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正在研发全新的搜索引擎,通过理解提问者的问题,可以精确搜索到答案。2010年4月,英国搜索引擎Zoombu正式上线,利用点对点(邮政编码)进行旅游搜索。通过网站显示的不同交通方式,包括飞机、铁路和出租车,用户可以得到“最快”、“最便宜”或“最环保”的搜索结果。
军事网络攻击的现实威胁
人们真正开始关注网络攻击,是在1988年11月2日。当晚,美国国防部战略C4I系统计算机主控中心和各级指挥中心相继遭到计算机病毒入侵,约8500台军用计算机感染病毒,其中6000台无法正常运行,直接经济损失上亿美元。这起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23岁的研究生莫里斯制造的恶性事件,展示了网络战争的基本方式和巨大威力。
首次把网络攻击手段引入战争的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到伊拉克,将其从法国购买的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芯片换上了染有计算机病毒的芯片。在战略空袭前,美国用遥控激活病毒,使伊拉克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指挥失灵。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网络战争的规模和效果有增无减。电子图像、电子公告栏和黑客袭击都成为战争武器。可以说,科索沃战争是史上第一场较大规模的网络战争。南联盟使用多种计算机病毒,组织黑客实施网络攻击,北约军队一些网站被垃圾信息阻塞,部分网络系统一度瘫痪。北约一方面强化网络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实施网络反击,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注入南联盟军网系统,使其防空系统瘫痪。随着地面战、空战的继续,南联盟政府和平民纷纷上网发动宣传战,互联网不仅成为宣传和发布新闻的主要场所,而且成为攻击和骚扰敌人的主要阵地。
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之前,很多伊拉克军官都收到美军劝降的电子邮件,大意是:你们只要把坦克停到外面,就可以平安回家。接下来,美军所到之处,空坦克整齐排列,供美军打靶。
目前各国的军事系统中,战机、潜艇、作战指挥、军需支援等大部分都与计算机网络连接。如果军队内部网络被侵入,指挥控制自动化体系染上病毒,整个军队将陷入瘫痪。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攻防对象的全新作战样式——网络战争已经初见端倪。操作键盘就是扣动扳机,通过加重超载负荷堵网、注入传染病毒瘫网、釜底抽薪断电制网、精确打击毁节破网等网络制敌方法,可以瞬间完成网上硬杀伤。
史上第一次网络战:科索沃之战(1)
1999年3月24日,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悍然发动对南联盟的军事空袭。在70多天空袭中,巴尔干成为北约高技术武器的试验场。与此同时,网络战争犹如潜出的幽灵,悄悄登上现代高技术战争舞台,大有主宰未来战场之势。B-2、F-117、战斧巡航导弹等高精尖武器不再是战争的全部。
北约空中突袭开始后,南联盟安全部门采取行动,没收欧洲电视网新闻部设在贝尔格莱德饭店临时演播室里的大部分设备,包括电脑和卫星传送装置,阻止外国新闻媒体对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进行实况报道。美国CNN、NBC、CBS、ABC、Fox等西方国家广播公司的电视信号无法传送出去。紧接着,南联盟驱逐全部西方记者。
然而,一个有着663年历史的萨瓦杰奇修道院所建立的网站却发挥了新闻报道的作用。萨瓦杰奇是一座塞尔维亚东正教修道院,1997年9月建立了网站,主要是介绍本院历史、宣传教义。由于修道院位于阿尔巴尼亚边境,正好处于北约空袭的中心地带,这个网站一下就成了向全球发布新闻的枢纽。修道院网站收集到大量信息,并立刻通过电子邮件和实时交谈等方式,向外界滚动发布信息。各国记者、政治家和外交家都曾接收到这个网站的电子邮件,网站上的信息还被一些广播电视电台使用。在修道院网站上,任何人都能感受到人类的共同心声:反对霸权,要求正义;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南联盟不少报社建立的网站,也成为对外界传播新闻的重要渠道。来自南联盟北部城市松博尔的德拉甘说:“通往南联盟的电话线非常忙,有时我要花上两小时才能拨通松博尔。因此我就通过互联网来读家乡的报纸,了解家乡受轰炸的情况。”在松博尔当地报纸网络版上,经常刊出侨居在外的人士对国内表示声援的稿件。
饱受战争折磨的南联盟人开始直接将电子邮件发到美国众多媒体的信箱中,向世界发出呼吁,希望阻止野蛮行径。包括美国CNN、美联社、国家公众广播和《华盛顿邮报》在内的美国新闻机构,每天都收到来自南联盟的数十封电子邮件,内容包含从呼吁和平到对战争造成破坏的描述等。自3月24日北约开始轰炸,CNN电子邮件信箱中的信件数量就多了十倍,来自波黑、马其顿、斯洛文尼亚的信件呈不断上升之势。许多信件抗议北约、抗议美国,另有一大部分则是反映南联盟人民生活如何受到战争影响。有的信件愤怒地写道:“请记住,你们投下的炸弹下面还有人!”
北约竭力控制不利消息和“与作战行动有关的信息”。南联盟则严密控制对空袭地点的采访,以防北约通过新闻采访完成轰炸评估。但双方都无法控制互联网,一场宣传战在网上展开了。北约为了表达战争的正义性,拉拢世界人民给予支持,在网上散布大量有关反南联盟政府的材料。美国、英国及北约国家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网站,大力渲染科索沃阿族难民遭到种族灭绝的悲剧,鼓吹“*高于主权”及打击南联盟的必要性。就连北约扶植的科索沃解放军也开设了宣传网站,极力抨击南联盟政府,宣扬自己的正义性。南联盟官方、军方、新闻媒体网站则同仇敌忾,揭露美国及北约的谎言,坚持国家主权不容侵犯,争取国际社会同情。
史上第一次网络战:科索沃之战(2)
在美国的塞族人举行了示威抗议活动,发挥组织作用的是互联网和电子邮件。尤其是在白宫外举行的要求北约停止空袭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声势浩大、井井有条。组织者祖兰布察洛说:“这是塞族第一次被组织得这么好,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是最好的手段。”美国的塞族人网站提供有白宫的电话号码,呼吁抗议北约空袭的人打电话给白宫;并发起签名请愿活动,表达对克林顿发起战争的强烈不满。塞尔维亚新闻部网站把西方军队称为“北约罪犯”;阿族站点也发起新闻攻击,把塞族人称为“恐怖分子”。
南联盟的10多名网民在一间小屋建立了一个网站。他们每天工作18小时,用塞尔维亚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向来自全球访问者提供有关战争的最新消息。网站将南联盟境内所有地方电台的E-mail地址公之于众,供人们查询亲友的生死下落。后来,网站业务扩大到提供诸如北约炸弹和导弹将于何时轰炸何地等预报性消息,哪些地区电力供应中断等最新情况,以及全球各媒体有关战争的报道、统计数字等。事实证明,这些信息比较可靠。同时,许多慈善组织利用网络筹款援助科索沃难民,或者传送相关信息以引起全球关注。比如,一个题为“致亲友”的版面上,刊登有医生对因空袭而心灵受创伤的孩子提出的医疗建议。
互联网使战争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凭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一台调制解调器和一个鼠标参战。3月27日,北约开始轰炸后的第3天,一位来自贝尔格莱德的黑客开始用他的计算机自动地反复连接北约站点,占领带宽、拖垮系统,达到“轰炸”北约站点的目的。另一位黑客每天向北约电子邮件系统发送约2000份电子邮件,投放了5种计算机病毒。3月30日,一群俄罗斯黑客加入,他们在一个名为“黑客地带”的网站上声明对北约宣战。这个自称“俄罗斯黑客联盟”的组织号召全世界同行都加入网络战争,袭击北约成员国的网址,作为对南斯拉夫人民的声援。1200名黑客表态参战,对北约网络发动不间断攻击。他们分别袭击了北约总部及其主要成员国的一些电脑网络服务器,还破坏了美国领地波多黎各的几个网站,在网页上写下了反对北约轰炸的抗议口号。
美国国防部称,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重要军事网站几乎每天都受到来自黑客的攻击。特别是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愤怒的中国黑客接连不断地给美国国防部和美军重要军事指挥系统发去数不胜数的电子邮件,造成网络因严重过载而中断。南联盟黑客高手甚至在一个有关北约的网站主页上插上了南联盟国旗,致使这个网站瘫痪了好几天。
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北约总部。3月28日,北约用来在网上发布科索沃战况的官方站点()遭到贝尔格莱德黑客攻击,服务器在PING空数据包“炸弹”的攻击下服务瘫痪,网站被迫短时间关闭。3月31日,北约电子邮件系统受到黑客侵袭,服务器阻塞。4月4日,病毒使北约军队通信陷入瘫痪,美国海军陆战队所有作战单元的E-mail均被“梅利莎”病毒阻塞。北约在贝尔格莱德的B92无线电广播网、北约布鲁塞尔总部的网络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服务器也受到贝尔格莱德黑客病毒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