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御兽巡使

作者:书荒被迫写书 | 分类:游戏 | 字数:3.4万字

第2章

书名:御兽巡使 作者:书荒被迫写书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0:48

商朝也是采取王位世袭制来交接权力,但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哪种形式更好呢?明显父死子继矛盾少,兄终弟及矛盾多。比如说我挂了,传给我弟弟,我弟弟挂了传给他儿子还是我儿子?他肯定想传给他儿子,那我儿子就不干了,凭什么?我爸给你的椅子你应该还给我,然后我坐完了再给你儿子坐,你儿子再给我孙子,应该是这么轮。

谁占着王位不想往下传了,另一方肯定不肯罢手,管它是椅子还是沙发,就开始明争暗抢。因此,王室的内斗就很厉害,造成迁都频繁,因为这个王把那个王杀了,都城就得换个地方。刚换了地方,他又被别的王做掉了,都城还得再换个地方,所以频繁迁都,养成了一个为了抢家具而搬家的好习惯。

据说汤建立商朝之前以部落的形式就迁徙过八次,都城则至少迁了五次,那时候也没有专业搬家公司,自然是每次都大动干戈,估计也累得够呛,所以最后迁到殷就不再迁了。

纣王很有干坏事的天赋

殷商历经几代发展之后也走向衰落,和夏朝一样,商朝的最后一任君王纣王,也是出了名的暴君,这个纣王比起夏朝的桀王更有干坏事的天赋,所以历朝历代但凡提及古圣先王,大家就自然想到尧、舜、禹、汤,一说到暴君昏王,就会想到桀纣。实际上比桀纣坏的帝王有的是,只不过桀纣干坏事起家起得早,历史一悠久就成了坏蛋的代名词,一块儿稳坐头号坏蛋的金交椅。通常评价帝王时,如果这个帝王无道的话,就可以说他犹如桀纣;要是贤明的话,就说他可比尧舜。如果出填空题,尧舜跟桀纣是可以当反义词用的。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激战之后,武王民心所向、一路披靡地打到商朝都城朝歌。纣王一看没戏唱了,连戏台子一起烧了吧,于是在鹿台一把火,自封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焚的人。他这个不环保的举动也宣告经过将近600年发展的商朝彻底灭亡。

纣王的名字叫帝辛,“纣”是周朝给他上的谥号。当时周公造谥法,国君死后,后人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概括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这个东西就叫谥号。除了秦始皇觉得子议父、臣议君这种做法不能取,从而废弃谥法之外,从周朝开始一直到清朝,都在用这个制度,所以几乎哪个朝代都有文帝、武帝。文,经天纬地曰文;武,克定祸乱曰武、刚强直理曰武。

谥号一共就五十几个字,帝王的评价不能出了这个圈,就得在这五十几个字里找,纣是周朝给他上的谥号:残义损善曰纣。

谥号一般分成三类:表扬型、批评型、同情型。多半都是表扬型,文、武、德、景,这都是表扬型。批评型就像纣、炀,如隋炀帝。同情型的谥号一般就是给那种两岁继位、三岁退位,或三岁继位、四岁被杀的皇帝,这种情况一般叫殇:短折不成曰殇。或像晋怀帝那种:慈仁短折曰怀。刚一继位,还没有什么作为,结果他爸爸一缺德,把外族给引进来了,小皇帝身死国灭,这种情况就比较令人同情,但为数不多。

第3节 晃晃悠悠的周王朝

东方的大国,西方的城邦

周武王伐纣之后,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其实周武王之前还有个周文王,文王在位的时候,为周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但是文王没有赶上好时光就死了,他儿子武王把商朝推翻得这么容易,除了商纣自己不讨好的内因之外,也受益于文王对武王的悉心栽培。

周朝地域广袤,150万平方公里,人口据说上千万。当时最厉害的欧洲国家雅典能有多大?能有北京大?肯定没有。那时的欧洲国家叫城邦,一个城就是一个邦,人口没多少。斯巴达据说有九千户。大家都知道斯巴达三百勇士,等于是他们国王领着300个人打仗,这事放在咱们周朝相当于连长干的事儿,咱们周朝,王宫里太监也不止300个。

不过当时欧洲国王能领300个人打仗,那就不少了,虽然有可能这是国王卫队,主力军没出动。但甭管怎么说,反正他那九千户,按十口之家算,也才九万人。相比之下,周朝就是西方人无法想象的超级大国,他们想象不出150万平方公里、上千万人口是什么概念,就像吃惯了肉丝炒饼的人不知道满汉全席的概念一样,而当时的周朝就已经是个满汉全席了。

“城里人”赶走了周厉王

公元前九世纪,周厉王的时候发生了国人暴动。厉王,很明显属于批评型谥号,杀戮无辜曰厉。内城叫城,外城叫郭。文天祥《过金陵驿》中有“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一句,说明城和郭是一回事。在郭里面有一个最大的就是首都。古时候首都叫做中国,除了首都就都不是中国了,后来中国才泛指中原地区、中华文明。古文里面讲中国,跟我们今天“中国”的概念绝对不一样。中国作为中华民族的代指,那是民国以后的事儿。所以住在城里的人就是国人,国人暴动就是镐京城里的人暴动了,是首都市民暴动,不是全国人民都暴动。

厉王的世界观有毛病,觉得天下的东西都是他的,这倒算了,关键是他不让百姓摘采捕猎,说山里的浣熊、河里的鱼虾你们都不能动,都是“孤”的。更荒唐的是谁敢私下议论他、说他坏话,一旦被举报就处死,导致城里人有怨声而不敢载道,只能道路以目。最后城里人就暴动把国王给赶走了,导致周厉王死在了“外国”。没国王之后,周公、召公两位大臣联合执政,周召共和,公元前841年就是当时的共和元年。两个大臣执政了若干年,周厉王的太子继位,是为宣王,他是条好汉。

西周被灭,谁之错

周宣王在位的时候,国家一度富强,这就是周朝历史上有名的宣王中兴。可惜宣王一死,他的儿子幽王继位,幽王,你听这名就郁闷,动祭乱常曰幽,幽王一继位西周就灭亡。这个幽王是个“颇喜欢看戏”的人,宠幸美女褒姒。褒姒有心理障碍不会乐,幽王为了取悦她,就说一起看戏吧,来个烽火戏诸侯,给国家造点难。

宠幸褒姒也就算了,关键是他想立褒姒生的那个孩子为王,也不怕心理障碍的遗传问题,把原太子给废了。太子姥爷一急,便说好吧,你初一我十五,就把犬戎给领来了。中原民族叫华夏,名字特别好听,华是美丽的意思,夏就是大的意思,是个又大又美丽的民族。第一个又大又美丽的国家就叫夏朝,周围是蛮夷戎狄。蛮夷戎狄已经是不怎么样的词儿,已经让你说得够惨的了,还不够惨?戎前面还要加个犬!

结果就这帮很惨很惨的犬戎把周朝给灭了,这是第一个被少数民族灭掉的华夏政权。后面当然还有,北宋、南宋都是,但第一个起表率作用的就是西周,谁也不能和它抢。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的都城镐京,周幽王身死国灭,西周灭亡。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这也就是说,西周的起止时间,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前后历经275年,终告结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周朝时流行两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流行的程度跟今天我们一些房地产口号类似。这两句易学好记的流行语,毫无疑问是自上而下流落民间,因为它强调国家的土地归属问题,普天之下,土地都是周天子的,个人无权拥有,有钱想买也没有(这个是真没有)。除非是天子分封给你,获得分封之后,世代享用(这个可以有),但是不能转让买卖。

另外这个分封得来的土地,咱们拿的还是小产权,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而且还不能白拿,得有一帮人给你种地,交纳供赋,这种制度叫做井田制。

跟井田制相适应的是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据荀子讲,周武王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53国,也有人考证是40国。姬姓就是与天子同姓,天子的兄弟、叔伯、子侄被分封,封完亲戚再封功臣,这个顺序是不能乱的。

建立周朝功劳最大者当推姜子牙,所以姜子牙的后代被封为齐国。再往后是先代贵族,比如说商纣王的叔叔微子。这个哥们儿很识时务,归顺了周朝,所以微子被封为宋国的国君。而且微子的地位非常高,微子是公爵,姜子牙不过是侯爵。先代的贵族包括尧舜禹的后代,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都被封为国君。

当然,土地分给你之后你要服从命令,贡献财物,随从作战。周朝搞分封归根到底是要跟它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那时候如果从镐京(西安)走到现在的北京,估计得走上一年,因为它生产力水平低,交通不发达,距离远又没有路。从镐京驾着马车,走一百里,遇到一片沼泽,得抽干了沼泽再过去;要是遇到原始森林,得砍光了树再往前去。一没有路了就得砍树,结果树砍完了,车也散了。所以当时欧洲都是小城邦,也是为了适应生产力水平低的事实。

周朝普天之下150万平方公里这么辽阔的面积都是王土,但是王管不过来这些个王土,要是不靠分封制管理,单枪匹马一个人去干俩月就得累死。结果王决定只管“中国”,就是首都周围的那些地方,其他土地就分封给诸侯,你们要自扫门前雪,管好自己的土地。

主流武器大棒子

不过,你还得记住土地所有权是王的,不是你的,所以你要听命令,要贡献财物,天子打仗你要派兵跟着打,这是义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