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和女神们流落荒岛,我为王!

作者:绿色树叶 | 分类:都市 | 字数:3.3万字

第1章

书名:和女神们流落荒岛,我为王! 作者:绿色树叶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9:39

声明:本书由零五电子书(txt.02405.com)网友分享,仅供预览,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内删除,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全本校对】《兵》作者:最后一名

【内容简介】:

一部贯穿抗战、内战、朝战及台海战的故事,一个辛酸而又悲怆的老兵经历,一段那个无情岁月里却有情的传奇。

我们不是英雄,却胜似英雄,炮火再猛,也要往前冲。

硝烟的战场,只有血雨腥风!逝去了脆弱的生命,换取渴望,你可曾懂?

本书完全为杜撰,并非历史,请各位看官切莫对号入座。

【前言】

前言

写这部小说完全是我的一个意外,那些天一直在研读中国现代史,其中在凤凰网看到过一篇关于战俘的文章,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战俘实在是太可怜了。从战俘着手,看了一部分朝战时的中国战俘,然后又往回倒到解放战争,忽然发现解放军里原来有如此多的国军战俘,于是又开始研究起国军来,抱着客观的态度,我从抗日战争看到了败逃台湾,也在探究国军失败的原因。

在抗战这段历史中,我忽然发现自己被欺骗了。

作为一个客观的现代人,我们有权了解七十年前的抗战真相,给我们的英雄正名。诚然,我们是生活在红旗下的一代人,但我们从小在课本上学到的那段抗战史竟然是残缺的。请看看如下的一堆数据,这是日本人的数据,这个数据肯定是不准确的,但是毕竟能代表些什么: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4日,日本陆军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满洲、台湾、缅甸和印度),共被击毙385,200多人;一说为44万人(日本厚生省公布,1964年)

其中被国民政府军击毙的约为310,000人;美国及其它盟国炸死的约为66,700人;八路军、新四军歼灭的8,000余人,其中包含在上述时期(不含1945年8月15日以后),八路军、新四军俘虏日军746人。

这只是日军的伤亡。再看看我方:

抗日战争中,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地方游击队在敌后战场“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亿人。抗日战争后,八路军、新四军从10万不到发展到120余万人,抗日战争中损失师级以上军官1人。

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伤亡、失踪约321万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抗日战争后,国军从大约500万减至100万左右,抗日战争中损失师级以上军官73人。

我举出这些数字可能是不准确的,但是在我们所学到的历史中,并没有给出更加权威的数字来,那我也就姑且将之信以为真。

我列举以上的数据,并不是为了贬低谁褒扬谁,历史自有定论。许多人都能说出那个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师级以上的干部,他是左权;却又有几个人能说出国民党那牺牲的73名师以上英雄的哪怕是十分之一呢?

其实,国军也是抗战的中流砥柱,虽然我们曾是那样地宣传他的腐败无能,虽然我们也痛心疾首地恨之败溃如水,虽然还有花园口、重庆隧道、长沙大火三大悲剧,虽然还有50多万国军失节投敌,但这些终还是不能抹杀他们应有的功绩。胡主席在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会上,提到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都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这应该是迄今为止,我们党的领导人第一次对国民党抗战的肯定,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下一代们能够学到一个客观而又真实的抗战史。

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但我们的英雄却经常被我们忘记。我看到新一军广州墓地因市区规划而面临推倒,又看到十一师石牌保卫战在宜昌的墓地也因三峡而成了小学校区,还有近期发现在巴新的抗战战俘墓,那些遗骨还流落异国,总是不由得泪流满面。

是呵,生活在祖父那个年代的人是不幸的,他们赶上了中国最后的那几场战争;而我们的父辈也赶上了动乱的年代,作为一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们应该是第一批的幸福后辈,就是这样,也已经让我们忘记了太多太多优良的传统。历史走得还不是太远,真实终将显现。

※※※

在这部小说中,我试图以一个国军的角度来看待那几场战争,以一个俘虏的态度来诠释生命之意。可能观点有些偏颇之处,还请观者见谅,当然,我还是力求客观。

这世上最脆弱的其实是人,最坚强的其实也是人,而作为一个兵,正好把这种脆弱与坚强合二为一,所以我的这部小说里,主人公终不会成为大将,也不会YY得偏离史实,他也有大起大落,但始终不过一个兵而已。

我们不是英雄,

却胜似英雄;

炮火再猛,

也要向前冲;

硝烟的战场,

只有血雨腥风!

刀光闪,枪声隆,

不过是霜雪天里任从容。

乡关漫漫无觅处,

铁马金戈一梦中;

残夜尽,

旭日东

军歌嘹亮贯长虹!

征南征北驱东虏,

鸭绿江外看碧空。

逝去了脆弱的生命,

换取渴望,

你可曾懂?

【第一卷 抗日风云】

“我最亲爱的祖国,为了你,我会负出一切,只要是能把侵略者赶走,我宁愿为此献出生命!”

“那个时候我已经死了,在这场战争中,大概所有军人都会死的。”

第一章 枪王(一)

当兵的理由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国仇与家恨。

张贤本有一个十分幸福的家庭,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切都变了。而对于张贤来说,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是他永远也忘记不了的,那个月里,首都南京陷落了,在接下来的两三个多月里,南京成了人间的地狱,日本鬼子到处杀人,强奸、掠夺,将人类最丑恶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屠杀的人尸横遍野,整个南京城都弥漫着一股血腥与尸臭。

十二月十三日,日本军队攻入南京。而这一天张贤正在女同学刘曼丽的家里,曼丽的父亲刘亦农是南京城有名的大商人,抗战之初就把自己大部分的家财转到了美国,而此时更是当机立断,抛下家业,带着自己的老婆与三个孩子和两个仆人跑到美国大使馆里寻求庇护,他是那里的常客,与那里的一个美国外交官是同学。张贤本来想回家去与自己父母和两个弟弟在一起的,可是刘亦农敏锐地觉察到了什么,告诉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此时回家已经来不及了,只怕自己也将遭厄运。对于一个当时才十五岁的张贤来说,哪有什么主意,于是听从了刘亦农的劝告,跟着他们一家也住进了美国大使馆。

看来,刘亦农是对的,在接下来的时日里,张贤度日如年,期待着局势赶快稳定下来,可是外面的屠杀还在进行着,而美国大使馆也被日军包围监视了起来,直到六个星期之后,一切才慢慢平静下来。在刘亦农的陪同之下,张贤回到了家中,可是这里已经是人去楼空,只剩下了被烧焦的断壁残垣,他的父母与兄弟早已不知去向,而连边上的邻居也没一个。刘亦农又带着张贤在南京各个教会的难民营里四处寻找,依然一无所获,而最后,张贤看到了他的一位邻居大爷,那个大爷告诉张贤,他的父亲带着他的母亲与两个弟弟逃难,在一个德国教堂里,他的母亲被日本兵强奸了,他的父亲杀了那个日本兵,而他父亲也被一群日本兵开枪打死了,那群丧心病狂的日本兵还开枪扫射了同在这个教堂里避难的其它百姓,至于他那两个弟弟的下落就不知道了。当时这位大爷也在那个教堂,然后又逃到了这里,这才免于了一死。

转眼间,一个美好的家就这么灰飞烟灭了,张贤怀着悲愤的心情离开了南京,而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他不再是那个懦弱的书生,他要报仇,他要去打日本鬼子。信念一旦确立,就再无回头的余地。

刘亦农很喜欢张贤,他没有儿子,所以一直以来都将张贤当做自己的儿子来对待,因为在他所见过的少年里,没有哪个男孩子有张贤这般聪明,这般英俊,又这般懂事。他希望带着张贤去美国,但是被张贤一口回绝了,张贤告诉他,当此国破家亡之际,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把自己置之度外,何况他还有如此血海深仇。他要当兵参军,他要去报仇。看到张贤如此坚定的意志,刘亦农知道这个孩子的决心,不过一个才十五岁的孩子又有哪个部队会要呢?

南京陷落的时候,刘亦农救了一个叫郭玉民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教官,此时的陆军军官学校已经搬到了成都,郭教官当时是留守南京的负责人。刘亦农通过美国大使馆这层关系,费了番周折终于带着大家逃离了南京,来到了上海,又在上海坐船到了香港,在这里他要坐上横渡太平洋的船去美国,而与张贤和郭教官分道扬镳,在临走之前,他把张贤拖付给了郭教官,郭教官也一口答应。

就这样,郭教官带着张贤从香港绕道河内,再从河内坐火车来到昆明,然后辗转着到了成都。在郭教官的安排之下,张贤虚报了两岁,报考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并以十分优异的成绩一举考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