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临证指南医案

作者:叶桂 | 分类:奇幻 | 字数:6.0万字

第19章

书名:临证指南医案 作者:叶桂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0:13

宜峻补

肝肾。或稍兼痰火而治之。其用药总宜甘润。而不宜苦燥。斯得之矣。(华岫云)

徐评 久嗽失音。必由药误。麦冬五味。此失音之灵丹也。服之久。无不失音者。若全失。即使其

人力如虎。而走如马。半年之后。无有不死。若风寒痰火偶尔失音者。即不治亦愈。但更加以麦

冬五味。则弄假成真矣。此老竟茫然也。

卷二

肺痿

属性:洪(三二)劳烦经营。阳气弛张。即冬温外因咳嗽。亦是气泄邪侵。辛以散邪。苦以降逆。希冀嗽止。而肺欲辛。

过辛则正气散失。音不能扬。色消吐涎喉痹。是肺痿难治矣。仿内经气味过辛。主以甘缓。(苦辛散邪伤肺胃津液)

北沙参 炒麦冬 饴糖 南枣

查(二四)脉细心热。呼吸有音。夜寤不寐。过服发散。气泄阳伤。为肺痿之 。仲景法以胃药补母救

子。祟生气也。 金匮麦门冬汤。

徐(四一)肺痿。频吐涎沫。食物不下。并不渴饮。岂是实火。津液荡尽。二便日少。宗仲景甘药理胃。乃

虚则补母。仍佐宣通脘间之 格。

人参 麦冬 熟半夏 生甘草 白粳米 南枣肉

沈 积劳忧思。固是内伤。冬温触入而为咳嗽。乃气分先虚。而邪得外凑。辛散。斯气分愈泄。滋

阴非能安上。咽痛音哑。虚中邪伏。恰值春暖阳和。脉中脉外。气机流行。所以小效旬日者。生

阳渐振之象。谷雨暴冷骤加。卫阳久弱。不能拥护。致小愈病复。诊得脉数而虚。偏大于右寸。

口吐涎沫。不能多饮汤水。面色少华。五心多热。而足背浮肿。古人谓金空则鸣。金实则无声。

金破碎亦无声。是为肺病显然。然内伤虚馁为多。虚则补母。胃土是也。肺痿之 。议宗仲景麦门冬汤。

王(三十)溃疡流脓经年。脉细色夺。声嘶食减。咳嗽。喉中梗痛。皆漏损脂液。阴失内守。阳失外卫。肺

痿之 。谅难全好。(液伤卫虚)

人参 黄 苡仁 炙草 归身 白芨

顾(三六)久咳神衰。气促汗出。此属肺痿。

黄 (蜜炙八两) 生苡仁(二两) 白百合(四两) 炙黑甘草(二两) 白芨(四两) 南枣(四两)

水熬膏米饮汤送。

汤 肺气不降。咳痰呕逆。(肺气不降)

鲜芦根 桃仁 丝瓜子 苡仁

肺痿一症。概属津枯液燥。多由汗下伤正所致。夫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津亡而气竭也。然致痿之因。

非止一端。金匮云。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之。重亡津液。故令肺热干痿

也。肺热干痿。则清肃之令不行。水精四布失度。脾气虽散。津液上归于肺。而肺不但不能自滋其干。亦不能内洒陈于

六腑。外输精于皮毛也。其津液留贮胸中。得热煎熬。变为涎沫。侵肺作咳。唾之不已。故干者自干。唾者自唾。愈唾

愈干。痿病成矣。金匮治法。贵得其精意。大意生胃津。润肺燥。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清火热。以复肺之清肃。故

外台用炙甘草汤。在于益肺气之虚。润肺金之燥。千金用甘草汤。及生姜甘草汤。用参甘以生津化热。姜枣以宣上焦之

气。使胸中之阳不滞。而阴火自熄也。及观先生之治肺痿。每用甘缓理虚。或宗仲景甘药理胃。虚则补母之义。可谓得

仲景心法矣。(邹时乘)

卷三

遗精

属性:陈 厥后。吸短多遗。议摄下焦。(阴虚阳动)

熟地(四钱) 桑螵蛸(二钱) 覆盆子(一钱) 五味(一钱) 湖莲(三钱) 芡实(二钱)

茯神(三钱) 山药(二钱)

某(四十)梦遗精浊。烦劳即发。三载不痊。肾脏精气已亏。相火易动无制。故精不能固。由烦动而泄。

当填补下焦。俾精充阳潜。可以图愈。

熟地(八两) 麦冬(二两) 茯神(二两) 五味(二两) 线胶(四两) 川斛膏(四两) 沙苑(二两) 远

志(一两) 芡实(三两) 湖莲(三两) 金樱膏丸。

马(二二)阴虚体质。常有梦泄之疾。养阴佐以涩剂。仍参入通药可效。六味去丹泽加湖莲芡实

五味远志秋石 金樱膏丸。

张 阴精走泄。阳失根据附。上冒为热。坎水中阳不藏。古人必以浓味填之。介类潜之。乃从阴以

引阳。与今人见热投凉不同。

熟地 龟甲 淡菜 青盐 茯神 柏子仁 女贞子 山药 旱莲草

某(二一)脉左弦右濡。梦遗。咳逆气急。

熟地 麦冬 萸肉 五味 牡蛎 茯神 女贞子 山药 湖莲 川斛膏 芡实

金樱膏加蜜丸。每服四五钱。淡盐汤下。

杨 脉垂入尺。有梦遗精。议填阴摄固其下。

熟地 萸肉 五味 山药 茯神 覆盆子 远志 线胶 湖莲 芡实 金樱膏丸盐汤下。

刘 先患目疾。流泪。嘈杂不欲食。内郁勃。阳气过动。阴虚不主摄纳。春半连次遗泄。腰脊酸

楚。皆肝肾病矣。

熟地 龙骨 萸肉 茯神 丹皮 湖莲 芡实 远志

某 劳损漏疡。大便时溏。阴火上升。下则遗滑。

熟地 龟版 芡实 山药 女贞 建莲 炙草 豆皮

某 少年频频遗精。不寐心嘈。乃属肾中有火。精得热而妄行。日后恐有肾消之累。

焦黄柏 生地 天冬 茯苓 牡蛎 炒山药

某 脉虚色白。陡然大瘦。平昔形神皆劳。冬至初阳动。精摇下泄。加以夜坐不静养。暴寒再折

其阳。身不发热。时时惊惕烦躁。从仲景亡阳肉 例。用救逆汤法。必得神气凝静。不致昏 螈 之变。 救逆汤去芍。

费 色苍脉数。烦心则遗。阳火下降。阴虚不摄。有湿热下注。此固涩无功。(阴虚湿热)

萆 黄柏 川连 远志 茯苓 泽泻 桔梗 苡仁

吴(二二)病形在肾肝。但得泻头中痛微缓。少腹阴囊亦胀。想阴分固虚。而湿热留着。致腑经之气。

无以承流宣化。理固有诸。先泄厥阴郁热。兼通腑气再议。

龙胆草 胡黄连 萆 丹皮 茯苓 泽泻

又 阅病原。是脏阴阴精之亏。致阳浮头痛。兼有遗精。月数发。下虚上实。纯以补涩。决不应病。

性不耐丸剂。与通摄两用。

龟版 秋石 熟地 女贞 远志 芡实 湖莲 茯苓 熬膏。

钱(二十)脉右弦左垂。阴虚湿热。遗精疮蚀。

黄柏 知母 熟地 萆 茯苓 远志 蜜丸。

某 梦遗病。乃是阴气走泄。而湿热二气乘虚下陷。坠自腰中至囊。环跳膝盖诸处可见。久遗

八脉皆伤。议用通药。兼理阴气。 猪苓汤

又 熟地 五味 芡实 茯苓 湖莲 山药

宋(二三)无梦频频遗精。乃精窍已滑。古人谓有梦治心。无梦治肾。肾阴久损。阳升无制。喉中贮痰

不清。皆五液所化。胃纳少而运迟。固下必佐健中。(下损及中兼治脾胃)

人参 桑螵蛸 生龙骨 锁阳 芡实 熟地 茯神 远志 金樱膏丸。

华(二九)神伤于上。精败于下。心肾不交。久伤精气不复谓之损。内经治五脏之损。治各不同。越人

有上损从阳。下损从阴之议。然必纳谷资生。脾胃后天得振。始望精气生于谷食。自上秋至

今日甚。乃里真无藏。当春令泄越。生气不至。渐欲离散。从来精血有形。药饵焉能骤然充长。

攻病方法。都主客邪。以偏治偏。阅古东垣丹溪辈。于损不肯复者。首宜大进参术。多至数

斤。谓有形精血难生。无形元气须急固耳。况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若得中苏加谷。继参入摄

纳填精敛神之属。方今春木大泄。万花尽放。人身应之。此一月中。急挽勿懈矣。

参术膏 米饮调送。

接进寇氏桑螵蛸散去当归。

此宁神固精。收摄散亡。乃涩以治脱之法。

又 半月来。服桑螵蛸散以固下。参术膏以益中。遗滑得止。其下关颇有收摄之机。独是昼夜

将寝。心中诸事纷纷来扰。神伤散越。最难敛聚。且思虑积劳。心脾营血暗损。血不内涵。神

乃孤独。议用严氏济生归脾方。使他脏真气。咸归于脾。今夏前土旺司令。把握后天。于理最合。归脾汤。

又 立夏四日。诊左脉百至余。颇有敛聚之意。右关及尺。芤动若革。按脐下过寸。动气似若穿

梭。此关元内空。冲脉失养。而震跃不息。此女子胞胎。男子聚精之会也。大凡内损精血形气。

其胃旺纳食者。务在滋填。今食减不纳。假寐片晌。必烦惊惕。醒而汗。自述五心热炽。四肢骨

节热痿如堕。明是阴精内枯。致阳不交阴。转枯转涸。自下及中至上。前投桑螵蛸散。固涩精

窍。遗滑经月不来。奈寝食不加。后天生气不醒。 浓填补。于理难进。即参术甘温益气。又恐

益其枯燥。宜参生脉以滋三焦。晨进人乳一杯。使气血阴阳。引之导之。迎夏至一阴来复。早

用人乳一盏。隔汤炖热服。午后略饥。用生脉四君子汤。

又 一月来。虽经反复。参脉症形色。生阳颇有根蒂。近食蚕豆滞气。腹中微膨。食后口味酸浊。

是久卧重者。脾阳运动之机尚少。而火升心烦。动气汗出遗精。虽减于昔。未得平复。总是内

损已深。若调治合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