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御兽巡使

作者:书荒被迫写书 | 分类:游戏 | 字数:3.4万字

第10章

书名:御兽巡使 作者:书荒被迫写书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0:49

月氏王比较厚道,没有杀他,放冒顿回去了。他爸爸就给冒顿一块不怎么样的封地,因为他宠幸小儿子,想让小儿子继位。

冒顿心里有谱,开始训练自己手下的一帮死士,跟他们一块儿射箭。他特制的箭头是空的,射出来会响,叫鸣镝。他说我的鸣镝射到哪儿,你们的箭就射到哪儿,于是这帮人跟他射飞禽射走兽。然后冒顿拿鸣镝射自己的爱马,对匈奴人来说,马就是老婆,这帮人有几个不敢射了,凡是不射的一律杀死。剩下的人就知道了,大哥射哪儿我们射哪儿。接着他射自己的爱妾,又有不敢射的,又杀死。此后再也没有不敢射的了。最后他射自己的老爹,那帮人毫不犹豫都跟着射,鸣镝弑父,把老爹杀了。

你看这人多狠,为了权力,马、老婆、爹全干掉。所以他是草原上第一位圣主、雄主,统一北方占领河套。冒顿单于赶的日子也好,因为当时正好是秦末农民战争,然后四年楚汉之争,中原王朝忙于内战,没顾上,所以他占了地盘。

中原王朝跟少数民族打仗,为什么总打不过人家?第一个原因就是少数民族是全民皆兵,他的生产跟战斗是一回事儿。三岁能开弓,五岁能上马,打仗不就是开弓和上马这两件事吗?小孩儿都能弯弓射大雕。天上的雕一箭就下来,地下的人能射不中?四条腿的鹿一箭就放倒,两条腿的人就不算个事了!匈奴人口最多的时候150万,兵力最少的时候,“控弦之士三十万”,能拉弓的人有30万,算吧,5个人里1个兵。汉朝最多的时候六千万人口,军队最多的是60万,100个人里1个兵。中原王朝老百姓的手是拿锄头的,木头棒子上装个铁片而已。要把种地的训练成拿刀枪的,这需要时间。少数民族本来就是拿弓箭的,所以他们全民皆兵,你打不过他。就像现在的人写书法写不过古人,因为古人一写字拿的就是毛笔,你一半时间是在敲键盘。

第二个原因是骑兵打步兵,那不就跟德国队踢中国队似的,我想进几个球就进几个球。我比球跑得快,你比裁判都跑得慢,你能跟我踢吗?少数民族骑兵来去如风,快如闪电,你攻不上去也跑不了。

第三个原因是匈奴这些北方民族打仗不需要后勤,每个战士三匹马,一匹战马,一匹走马,一匹驮马。平时行军的时候骑走马,驮马是驮物资的,战马只有冲锋的时候才能骑,平时舍不得骑。这些马大多是母马,渴了可以接奶喝,饿了天上飞过去什么,地下跑过去什么,一箭放倒就吃,完全不需要后勤。人家一出兵20万,是20万骑士,咱们一出兵20万需要5万押粮的,粮草一断就没法打了。

打仗要轻装上阵,蒙古铁骑在俄罗斯平原上一天80公里,跟二战装甲部队的速度一样快,机动性多强,声东击西。你修个长城有什么用,你的长城万里长,万里布兵,他几十万军队集中到一块儿,随便找一个口子就冲进来了。

再者从气候原因上讲,他从北往南打,越打越暖和,那怕什么,爽,光着膀子打;咱从南往北打,越打越冷,冻得弓都拉不开,枪都握不住了。

另外,中原王朝对不能耕种的土地不感兴趣,你占他的地干吗?游牧民族跟中原打仗准有收获,银子、绸子、瓶子,总能鼓捣回家点儿;中原王朝跟他们打仗只花钱,没有任何收获,缴获了牛肉干咬不动,没人家那么好的牙口,捡着一壶酸奶还不是草莓味儿的。所以从动机上说也没必要打,他跑西伯利亚去了,咱守着,不招他。但他得招你,不招你怎么活,他的生产比较落后,所以老招你。

“外甥”挑衅“舅舅”

西汉初期国力有限,所以被迫跟匈奴和亲,原因是这样的: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率40万骑兵南下,高祖刘邦率32万步兵迎战,这不是作吗?人家40万铁骑,你32万步兵,结果被匈奴困在了平城的白登山,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汉军也没带帐篷,天降大雪,人马冻死者甚众。将士握不住枪也拉不开弓,被围在白登山上。高祖刘邦以前是秦朝的亭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街道居委会治保主任,有点二杆子精神,最后流氓本性发作,把帽子往地上一扔,老子跟他们拼了。如果拼的话,这个朝代三年就完了,皇帝就一个,倒也好记。

拼之前要焚毁珍宝,把随身带来的珍宝焚毁,谋士陈平赶紧说别呀,您别给焚毁了,你给我,我救你。陈平带着这些去见匈奴的阏氏,就是王后,把财宝献上,说我们皇上知道错了,把这些财宝献给大单于,请单于退兵。你们如果不退兵的话,抖开一幅画卷,上面画了一个绝色美女,说我们皇上准备把这个美人献给单于。阏氏一看说我肯定让单于退兵,这美人你别送了。于是单于退兵了,单于不知道送美人的事,要知道这事儿绝对不退兵,那美人我估计也是PS的,哪儿找这么漂亮的人去?

匈奴退兵,刘邦喘了一口气,等于是走夫人路线这才退了兵。这帮人太厉害了,不能惹,怎么办?和亲吧。宗室女,甚至是宫女冒充公主嫁到匈奴,两国结为甥舅之国。光嫁公主过去是不行的,得陪送东西,粮食、物品、丝帛金银。我女儿嫁给你,你就是我的女婿,然后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外孙子,我死之后,我儿继位,你的孩子就是我儿的外甥,所以匈奴跟汉是甥舅之国,那你还能打我吗?你忘了人家忘君臣、略婚宦,所以东西收了,公主娶了,打的就是舅舅,谁让舅舅怂呢。看来和亲解决不了问题,暴力是他们唯一听得懂的语言。

“舅舅”狂殴“外甥”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粮食多得从粮仓漏出来,都烂了,打开国库一看,串铜钱的绳都烂了,铜钱撒了满地没法数,太有钱了。关键是马,汉武帝的时候军马60万匹。高祖刘邦的时候才3000匹,“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皇帝的马应该是醇驷,四匹白马拉着多漂亮,结果当初皇上的那个马白的、黑的、花的都有,将相没有马,坐牛车上朝,32万步兵就是这么来的。

相比之下汉武帝的资源富庶得多,能对匈奴展开反攻。汉武帝任用自己的舅子大将军卫青和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攻打匈奴。霍去病17岁率800名勇士横越大漠,深入大漠一千余里,斩杀匈奴两千多人,把匈奴单于的叔爷爷都给杀了,现在把体育比赛第一名给翻译成冠军,出处就是霍去病17岁封冠军侯。

于是他20多岁就成了骠骑将军,和舅舅兵分两路进攻匈奴,又是深入大漠两千余里,在外蒙古击败了匈奴,匈奴被迫远徙漠北,对汉朝的威胁就减轻了。霍去病起的名比较妨他,他叫去病,结果24岁就病死了,要叫个霍感冒可能没事。他主要是经营河西走廊,常年驻军在外,皇帝赐以美酒,霍去病不敢独饮,把酒倒在泉水中,让将士们拿头盔舀着喝,此地得名酒泉,今天的卫星发射中心,就是霍去病当年驻守之地。他死后陪葬汉武帝的茂陵,跟皇上埋在一起是无上光荣,他的坟墓修建成了祁连山的形状。

河西走廊在祁连山下,水草丰美,这地儿被夺回来之后,汉朝才有可能通西域。匈奴失去河西走廊,只好远徙漠北,导致后来内部混战,到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归汉,才有昭君出塞之事。

一个王昭君,息战五十年

王昭君14岁入宫做宫女,据说她天生丽质,结果因为不肯行贿画师,画师就用印象派手法把她画成丑女,害得她在宫里一直待到25岁。汉朝人平均寿命也就25岁,唐朝人是29岁,所以当时25岁就算老太太了,还没见着皇帝。正好皇上贴出一个告示征募志愿者去匈奴和亲,王昭君想到那儿当第一夫人也一样,于是她就志愿去了。送行宴上,皇上一看王昭君眼珠子都掉地下了,惊为天人,宫里怎么有这样的人?气得皇上把那画师毛延寿给宰了,跟呼韩邪说咱换一个成吗?你以为呼韩邪傻呀,不退不换,就是她。

王昭君出塞才25岁,呼韩邪奔70岁的人可以当她爷爷,王昭君过去没几年呼韩邪就死了。匈奴是收继婚,呼韩邪一死,他儿子就要娶王昭君。王昭君就上书朝廷,表示任务已经完成,申请回国。皇上说你以两国友好大局为重,再干一任吧,王昭君就又干了一任。等呼韩邪的儿子死了,论辈分她就是太皇太后了。她跟第二个单于的儿子是匈奴的右贤王,将来能继承单于位的,她的女婿是右大将,相当于匈奴的总司令,她也就不想回国了。

王昭君在匈奴一干干了40多年,朝廷封她为宁胡阏氏。她是汉朝宫女远嫁匈奴,执行的政策自然对两族的友好非常有利。特别到第三代单于的时候,她等于是奶奶辈的人了。我当初跟你爷爷,跟你爸的事都这么定的,你小崽子还想怎样?特别是我儿子有权,我女婿有兵,你还来什么劲呢?所以昭君出塞的作用是,密切汉匈关系,互市兴旺,文化往来增多,双方和睦相处。匈奴跟汉朝打仗不就为了抢东西嘛,不用抢,你要铁器、丝绸,我要马匹、毛皮,咱们换不就完了嘛,这个对双方都有好处。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称赞王昭君说“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古代打仗打不起,农业经济基础薄弱,一打就没了,汉武帝打了这么多年仗,到晚年一看,高祖、惠帝、文帝、景帝70多年的积累都让他打光了,导致汉朝由盛转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