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后,同学妈妈每天都在扮乖

作者:芹黄鱼丝 | 分类:都市 | 字数:3.4万字

第1章

书名:重生后,同学妈妈每天都在扮乖 作者:芹黄鱼丝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03

声明:本书由零五电子书(txt.02405.com)网友分享,仅供预览,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内删除,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中国输不起的网络战争

序言 网络空间的权力与较量(1)

“网络空间既像城市广场,可以辩论政治,发表演说;又像商业大街,可以逛街购物、消遣娱乐;也像阴暗小巷,滋生罪恶,潜伏危机;还像秘密地道,间谍钻地遁形、窃取情报;更像隐形战场,充满攻防对垒、生死搏杀。”

——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2009年3月发布《确保新总统任内网络空间安全》报告

正当准备结稿之际,我欣喜地看到美国刚刚出版《网络战争:对国家安全的下一个威胁及应对措施》。书中列举了以色列对叙利亚、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例,指出网络战争是真实的,是超越战场的,而且已经在全球打响。接下来就是浓墨重彩地描述“*+阴谋论”:中国向微软索要了操作系统秘密代码,从思科拷贝了路由器硬件结构;中国软硬兼施,彻底掌握了网络战争的核心技术。书中强调,美国已经失掉了网络战争的先机,应该像过去重视核战争一样重视网络战争。

该书的合著者之一是我熟知已久的一位老朋友:理查德·克拉克。这个名字,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很陌生,但在美国却是家喻户晓。他是前美国国防部助理,服务过七届美国总统,担任过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两位总统的网络安全特别顾问。

我和理查德·克拉克虽远隔重洋、从未谋面,但对网络战争的认知却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有着类似的经历和感悟,都站在未来世界制高点上来看待网络战争,都对网络空间的威胁有一种危机感。我们都是忠于自己祖国的爱国者,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都想敲响网络战争的警钟。我们的许多观念不谋而合,都认为网络空间将是下一个战争地带。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各自立场的不同。他是站在美国看中国,字里行间处处把中国视为网络空间的最大威胁;我是站在中国看美国,文章词句处处提醒提防美国的网络空间威胁。

这里,我就自己有关网络战争的一些认识进行简单梳理,主要是两大理念:网络权力和网络冷战。

美国未来学家预言:“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当今世界,互联网络就像人的神经系统一样,已经无限地延伸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角落。随着网络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形态——网络权力。什么是网络权力?简单地说就是网络空间的控制权、主导权、话语权。比如,根域名的控制权、IP地址的分配权、国际标准的制定权、网上舆论的话语权。这些网络权力,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清水、吃食的米面一样重要。对一个主权国家来说,网络权力就如同制海权、制空权一样,都是体现国家主权的基本权力。谁掌握了网络权力,谁就掌握了网络空间的主导权;谁失去了网络权力,也就失去了网络疆域的国家主权。可以说,网络权力决定网络战争的胜负,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兵家夺权的必争之地。

2009年11月,美国互联网安全公司迈克菲发布报告《近在眼前:走进网络冷战的时代》。报告的作者是美国国土安全局前顾问保罗?库尔特,他对20多位国际关系、国家安全以及网络安全专家进行采访后完成该报告。报告称,美国、法国等大国正在积蓄力量应对网络战争爆发,正积聚网络攻击武器、实施间谍活动、测试网络系统等,以利用互联网控制战争,“尽管目前还没有看到国与国之间爆发网络大战的迹象,但这些大国都在为建立日益完善的网络攻击武器而努力。许多案例证明,网络战争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全球网络已经进入网络冷战的时代”。这就是说,现代战争已经开始进入到一种新的冷战形态,即网络战争形态。在网络空间,到处充斥着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交锋与冷战。

序言 网络空间的权力与较量(2)

从近几年的许多网络战争案例看,军事交战、政变革命、暴力骚乱、外交攻略、街头运动、恐怖袭击、间谍暗战、社会恐慌、金融震荡、攻城掠地等领域的较量,处处都能发现网络战争的影子。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战争的技术和方式也在迅速发展,已经进步到足以发起一场网络大战的地步。2010年5月,首届世界网络安全峰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举行。与会各国代表认为,网络攻击将导致新一轮国际矛盾,激发中国、印度、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之间相互防卫、相互猜疑,甚至引发网络战争。北约组织设在爱沙尼亚的秘密机构网络防卫合作高级中心,正在对可能出现的网络战争进行预测和评估。

当今世界,网络战争不再是理论上的假想和推测,而是每天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西班牙《趣味》月刊曾评论说,“古罗马战略家说过:‘想要和平,就准备好战争。’而今‘想要和平,就准备好网络战争。’”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成为没有硝烟的交战险地。仅以一年来的事情为例,在美国,奥巴马下令暗杀“网络拉登”奥拉基,希拉里“网络自由”演讲吹响网络冷战号角,大力推行全球网络外交,组建强大的网络司令部,社交网站Twitter、Facebook助推伊朗革命;在欧洲,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败走社交网站,吉尔吉斯斯坦网络情绪诱发第二次“郁金香革命”;在南美洲,古巴遭遇美国政府和网络公司网络制裁,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亲自打网络战;在非洲,“公民社会”计划推动社会运动,苏丹遭遇微软、Google中断服务制裁;在亚洲,印度与巴基斯坦网络冲突持续不断,朝鲜半岛打响网络伏击战,泰国前总理他信网上遥控红衫军……

一件件、一桩桩,惊险万分、动人心魄,生动地反映出网络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如今,以美国为首的网络强国,把互联网作为绝佳的武器和角力的战场,加紧调整和实施网络战争全球战略,开始发起全球网络攻势。2010年5月4日,美国空军公布网络战部队专用徽章。徽章中心部分以一个圆形图案代表地球,交叉围绕地球的是两个椭圆形轨道,代表军用卫星,徽章的两侧是代表美国空军的羽翼。该徽章代表了美国空军网络战部队的三大宗旨,即“向全球投送网络力量”、“从太空控制网络空间”和“通过天、海、空、网络发动全面打击”。

美国把互联网作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一个新的战略空间,作为推行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战略的重要平台,通过操控互联网来控制世界。奥巴马政府把网络外交视为“外交箭囊中的一支新箭”,将“信息自由”和“网络安全”作为网络外交的核心理念。美国政府不断向世界推销“网络自由”,强调互联网“信息自由流动”和网上言论自由的价值,宣布美国将把“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美国还将“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并论,夸大来自中、俄等国的网络威胁,炒作各种版本的“网络威胁论”;还以打击全球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为由,强化“先发制人”的网络攻击能力,并对他国发展网络战力进行约束。

美国把网络战争作为“冷战”的继续,在网络空间可谓劣迹斑斑。美国将互联网作为向不同意识形态国家输送所谓西方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向其他西方国家输出美国文化、美式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利用互联网对中国、伊朗、越南、古巴、委内瑞拉、缅甸等亚洲和拉美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制造街头政治,颠覆政权,是美国网络战略的重要意图。美国兰德公司提出“蜂拥而至”战术,即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或发送短信联系,蜂拥聚集在一起,听从更迭政权的命令。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5000万美元作为活动经费实施“伊朗代理人”计划,帮助伊朗民众越过政府防火墙。美国在中国进行网络间谍活动,资助“网络汉奸”,制造谣言、蛊惑人心、煽动闹事。

与传统的战争形态相比,网络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交战各方的力量非常不均衡。网络战争是互联网发达国家主导的战争,虽然国家数量不多,但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网络战争也是互联网发达国家和互联网新兴国家之间的战争,大多数互联网落后国家是发达国家的网络殖民地;同时,网络战争又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战争,为的是获得网络空间更大的权力。可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不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虚拟世界,输家将成为永远的奴隶!

未来世界最强大的控制力

在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之后,一个新概念越来越受世人瞩目:制网权。

2009年5月30日,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5国用户登录微软MSN时出现提示:“810003c1:我们无法为你提供.NET Messenger服务”。微软宣布不再为古巴、朝鲜、叙利亚、苏丹和伊朗用户提供MSN接入服务,Google、雅虎和美国在线也采取了类似措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