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御兽巡使

作者:书荒被迫写书 | 分类:游戏 | 字数:3.4万字

第5章

书名:御兽巡使 作者:书荒被迫写书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0:49

第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中国古代人分四等,士农工商,商居四民之末。当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关键原因还是生产力水平太低了。有道是“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农者,天下之大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像今天,中国多少夫不耕,多少女不织,也不会有人受饥受寒,当时可没有袁隆平这些人,如果老百姓弃农经商的话,国家就完了。所以一开始搞重农抑商,跟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相适应的,政策上必须得重农。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与百姓的生活无关,要来也没用,搜罗一打翡翠玛瑙都不一定能换几串麻辣烫。直到中唐以后,民生用品才逐渐多了起来。但再往后,比如到了清朝,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仍采取重农抑商政策,那就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奖励军功,按功受爵。高官授爵在此之前是世袭世禄制,生下来就有俸禄。从商鞅变法开始改变了这种情况,奖励军功,按功受爵。秦国把爵分了二十等,其中最高的彻侯是第二十级。从第一级到第八级是民爵,这一级别的晋升就靠战场上立功。砍敌人脑袋一个,爵位上升一级,所以敌人的脑袋叫首级。秦国的这种激励制度,使得秦军在战场上非常骁勇,割头不倦,被人称做虎狼之师就是这个原因。

第四,燔诗书而明法令。这就是后来的焚书坑儒,可见商鞅是典型的法家代表,强调法制,要求大家服从命令听指挥。

第五,统一度量衡。度是长度,量是容积,衡是重量。度量衡不一样的话,会给各地的交流带来很多麻烦。比如美国人开车去加拿大绝对会超速的,因为美国是用英制单位,汽车里程表上显示的是英里,1英里约等于1.6公里。如果加拿大的交通指示牌上显示限速80公里/小时,美国人一踩油门,准超速!再比如,咱大陆1斤等于500克,台湾是600克。如果台湾游客来大陆买水果,就会觉得短斤少两。

第六,废分封,行县制。以前的分封制留下太多隐患,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造成天子与诸侯的脱节。商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全国设31县,由国君委任县令。后来县上又设郡,郡守和县令都由国家来任命,这从根本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七,为田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商鞅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改变了之前大家心照不宣、国家变相默认的土地私有状态。

商鞅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秦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

第7节 百家争鸣,科技发展

无为才能无不为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期,正在经历社会大变革的各诸侯国、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一时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

春秋时期,两位着名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孔子。老子,道家创始人,道家跟道教不一样,道教是中国古代神仙方术、原始巫术的集合体,吸收了道家思想之后,形成了道教。道教形成之后,神话老子,把他捧为太上老君,就是在炉子里炼孙悟空的那个白胡子老头。不过历史上确有其人,但生平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是道家的创始人,有人说他叫老聃,也有人说叫李耳。

他的学说有两个特点:第一,朴素辩证法;第二,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无为好不好?老子为什么主张无为?有为什么样?谁有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五霸这些人有为,战国七雄、商鞅变法这帮人有为,有为的结果是生灵涂炭,烽火连年。老子看到这种情况,提出咱们应该无为。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状态最佳,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战争。老子希望退回到原始社会,他认识不到未来有共产主义社会,他只能认识到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悲剧战争,所以就提倡无为,同时他认为人一定要顺应自然,自然就是天道。老子的《道德经》,上来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我说不清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只能强名之曰道,按我们的道理讲,道就是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强调的就是天人合一。他认为国家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而道最大。道才有天,天才有王,王是万人之主,还远不如道,那么普通百姓就更加要顺应自然规律。

顺其自然的衍生状态叫以柔克刚,最简单的道理是水滴石穿。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比如你嘴里最硬的是牙,最软的是舌头,你老了,掉牙不掉舌头;大树比小草高大强硬吧,七级风一来,大树连根拔,没见过小草满天飞的。杯满则溢,只有空杯才能倒进水,所以无可以生有,有就不能再生了。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分成四种境界: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功利境界和自然境界。咱们一般人是在功利境界,杀人犯、强奸犯这都是自然境界。道德境界就是圣人们,他认为中国古代达到天地境界的只有一人,就是老子,孔子都只在道德境界。

一般我们在功利境界的人,是贵有不贵无,我们有什么比什么,比有钱,比有房子,比有车,比我爸爸比你爸爸官大。而老子是贵无,看破放下,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你才能有成就,无为才能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

既要仁爱,又要有礼

处在道德境界的孔子,跟老子的见解就出现了分歧。孔圣人提倡有为,所以孔子这一生很辛苦。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中国古代,尤其元朝以后,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集万般礼法道统学术之大成的万世师表,老师的祖师爷,所以台湾把9月28日孔圣人的诞辰,定为他们的教师节。大陆的政协委员曾经建议把我们的教师节也从9月10日改到9月28日去。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这些观念一开始都是源自孔子的思想,其后才被董仲舒等人整理出来。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学》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让我们要亲民,也就是孔子仁者爱人的意思。人指的是别人,爱跟你不相干的人,统治者爱被统治者,被统治者要爱统治者,让世界充满爱,这不就是和谐社会吗?这种仁爱比耶稣的观点早了五百多年,所以中国的圣诞节应该和教师节同一天,也改成9月28日。

孔子还强调礼,强调贵贱有序,尊卑有位,恪守本分。他认为春秋战国时下面人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属于礼崩乐坏,对此很不满。他认为让世界充满爱的最好办法,就是每个人都遵守自己的本分,心里别存非分之想,是哪个阶层的人就要对自己的生活知足。诸侯老老实实做诸侯,大夫老老实实做大夫,别大夫想做诸侯,诸侯想做天子,那就乱套了。为了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势必要克己复礼。

但孔夫子这个主张是非常天真的,中国古代礼制森严,所有的东西都能体现出等级来。天子头戴的皇冠,看着好像脑袋顶一搓板,垂着算盘珠子。这珠子都有讲究,天子要垂12串珠子,诸侯垂9串。韩国的历史剧里面,韩王一出来戴的那个就是9串,我特意数过,韩国在这点上真没吹牛,还比较真实,他们戴9串是对的,因为韩王不是天子,中国皇帝才可以戴12串。再比如故宫的大门上,九九八十一颗铜钉,屋脊上九个走兽。你说我们家屋脊上也弄九个,找死呢!我们家盖房子也用黄瓦,找死呢!这全都有等级的,皇宫九九八十一,亲王府八八六十四,郡王府七七四十九,你不能随便来。皇宫的大门可以开几间,王府开几间,也是有规定的。孔子就特别强调要维护这个礼。

大家知道孔子有一句特有名的话,叫“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事儿把老爷子给气成这样了?鲁国大夫季氏开宴会跳舞,天子跳舞可以动用64人的文工团,诸侯48人,大夫32人,结果季氏居然动用了64人。孔子气坏了,你大夫怎么能摆出天子的架势来呢?这如果都可以忍受的话,还有啥不能忍的?我们今天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孔夫子有病,人家有钱,愿意用128个人你管得着吗?但那个时候礼制森严,不但管得着,而且必须管。所以他的核心思想,一个仁,一个礼。

素质教育的鼻祖

除了思想外,孔子在教育上也功绩斐然,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情况,使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咱们现在讲素质教育,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不能用一种方法教学,不能千篇一律。最早孔圣人就是这种主张,孔子一生3000弟子,72贤人,它这3000弟子里面,年龄最大的跟他差个五六岁,最小的比他孙子都小。他从爷爷教到孙子,不能用一种方法,所以当然是因材施教。那会儿没有应试,孔圣人绝对是搞素质教育的。好多教育思想对今天都很有借鉴意义,咱们现在一写教育论文,动辄苏霍姆林斯基说,或者杜威说,还不如先研究一下孔圣人怎么说的。

为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孔子编订整理了《诗》、《书》、《礼》、《易》、《春秋》,这就是后来儒家的五经,本来还有一个《乐》,隋朝的时候还是六经,后来这部经失传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