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临证指南医案

作者:叶桂 | 分类:奇幻 | 字数:6.0万字

第11章

书名:临证指南医案 作者:叶桂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0:13

母相生主治。更有咳久。气多发泄。亦必益气。甘补敛摄。实至理也。兹议摄纳下焦于早服。而

早服都气丸三钱 午服异功散。

早服水制熟地(八两) 白云苓(乳蒸四两) 五味子(去核蒸烘三两) 建莲(去心衣三两)

水制熟地 五味 湖莲 芡实 茯神 青盐 羊内肾

张 今年春季时疫。大半皆有咳嗽咽喉之患。乃邪自上干。肺气先伤耳。近日身动气喘。声音

建中汤去姜加人参五味。

用糯稻根须煎汤。煎药。

淮山药(乳蒸四两) 车前子(三两) 淮牛膝(盐水拌蒸烘三两) 柴衣胡桃肉霜(连紫皮研三两)

病。经候涩少愆期。已属明征。当培肝肾之阴以治本。清养肺胃气热以理标。刚热之补。畏其劫阴。非法也。

人参 冬白术 云茯苓 炙甘草 炒白芍 南枣

晚用益胃土以生金方法。

渐不扬。着左眠卧。左胁上有牵掣之状。此肝肾阴亏。冲气上触。冬藏失司。渐有侧眠音哑至

郑(二七)脉来虚弱。久嗽。形瘦食减。汗出吸短。久虚不复谓之损。宗内经形不足。温养其气。 黄

张(二九)馆课诵读。动心耗气。凡心营肺卫受伤。上病延中。必渐减食。当世治咳。无非散邪清热。皆

章(二五)自服八味鹿角胶以温补。反咳嗽吐痰。形瘦减食。皆一偏之害。宜清营热。勿事苦寒。(营热)

气逆为甚。仍议引导纳气归肾。

务以加谷为安。缕治非宜。煎药用大半夏汤。早服附都气丸。(中气虚)

郭(二八)形瘦。脉垂尺泽。久嗽呕逆。半年不愈。是肾虚厥气上干。医药清寒治肺者不少。误人匪浅。

甘温益气之方。堪为定法。归 建中汤。

炒熟地 芡实 扁豆 女贞 茯神 糯稻根须

沈(十九)劳嗽食减便泻。汗出。阴损已及阳腑。中宜扶胃。下固肾阴为治。大忌清肺寒凉。希冀治嗽。

熟地(四钱) 白扁豆(五钱) 北沙参(三钱) 麦冬(二钱) 川斛(三钱) 茯神(三钱)

某 气急。咳频欲呕。下午火升。此上有燥热。下焦阴亏也。

六味丸加阳秋石阿胶麦冬。蜜丸。

又 苦辛泄肺损胃。进建中得安。宗内经辛走气。以甘缓其急。然风温客气。皆从火化。是清

某(二四)脉弦右大。久嗽。

乐(二九)热病两三反复。真阴必伤。当戌亥时厥昏汗出者。乃虚阳上冒。肝肾根蒂不牢。冲脉震动。

某(二七)气冲咳逆。行动头胀。下体自汗。都气丸。

六味加附子车前补骨脂胡桃沉香。

某 色白肌柔。气分不足。风温上受而咳。病固轻浅。无如羌防辛温。膏知沉寒。药重已过病所。

高 甘药应验。非治嗽而嗽减。病根不在上。腹鸣便忽溏。阴中之阳损伤。

熟地 萸肉 山药 茯苓 湖莲 芡实 五味 人乳粉 金樱膏丸

某(二七)脉数。冲气咳逆。当用摄纳肾阴。滋养柔金。为金水同治之法。(劳嗽)

朱 虚劳。食减便泻。已无清肺治嗽之法。必使胃口旺。冀其久延。此非药饵可效之病。

淘滤清入滚水泡一沸。取清汤煎药。

非内损主治法。黄 建中汤去姜。

纯甘清燥暮进。填实在下。清肃在上。凡药味苦辛宜忌。为伤胃泄气预防也。(肾阴胃阴兼虚)

真北沙参(有根有须者四两) 生黄 薄皮(三两) 麦冬(去心二两) 生白扁豆(囫囵连皮四两)

早都气丸 晚威喜丸

理心营肺卫。仲景所云元气受损。甘药调之。二十日议建中法。 黄 建中去姜。

某 久嗽。咽痛。入暮形寒。虽属阴亏。形痿脉 。未宜夯补。

某 久咳。损及中州。脾失输化。食减神倦。肺无所资。至咳不已。诊得两手脉弦细数。精气内损。

朱(五三)吸气息音。行动气喘。此咳嗽是肾虚气不收摄。形寒怯冷。护卫阳微。肾气丸颇通。形气不

熟地 阿胶 燕窝 海参 天冬 茯苓 紫石英 紫衣胡桃肉

周(四八)脉来虚芤。形色衰夺。久患漏疡。阴不固摄。经营劳动。阳气再伤。冬月客邪致咳。都是本体

非泛常治咳消痰所可投。

汤(三三)脉左弱右搏。久有虚损。交春不复。夜卧着枕。气冲咳甚。即行走亦气短喘促。此乃下元根

某 内损虚症。经年不复。色消夺。畏风怯冷。营卫二气已乏。纳谷不肯充长肌肉。法当创建中

王(三八)脉左尺坚。久嗽失音。入夏见红。天明咳甚。而纳谷减损。此劳损之症。急宜静养者。

顾 真阴不旺。先后天皆亏。以填精实下为主。若清热冀图治嗽。必胃损减谷。

施(氏)脉细数。干咳咽燥。脊酸痿弱。此本病欲损。

麦冬 南沙参 川斛 生甘草 糯稻根须

功去白术加炒白芍炒山药。

某(六二)冬季咳嗽吐痰。渐至卧则气冲。喘急起坐。今三载矣。经以肺肾为俯仰之脏。是肺主出气。

安谷加餐。庶几可御长夏湿热蒸逼。真气致泄反复。 异功加归 姜枣。

未能治嗽。徒令伤脾妨胃。昔越人谓上损过脾。下损及胃。皆属难治之例。自云背寒忽热。且

矣。劳伤致损。非清邪治咳之病。

上为末。用蒸熟猪脊髓去膜捣丸。服二三钱。开水送。

马 虚损脉弦。久嗽食减。 小建中去姜。

人参(秋石泡汤拌烘) 茯神 山药 建莲 芡实 苡仁 诃子皮

李(三四)久嗽经年。背寒足跗常冷。汗多。色白。嗽甚不得卧。此阳微卫薄。外邪易触。而浊阴挟饮上

则诸脉俱逆。阳泄为汗耳。此咳嗽乃下焦阴不上承。非肺病也。急当收摄固纳。阅医苏子钩

云茯苓(二两) 紫石英(醋 水飞一两) 青盐(五钱)

鲜生地 麦冬 元参心 甘草 苦百合 竹叶心

养胃阴。使津液得以上供。斯燥痒咳呛自缓。土旺生金。虚则补母。古有然矣。 金匮麦门冬汤。

徐(四八)色萎脉濡。心悸。呛痰咳逆。劳心经营。气馁阳虚。中年向衰病加。治法中宫理胃。下固肾真。

生扁豆(一两) 北沙参(三钱) 茯神(三钱) 炙草(五分) 南枣肉(三钱)

孙 脉搏大。阳不下伏。咳频喉痹。暮夜为甚。先从上治。(阴虚火炎)

先虚。春深入夏。天地气泄。身中无藏。日加委顿。理固当然。此岂治咳治血者。议补三阴脏阴方法。

宫。大忌清寒理肺。希冀止嗽。嗽不能止。必致胃败减食致剧。黄 建中汤去姜。

另熬生羊肉胶和丸。早服四钱。开水送。

吕 脉左细。右空搏。久咳吸短如喘。肌热日瘦。为内损怯症。但食纳已少。大便亦溏。寒凉滋润。

足。加人参河车。

王(五十)气急嗽逆。足冷。当用摄纳。水中藏火法。薛氏加减八味丸三钱。淡盐汤送下。

肾主纳气。老年患此。按脉右弦左沉。为肾气不收主治。不必因痔患而畏辛热。 肾气丸去牛膝肉桂加沉香蜜丸。

阿胶 鸡子黄 北沙参 麦冬 茯神 小黑 豆皮

蒂已薄。冬藏不固。春升生气浅少。急当固纳摄下。世俗每以辛凉理嗽。每致不救矣。

阳伤背寒。胃伤减谷。病恙仍若。身体先惫。问谁之过欤。 小建中汤。

人参(秋石汤拌) 熟地 麦冬 扁豆 茯神 白粳米

某 气弱。久嗽痰多。午前为甚。

犯。议和营卫。兼护其阳。黄 建中汤去饴糖加附子茯苓。

某 左脉弦数。遗泄。久嗽痰黄。当用填补。

坎 人乳粉 杞子 五味 胡桃肉 茯神 巴戟肉 萸肉 山药浆丸。

又 本虚在下。情怀悒郁。则五志之阳。上熏为咳。固非实火。但久郁必气结血涸。延成干血劳

张(三十)冬季喘嗽。似属外因。表散沓进反致失音。不得着枕卧眠。今戌亥时浊阴上干而喘急

(丸方) 熟地(砂仁末拌炒四两) 鹿角霜(另研一两) 当归(小茴香拌炒二两) 淮牛膝(盐水炒炭二两)

许(二七)久嗽不已。则三焦受之。一年来病。咳而气急。脉得虚数。不是外寒束肺。内热迫肺之喘急

任(五六)劳力伤阳。自春至夏病加。烦倦神羸不食。岂是嗽药可医。内经有劳者温之之训。东垣有

熟地 熟冬术 五味 芡实 湖莲 山药

麦冬 大沙参 玉竹 川斛 生白扁豆 鸡子白

徐(二六)劳损咳嗽。用建中法得效。乃无形之气受伤。故益气之药。气醇味甘。中土宁。金受益。然必

之。是不专于理肺可知矣。六旬又三。形体虽充。而真气渐衰。古人于有年久嗽。都从脾肾子

淡水煎汁。滤清收膏。临成加真柿霜二两收。晚上开水化服五钱。

陈(二七)脉细促。久嗽寒热。身痛汗出。由精伤及胃。黄 建中汤去姜。

王 乱药杂投。胃口先伤。已经减食便溏。何暇纷纷治嗽。急急照顾身体。久病宜调寝食。 异

丁(六三)秋令。天气下降。上焦先受燥化。其咳症最多。屡进肺药无功。按经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

矣。盖馁弱无以自立。短气少气。皆气机不相接续。既曰虚症。虚则补其母。黄 建中汤。

生鸡子白 生扁豆皮 玉竹 白沙参 麦冬 地骨皮

生细甘草(一两) 南枣肉(四两)

藤。皆泄气锋芒之药。施于阴阳两损之体。最宜斟酌。都气加青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