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

作者:武国忠 | 分类:奇幻 | 字数:4.2万字

第12章

书名: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 作者:武国忠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9:43

我说:"请你来一趟医院吧,不用挂号,直接来找我,我给你灸。"

果不其然,艾火离她的皮肤不到1厘米,她只能微微感觉到暖和。大约半个小时后,整整一根艾条烧完了,她感觉依旧。我又点燃了一根,递给她,让她继续灸太溪。她有点着急了,说:"灸了这么久,究竟有没有用啊?"

"没用我干吗要灸呢?你感觉灸得舒服吗?"我问。

"倒是挺舒服的,越来越感觉有股暖流从双腿暖到肚子里。"

"这不就是效果吗?"

第二根艾条烧完一半的时候,她忽然说:"哎呀,我感觉烫了。"

我朝她望去,以前白中微微发青的脸,此刻如三春桃花。

我跟她解释说:"太溪穴大口大口地吸收艾灸的热量,吸收了这么久才够!这说明你体内寒气太重。热量全部被太溪穴吸进温暖你的肾经去了,所以你一直感觉不到烫。你回去后,别的穴位都不用灸了,只灸太溪就行了,这是最直接补充你体内热量和阳气的方法。"说完,我又让她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她看了非常兴奋,说她的脸色从来都没有这么白里透红过。

大约3个月后,她打来电话,说她回去后,头两天还得灸半个小时才能感觉到烫,后来这个时间就迅速缩短了。现在,艾条放上去几秒钟就能感觉烫了。她还说,她刚刚检查出来,自己已经怀孕了,问还要不要继续灸。我说:"你的目的不是达到了吗?何不得鱼忘筌呢?"

这位女士的经历告诉我们,凡是寒凉体质的人,都不妨通过常灸太溪穴,让温暖的生机进入寒体之内,让"体内的冰雪"变成春天的涓涓细流……

12. 有效就是硬道理--6个穴位包治众病

我只要教给一个对经络和穴位一无所知的人一个简单的歌诀,就能让他成为半个针灸推拿医生。这个歌诀是:"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个歌诀叫"四总穴歌",四句讲了四个穴,每个穴的威力,打个比喻来说,相当于"原子弹",一治就治一大片。

谈到用穴位治病或者养生,很多人都怕麻烦。摊开一张《穴位图》,密密麻麻的穴位,经穴365个,奇穴还有很多,到底该怎么记住?怎么用?恐怕很难。其实,这么多穴位,就连一般的针灸医生也不会全部记住的,要使用穴位,我们得从最简单的、最有统摄性的穴位开始,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律,慢慢拓展。

对一个对经络和穴位一无所知的人来说,平时只要记住一个简单的歌诀就能为自己进行基本的养生保健了。这个歌诀是:"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个歌诀叫"四总穴歌",四句讲了四个穴,每个穴的威力,打个比喻来说,相当于"原子弹",一治就治一大片。

足三里治肚腹部,委中治腰部、背部,列缺治头部、颈部,合谷治面部。每个穴对发生在它所对应部位的几乎所有的病症,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尤其是对于那些慢性病、小毛病,只要坚持使用,最见疗效。

后人在这四句歌诀后面又加了两句"酸痛取阿是,胸胁内关谋",就是说,身体任何部位的酸痛,都可以在身上寻找阿是穴,也就是按上去疼痛的地方;胸胁部位的一切疾病,都可以用内关穴解决。这样就更全面了,涵盖了整个人体。把这几个穴位用好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症,咱们就能解决一大半。

以列缺为例。列缺是肺经上的穴,我们把两手的虎口交叉,食指尖端点到的地方就是该穴。列缺善治头上、颈上的疾病。最典型的用法就是治疗落枕。有时候,因为睡觉姿势不对,或者脖子露在外面吹风着凉了,早上起来,发现脖子僵硬、疼痛,非常难受,这就是落枕。可以拨动列缺穴,不适感会迅速减轻。此外,这个穴还治疗头痛,尤其是偏头痛、口眼歪斜、牙痛等,效果也非常明显。由于它在肺经上,所以还能治疗各种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用列缺穴的手法主要是弹拨。弹拨的手法是在穴位或部位做横向推搓揉动,使肌肉、筋腱来回移动,以有酸胀等感觉为佳。列缺穴位置有很多筋时,弹拨列缺穴弹拨这些筋,力度要合适,以有明显的酸痛感为宜。

其实,像咳嗽、气喘这样的疾病,都跟喉咙有很大关系,咽喉肿痛就更不用说了。列缺穴的这些主治功能,都可以归属到"头项寻列缺"这一句歌诀中。项,就是脖子、颈,包括里面的咽喉。很巧的是,列缺穴所在的位置手腕,通常也被人们称为手颈、手脖子。手脖子上的穴能治脖子上的病,这不是巧合,其中存在着很神奇的对应关系。不仅列缺穴,手颈上经渠、太渊、神门等穴位,对治疗颈椎病、咳嗽等也有疗效。同样的道理,我们不但有手脖子,还有脚脖子,脚脖子上的穴位能不能治疗我们脖子上的病呢?答案是肯定的。艾灸太溪穴治疗慢性咳嗽,效果非常好。总之,当脖子出现小毛病的时候,我们在手腕、脚踝等部位到处按压、弹拨,找到有明显酸麻胀痛的地方,那就是治疗点。

《黄帝内经》中有一个重要原则:"以痛为腧。"就是说人体哪里出现了疼痛,哪里就是治病的腧穴。照老祖宗说的办,我们人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特定腧穴。

这个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延伸,人体手足上很多部位的命名,都在互相借用。人体有颈,也有手颈、脚颈;有肚子,也有腿肚子;有背,也有手背、脚背,以及耳背。这种借用,不是完全出于偶然的,人们在潜意识中意识到了这些部位的关联性,所以在命名上也让它们相互关联。我们如果能把这种关联运用到养生和治病上,效果是不可思议的。比如,腿肚子上的合阳、承筋、承山,对腹痛都有很好的疗效,肚子痛、肚子胀的时候,可以在这3个穴连成的线上寻找压痛点。背部酸痛或者背部僵硬疲劳的时候,可以在手背、脚背上找压痛点,都能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耳背更为神奇,它也对应于人体的背部,当我们独自一人无法捏积的时候,可以用从下往上捏耳背代替,每只耳朵捏10次,会感觉非常舒服。

使用穴位,是不需要死记硬背大量内容的,只要抓住最核心、最重点的内容,其余内容可以根据一些规律去推演,我这篇文章只是做了一个示范,教大家一个举一反三的方法。更多的规律,我后面还会陆续谈到,当然读者也可以举一反三,在自己身上试验,得出更合身的经验。

13. 救命大隐士,委中最无私

委中穴,有人一辈子都没用过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宝贝,却任由腰痛、背痛折磨,这真是太可惜了。它是我们身体里面的隐士,我们不妨三顾茅庐,把它请出来,让它帮我们挺起健康的脊梁。

腰部和背部的绝大多数疼痛,比如腰痛、背痛、腰酸、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都出在膀胱经上,都是由于膀胱经气血不通。足太阳膀胱经是阳气最旺盛的一条经脉,在人体的腰部和背部,除了正中间的一条督脉,其余就全是膀胱经了,脊椎左右各两条。我认为,只要打通膀胱经,绝大多数腰部和背部的疼痛都能解决。

说到打通膀胱经,马上有人跃跃欲试,说:"这容易,在腰部和背部沿着膀胱经刮痧就可以啦。刮出紫斑来,气血就通了。"这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有没有更好、更简单、更易于我们自己独立操作的方法呢?

当然是有的。我们记住一句口诀就够了:"腰背委中求。"有腰椎病以及一部分颈椎病时,主要用这个委中穴就够了。委中穴很好找,就是在窝里面,这个穴在一个岔路口上,在背部分为两支的膀胱经在这里汇合为一支,继续下行。因此,刺激这个穴位,能振奋整个膀胱经的活力,尤其是疏通腰背部的气血。我在平时嘱咐病人自己调养的时候,常常建议他们"以指代针",用按压的方法。而通常我用这个穴,一用就有疗效,病人的痛苦即使不会马上消失,也会大为减轻。

但有很多人在使用这个穴位的时候,效果却并不理想。所以他们经常问我:"您是不是运用了功夫啊?"其实,这点小手法哪里需要什么功夫?我的功夫不是手上或者针下的功夫,而是理解古人传下来的口诀的功夫。"腰背委中求"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将其理解为:腰背上的病痛就要取委中穴。这就未免有点粗枝大叶了,还有一个"求"字,被他们给丢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腰背上的病痛,要到委中穴那里去求。求什么呢?我们看一个健康的小孩,或者是腰很正常的人,你让他趴下来的时候,摸他那个委中的部位,会发现它是凹陷的,这是正常状态。如果这个部位有一个凸起的,或者有条索状物,或者有一个小包,或者有一处压痛点,这才是你所要"求"的东西。用针把这个凸起或小包扎下去,或者用手指揉它,让它自行消失,这样委中才能治你的腰背。

有很多朋友的委中穴上没有这个东西,那就说明委中不起作用了,那就别用啦,任何穴位起作用都是要有它的物质基础的。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在委中这里能"求"到凸起或小包的,绝大多数腰椎都存在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