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空虚。不时寒热。间或便溏。虽步履饮食如常。周身气机。尚未得雍和。倘调
摄失慎。虑其反复。前丸药仍进。煎方宗脾肾双补法。
人参(一钱) 茯苓(三钱) 广皮(一钱) 炒沙苑(一钱) 益智仁(煨研一钱) 炒菟丝饼(二钱)
华(二八)劳损。加以烦劳。肉消形脱。潮热不息。胃倒泄泻。冲气上攻。则呕。当此发泄主令。难望久延。(胃虚
呕泻)
人参 诃子皮 赤石脂 蒸熟乌梅肉 新会皮 炒白粳米
吕 冲年久坐诵读。五志之阳多升。咽干内热。真阴未能自旺于本宫。诊脉寸口动数。怕有见
红之虑。此甘寒缓热为稳。不致胃枯耳。(阴虚阳浮兼胃阴虚)
生地 天冬 女贞 茯神 炙草 糯稻根须
杜(二一)阴精久损。投以填纳温润。入夏至晚火升。食物少减。仍属阴亏。但夏三月。必佐胃药。
参须 麦冬 五味 茯神 建莲 芡实
许 脉左坚。上下直行。精损。热自升降。
细生地 玄参心 女贞 川斛 糯稻根须
又 甜北沙参 天冬 炒麦冬 茯神 阿胶 秋石
又 人参 麦冬 生甘草 扁豆
胡(四三)补三阴脏阴。是迎夏至生阴。而晕逆欲呕吐痰。全是厥阳犯胃上巅。必静养可制阳光之
动。久损重虚。用甘缓方法。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
王 春半寐则盗汗。阴虚。当春阳发泄。胃口弱极。六黄苦味未宜。用甘酸化阴法。
人参 熟地 五味 炙草 湖莲 茯神
某(二一)诵读身静心动。最易耗气损营。心脾偏多。不时神烦心悸。头眩脘闷。故有自来也。调养溉
灌营阴。俾阳不升越。恐扰动络血耳。(营虚)
淮小麦(三钱) 南枣肉(一枚) 炒白芍(一钱) 柏子仁(一钱半) 茯神(三钱) 炙草(四分)
某(四十)脉弦。胁痛引及背部。食减。此属营损传劳。
桂枝木(四分) 生白芍(一钱半) 炙草(四分) 归身(一钱半) 茯神(三钱) 生牡蛎(三钱)
煨姜(一钱) 南枣(三钱)
某(三十)脉 。不嗜食。腰酸无力。咳烦劳。营虚所致。
当归 生白芍 桂枝木 茯苓 炙草 饴糖 煨姜 南枣
汪 脉左小右虚。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呕。食减不甘。此胃阳已弱。卫气不得拥护。时作微寒
微热之状。小便短赤。大便微溏。非实邪矣。当创建中气以维营卫。东垣云。骨为卫之本。营乃
脾之源。偏热偏寒。犹非正治。
人参 归身(米拌炒) 桂枝木 白芍(炒焦) 南枣
陆 劳伤阳气。不肯复元。秋冬之交。余宗东垣甘温为法。原得小效。众楚交咻柴葛枳朴是饵。
二气散越。交纽失固。闪气疼痛。脘中痞结。皆清阳凋丧。无攻痛成法。唯以和补。使营卫之
行。冀其少缓神苏而已。
人参 当归 炒白芍 桂心 炙草 茯神
又 右脉濡。来去涩。辛甘化阳。用大建中汤。
人参 桂心 归身 川椒 茯苓 炙草 白芍 饴糖 南枣
汪 劳倦阳伤。形寒骨热。脉来小弱。非有质滞着。与和营方。
当归 酒炒白芍 炙草 广皮 煨姜 大枣
程 脉左甚倍右。病君相上亢莫制。都因操持劳思所伤。若不山林静养。日药不能却病。(劳伤心神)
鲜生地 玄参心 天冬 丹参 茯神 鲜莲肉
颜(三四)操持思虑。心营受病。加以劳力泄气。痰带血出。脉形虚小。右部带弦。议用归脾汤。减桂圆。
木香。白术。加炒白芍。炒麦冬。
又 劳心营液既耗。气分之热自灼。手足心热。咽干烦渴。多是精液之损。非有余客热。前议归
脾加减。乃子母同治法。今以滋清制亢之剂。理心之用。以复五液。
人参 生地 天冬 麦冬 丹参 茯神 灯心 竹叶心
某 神伤精败。心肾不交。上下交损。当治其中。(中虚)参术膏米饮汤调送。
华(三七)春深地气升。阳气动。有奔驰饥饱。即是劳伤。内经劳者温之。夫劳则形体震动。阳气先伤。
此温字。乃温养之义。非温热竞进之谓。劳伤久不复元为损。内经有损者益之之文。益者。补
益也。凡补药气皆温。味皆甘。培生生初阳。是劳损主治法则。春病入秋不愈。议从中治。据述
晨起未纳水谷。其咳必甚。胃药坐镇中宫为宜。 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
徐(二七)虚损四年。肛疡成漏。食物已减什三。形瘦色黄。当以甘温培中固下。断断不可清热理嗽。
人参 茯苓 山药 炙草 芡实 莲肉
某 积劳。神困食减。五心热。汗出。是元气虚。阴火盛。宜补中。生脉四君子汤。
杨(二八)内损。阴及阳分。即为劳怯。胃弱少纳。当以建中汤加人参。
朱(二七)既暮身热。汗出早凉。仍任劳办事。食减半。色脉形肉不足。病属内损劳怯。人参小建中汤。
杨(三二)知饥减食。外寒忽然。久病行走喘促。坐卧稍安。此劳伤不复。议从中以益营卫。
九蒸冬术 炙甘草 煨姜 南枣
汪(三九)此劳力伤阳之劳。非酒色伤阳之劳也。胃口消惫。生气日夺。岂治嗽药可以奏功。 黄
建中汤去姜。
仲(三八)久劳内损。初春已有汗出。入夏食减。皆身中不耐大气泄越。右脉空大色痿黄。衰极难复。
无却病方法。议封固一法。
人参 黄 熟于术 五味
严(二八)脉小右弦。久嗽晡热。着左眠稍适。二气已偏。即是损怯。无逐邪方法。清泄莫进。当与甘
缓。黄 建中去姜。
又 建中法颇安。理必益气以止寒热。
人参 黄 焦术 炙草 归身 广皮白 煨升麻 煨柴胡
王(二六)脉大而空。亡血失精。午食不运。入暮反胀。阴伤已及阳位。缠绵反复至矣。 归芍异功散。
刘(女)年十六。天癸不至。颈项瘿痰。入夏寒热咳嗽。乃先天禀薄。生气不来。夏令发泄致病。真气
不肯收藏。病属劳怯。不治。 戊己汤去白术。
某 阳伤背寒。胃伤谷减。 小建中汤。
某 畏风面冷。卫外阳微。 参 建中去姜加茯神。
华(二十)此劳怯损伤不复之病。已经食减。便溏。欲呕。腹痛。二气交伤。然后天为急。舍仲景建中法。
都是盲医矣。 建中汤去糖加人参。
尹(四九)中年衰颓。身动喘嗽。脉细无神。食减过半。乃下元不主纳气。五液蒸变粘涎。未老先衰。即
是劳病。(肾气不纳)
人参 坎 紫衣胡桃 炒菟丝子 茯苓 五味 炒砂仁 山药浆丸。
金(七十)寤则心悸。步履如临险阻。子后冲气上逆。此皆高年下焦空虚。肾气不纳所致。 八味丸
三钱。先服四日。
淡苁蓉(一两) 河车胶(一具) 紫石英(二两) 小茴(五钱) 杞子(三两) 胡桃肉(二两)
牛膝(一两半) 五味(一两) 茯苓(二两) 沙苑(一两半) 补骨脂(一两) 桑椹子(二两)
红枣肉丸。
王 久客劳伤。气分痹阻。则上焦清空诸窍不利。初病在气。久则入血。身痛目黄。食减形瘦。由
病患及乎元虚。攻补未能除病。思人身左升属肝。右降属肺。当两和气血。使升降得宜。若再
延挨。必瘀滞日甚。结为腑聚矣。(气血滞升降阻)旋复花汤加桃仁归须蒌皮。
郁(氏)失血咳嗽。继而暮热不止。经水仍来。六七年已不孕育。乃肝肾冲任皆损。二气不交。延为
劳怯。治以摄固。包举其泄越。(肝肾冲任皆虚)
鲜河车胶 黄柏 熟地 淡苁蓉 五味 茯神 蜜丸
屠(二八)劳力伤阳。延三年。损伤延及中宫。状如反胃。诸气欹斜。交会失序。遂有寒热。脱力损伤脾
胃。牛属坤土。当以霞天膏。(劳力伤脾胃)
朱(十二)奔走之劳。最伤阳气。能食不充肌肤。四肢常自寒冷。乃经脉之气。不得贯串于四末。有童
损之忧。(劳动伤经脉)
苁蓉(二两) 当归(二两) 杞子(一两) 茯苓(二两) 川芎(五钱) 沙苑(五钱)
黄鳝一条为丸。
邢(四四)努力伤。身痛无力。 归桂枝汤去姜加五加皮。
虚损之症。经义最详。其名不一。考内经论五脏之损。治各不同。越人有上损从阳。下损从
阴之议。其于针砭所莫治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立建中汤。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而
津血旺。以致充血生精。而复其真元之不足。但用稼穑作甘之本味。而酸辛咸苦在所不
用。盖舍此别无良法可医。然但能治上焦阳分之损。不足以培下焦真阴之本也。(赖先生)
引伸三才。固本。天真。大造。桂枝龙骨牡蛎。复脉等汤。以及固摄诸方。平补足三阴法。为兼
治五脏一切之虚。而大开后人聋聩。可为损症之一助也。夫金匮又云。男子脉大为劳。极
虚亦为劳。夫脉大为气分泄越。思虑郁结。心脾营损于上中。而营分萎顿。是归脾。建中。养
营。四君。五味。异功等汤之所宜也。脉极虚亦为劳。为精血内夺。肝肾阴不自立。是六味。八
味。天真。大造。三才。固本。复脉等汤。以及平补足三阴。固摄诸法所宜也。然仲景以后。英贤
辈出。岂无阐扬幽隐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