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

作者:武国忠 | 分类:奇幻 | 字数:4.2万字

第10章

书名: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 作者:武国忠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3:02

这个统领全身的穴位,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体现在胸腹部。胸部、腹部的一切问题,比如腹胀、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都可以通过公孙穴来治疗或缓解。

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时,我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喜欢在病人脚上取穴,更不喜欢在别人脚上进行按摩足底之类的手法。公孙穴,在脚内侧,大趾趾根后约2寸左右的地方。尽管很多医书上都说这个穴怎么怎么好,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没引起我的注意。直到有一次--

那是5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在香港。有位好友开着一家诊所,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很有名气。我每次去香港,只要有空,都会去他那里聊聊天。有一次,这个朋友对我说起他最近遇到的一个棘手的病。病人是一位美国的中年女士,她的症状很简单,就是肚子不舒服,经常感觉有个拳头大小的东西从小肚子那里冒出来,咕嘟咕嘟往上蹿,一直蹿到嗓子眼儿,非常难受。每当发作的时候,她会感觉心慌意乱,烦躁不安,甚至有自杀的冲动。她先是在港找了很多顶级的医院,结果越治疗越严重。接着她又回美国医治,也没有效果。后来听说我这位朋友善治疑难杂症,就慕名而来。朋友给她开中药,一连四诊,收到了一些效果,各方面的症状减轻了很多,但是还没有根治。现在她还在吃着中药,不过也快没信心了。

我说:"这不是《金匮要略》里说的奔豚吗?真有那么难治?"

"我知道啊!"朋友一脸无奈,说,"我给她开的就是奔豚汤啊,后来又开了桂枝加桂汤啊,脉象、舌象、主证、方药都对,但就是没有根本的效果,要不把她叫来让你看看吧。"

事情有时候往往就是这么巧,就在这时候,那位女士来电话了,说病情加剧,很难受,需要马上治疗。朋友说:"可以啊,你现在就可以来。"那边说:"我已经到你门口了。"电话刚挂上,那位女士进来了。

我给病人摸了脉,看了看舌象,并在她腹部做了一些简单的触诊,心里马上有底了。原来,她还不仅仅是简单的肝肾之气上逆或水寒之气上逆的奔豚,她肚子里有一大堆莫名的损伤和淤滞。

怎么办呢?我决定先打通她腹部的经络、气血,于是自然就想到了公孙穴。它是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同时又与冲脉相通,所以它既能调治脾经,又能调治冲脉。脾属土,在人体居正中,主管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周身;而冲脉则从上到下贯穿人体,与任脉并行,又与督脉相通。所谓"冲",就是要冲、要道的意思,《灵枢经》说,冲脉是"十二经之海",是"五脏六腑之海",是"血海",说白了,冲脉之气既能上贯于头部而为阳,又能下渗于下肢而为阴,是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气血的要道。公孙穴是脾经和冲脉的能量的汇集点和调控中心,其作用之大,自不待言。

实际上,这个穴位之所以叫"公孙",是有其深义的。《史记·五帝本纪》一开头就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公孙就是黄帝,黄帝居中央而统治四方,正如公孙穴总督脾经和冲脉,统领全身。这个统领全身的穴位,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体现在胸腹部。胸部、腹部的一切问题,比如腹胀、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都可以通过公孙穴来治疗或缓解。

我让她脱下鞋子,在她公孙穴上试探了一下,感觉那一块很僵硬。我每只手按住她的一个公孙穴,突然间用力按下去!这位女士疼得在椅子上缩成一团,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对我说:"谢谢您,大夫!我舒服多了。"

我也很高兴,说:"刚才按的这个穴位就足以治你的病了。这个穴在你身上的地位,也就相当于你在你们公司的地位,就是每一个部门的气血调度都由它管。以后你自己按吧。如果嫌力度不够,可以用一只脚的脚跟去踩或者顶这个位置,适可而止,有酸胀感就行。这样一直坚持。"鉴于她发病的时候容易出现心烦、心慌,我又教她按压内关。内关在手臂内侧,手腕上方两寸左右的地方,她在此处也有明显的压痛。内关是治心养心的,她是个经络敏感的人,手指一按上去,她就觉得心中有说不出的轻松。

"这样就完了?您不开点药吗?"她又问。

我给她开了点生甘草,让她平时泡在杯子里当茶喝。因为她此前吃了数不清的各式各样的药,应该清洗一下,解解药毒了,如此而已。她的体内也有湿气,于是我又建议她在饮食方面多喝薏米红豆粥。

在治病方面,公孙穴通治人的胸腹部。后来我将此穴引入养生实践,又体会到了它更多的妙用。有经验的古代良医总是说:"治病要抓主证。"在养生方面,我们也可以仿效这句话,说:"养生要抓核心。"人体的核心在哪里呢?有人说是脑,有人说是心,有人说是脾,有人说是肾。其实哪个都非常重要,哪个都不能少。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人体的胸腹部,是人体的相对中心位置,是我们养生的核心。怎么养这个核心呢?方法太多了,可以扩胸,可以揉腹,效果都是有的。但我还是要追问:有没有更核心的方法?当然有,那就是按揉公孙穴,一个穴就有扩胸、推腹等一竿子的作用了。

我们平时为调节胸腹而找公孙穴,没有必要按照书本规定的位置去找,要以自己的压痛为准。我一般把公孙穴看作一个区域,在脚拇趾跟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我们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或酸痛感觉的那一点,那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公孙穴了。如果要做养生保健,这就是核心。

9. 对心脑血管疾病釜底抽薪--再探合谷穴

治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高手治病,就像把玩一件艺术品,心之所致,意之所及,境随心转,时时自得,处处如意。我虽非妙手,却也能把玩一二。但如果要问最快意的治病方法是什么,我会说:"釜底抽薪。"妙用合谷,把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就是这样!

有很多脑中风病人,治疗起来颇费工夫。自然就有人问:"脑中风太可怕了,中风前有没有什么先兆?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吗?"

当然有!中风前最明显的征兆是在大便上。如果你心脑血管存在问题,或者血压偏高,忽然有一天,又出现了大便干燥,或者干脆就便秘了,这时就得非常小心,因为中风很可能马上就要光顾了,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惊慌,咱们有防患于未然的办法,那就是:按揉合谷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

至于原因,那就说来话长了。

我们知道,大便是从大肠中排出来的,大肠中的津液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使大便软硬适度,顺利畅通地排出来。一旦大肠中有多余的热,热盛伤津,这层津液就少了或者没有了,于是大便就变得干燥,甚至秘结在大肠中,排不出来了。大肠中有热,其实就是手阳明大肠经上有热。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大肠经有热上冲,肺气势必不能肃降,于是,一股热气上冲脑门,脑必然出问题。最严重的就是上面说的脑中风,头脑对身体的一部分控制功能直接失灵;比较轻微的呢,就是头晕、头痛、头脑昏沉。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原穴就是原气出入之穴,按揉大肠经的原穴就能激发大肠经的原气,原气足了,病气就消除了,大肠经上的实热也就随之慢慢退去,这么一来,脑门子就会清凉下来,头脑也变得清醒而理性了。

再进一层,从五行的角度看,肺和大肠属金,金克木,肝属木。当肺和大肠功能失调的时候,肝木失去约束,进而产生与肝相关的病症,如中风、抽搐、口眼歪斜、头晕、眩晕等。《黄帝内经》中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大肠经有热必然导致肝火旺,金不能克木,所以肝火得不到控制。肝主筋,肝火得不到克制,人体的筋就会松的松、紧的紧,松紧不均,自然就歪到一边去了。所以,就会产生病人脑中风后经常出现的口眼歪斜、偏瘫等症。因此,手阳明大肠经上有热,是大多数脑中风病的根源。

中老年人应该随时注意观察自己的大便,从中获得大肠经上的消息。一旦有干燥、便秘的预兆,马上揉合谷,是完全可以补救的。揉合谷会泻掉大肠经的热,肺和大肠的气机顺畅了,肝火就会平下来,就不会出现与肝相关的那一系列病症了。

当然,人体是有一定的反应速度的,这种连锁反应的快慢因人而异,在有的人身上会慢一点,这时候,我推荐合谷配上太冲,两对穴同时用,仍采取按揉的方法,既清大肠之热,又泻肝火,首尾夹击,效果更为迅速。太冲在脚拇趾与脚食趾间向后的位置,肝火旺者压上去会有酸胀疼痛的感觉。

其实,大便干燥或便秘,不仅是脑中风的前兆,而且也是小儿惊风、精神病等症的前兆,这些疾病无不与阳明有热相关。无论如何,方便时,花一两秒钟观察一下自己的大便,实在应成为我们每天养生的必做功课。当发现大便干燥或秘结的时候,用合谷或者合谷配太冲来帮忙就可以了。当然,这时候更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见风就是雨,实际上,很多难愈的慢性疾病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手消解于无形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