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他一个建议,把每天在家看电视的3个小时用来练习"抱住健康"养生法。老人回去后一练就上手,马上找到感觉了。两个月以后,他再次登门,非常开心地说他的心脏已经恢复正常,全身都比以前舒爽多了。而且他老伴同时练习"抱住健康"养生法后,长期的失眠居然消失了,每天都是一觉睡到自然醒。
现在的人,上班的时候坐在办公桌前,出门有车坐,回到家里又一屁股坐进沙发看电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缺乏运动,身体的气血都淤滞了,很多病就是这么坐出来的。病人谈病色变,医生则是"谈坐色变"、"谈静色变"。因长期坐着或缺乏运动而生出来的病,不仅复杂,而且不容易治愈。一天到晚坐着的人,好不容易有了点养生的闲暇,为什么还要坐在那里看电视呢?他需要站着,需要运动,需要让全身的气血动起来,让肢体肌肉灵活起来。
"抱住健康"养生法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看似不动,其实是不动之中有大动。这种大动又不同于跑步、跳绳等体育运动,对于那些身体虚弱、津乏气短的人来说,这样的运动会增加内耗,伤津动气,不增其益,反受其累。尤其是那些身患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疾病以及隐匿性疾病的人,这些剧烈型运动更是不可行的。因此,有养生经验的老人经常说:"大动不如小动。"其实,小动不如微动,"抱住健康"养生法的动就是一种微动,确切地说,是一种蠕动。
半年之后,这位教授已经把这种养生方法传授给了上百人。有一次老人家非让我和他一同向他所在单位的职工讲授"抱住健康"养生法,而他的讲授居然像他讲授专业课程一样严谨:
"两脚平铺于地,与肩同宽,全身很随意地放松下来,慢慢地臀部往后靠,如同坐一个高凳,似坐非坐。这样就站好了。接着,还有一些讲究:手要求掌心内凹,十个手指张开以后,里面的关节往里面夹,外面的关节往外面顶,虎口是圆撑的,腕关节不能僵死,两个肩膀撑开;十个手指之间要如同夹一根香烟,不能让它掉下来;双手如同抱一个氢气球,用力轻了这个气球就飞出去了,用力紧了这个气球就爆了;用心体会这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感觉;头呢,下颚稍微往回收一下,和脖子之间好像夹住一个乒乓球;同时,感觉头上面有跟绳子吊着;腿稍微往前弯曲一点,身体的全部重心落在脚掌的前2/3处,这样,后脚跟就稍稍抬起来了,又不能完全抬起来,要像踩着一个蚂蚁似的,不能让它跑了,也不能把它踩死。"
我惊讶于老教授讲得如此细致、到位和准确。不过,大道至简,初学者大可不必追求外形的极致而忽略了基本的原则。所以,当大家要求我进一步阐释的时候,我对大家说:
其实也不必太追求形式,只要你自己感觉舒服就是最好。如果累了,环抱的双手可以举高一点或者举低一点,都没关系;两手还可以左右调整位置,只要左手不放到鼻子右边,右手不放到鼻子左边就可以。基本的姿势做出来后,你可以前后晃一下,如同在游泳池里,体会水和人激荡的感觉,幅度不要太大。眼睛似闭非闭,什么高兴想什么。
如果有人感觉到手会发热发胀,甚至里面有蚂蚁爬的那种感觉,这就是中医上说的"蚁行感",说明体内气血的流动已经加快了。有人说,站久了还会感觉后背发热,这是怎么回事?我们都知道后背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总督和统领人一身之阳气,后背发热,意味着阳气被鼓动起来了,气血循行更为通达了。在这个普遍阴盛阳虚的年代,鼓动阳气是养生的根本。
对于练习"抱住健康"法已经较长时间的人,我建议不妨把意念集中在尾椎骨尖上,慢慢地用尾椎骨尖画小圆圈,以此带动身体的微动,此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十个手指的指尖有微微发麻的感觉,随着身体的微动,这种感觉从手指传向手臂,腿部、背部也会有相应的感觉。身体这样轻微?动着,感觉自己就像泡在温泉里,像海藻一样,随着迂缓的水流飘飘荡荡,荡荡悠悠。在晃晃悠悠中身体四肢得到怡养,全身血液也像安静的溪水,周流而不息。
我练习"抱住健康"养生法已经20多年了,虽然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姿势,但永远不觉得枯燥,永远感觉自己的身心是在进步。刚开始练的时候觉得有些枯燥,但只要坚持一两周,习惯了、接受了之后,就能很乐意地把它当做日常的功课来做。
其实,我们普通人对于养生大多只有皮毛的功夫,在没有掌握内在的技术和要领之前,形和意都是必需的。形者养身,意者养心,养心在静,养身在动。古人讲"性命双修",实际上讲的就是我们现代的"身心锻炼",通过性命双修,方可益寿延年。"抱住健康"法就是要强你的身,收你的心。安心在喜,不唯虚;养生在动,不宜静。动非浮躁妄动,喜非刺激狂喜,能够做到这两点,我们就是养生的高人了。
10. "太极护身",生生不息
我们的神阙和命门两个穴,就像太极阴阳图的黑白点,而当我们把手自然甩起来的时候,就是在画阴阳鱼那优美的曲线了。因为手在每一次拍打的过程中,力度是越来越大的,拍到穴位上的时候,力度达到最大,这种拍打的力量是有穿透力的,拍到穴位后还要往里面深透一些。这样一来,不就正好拍成一对阴阳鱼了?练这个功法,我们的身体周围就有一个左右转动的太极,这不就是有太极护身了吗?
前几天,有一位朋友从武当山旅游回来,带给我一个精美的太极图护身符,说是可以保健延寿、保家平安。当时,我把这个图拿在手里仔细端详:这么简单的一个图案,就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演化规律的模型,是古圣先贤智慧的显现,至于它能否有护身的神秘力量,我也不知道。不过,既然是朋友的好意,我也就非常高兴地收下了。
同时,我对朋友说:"你给了我一个护身的太极,我给你点什么呢?要不,我也给你一个护身太极吧。"
"不用,不用,"他连忙说,"我家里还多的是,这次带回来很多呢,各种各样的应有尽有,你要是喜欢我还可以给你多拿几个。"
我笑道:"不,你给我的是有形的太极护身符,我给你的是一个无形的护身太极,是一个小小的养生方法,你天天练,练久了,自然就有太极护身了。"
我教给他的这个保健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如果把人体也比为太极的话,那么,人体前方的肚脐(神阙穴)就相当于人体太极的前方"鱼眼",而人体后方和肚脐对应的位置,称之为命门,相当于人体太极的后方"鱼眼"。
前方的神阙(肚脐),是人体元气的根本;后方的命门(在后腰与神阙相对的地方),则是人体的生命之门。所以,拍打这两个要穴,可以行气通血,调和阴阳,激活人体的元阴元阳,祛病强身。
至于怎么拍打,就要看您怎样顺手了,不拘形式,您感觉舒服、顺畅就好。
最初的时候,您可以先用一只手的手心拍打神阙,然后,再用另一只手背拍打命门。分开来拍打,以舒畅为度,就这么简单。
当然,熟练的时候,您可以变着花样来,甚至可以左右手的手心、手背轮流拍打神阙和命门。比如:
先把右手手心按在肚脐眼上,左手手背按在命门穴上,接着,上身右转,带动两手甩动,右手往后甩,去拍命门;同时左手往前甩,去拍神阙。手掌拍下,马上随着身子的左转而弹起,右手往前甩拍神阙,左手往后甩拍命门。如此来回重复。不过,没有必要拘泥于形式,拍打熟练了,您自然而然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拍打方法。
熟能生巧,养生也不例外,当你越练越自然,你就会把初看起来像是体育锻炼的方法提升到健康养生的高度和实效上来。
那么,人体健康的"太极"何在?
我们不妨再把这个养生法练起来。我们的神阙和命门两个穴,就像太极阴阳图的黑白点,而当我们把手自然甩起来的时候,就是在画阴阳鱼那优美的曲线了。因为手在每一次拍打的过程中,力度是越来越大的,拍到穴位上的时候,力度达到最大,这种拍打的力量是有穿透力的,拍到穴位后还要往里面深透一些。这样一来,不就正好拍成一对阴阳鱼了?练这个功法,我们的身体周围就有一个左右转动的太极,这不就是有太极护身了吗?
朋友跟我一起认真地练着,仔细地感受着,忽然非常兴奋,说:"我感受到太极啦,是用我手上的力量画出来的!"他回去后,又给我打电话,说他前几天因为旅途劳顿,腰有点疼,自从跟我一起练了太极养生功,回到家后,发现腰竟然不疼了,而且腰部微微发热,非常舒服。他高兴得不得了,说:"这才是真正的太极护身。"
我说:"这个可不是护身符啊,我可不敢说它能招财进宝……"
"不,"他打断了我的话,"有了健康才能招财进宝,身体正气旺盛自然全家平安。太极生万物,健康才是真正的太极啊。"
11. 天地相合--来自于中医不传之秘的养容术
面容是一身之阴阳作用的产物,其中阳占主导,因为头上以阳经为主,阴为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