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幻空幻 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
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
完结

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

武国忠 著
5万  字
119  人气
13  章
0  评论
免费阅读 加入书架 下载
APP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13章) 作品评论区

本书作者

武国忠
作品数 1
粉丝数 0
收藏数 0

《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是由武国忠所著的一部综合其他,转载网络,本站提供的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txt全集仅供预览及交流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之内删除,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作者武国中,作者从医20余年,饱读中医典籍,精通道家、武家养生之秘,深谙中国养生学,著有多部中医学专著。书中的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简单高效,方便易学,让每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特别是对于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上班族来说更为贴心。
 《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中不仅指出了众多保养身体的秘方,更指出了养心养神之道,只有身心和谐,才能尽享天年。我们的身体有难需要复原,我们的先天不足需要重建。湿邪是摧毁当代人健康的最大祸害,只有补足阳气,我们就不怕任何疾病和灾难。
 养生就是养阳,无病才是神仙。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们就会与疾病狭路相逢。不怕生小病,就怕一病不起,您为这一天作好准备了吗?疾病无常,每个人都应该提前牢牢巩固好自己的身体。当疾病缠身的时候,您应该感谢造化,因为《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中的方法救了您;当疾病渐行渐远之际,请您把《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送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活到天年。

最新章节
第13章 2024-12-13
第12章 2024-12-13
第11章 2024-12-13
第10章 2024-12-13
第9章 2024-12-13
第8章 2024-12-13
查看全部章节

第1章

声明:本书由零五电子书(txt.02405.com)网友分享,仅供预览,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内删除,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序言 
 第一章:阳气决定长生 
 1. 人要活到多少岁才算尽其天年 
 2. 养生就是养阳气 
 3. 现代人为什么会阴盛阳衰 
 4.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 
 5. 为自己看病--判断体内有湿的简易方法 
 6. 看舌观指,辨证养生 
 7. 站桩养生法是最简单有效的长命之道 
 8. 放松是人体最好的大药 
 9. 要活就得动 
 10. 太极护身,生生不息 
 11. 天地相合--来自于中医不传之秘的养容术 
 第二章:人体有大穴,祛病真如神 
 1. 胃口好,活得就好--然谷是开胃的大功臣 
 2. 颈椎、腰椎有病,后溪穴百用百灵 
 3. 大药逞神勇,承山灭顽湿 
 4. 每天敲风市穴,健康就会随风而至 
 5. 神仙也怕脑后风,有风就找风府穴 
 6. 印堂发亮,就是福相 
 7. 足三里,上中下一起理 
 8. 胸腹的众多毛病就靠公孙穴摆平 
 9. 对心脑血管疾病釜底抽薪--再探合谷穴 
 10. 怪病就靠膈俞收,只生欢喜不生愁 
 11. 人体老生寒,太溪定生暖 
 12. 有效就是硬道理--6个穴位包治众病 
 13. 救命大隐士,委中最无私 
 14. 别拿胃痛不当回事--胃痛的身心共治法我7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深深记得那天的情景:凌晨2点钟,父亲因突发性脑溢血,昏迷不醒,好心的邻居帮我们到处请医生,却迟迟不归。无助的母亲心急如焚,泪流满面,一遍一遍不停地呼唤着昏迷中的父亲。这一切,被幼小的我看在了眼里,心中暗想,如果家里有一个医生,那该多好!父亲住院10天后终于没有抵挡住病魔的纠缠而去世了,从那时起我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医生,做一个好医生。 
 多少年过去了,父亲离我们而去的情景总是历历在目。我知道,幼时的这个誓言,早已决定了我的一生。 
 在漫长的学医道路上,我是比较幸运的,起步也比较早。我有一个叔叔是习武的,我从小跟他习拳,并学习跌打损伤的治疗方法。后来,又有幸接触到廖厚泽、胡海牙等杏林大医,他们把我领入中医之门,带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尤其是伤寒派的大家廖厚泽先生,我在他门下系统地学习了伤寒,并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见习,收益无穷。从20多岁起临证看病,至今算一算也有将近20年了。 
 我从来不认为一个好医生就应该纯粹守在诊室接待病人。在诊室里,病人一拨一拨地来,又一拨一拨地走,往往一天就是三四十人,我没有太多时间跟他们细细交流。有的病人回去病好了,就不再找我了,有的病人回去吃了药,病没好,又找别的医生去了,总之,很多病人一去就如泥牛入海,再无音讯,我也不知道我开出去的药到底有多少效果?还有的病人,在我这里治好了,下次有病还来看,还会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过来,最后,一个介绍一个,形成一条病人链,这虽然使我小有欣慰,但心里仍觉不安。我老在想:怎么现在生病的人越来越多呢?怎么这个病人链断不了呢?无论如何,我都觉得自己没有达到儿时理想中那个医生的标准,总觉得自己欠病人一点什么东西。 
 古人云:大医治未病,中医治将病,下医治已病。我曾断言:中医好多病都能治,只要你抓住时机!但是,我坐在诊室里,都是已病之人来找我,其中很多人已经错过了治病的最佳时期。不会有人好端端地来医院挂个号,问我:医生,我没病,您给我看看我以后会得什么病吧?倒是有很多人,即使身上不舒服,仍然强挺着,非得到了难受得挺不住的时候才跑来找医生。对于这样的病人,我能治吗?能治!但对于病人来说,这场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却没能帮他避免。虽然病人病愈后千恩万谢,我却感觉受之有愧,总感觉自己仅仅是一个靠治已病而沽名钓誉的下工,面目可憎。 
 如何治未病呢?那就是养生。真正高明的医生,会让所有跟他有缘的人不生病!这是我一直所追求的。 
 说到养生,道家是做得非常好的,有很多独到的经验,于是我又四处拜求名师高人,深入研究道家的养生真谛,体会那种大道至简、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的确,只要迈入这种境界,人一生是完全能像《黄帝内经》所说的度百岁乃去的,但很多人无缘接触这些养生之道,为什么无缘呢?并不是他们没有这个福气,而是我们做医生的没有尽到职责!所以,我感觉,把中医里最精华、最高妙的养生大道传播开来,让尽可能多的朋友知术得道,这是我的一大使命。 
 人的绝大多数疾病都源于没有好好养生。中国的养生之道也是养心之道,它不仅仅是教人强身保命的,而且还教人改变生活中的一切弊端,包括改变不良的性格、改变恶习,从而扭转命运。 
 所以,对几乎所有的病人,我都会跟他们讲明养生的要义,找出他们在养生方面的缺失,让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他们照着我的建议坚持去做以后,没多久不但健康改善了,而且整个生活也为之焕然一新,这是我和他们都非常乐意看到和向往的。 
 真正的养生之道,是以提升人的整个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当我发现自己能做到这一步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是一个基本合格的医生了。但是,我心中仍然忐忑不安。 
 从医近20年来,我坚持博览广学。一切治疗方法,无论中医、西医,遑论汤药、针灸,我都兼收并蓄,并在临床中使用、体会;凡是与医学相通的学问,包括武学、道家、史学等,我都去接触,去学习,并把它们跟医学、养生结合起来思考、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然而,我热爱医学,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没感觉倦怠过。可是,这仍称不上博览广学。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不在于它本身,它与外界的一切都普遍地联系着,有一位老师化用陆放翁的一句诗鼓励我说:汝果欲学医,功夫在医外。我一直牢牢地记着这句话,因为,学医之人,不但要精通文史哲、儒释道,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他所处的这个社会。 
 有一段时间,我除了继续攻读医书,看病治人,还广泛接触社会,兼任了多种看?和中医不沾边的社会职务。其实,恰恰这些功夫在医外的社会经历,让我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思考当今社会的现状,跳出就病治病的圈子,能开始从根本上探寻人生病的综合原因。这段很多医生都没有机会跳出的经历,给予了我在养生保健、治病救人方面经验的深度积淀和综合视野。 
 现在,我除了进行日常诊疗,做好一个本分的中医大夫外,还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养生之道的传播中。我想,这么多年的努力,图个什么呢?还不就是为了做个好医生?好医生不想利用他人的疾病和痛苦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享受,他希望自己与病人结缘,更希望与千千万万的还没有生病的人结养生缘;他希望众生都健健康康过一辈子。 
 现在,我要把我积累、探索了这么多年的东西,以最简单、最轻松的形式呈现给尽可能多的人,有朋友说我是厚积薄发,我毫不惭愧地点头称是,我知道这些看似轻松的文章后的沉重分量,之所以将其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只是因为:有很多人需要它! 
 武国忠 
 2008年6月10日于北京听息雅室1. 人要活到多少岁才算尽其天年 
 为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八十岁,而且大多是死于疾病!为什么今人比古人所预期的天年寿命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呢?是谁偷走了这四五十年的宝贵生命呢? 
 在长期从医经历中,我面对的病人是各种各样的,我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想活到多大岁数?令我惊讶的是,很多人都说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生命的长短与质量好坏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如果你对它关心不够,那人生还有多少快乐可言呢? 
 我们的确应该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早作准备了,这个准备工作花不了您多少时间和金钱,但换来的却是高质量的生命。 
 高质量的生命就是活到天年。 
 那么多大岁数才能称为天年呢?《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乃去,而尽终其天年。早在几千年前,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就能按照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来推演人的一生了。 
 美国学者海尔弗里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来推算人的寿命,得出的结论是人的寿命应该为120岁。这些研究结果,与我们祖先对天年寿数的记载惊人地一致。 

同类作品推荐

作品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