强手,纷纷以死相扑。萧月仙劈手夺过一柄长刀,劈翻两名唐军,身法如同鬼魅,转眼已领着部下遁入林中……

许绍坐在地上,黑气爬上脸膛,身体开始发抖。近身卫士大呼“大人”,但许绍强支起身体,对卫士说:“不要……现在不要告诉智仁……他攻城不能分心……好厉害的……毒……”一句话还未说完,口中黑血流出,身体僵直,已然气绝。

一州刺史,顷刻之间,竟死在刺客的毒簪之下。

冷风吹来,随卫许绍的兵士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部 南平半壁 第三十六章 “文士弘水军果然厉害!”

李靖在旗舰船头站定。攻克宜都城比他预想的要快一些,看来,当初训习骁锐旅的决策是对的。

天已大亮,李靖下令:攻城将士除张宝相外全部撤回船上,集合所有舰船,列阵清江口,将文士弘水军堵在清江之内。

李孝恭帅船随即悬帆推桨,跟随李靖旗舰,浩浩荡荡地驶向文士弘水军大营。

天上仍然下着小雨,但李孝恭心头激动——这一战的成败关系到他今后的命运。

身旁的刘虎云道:“大帅,卑职以为,你还是进舱歇息的好。甲板上有雨,卑职担心大帅淋湿后染上风寒。”

“将士们正拼命杀敌,本帅岂能怕雨?”李孝恭道,“主帅不与将士一起杀敌,如何能够激励士气?”

刘虎云正待说话,突然,左舷上“夺夺”数声,有从江中飞起的铁爪扣在舷上。刘虎云一惊,急忙拔剑,挺身上前,连忙大声招呼卫士保护大帅。但见江中几条黑衣汉子迅速攀爬上船,挥刀猛劈。刘虎云虽力大,但力敌二人,颇感吃力。幸好甲板上有七名卫士,此时挥刀来战。

李孝恭这时才佩服张素弦的先见之明,拔剑在手,本欲参战,但见刘虎云及手下卫士与刺客缠斗,一时胜负难分,便退至右舷。

就在这时,只听身后一声水响,一条大汉如蛟龙般从江水中跃起,手中利剑刺向李孝恭。李孝恭大惊,本能地挥剑一格,但觉对方力道如排山倒海,顿时倒退数步,退入舱中方始站稳。那刺客“咦”了一声,满以为刚才一击,李孝恭必倒,没料到只是退入船舱,当下左手疾挥,三柄匕首分上中下三路射向李孝恭。

李孝恭大骇。刚才一挡,已使尽吃奶的力气,这次无论如何已不能抵挡。仓皇之间,一屁股坐在船板上,闭上了眼睛。

但听“叮叮叮”三声,里舱飞出三枚铁弹,撞飞了三柄匕首。

那大汉怒喝一声,正欲再行攻击,不料被一枚铁弹击中右手手腕,顿时长剑跌落。大汉见势不妙,赶紧跃入江中。其余九名上船的汉子见头领失利,也纷纷跃入江中,瞬间逃遁。

被击中手腕的正是杨普义。自然,发铁弹救李孝恭的,是张素弦。

李孝恭惊魂未定,被刘虎云一把扶起:“大帅,你……没事吧?”

李孝恭毕竟是条汉子,瞬间调整表情,回身对里舱道:“多谢张姑娘相救。”

张素弦在里舱道:“这是萧月仙手下的将军杨普义,她自己没来。她要是来了,恐怕要费事一些。”

李孝恭只觉背后一阵发凉,道:“看来,安陆公危险了!”

许智仁并不知晓父亲已遇刺,正指挥军士拼命攻城。在密如雨点的箭矢掩护下,数十架云梯架上了城,沉重的冲车把古旧的城门撞得嘎嘎直响。许智仁沉着指挥,唐军拼死进攻。

荆门守将杨君茂本来是左领军将军、江陵总管,但文士弘任大将军后,竟命他来此守城,只给一万人马。杨君茂心头有气,心想文士弘的手伸得也太长了,除了水军,连江陵守城军马都要管,明明是夺我兵权嘛。

眼见唐军攻势太猛,杨君茂想着江陵的旧部,还有家中的财物,无心恋战,心想还是回江陵报知皇上要紧。于是且战且退,最后率亲随从北门弃城而走。荆门遂被许智仁攻破。

许智仁入城,等候父亲前来分享胜利的喜悦。然而,前来城中报信的卫士哭说许绍遇刺。许智仁听到这个消息,大叫一声,摔下马背

卫士扶起许智仁,他强忍悲痛,上马整军,守卫荆门;之后又将父亲尸身抬进棺材,等候李孝恭将令,从陆路进攻江陵城。

文士弘闻听宜都失守,大惊失色。不一会儿,郑文秀披头散发,闯进帐中,哭说宜都失守。

文士弘大怒,心想这前楚王如此脓包,连几个时辰都撑不住!命左右将郑文秀推出斩首。众将纷纷求情,言大敌当前,应共同御敌。文士弘这才饶了郑文秀,问道:“李靖莫非是神仙?不到一个时辰,就把宜都攻破了!文秀啊,这宜都失守,我数万水军就像是被关进了池塘里的鱼,突围都难,更别说取胜了。”

郑文秀道:“大将军勿忧,论水军战力,大将军的水军天下无敌。李靖新习水军,尚未精熟,罪将愿率舟师,出清江口与之决战。”

“你拿什么与之决战?”

“大将军,李靖率舟师东下,是顺水,因此占据地利,快速攻下宜都。现在李靖的舟舰排列在清江口,看似堵住我水军去路,实则我水军是顺水,有地利优势。若让罪将率水军迎战,可先以艨艟战舰开路,撞毁对方战船,再以走舸运送善射的弓箭手,轮番射杀敌军,可获成功。”

“文秀,你守城不行,但这水上战事,倒也多少晓得一些。”文士弘怒气消了一些。这个战法,正合他意。

郑文秀获得认可,洋洋自得,接着道:“末将还可效仿当年周公瑾火烧曹军大船之法,在箭头携带引火之物,射入敌船,让其自焚,可使敌军不攻自破。”

文士弘刚才还觉得郑文秀是个将才,听了此话,忍不住笑道:“文秀啊,你兵败投归,身上的雨水还未干透,怎么想出了这个馊主意?火攻得看天时,这种雨天,就算诸葛亮、周公瑾复生,又如何用得?”

郑文秀争辩道:“大将军,我观敌军舰船,体瘦而层高。虽然天上下着雨,但敌舰楼船里舱并不进水,干燥易燃,我军将引火之物射入内舱,仍然奏效。”

文士弘一听,觉得有些道理,便道:“就算能引燃敌船舱室,恐怕也易被敌军扑灭。本将熟读兵书,大凡火攻,无论水、陆,均须大风方可。无风助力,火势不旺,断难奏效。不过,我军既然要射箭,顺便带点引火之物,也未尝不可。”

郑文秀赶紧拍马屁:“大将军思虑周全,非末将能及!我军尚有六万,敌军只怕不足四万,仍有胜算。”

“文秀,有一点你说得对,就是敌舰体瘦层高。由于峡江江面不宽且险,故而李靖无法造得大船。清江水势平缓,故我军大船胜过敌军。文秀,本帅命你率五百艨艟,在船首装置利器,顺水而下,先冲散敌军排列的船阵,再以箭矢劲射,我自引巨型斗舰殿后,依托女墙射杀敌军,一举可破李靖。”

郑文秀领命,赶紧重披盔甲,下岸登船。

李孝恭死里逃生后,心有余悸,担心再有刺客从江中潜至帅船行刺,但又不好明说,于是对刘虎云道:“虎云,靖公在前头激战,本帅不能在帅船坐视。你速去调一艘快船前来,载我到旗舰上去,与靖公同击敌军。”

刘虎云领命。不多时,一艘快船靠上了帅船。李孝恭让几名卫士守卫帅船,踩着船板上了快船。在快船之上,顿感身边舰船纷纷后退。李孝恭平日忙于招兵,极少到江边督造舰船,只知这船极快,却不知因何而快。

李靖在旗舰之上,见李孝恭前来,赶紧迎接,首先告罪道:“大帅,李靖有罪,思虑不周,以致令大帅涉险,请大帅治罪。”

李孝恭哈哈一笑:“靖公,你明里没安排,暗里让张姑娘护卫帅船,别人不知,我岂能不知?”

李靖摇头道:“大帅,真不是我未卜先知,是张姑娘自己要跟随前来的,没想到她救了大帅。”

李孝恭闻听此言,长叹一声:“这样看来,安陆公危矣!”随即简要将张素弦的话说了。

李靖一惊,道:“都是李靖失误,没考虑到这一层。现在派人前去,恐怕为时已晚。当今之计,得全力击溃文士弘,否则,夔州大军亦有凶险!大帅,你既已上了旗舰,就请到舱中观战吧。”

李孝恭道:“靖公,如何指挥,是你的事,但我并非弱不禁风之人,兄弟们浴血奋战,我作为主帅,岂能坐视?虎云,拿弓箭来!”

刘虎云马上送上弓箭。

李孝恭持弓在手,道:“等两军交战时,我也参战。但有一事不明,请靖公说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