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须 黄 皮 鲜莲子 茯神 炒麦冬 生甘草
获片时之效。倘胃口拒纳。无法可投。按脉微涩。议治心营肺卫。
倪(三一) 阳明脉弦空。失血后。咽痹即呛。是纳食虽强。未得水谷精华之游溢。当益胃阴。
背。脉大无神。面无膏泽。劳怯不复元大着。温养甘补。使寝食两安。若以痰嗽为热。日饵滋阴润肺。胃伤变症。调之
生地 玄参 连翘心 竹叶心 丹参 郁金汁
闲静养。五志气火自平。可望病愈。形瘦谷减。当养胃土之津以生金。
中为要着。莫见血治咳。而用肺药。斯症可图。正在此欤。
某 着右卧眠。喘咳更甚。遇劳动阳。痰必带血。经年久嗽。三焦皆病。 麦门冬汤。
关(三二)思郁伤于心脾。二脏主乎营血。营出中焦。脏阴受损。阴虚生热。熏蒸络脉。致血不宁静。食
徐 阴脏失守。阳乃腾越。咳甚血来。皆属动象。静药颇合。屡施不应。乃上下交征。阳明络空。随
邵 营热失血。
人参(秋石水拌烘) 黄 阿胶 茯神 炙草 生白芍
人参(一钱) 黄 (三钱) 炙草(五分) 煨姜(一钱) 南枣(二钱)
某(二二)脉右大左虚。夏四月。阳气正升。烦劳过动其阳。络中血溢上窍。血去必阴伤生热。宜养胃
徐(三一)失血能食。痰嗽。色苍脉数。可与甘凉养胃中之阴。胃和金生。
阳气升降自由。先以柔剂填其胃阴。所谓执中近之。 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加黄 。
损极。热自内炽。非实火也。归脾汤去参。
桂圆(二钱) 龙齿(二钱) 金箔(五张冲入)
无血。但行走微微喘促。夫阴阳互为枢纽。隆冬天气藏纳。缘烦心劳神。五志皆动。阳不潜伏。
甜北参 麦冬 玉竹 木瓜 生扁豆 生甘草
白糯米半升。泡清汤煎药。
人参 炒归身 炒白芍 炙草 枣仁 茯神
陈(二八)失血。前后心痛。 归建中去姜。
某(二九)脉搏。血涌。饥易纳食。风阳过动而为消烁。若不自保摄。饵药无益。
徐(四九)馆课之劳。心脾营伤。食酸助木。中土更亏。春阳主升。血乃大吐。况茹素既久。当培土。营阴
内守之职司。络血由是外溢。今正交土旺发泄。欲病气候。急养阳明胃阴。夏至后。兼进生脉
又 归脾去木香远志加枸杞子。
王(二十)脉右大。失血知饥。胃阳上逆。咽干喉痒。(胃阴虚)
陈(二三)先患失血。复遭惊骇。平素有遗泄。独处呓语。是有形精血。无形神气交伤。漫言治痰治血。
冯 诊脉左手平和。尺中微动。右手三部。关前动数。尺脉带数。夜卧不寐。咳呛有血。昼日咳呛
当欲寐之时。气机下潜。触其阳气之升。冲脉升动。络中之血。未得宁静。随咳呛溢于上窍。至
生地 竹叶心 玄参 丹参 川斛 茯神
大可证。若三阴之热蒸。脉必参于左部。(胃阳虚卫疏)
真粗工卑陋矣。补精宜填。安神宜静。然无形真气为要。与心脾二经主治。
心脾有益。
陶(十六)色黄。脉小数。右空大。咳呕血溢。饮食渐减。用建中旬日颇安。沐浴气动。血咳复至。当以静
生地 生扁豆 麦冬 北沙参 丹参 茯苓
陆 食酸助木。胃土受侮。脘中阳逆。络血上溢。内经辛酸太过。都从甘缓立法。谷少气衰。沉苦勿进。
汤(二三)脉细促。右空大。爪甲灰枯。久嗽入春夏见红。食减身痛。形容日瘁。是内损难复。与养营法。(营虚)
甜北参 生扁豆 麦冬 茯神 川斛
无益。归 异功散。
甜北沙参 生白扁豆 生黄 皮 茯神 炙草
生黄 北沙参 生牡蛎 麦冬 小麦 南枣
王(三六)肠红愈后。吐血一两月必发。此阳明胃络气血皆多。故吐后寝食如昔。久发阴亏。仍有内
金。以制君相之火。然食味宜远辛辣热燥。凡上实者必下虚。薄味清肃上焦。正谓安下。令其
丁(二七)夏季痰嗽。入冬失血。自述昼卧安逸。微寒热不来。则知二气已损伤。身动操持。皆与病相
马(六七)上秋下血。今年涌血。饮橘饼汤甘辛。心中如针刺。营枯液耗。不受辛药。但以甘药柔剂。与
又 冲气攻腹绕喉。乃肝胆厥阳肆横。久久虚损。而呕痰减食。皆犯胃之象。若不静养。经年必甚。
药养胃阴方。 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
北沙参 生扁豆 麦冬 杏仁 生甘草 糯米汤煎。
又 熟地(四钱) 生地(二钱) 天冬(一钱) 麦冬(一钱) 北沙参(三钱) 茯神(一钱)
生扁豆 北沙参 炒麦冬 茯苓 川斛 甘蔗浆
某 老弱虚咳。失血。
之属。勿步趋于炎 烈日之中。可望其渐次日安。 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
枸杞 柏子仁 枣仁 茯神 炙草 桂圆
和。都属胃病。由冬失藏聚。发生气少。遇长夏热蒸。真气渐困故也。急宜绝欲静养。至秋分再
程(二七)吐血数发。肢震。面热汗出。寐中惊惕。盖阳明脉络已虚。厥阴风阳上炽。饮食不为肌肤。皆
阴。大忌苦寒清火。
许(四四)频频伤风。卫阳已疏。而劳怒亦令阳伤。此失血症。当独理阳明。胃壮则肝犯自少。脉右空
麦冬 鸡子黄 生扁豆 北沙参 地骨皮 生甘草
陈 血止。脉两寸未和。仍议心营肺卫方。
某(四九)脉右涩。初气冲失血。咳逆。能食。无味。血来潮涌。乃阳明胃络空虚。血随阳升而然。法当填
人参 黄 茯苓 炙草 苡仁 白芨
郭 脉右部不鼓击应指。惟左寸数疾。昨晚失血之因。因于伛偻拾物。 致阳明脉络血升。今
于步趋言谈。亦助其动搏气火。此咳呛喘息失血。同是一原之恙。当静以制动。投药益水生
生扁豆 沙参 天冬 麦冬 川斛 茯神
皆炽。镇养胃阴。勿用清寒理嗽。
华(三八)劳怒用力。伤气动肝。当春夏天地气机皆动。病最易发。食减过半。热升冲咽。血去后。风阳
损之忧。宜养肺胃之阴以和阳。
但贫窘患此。参苓未能常继。斯为难调。
少痰多。色泽少华。皆虚象也。不宜久进凉润嗽药。当以钱氏异功散。间进归脾汤减木香。
人参 黄 炙草 南枣 白芨 茯神 枣仁
人参 炙黄 当归炭 枣仁 茯神 炙草 桂圆肉
某 脉芤。汗出。失血背痛。此为络虚。
草(一钱) 参三七(一钱磨冲)
藏纳也。愚见约方。参末俟裁(劳心过度阳升)
又 诊脉同前述。心中怯冷。交四更咽中干。咳呛连声。必血已盈口。论心营肺卫。皆在上焦。更
某(五九)失血后。咳嗽不饥。此属胃虚。宜治阳明。
视面色微黄。为血去之象。不宜凉解妨胃。仿古血脱必先益气。 理胃又宜远肝。
生扁豆(一两勿碎) 麦冬(二钱) 川斛(一钱半) 上阿胶(二钱) 小根生地(二钱) 真北沙参(一钱半)
某 形瘦色枯。脉濡寒热。失血心悸。是营伤。归 建中去姜。
卧时服天王补心丹。
鲜生地 竹叶心 炒麦冬 建莲肉 川斛 茯神
消烁之征也。
卢(四四)脉大色苍。冬月嗽血。纳谷减半。迄今干咳无痰。春夏间有吐血。夫冬少藏聚。阳升少制。安
拟敛心液滋肺津一法。
又 甘温益胃。血止五日。食腥嗔怒。血咳复来。不独卫阳疏豁。络脉空动若谷。岂沉寒堵塞。冀
某(氏)失血半年。心悸忡胁下动。络脉空隙。营液损伤。议甘缓辛补。
甘缓益胃阴主治。
生地 天冬 丹参 茯苓 生扁豆 川斛
又 生地 阿胶 小麦 广三七 乌贼骨 菟丝子 茯神 扁豆 夜服三钱。
陶(四一)两年前吐血咳嗽。夏四月起。大凡春尽入夏。气机升泄。而阳气弛张极矣。阳既多动。阴乏
人参 炒白芍 归身 炙草 桂枝木 广皮 煨姜 南枣
陈 夜热。邪迫血妄行。议清营热。
生黄 皮 归身 煨姜 大枣
宓 遇节血症反复。脉弱废食。胁痛胃 。无治咳止血之理。扶得胃口受纳。可商调理。
人参(一钱半) 当归(一钱半) 茯神(三钱) 枣仁(三钱) 远志(七分) 炙草(三分)
炒枣仁(五钱勿研) 鲜生地(三钱) 天冬(一钱) 炒麦冬(一钱) 茯神(一钱半) 黑牛膝(一钱半) 茜
北沙参 生扁豆 麦冬 生甘草 茯神 川斛
议。
犀角 鲜生地 丹皮 白芍
生地 扁豆 玄参 麦冬 川斛 新荷叶汁
王(二八)见红两年。冬月加嗽。入春声音渐嘶。喉舌干燥。诊脉小坚。浓味不纳。胃口有日减之虞。此
人参 黄精 茯神 柏子仁 炙草 南枣
又 甘凉养胃中之阴。痰少血止。两寸脉大。心烦脊热。汗出。营热气泄之征。议用竹叶地黄汤。
生黄 北沙参 麦冬 生甘草 茯神 元米汤煎
程(二一)脉左小数。右弦。食减不肌。易于伤风。大便结燥。冬春已见血症。夫胃阳外应卫气。九窍不
查(二十)舌辣。失血易饥。(心营热)
大淡菜(一两) 生扁豆(五钱) 麦冬(三钱) 川斛(三钱) 茯神(三钱) 牛膝炭(一钱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