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书由零五电子书(txt.02405.com)网友分享,仅供预览,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内删除,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鸾翔楚天》作者:[中]王性初主编
内容简介: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周恩来踏遍了荆楚大地的山山水水,把幸福和温暖留在每一个荆楚儿女心里。湖北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人民的好总理!
作者简介:王性初,生于1939年,福建福州人。196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福州市幼师教师,中国作协福建分会副秘书长。后移民美国,现任美国《中外论坛》杂志总编辑及《美华文学》杂志副主编。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独木舟》、《月亮的青春期》、《王性初短诗选》(中英对照)、《孤独之旅》,散文集《蝶殇》等。
-------------------------------------
书名:鸾翔楚天
作者:[中]王性初主编
出版: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01日
页数:23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2.00
校对:刘大海(2016年02月)
-------------------------------------
目录
代序 荆楚大地的怀念
引子 沪汉行
第一章 初莅江城
第二章 第二次握手
第三章 澎湃大江潮
第四章 未雨绸缪
第五章 义胆走中原
第六章 情满荆江
第七章 火热的年代
第八章 梦萦三峡
第九章 砥柱中流
第十章 心系长江第一坝
尾声 荆楚泪
代序 荆楚大地的怀念
——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1976年哪个风雪交加的1月——漫天的风雪无情地卷走了一个伟大的名字,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顿时沉浸在一片泪的海洋之中。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已经离开我们22年了,人民却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这位旷世伟人。他的名字,已成为一个永不褪色的伟大历史符号,一个历久弥新的崇高人格话题。
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周恩来踏遍了荆楚大地的山山水水,把幸福和温暖留在每一个荆楚儿女心里。而今,当他的百岁诞辰即将到来的时候,湖北人民怎能不倍加怀念这位人民的好总理呢?
一
周恩来第一次踏上荆楚大地的时候,还不到而立之年。
那是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政变以后,周恩来从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来到武汉,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不久即担任政治局常务委员,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此后长达半个世纪,他一直是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此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的前夜、历史大转折的关头,统一战线内部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共产党内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斗争,均已达到白热化程度。
周恩来被推到了斗争的风口浪尖。【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因为亲身感受过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周恩来头脑异常清醒。他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决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与陈独秀妥协退让的右倾投降主义针锋相对,提出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政变予以坚决反击的主张。
马日事变以后,他在常委会上两次提出湖南暴动计划。汪精卫“七一五”公开“分共”以后,他又提出了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建议。
面对宁汉合流、大革命失败的严重局面,中共中央采纳周恩来的建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任命他为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于是,他秘密从武汉启程赶赴南昌,领导了那次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著名起义。
10年以后,当周恩来再次踏上荆楚大地的时候,历史又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此时的中国,寇深祸亟,正处在存亡续绝的危急关头。此时的武汉,枢要丛集,已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
此时,周恩来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7年12月他与他的几位战友飞抵江城,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从根据地走向全国的转折,而且成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全面推进的起点。
周恩来一身而二任。作为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他肩负着与国民党最高当局谈判,与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联系,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任。作为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他担当着领导南方13省党的工作,组织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职责。长江边,蛇山下,到处闪现着周恩来忙碌的身影。
在这里,他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与国民党最高当局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与国民党上层及军界人物和地方实力派进行了广泛接触,对其他各党派人士和在汉的外国友人保持着密切交往,巩固和发展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这里,他应邀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组建起囊括大批知名人士的政治部第三厅,使武汉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从而把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
在这里,他狠抓各地中共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仅几个月时间,所辖13省的党组织就得到很大发展。
在这里,他领导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又一支劲旅——新四军。这支在深山密林被困了三年的部队,一出山就挺进敌后,拖住了日军三个师团的兵力。
1938年10月,日军兵临城下,武汉失陷在即,周恩来从容地对即将成为敌后的华中地区抗日游击战争进行了周密部署。当他安排好其他同志和所有工作最后撤离武汉的时候,日军的炮声已清晰可闻了。
周恩来这次在武汉工作的10个月,正值抗日战争开始不久的关键时刻。新时期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许多都是这时在武汉开端的。周恩来功不可没。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再一次面临两种命运的决战。蒋介石明里和谈,暗里却调遣30万重兵,将我在湖北礼山县(今大悟县)宣化店一带集结待命的中原解放军重重包围,内战一触即发。
为了妥善解决中原问题,周恩来作为军事三人小组的中共代表,于1946年5月与国民党和美国方面代表一起,来到宣化店视察。
在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愤怒历数国民党破坏停战的大量事实以后,周恩来严正指出:“中原战争如果爆发,必将宣告和平结束,成为全面战争的起点。”
周恩来告诫李先念一定要设法用枪杆子突围出去。他和李先念等人一起研究了突围方案。
由于周恩来的据理力争,这次宣化店之行产生了一个旨在停止中原内战的《汉口协议》。这个协议虽然最终未能使中原内战停止,却为中原解放军进行突围准备赢得了时间。
6月26日,国民党军开始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中原解放军遵照中央指示和周恩来在宣化店一起研究制定的作战部署,分三路突出重围,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开国总理,周恩来又对湖北的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苦口婆心的指导!
50年代,国家为发挥武汉中心城市的重要作用,同时改变我国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把武汉建成华中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计划“一五”期间在武汉兴建武汉钢铁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这无疑为湖北经济建设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就在这大好机遇即将到来的时候,周恩来关照湖北的同志要珍惜这个“好时机”,建设好武钢,“为发展钢铁事业多作贡献”,同时以建设这些重点工程为中心,带动和促进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商业的发展,把武汉建设成新型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后来的实践证明,正是这一机遇,使湖北的经济建设出现了第一次飞跃。
湖北得水独厚,也因水而忧。一条长江横贯全境,得利无穷,也受害无穷。湖北的水利建设,不仅是本省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全国影响巨大。对这项兴利除弊、关系全局的重大事业,周恩来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
1952年3月,正是全国百废待兴、抗美援朝战争正急、财政极度紧张的时候,经过周恩来的大量工作,投资巨大的荆江分洪工程正式开工。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全国人民大力支援,数十万军民日夜奋战,荆江分洪主体工程提前25天完成,当年安全渡汛。两年以后,长江发生百年未遇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工程三次泄洪,在抗御特大洪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958年春,一直主持三峡工程论证的周恩来,亲率100多名专家考察长江三峡,对拟议中的三峡工程大坝坝址进行了实地勘查,对涉及三峡工程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