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生活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连载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影子狸花猫 著
3万  字
7  人气
10  章
0  评论
免费阅读 加入书架 下载
APP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10章) 作品评论区

本书作者

影子狸花猫
作品数 1
粉丝数 0
收藏数 0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是由影子狸花猫所著的一部都市职业,转载网络,本站提供的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txt全集仅供预览及交流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之内删除,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周益民穿越回到60年代,老爹给寡妇拉帮套去了,乡下还有爷爷奶奶。

    但他并不慌,盖因脑里出现一个神奇商店,不仅能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还有1元秒杀区,每天刷新。

    于是,他大鱼大肉,生活美滋滋!

第一章 神奇商店

 “我穿越了?”
 周益民一脸懵逼,看着充满时代气息的家。
 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只是加个班而已,就无声无息穿越到了眼前的时代。
 事实证明,加班没好处。
 紧接着,周益民消化完原主的记忆,再次愣住。
 原主也叫周益民,今年18岁,目前是钢铁厂的一名后勤采购员,前几天才入职的。在他很小的时候,老娘就已经去世,老爹前不久跑了。
 是的!跑了,跟寡妇跑的。
 然而,周益民并不恨自己老子。
 将他养这么大,不仅给他留了两间房子,一笔1000元巨款,还安排好他的工作,甚至给他找了个对象。
 还要怎样?
 作为一位父亲,该给的都给了。
 此外,他还有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
 按照原主的计划,是打算接爷爷奶奶到四九城生活的。据他所知,现在乡下过得非常困难,野菜都被挖光,担心老人家在乡下过得不好。
 周益民将注意力转移到脑海的一家商店。
 没错!他也有穿越金手指——一家商店。这也是他根本不慌的最重要原因。
 商店不大,类似小超市,商品都是些日常用品,吃的、用的都有一些,明码标价。比如一袋10斤装面粉1元,一袋10斤装大米也是1元,一匹布30元……
 周益民微微皱眉,因为这比现实中便宜不了太多。
 现阶段,帝都的精致面粉是1角8分每斤,普通大米是1角5分,好大米则是2角……
 当然了,现在买什么都要票,不是有钱就可以的。
 另外,如今是困难时期,物资严重不足,有钱都买不到粮食。在黑市,粮食价早就翻几倍了。
 他忽然留意到,商店的右下角还有个1元秒杀区,顿时眼睛一亮。
 今天的1元秒杀区只有两种商品:面粉和鸡蛋。
 分别100斤。
 没看错,只要1元,就能秒杀100斤面粉,或者100斤鸡蛋。
 那还等什么?
 周益民下意识一键购买。
 下一刻,他尴尬了。
 商店提醒他余额不足,目前余额为0。
 周益民心中着急:这怎么搞?
 余额怎么增加?难道是充值?他想到自己还有老爹留下的1000元巨款,赶紧翻出来。很快,商店提示是否充值。
 周益民毫不犹豫,立即选择充值。
 挺好,秒到账,商店余额1000元。
 这充值比例是1:1呀!
 先花2元,把100斤面粉和100斤鸡蛋拿下。购买的物品,出现在商店背包中。这背包,有点类似游戏界面里面的背包。
 不知现实中的物品能不能放进去。
 想到这,周益民看向自己家的那张桌子,心中默念,桌子瞬间转移到了背包中。
 啊!
 这……
 周益民狂喜。
 打家劫舍的必备神器呀!以后干事情方便多了。
 他研究了一会商店,发现外面已经天亮,今天得下乡采购。实际上,现在乡下还有啥呀?都要饿死人了,还要去农村刮。
 在中国,从古到今,永远都是农村在兜底。
 起床,周益民懒得自己生火,打算一会出去吃。
 他现在住的是四合院,位于中院左边的厢房,出门不远就是水龙头。此时,已经有人在用水洗漱。
 “益民,今天这么早?”一位满脸菜色的大妈打招呼道。
 “二大妈,早呀!吃了没?”周益民回应道。
 跟某部电视剧一样,他们四合院也有三位大爷。一大爷在前院,是钢铁厂的医生;二大爷在中院,就住周益民对面;三大爷住后院,钢铁厂的六级锻工。
 不过,他们四合院的三位大爷还比较正常。
 一大爷不会道德绑架,二大爷也没有官瘾,三大爷更不是算盘精,平时只是帮忙处理院内的一些小矛盾。
 这也让周益民松了口气。
 二大妈尴尬一笑,现在各家各户都没有余粮,不上班的人,还吃什么早餐呀?也就当家的要上班,吃了两三个馍馍。
 “益民,你家还有粮食吗?”
 犹豫了片刻,二大妈还是凑过来小声询问。
 她觉得,周益民现在一个人,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存在,应该能剩下点粮食。
 周益民笑了笑:“还有点,二大妈,您要借粮吗?”
 他问得很直接。
 有能力的前提下,他们院有谁要帮忙,周益民还是会帮的。
 不像某部毁三观的电视剧,他们四合院,居民们的作风都比较好,也团结。周益民小的时候,没少吃百家饭,得到大家的照顾。
 他们这四合院,才是名副其实的情满四合院。
 二大妈摇头:“我家虽然也困难,但还能熬下去,老徐家昨天就断粮了。益民,可以的话,帮一帮他家吧!”
 她家孩子三个,老人一个,虽然也吃不饱,尤其是三个孩子,半夜饿得起来喝水,但还能勉强维持下去。
 隔壁的老徐家,两个老人,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孩子,才是真的难。
 本来徐家还算富裕的,老徐的儿子是货车司机,福利好着呢。可天有不测风云,老徐的儿子出了车祸。
 如今,老徐家全靠寡妇撑着,哪够吃呀?
 周益民点头。
 刷牙洗脸后,他提着家中的十来斤棒子面,朝老徐家走去。
 棒子面,他也吃不惯,刺嗓子,干脆拿去帮人,一举两得。
 这个时代的棒子面,是玉米和玉米芯一起磨成的粉,不太好吃。可即便如此,现在好多家庭连棒子面都不够吃。
 “徐奶奶,又在纳鞋底呀?”
 来到徐家,就看到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在纳鞋底。
 纳鞋底是旧时制作布鞋鞋底时的叫法,这个时代的中国女性,都很注重针线活,姑娘们长到十一、二岁,做娘的就要手把手地教会她们剪鞋样、绣鞋花、纳鞋底、做鞋帮等等。
 老太太明显营养不良,看到来人是周益民,说道:“是益民呀?最近上班顺利吗?你爸也是的,想要找个伴,也不需要跟人走呀!”
 周益民摆摆手:“不说他了,徐奶奶,也给我纳一双,我用棒子面换。”
 说着,他就把手中的棒子面放下,也不管对方同不同意,转身便走。
 徐老太太看向那袋棒子面,双手微微颤抖。
 “好孩子,真是好孩子……”
 她家真的太需要粮食了,从昨天开始,老头子和儿媳就到处去弄粮食,但现在谁家都不宽裕呀!
 谁又会拿多余的粮食换鞋底?
 很显然,益民那孩子是见不得她家饿肚子,特意来帮忙的。 

同类作品推荐

作品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